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原型設計的文創產品“鳳冠冰箱貼”火了,“一貼難求”。同樣的“斷貨常客”,還有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為原型的天宮藻井冰箱貼。這款冰箱貼分為5層,每一層都按照藻井的真實結構設計繪制,可以拆卸,底層星空還設計了夜光效果,古人“可得四時景緒,能納日月星河”的審美旨趣在一方小小冰箱貼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外,有的冰箱貼還融入了科技元素——天壇公園推出的“天壇春日來信冰箱貼”具有AR互動的功能,微信掃描包裝上的互動碼,隨著一陣鳥鳴聲傳出,冰箱貼就變成了立體的祈年殿,粉龍盤旋而上,體驗感和互動性拉滿。
面對文創產品銷售火爆的現狀,不少人擔心購買文創產品是否會成為觀眾走進博物館的唯一理由,弱化人們對于博物館和文物本身的關注。事實上,創意滿滿、顏值在線的文創產品在讓文物和文化場館收獲大量人氣的同時,也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為了消解顧慮,一些博物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始終保持線下銷售,讓觀眾買到精致文創產品的同時,也能來到現場欣賞文物。另外,在宣傳文創產品的同時,增加更多的文物講解,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引導對文創產品的關注回歸到文物本身。
素材解讀
在眾多文創產品中,這幾款冰箱貼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成為文創界的“頂流”,源于對中式審美的深度挖掘與創意傳承,在尊重文物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傳統文化的時代轉譯,以及文化特色的科技呈現。隨著公眾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優秀文創產品將會不斷涌現,越來越多文化與公眾雙向奔赴的故事也將接連上演。
適用話題
中式審美、創意傳承、文化特色、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