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到底能不能寫出社論來?關于這個問題,第一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已經給出了“年輕不可輕”的震撼答案。
時隔一年,“年輕不可輕”第二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啟動。自開賽以來,社論大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參賽學生們通過犀利的筆觸、獨到的見解,在社論領域展現出非凡的潛力與活力。15000多篇青少年社論文章背后,是一顆顆充滿家國情懷、關切著人類命運的青春的心。
這屆年輕人,為什么熱衷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大語文的世界,他們是如何超越語文這門學科,開啟更廣闊世界的價值叩問?一位優秀的寫作者又是如何養成的?《新民周刊》采訪了本屆多所參賽高中的語文老師及獲獎學生,探究大語文背后的大世界。
“何以學文”簡短四個字,是第二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金筆獎文章的標題,審讀時,這篇文章很快吸引了評委的目光。社論的作者是崇明中學高三(9)班學生陳睿杰,陳睿杰是理科生,也是文科忠實粉絲。

陳睿杰的指導老師、崇明中學語文老師倪惠琴認為,《何以學“文”》作為一篇社論,能夠體現出年輕人對社會熱點話題的思考和洞察,展現年輕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坝袝r候,我們傾向于把學科當成工具,希望效益最大化,但語文對于學生生命的浸潤,可能是一輩子的。”
社論大賽銅筆獎得主、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高三(13)班趙昱潔,作品標題顯得更加理性——《城市建設中的表與里——落點在人》。趙昱潔一直在做城市建設相關的研究課題,關注城市建設中的改善方案。“一開始選題傾向于海綿城市,有關景觀設計和排水效果,但看到‘家城國’這個主題,第一反應是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城市,人在城市中的生活是怎樣的?!?/p>
寫作社論時,趙昱潔決定把落點放在“人民城市人民建”這一主題上,加入了人文思考,融入了中國水脈文化。“當時文章修改了五遍才比較滿意,我將主題拆解、深挖,表現出層次,找到本質的聯系,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p>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徐振宇作為指導老師對于學生獲獎感到很欣慰,他說,趙昱潔很有自己的想法,她的文章是一個現實關懷的議題,涉及城市未來,故鄉的失落。
從不同的新聞事實,不同的落點,兩位同學都關注到了社會發展進行中的現象,只不過,趙昱潔從城市的角度探尋其表與里,而陳睿杰從文理科相融的基礎上,思辨性地分析文科的平等與邊界。
從兩篇獲獎社論不難看出,兩位同學除了對新生事物、對新聞的關注以外,自身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
談及這次的社論主題“家城國”,很多參賽師生表示很喜歡。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紀洛瑤的《拯救被“?!背缘舻奈淖帧帆@得銅筆獎,她的指導老師柴云凡將“家城國”理解為一個大的概念,年輕人認為理想的“家城國”可以解決一些社會的困惑,讓他們回歸到認知軌道上去。
在徐振宇看來,高中階段本質上還是語言習得的階段,語言訓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空間,可以和現實對話,甚至超越現實。此次社論大賽可以看到文理科的精妙相融。


