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中考實行統一命題的背景下,英語聽力教學正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文章聚焦“聽故事·學聽力”的教學模式,旨在探索并優化課堂上的英語聽力教學策略。通過深入剖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心理學理論及二語習得理論,揭示了當前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教學內容缺乏情境性和趣味性,聽力訓練形式過于單一,聽力材料難度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匹配,以及教學評估方式單一。針對上述問題,文章提出了“聽故事·學聽力”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首先,引入情境化的聽力內容,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其次,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再次,分層設計聽力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最后,豐富教學評估方式,以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這些策略的實施,有望顯著提升中考英語聽力教學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 中考統一命題;英語聽力教學;聽故事·學聽力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深遠影響,部分初中英語教師仍沿襲舊路,采用機械化的方式傳授教材基礎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僅能死記硬背單詞和句子,而英語聽說能力卻未得到有效鍛煉,從而嚴重阻礙了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新局面的開拓。為了打破這一僵局,聽力教學必須實現學習認知的轉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聽力實踐中主動思考,并在故事情境的對話互動中完成聽力訓練。同時,教學結合日常生活實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以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拓寬教學視野,采用創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任務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聽說能力,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果。
一、“聽故事·學聽力”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石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的動態性和個體經驗的獨特性,將學習視為一種主動的建構過程,而非被動地接受外部信息。在“聽故事·學聽力”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由被動的聽眾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全身心地投入故事的創造和理解中。他們運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經歷,與新的聽力素材進行互動,逐步構建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和認知。這種主動的建構活動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聽力素材的理解,還鍛煉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高度重視學習的社交互動層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至關重要。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互動活動,學生在分享故事經驗的過程中相互激發靈感,共同進步,從而更牢固、更深入地掌握聽力材料。這種社交互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聽力技能,還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認知心理學理論
“聽故事·學聽力”的教學模式得到了認知心理學理論的有力支持。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系統,涉及感知、注意、記憶、思維等多個環節。在進行聽力理解時,學生必須調動這些認知功能對聲音信息進行解碼、處理和記憶。通過引入富含情境和趣味的故事素材,“聽故事·學聽力”的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認知熱情,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聽力理解活動中。同時,認知心理學也強調認知策略在聽力理解中的關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預測、推理、歸納等認知技巧來增強聽力理解。例如在聆聽故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標題或圖片對故事內容進行預測;在聆聽過程中,鼓勵學生邊聽邊做筆記,以捕捉重要信息;故事結束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歸納,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些認知策略的運用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還促進了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技能的發展。
(三)二語習得理論
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輸入假說”為“通過故事學習聽力”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克拉申指出,掌握語言的關鍵在于獲取大量的、易于理解的語言輸入,這些輸入應略高于學習者的現有語言能力。在“通過故事學習聽力”的模式中,教師精心挑選的故事內容不僅與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相契合,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這些故事以其生動的情節、豐富的詞匯量和純正的語言表達,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可理解性輸入資源,有效地促進了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英語聽力能力。此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也強調語言輸出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通過聆聽故事來獲取輸入,還需要通過復述故事內容、討論故事情節等形式進行語言表達。這一過程不僅檢驗了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程度,還推動了他們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同時,通過語言輸出,學生能夠及時獲得教師的指導反饋和同伴的評價,這有助于他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明確未來的努力方向。
二、中考統一命題背景下英語聽力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教學內容缺乏情境與趣味
在當前的英語聽力教學中,過分強調語法與單詞記憶的現象屢見不鮮,卻忽視了情境構建與教學趣味性的重要性。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聽力練習中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由于教學內容缺乏實際情境,學生難以將所學的聽力技巧應用于日常生活,從而影響英語聽力能力的實質性提升。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教師應注重提升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吸引力,可以通過引入貼近生活的實際案例和交流對話,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環境中進行聽力練習,以增強聽力理解力。同時,教師還可以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播放富有感染力的音頻或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升英語聽力技能。
(二)聽力訓練形式單調乏味
