
【摘" 要】 自閉癥譜系障礙機制復雜,它影響兒童的社交互動、溝通興趣以及行為模式。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治療,不僅是改善其當前及未來生活質量的必要手段,也是為兒童日后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途徑。文章旨在探討在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治療中,結合結構化教育與感覺統合訓練的綜合效果及其潛在的應用前景。研究結果顯示,結構化教育與感覺統合訓練的聯合應用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自閉癥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異常行為以及睡眠問題。因此,這一綜合康復方案在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治療中展現出了良好的應用潛力和廣闊的前景。
【關鍵詞】 結構化教育;感覺統合訓練;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康復
自閉癥,即自閉癥譜系障礙,亦稱孤獨癥或孤獨性障礙,屬于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自閉癥兒童不僅表現出社交互動障礙,還存在語言交流困難、興趣狹窄及刻板重復的行為模式,這些都對自閉癥兒童的日常生活與學習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進而給自閉癥兒童家庭及社會帶來了經濟與心理上的沉重負擔。當前,探索自閉癥的治療策略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與難點問題。據數據顯示,我國自閉癥兒童的數量保守估計已達到4萬~5萬人,并且這一數字仍呈現上升趨勢。這也進一步凸顯了制定與完善科學、有效的自閉癥康復治療標準與手段的緊迫性。結構化教育(TEACCH)是針對自閉癥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提出的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該理念通過系統、有組織的學習環境、學習材料和學習程序,旨在幫助自閉癥兒童掌握知識技能,并改善其社交行為能力。經過實踐驗證,結構化教育在自閉癥兒童治療中展現出了一定的療效,并逐步成為國際上自閉癥譜系障礙康復治療中推崇的治療手段。然而,由于自閉癥兒童的癥狀復雜、機制復雜且易受環境影響,單一治療手段往往難以取得全面、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將結構化教育與感覺統合訓練相結合,已成為該領域新的治療趨勢。感覺統合訓練是指借助感覺刺激活動,幫助兒童提高身體協調能力和感知覺能力,從而加速自閉癥兒童的康復進程。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旨在驗證結構化教育聯合感覺統合訓練在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中的效果,具體包括改善兒童的感覺統合功能、促進自閉癥兒童行為癥狀的改善、增強自閉癥兒童的體質,并改善其睡眠及食欲。期望這一研究能為臨床治療與家庭干預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資料與方法
(一)基礎資料
本研究選取了2023年1月—12月期間,在浙江康復醫院自閉癥康復機構就診并確診的60名自閉癥兒童作為研究對象。為確保研究的準確性,排除了存在精神障礙共病或曾接受過類似康復治療的患兒。隨后,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這些受試兒童均勻分為對照組(n=30)與研究組(n=30)。
在對照組中,兒童平均年齡為(6.65±1.22)歲,性別分布為男16名、女14名。根據兒童自閉癥評定量表(CARS評分),輕度自閉癥患兒有10名(占33.30%),中度15名(占50.00%),重度5名(占16.70%)。在主要行為特征方面,社交障礙普遍存在,其中語言交流困難者18名(占60.00%),表現刻板行為者16名(占53.30%),興趣狹窄者14名(占46.70%)。此外,伴隨癥狀中,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共病者3名(占10.00%),睡眠障礙者5名(占16.70%)。
在研究組中,兒童平均年齡為(6.67±1.49)歲,性別分布為男女各15名。根據CARS評分,輕度自閉癥患兒9名(占30.00%),中度17名(占56.67%),重度4名(占13.33%)。同樣,社交障礙也是這些兒童的主要行為特征,其中語言交流困難者17名(占56.67%),表現刻板行為者19名(占63.33%),興趣狹窄者12名(占40.00%)。在伴隨癥狀方面,ADHD共病者5名(占16.67%),睡眠障礙者7名(占23.33%)。
通過對比分析,兩組兒童在病情病況數據上無統計學差異(pgt;0.05),這為后續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二)研究方法
1. 對照組
包括行為療法(包括正面強化、懲罰性消除、模仿學習)、綜合教育干預(包括應用視覺支持工具、結構化教學日程,以及適應其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即直接教學法和輔助溝通系統)、語言與溝通訓練(包括通過游戲、歌曲、故事等互動方式,激發患兒的語言興趣,并使用圖片、符號等輔助工具,幫助患兒理解與表達語言,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語言刺激和擴展,以促進患兒語言功能的持續發育)、游戲療法(通過角色扮演、規則游戲、合作游戲等形式,幫助患兒學習社交技能、情感表達和問題解決能力)、藥物治療(針對伴隨嚴重精神癥狀或行為問題的患兒)、家庭支持與培訓、輔助療法(包括藝術訓練、物理治療、補充維生素D、高壓氧治療等)。
2. 研究組
(1)結構化教育
結構化課程設計:核心策略為設計高度結構化的課程,確保每天、每次康復訓練都有明確目標、步驟和規則,康復內容應涵蓋認知、語言、社交技能及日常生活四個基礎板塊。
時間結構化:制訂固定康復訓練計劃表,明確康復活動起止時間,幫助兒童重建時間觀念及預期行為。
任務結構化:將復雜任務拆解為簡單、可操作的瑣碎環節,使用視覺提示(包括但不限于圖表、圖片)輔助兒童理解執行。通過獎勵制度(例如獎勵貼紙、小玩具)鼓勵兒童完成任務以進行正向強化,增強其自主學習動力。
視覺與環境結構化:創造一個有序、預測性強且對感官友好的環境。清晰分區,將教室及家庭等患兒能長期接觸的環境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包括但不限于生活自理區、學習區、游戲區、休息區,并明確告知換則每個區域的空間及視覺界線,并確保兒童在環境中安全、自由探索。確保各區域中的各種物品有序可控,按類別、使用順序等擺放,避免兒童分心。使用顏色、形狀、圖片等視覺線索提示,幫助兒童理解與遵循空間布局、物品歸位的規則及日常生活流程。控制環境噪音、光線、氣味等感官刺激,避免引起兒童不適。