此次社論大賽,深圳學生首次參賽熱情高漲。深圳實驗中學高中部尹迎君老師告訴《新民周刊》,學校在接到征集令后,迅速組織同學們自選題目和角度進行寫作。截至交稿,共接收投稿600多份。參賽選題從談方言、擇業到奧運會、黑神話悟空,再到阿勒泰、搭子文化等,可謂涉獵廣泛,與生活聯系緊密。
獲得銅筆獎的深圳實驗學校高二(3)班陳羽鱗,熱衷辯論比賽,平日里很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知乎、微博、紙條作文等網絡平臺是他的常駐地。這次陳羽鱗關注當下年輕人的擇業問題,以鐘芳蓉依據興趣選擇“冷門”的考古專業,告訴大家不必用世俗的眼光來衡量成功。鐘芳蓉因熱愛奔向敦煌,獻文物以青春,這種“坐穩冷板凳”的精神難能可貴。
陳羽鱗喜歡和同學老師討論,從思辨中總結觀點,看見精彩的思考。指導老師尹迎君表示,作為一所理科較強的學校,他們對語文的學習有自己的思考和堅持。他認為,語文在應試需求之外,作為人文學科,不只是表達的基礎,更關乎理解、包容、愛和審美。學生們感受語文之美,而不局限于某一個標準答案,將擁有思考大語文的廣闊天地。
著名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一句話,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崇明中學語文老師倪惠琴認為,語文這門學科有它的特殊性,它與生活緊密相連?,F在學生的學業壓力很大,花在考試和技能應用的時間上更多了。網絡上“內卷”“躺平”的詞匯出現時,實際上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們當下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變化。
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葉圣陶先生就指明了語文教育與生活的關系,語文教育不能“限于書本以內”“趣味的生活里,才可以找到一切的源泉”。在一眾參賽作品中,能看到學生們的茁壯心思,也能感知語文書中的描寫,是他們最早認識世界的途徑。
對于銀筆獎得主、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高一(2)班紀洛瑤來說,選擇拯救被“?!背缘舻奈淖譃橹黝},靈感同樣來源于生活?!拔液苌瞄L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但在網絡上,熱梗、表情包使得感情簡單化,失去了表達的獨創性?!奔o洛瑤認為,玩梗問題看似不起眼,但當代年輕人“文字失語”確實需要引起重視。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王思媛的《AI時代,創造力將被我們置于何處》獲得銅筆獎。楊浦高級中學語文教師張燕翠說:“語文這個科目,就像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能夠把古今中外的生活鏡像折射出來,但是它又是變形的,通過提煉挑選,通過作家的筆觸加以改變?!比粘I畎l生的一些事情,我們可能不以為意,但是通過語文或去閱讀語文的世界,會讓我們與日常生活有一種距離,這種距離,既能旁觀,又能參與其中。
張燕翠認為,大語文即大世界。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學生會發現語文世界的多維無窮,可以常讀常新。另一方面,語文是人學,它陪伴著人的成長而不斷擴容,在人類成長過程中,不斷回望語文的世界,就能引發新的共鳴,產生新的思考。語文世界所滲透的審美、哲學、情感自然而然地滲透到學生的心智中,為他們塑形。
學習寫作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一項久久為功的事業。那么,高中生如何學好、用好語文?參賽學校在培養學生寫作上,又有什么經驗分享?
上海市崇明中學一直提倡大語文概念,學校的全學科閱讀不僅閱讀語文作品,還提倡科學素養、閱讀素養的培養;其次,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生活就是語文,主動沉浸在語文學習的氛圍當中。崇明中學副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李建生告訴《新民周刊》,希望通過大語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精神的寬度和廣度?!伴喿x是一輩子的事情。目前,學校提倡讀寫結合,平時語文組制定了高中三年的閱讀體系,高一側重讀一些抒情、敘事類作品;高二建議議論性和思想性的作品;高三主推社科類、社論性的作品?!?李建生說。
金筆獎獲得者陳睿杰在分享語文學習的經驗時說,廣泛持續地閱讀對語文學習尤為重要。在靈感閃現之前,你需要有較長時間的積蓄和蓄勢,閱讀經典著作,博采眾長,不斷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時候,閱讀像在體驗別人的人生。
銀筆獎獲得者、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王思媛,有自己的一套學習體系。獲獎作品《AI時代,創造力將被我們置于何處》靈感來源于研究性課程的課題討論。語文教師張燕翠表示,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語文組的備課團隊,從高一就開始致力于剪報閱讀專題化與師生合作一體化。在同一個專題之下,側重于收集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文章。比如,不同領域的人如何看待AI,同一領域對于AI是否有不同觀點,剪報印發給學生之后,會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并形成文字。
語文這門學科有很強的超越性,要求學生超越自己日常功利和有限的生活,關注一些更本質的問題,錘煉學生對社會的關懷。
在此基礎上,備課組采用師生合作共同建構的方式,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編纂成校本教材《視界》,一方面和教材相呼應,另一方面關注時文的搜集,緊扣當下主題,篇目在保留的同時有所更新。
王思媛所在小組選擇的課題是從卡夫卡看社會異化,有的小組選擇話題是從上海外灘建筑看城市建設,有的則是關注ChatGPT和文心一言對倫理的影響?!斑@次參賽,王思媛選擇了AI選題,也許是小組討論的內容對她有所觸動,加之年輕人有著強烈好奇心,他們關注時代的進步也是必然。”
既有閱讀,也有思考;既有模板,也有引導。學生在閱讀、模仿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文章的思維推進路徑。假以時日他們就有了周密并且廣泛的思維網絡,能夠掌握觀察世界的角度和分析的能力,就能水到渠成地寫出精彩文章。
深圳實驗中學光明部李枝潼老師認為,語文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價值。“除了實用性,還有美的表達,外出時,有同學望著江水,脫口而出浮光躍金四個字,這就是語文這門學科在生活當中的具象化。”徐振宇提出一個概念——語文的邊界,不單純是文學表達、社科藝術,本質上是思維和精神的邊界。他認為學習語文,一定要對生活有廣泛的實踐,不局限于課本,對世界更加有洞見性。


徐振宇告訴《新民周刊》,語文有兩個層面,語文這門學科有很強的超越性,要求學生超越自己日常功利和有限的生活,關注一些更本質的問題,錘煉學生對社會的關懷;另一個層面,通過具體的文本和現象的分析,語文可以培養學生理性且有效的表達,找到更豐富的角度,有效地表達。
張燕翠日常與高中生接觸中,認為學生是非常想表達的群體,在楊浦高中,有非常開放的學術討論氛圍,學校會聘請名師進行指導,講座也不是唯分數論,而是給學生獨立自由的思想啟示。另外,班級里還會設置漂流本,鼓勵學生們把日常觀察和思考的文字寫下來,前面同學提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后面同學可以去質疑,也可以補充,然后再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張燕翠表示,第二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是特別好的平臺,通過學生的眼睛來觀察世界,他們不只是讀書的學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靈魂,一個個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