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主要依賴錄音設備和教科書進行重復性的聽力操練。這種缺乏互動和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感到疲憊和厭學,難以適應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注重聽力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和創造性,設計小組交流、角色模擬、聽力競賽等互動性強的活動,讓學生在協作和互動中提升聽力理解能力。同時,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和資源,如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軟件、在線聽力素材等,豐富學生的聽力訓練手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三)聽力材料難度與學生實際水平脫節
在中考統一命題的背景下,英語聽力文本的難度常常與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不相符。部分聽力內容過于簡單,無法起到實質性的提升作用;有些聽力內容則難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使他們在聽力測試中感到迷茫和沮喪。這種難度上的不匹配不僅削弱了聽力練習的成效,還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因此,教師應重視挑選適宜難度和分層次的聽力資料。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聽力技能,選擇恰當難度、內容充實的聽力資料進行訓練。同時,對現有聽力資料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以增加其與學生興趣和需求的契合度。隨著學生聽力能力的提升,教師應逐步增加聽力資料的難度和深度,以促進學生聽力能力的持續增長。
(四)教學評估方式單一片面
傳統的英語聽力評測手段主要依賴書面考試和聽力測驗來衡量學生的聽力能力。這種評測方式不僅無法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聽力水平,還可能使學生在聽力練習中形成應試傾向和焦慮情緒。同時,單一的評測模式也難以展現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的聽力應用技巧和溝通能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注重評估手段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可以采用觀察、記錄、考核等多種途徑來衡量學生的聽力進步與現狀。同時,融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既關注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與表現,也重視特定階段的聽力考核成績。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間的互評,以增強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聽故事·學聽力”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
■
(一)融入情境,增添聽力內容的趣味性
為了激發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精心挑選情境交融的聽力素材,使學生在近乎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聽力練習。這些素材應緊密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如校園日常、家庭瑣事、人際交往等,以對話、自述、新聞播報、小故事等多種形式呈現,旨在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自然流暢與生動活潑。通過這種情境化的聽力資料,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聽力理解技巧,還能學會在不同語境中靈活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從而增強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提升互動與參與度
傳統的英語聽力課堂往往側重于被動的聽力練習,缺乏足夠的互動與新穎元素。為了打破這一局限,教師應積極構建多元化的課堂互動環節,讓學生在交流與協作中不斷提升聽力技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聽力資料中的話題展開小組探討,鼓勵他們積極發表觀點,進行思想碰撞。同時,還可以策劃情景模擬活動,讓學生重現聽力內容中的對話情境,通過互動演繹加深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此外,引入聽力相關的游戲環節,如聽力串聯、聽力謎題競猜等,也是提升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些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際能力。
(三)分層設計聽力材料,精準對接學生需求
鑒于學生間英語水平和聽力技能的顯著差異,教師應采取分層策略,精心設計聽力教學內容,以精準滿足每位學生的具體需求。根據實際英語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應將聽力資料細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多個難度級別。初級資料應涵蓋日常對話和簡短獨白,側重于基礎詞匯和語法結構的掌握;中級資料則應增加內容的復雜性和長度,著重培養學生的篇章理解和邏輯分析能力;高級資料則應精選具有挑戰性的新聞播報、學術報告等素材,旨在訓練學生運用高級詞匯和復雜句型的能力。這種分層設計的教學方案,能夠使教師更精確地提升學生的聽力技能,同時兼顧他們各自獨特的學習需求。
(四)豐富評估方式,全面評價學生聽力能力
常規的英語聽力檢測方法主要依賴書面考試和聽力小測驗,這種手段相對單一,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聽力技能。為了對學生聽力能力進行更全面的評價,教師應積極拓展評價手段。除了常規的考試和聽力小測驗外,教師還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記錄其聽力練習的進步與難題,并及時提供口頭評價與輔導。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互動中關注學生的反應和參與度,記錄他們在聽力訓練中的成長與不足,并給予即時的口頭反饋和指導。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和同伴評估,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聽力水平,并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教師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聽力技能和運用能力,從而為他們提供更精準的輔導和支持。
四、結語
在當前中考統一命題的大背景下,提升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非常重要。本研究嘗試運用“聽故事·提升聽力”的教學模式,旨在為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探索新的路徑和方法。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采用富含情境的聽力材料、實施多元化的課堂互動、根據學生層次挑選聽力教材以及采用多元化評價手段等措施,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技能。實施這些策略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參與度明顯提升,他們在聽力練習中的參與度和成績也均有了顯著提高。此外,這些策略的應用還促進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的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參考文獻:■
[1] 劉文柳. 淺析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 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3(15):66-68.
[2] 楊利坡. 淺談高中生英語聽力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J]. 傳奇故事,2023(05):119-120.
[3] 王楠. 試題反撥教學課標引領方向:2022年河北省中考英語試題分析:聽力與閱讀[J]. 傳奇故事,2023(08):85-86.
[4] 張鳳. 暢讀繪本故事 提高拼讀能力:以繪本Ned,Mum and Nan教學為例[J]. 河北教育:教學版,2022(Z2):104-106.
[5] 鞏玉霞. 少數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探思[J]. 求知導刊,2023(01):62-64.
*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專項課題“中考統一命題背景下‘聽故事·學聽力’優化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3ZJY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