(2)感覺統合訓練
前庭刺激:利用秋千、旋轉木馬等工具提供適當的前庭刺激,幫助兒童調節身體平衡和姿勢控制。通過旋轉、搖晃、跳躍訓練兒童前庭平衡,改善兒童身體姿勢與靈活度,從而提升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及社交能力。
觸覺訓練:通過不同質地且差距較大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沙子、布塊等)刺激兒童的手部與全身觸覺,提高其觸覺感知、適應能力病強化神經感應。針對觸覺敏感或觸覺防御的兒童,進行漸進性的觸覺刺激訓練,幫助他們適應外界環境。
本體感覺訓練:通過跳繩、爬架等活動加強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促進身體意識和協調性。
彈跳訓練:使用彈跳床、蹦床等器材進行訓練,增強兒童平衡感與動態協調性。通過彈跳訓練促進兒童左腦發育,提升其邏輯思維與語言能力。
固有平衡訓練:通過平衡木、單腳站立等訓練,調整兒童全身神經機能,為其大腦發育奠定基礎,進一步提升兒童身體靈活性與運動能力,輔助提高協調能力。
(3)聯合應用
治療前進行兒童的認知、行為、社交及運動能力現狀的評估,基于評估結果,融合結構化教育的系統性與感覺統合訓練的協調性,優化與補充治療策略,并明確治療目標、具體方法及實施步驟。期間強調結構化教育與感覺統合訓練的協同作用,此外為確保治療效果,需定期進行效果評估以檢驗治療有效性。同時,鼓勵家庭參與,培訓家長掌握治療技巧,促進家庭環境成為治療的延伸與鞏固場所,形成家校緊密合作,以創造兒童能夠全面得到照護的良好生態。
(三)判定指標
感覺統合評分:應用標準化感覺統合評估量表(SIPT)評估兩組兒童感覺統合功能。分數越高表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越嚴重。
行為檢查評分:應用自閉癥兒童行為檢查量表(ABC量表)評估兩組兒童行為癥狀變化情況。分數越高表示患兒行為越異常。
睡眠積分:通過兒童睡眠習慣問卷(CSHQ)調查并結合臨床觀察結果記錄兩組兒童睡眠質量。分數越高表示患兒睡眠問題越嚴重。
(四)統計學分析
試驗各指標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5.0檢驗,卡方比對計數資料(%)率;t值比對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如組間數據有差異(p<0.05)。
二、研究結果
(一)兩組感覺統合評分比較
較對照組,研究組患兒SIPT評分更低,見表1。
(二)兩組行為檢查評分比較
較對照組,研究組患兒ABC評分更低,見表2。
(三)兩組睡眠積分比較
較對照組,研究組CSHQ評分更低,見表3。
三、結構化教育聯合感覺統合訓練在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自閉癥譜系障礙是一種機制復雜的神經發育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社交互動及溝通能力的損害,以及受限的、重復的行為模式、興趣和活動。隨著社會對自閉癥認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通過康復治療來改善自閉癥兒童的癥狀和生活質量。然而,傳統康復治療效果有限,難以滿足兒童在社交、學習及軀體行為康復方面的全面需求。因此,探索新的、綜合的康復治療模式尤為重要且具有緊迫性。
本研究旨在評估結構化教育聯合感覺統合訓練在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中的執行效果。研究采用了隨機對照試驗模型,將60名自閉癥兒童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分別接受常規康復治療和聯合治療,即結合了結構化教育和感覺統合訓練的治療策略。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聯合治療的患兒在標準化感覺統合評估量表(SIPT)評分、自閉癥兒童行為檢查量表(ABC量表)評分及兒童睡眠習慣問卷(CSHQ)評分上均更低,這表明患兒在軀體行為與感覺統合方面的改善程度更高。
經分析,這一積極效果主要歸因于以下幾點:首先,結構化教育通過設計高度結構化的課程、制訂固定的康復訓練計劃表、將復雜任務拆解為簡單的單元環節,并借助視覺提示法,幫助兒童建立穩定的學習和生活模式,進而提高他們的認知、語言、社交技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改善兒童的整體功能狀態。其次,感覺統合訓練中的前庭刺激、觸覺訓練、本體感覺訓練、彈跳訓練和固有平衡訓練等多種方法相互協調,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改善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狀態,進而協助兒童改善身體姿勢、平衡感、觸覺感知和協調能力,并減輕行為問題,提高其睡眠質量。此外,通過為患兒家長開展技巧教育,促進家庭成為治療的延伸與鞏固場所,確保了治療的連貫性與一致性,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最后,治療期間定期評估與驗證治療效果的有效性,這種動態調整方式進一步確保了治療方案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綜上所述,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中引入結構化教育聯合感覺統合訓練的效果顯著。這一積極結果主要得益于聯合治療策略的系統性、協調性及緊密的家校聯結。該研究結果為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領域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選擇,表明該方法具有積極的應用前景。
■ 參考文獻:■
[1] 嚴娟鳳. 結構化教育聯合感覺統合訓練在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2024,28(04):93-95+123.
[2] 楊福,汪曉燕. 自閉癥學校教育教學中結構化教學策略的應用[J]. 現代特殊教育,2022(05):71-72.
[3] 李谷秀. “結構化教學法”在自閉癥兒童生活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 黑河教育,2022(01):87-88.
[4] 許曉玲. 音樂教育對自閉癥兒童的影響及實施策略[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