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務
從現在高考綜合性考查的趨勢來看,詩歌對比閱讀將成為一種關聯教材進行比較的考查方式。從命題形式上看,古代詩歌比較鑒賞題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單首詩歌課內外比較鑒賞,二是兩首課外詩歌的比較鑒賞。從命題角度看,命題者往往選取兩首在主題、風格、題材、體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異之處的詩歌進行比較。古代詩歌對比閱讀的題干中一般會出現比較點,也有不出現比較點的考題。出現比較點的,按題干比較點作答;沒有出現比較點的,可從手法、內容、主題、情感、語言等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作答。解答對比閱讀題應遵守“知同辨異”的基本原則,“知同”就是發現兩首詩中相同、相似之處,“辨異”就是分辨兩首詩中不同乃至相對、相反之處。
知識整合
1.比較思想情感。思想情感,包括詩歌的內容重點、詩人的觀點情感態度等。比較思想情感的試題,多側重于“求異”,也有“求同”的,也有“求異”兼“求同”的。解答這類試題,要根據詩歌的寫作背景,準確把握每首詩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據試題提供的對比點比較異同。一是讀標題。標題往往交代了詩歌的核心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二是讀注釋,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及寫作背景。同樣的景物,因詩人不同的際遇、不同的心情,會蘊含截然不同的情感。三是善于抓住帶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往往在最后兩句,卒章顯志、點明主旨。四是運用相關術語,比較感情基調的異同,如憂愁、閑適、悲傷、歡快等。五是進一步比較分析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這也是情感比較的重要內容。六是比較時注意點面結合,既要有總體概括,又要有對關鍵語句的具體分析。
2.比較表達技巧。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疊詞等修辭手法;二是借景抒情、細節抒情、典故抒情,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等表達方式;三是對比、襯托、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等表現手法。解答這類試題,一要明確題干要求,是分析“相同點”還是“不同點”;二要結合詩歌所寫內容及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具體分析;三要指出其所用手法,結合詩歌內容進行分析,指出其表達效果。
3.比較語言運用。比較語言運用有微觀、宏觀兩種方式:微觀,比較詩歌重要詞語、句子的運用;宏觀,比較兩首詩歌語言風格的不同。比較重要詞語、句子的運用,要結合詞語、句子本身的特點,結合描寫對象、呈現特征、創作目的等方面,在比較中揭示詞語、句子的表達效果。比較語言風格,首先要有關于語言風格的必備知識和認知判斷能力。要熟知平淡、工麗、絢麗、直率、委婉、清新、明快、自然、雄奇、凝練、幽默、典雅等語言風格術語及特點。解答這類試題,一要選好比較點,如聯系所描寫的情景進行比較,看哪個更符合語境。二要選好比較角度,從情感上進行比較,看哪個更能準確表達詩人當時的情感;從表達特點上進行比較,看哪個更生動形象;從結構特點上進行比較,看哪個更能使結構渾然一體,更能起照應等作用。三要把理由說清楚、說充分。
4.比較意象、意境。意象、意境比較有兩個層面:一是意象與意境的內涵、特點的異同比較,二是意象、意境作用的異同比較。意象、意境的內涵及特點的異同比較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的內涵比較,一個是人物形象特點的分析比較。對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選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點與表情達意兩方面的異同,或者表層義與深層義有何異同。對于后者,要注意從外在形象與內在性格品質兩方面進行比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較。形象異同比較題大都是“求異”比較,主要從寫景、狀物、造境、抒情、結構等方面展開。分析形象(意象)時,首先要把握全詩的情感,在詩歌主題的統攝下,把握詩人情感和詩中景物的內在關系。詩人的情感決定并影響著詩人對意象的選擇和描繪,意象又凝聚并表現著詩人的情感,所以不要單就景物談景物,否則將南轅北轍。
拓展延伸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滿江紅·赤壁懷古
◎戴復古①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③,今如許?
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注〕①戴復古:南宋詞人。其時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存,抗金少有勝利。②貔虎:貔和虎,泛指猛獸。③曹瞞:曹操小名阿瞞。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闋開篇點題,一個“想”字領起對赤壁之戰的描述,與“懷”字相照應。
B.“魚龍怒”運用擬人的手法從側面表現出周瑜火攻曹軍時的排山倒海之勢。
C.“今如許”三字運用反問,在結構上起過渡作用,它將詞人的思緒由歷史轉入現實。
D.同為赤壁懷古之作,與蘇軾詞的風格豪邁不同,戴詞質樸婉約,含蓄蘊藉。
2.本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同為懷古之作,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答: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再授連州至衡陽
酬柳柳州贈別
◎劉禹錫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臨事異黃丞相①,三黜名慚柳士師②。
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③東過連山④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注〕①黃丞相:西漢時賢相黃霸,受漢宣帝信任,兩次出任潁川太守,清名滿天下。②柳士師:柳下惠。士師,獄官。《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處指柳宗元將要前往的柳州。④連山:指詩人所往之地連州。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頭一、二句以敘事起,寥寥數筆即勾畫出詩人和朋友屢遭挫折的經歷,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
B.頷聯以典明志,“事異”兩字,帶有自嘲的口氣,暗含對當政者的不滿和牢騷;“名慚”寫出詩人對柳士師的敬意。
C.“并”“盡”二字有情有致,描繪出兩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翹首仰望之景,意境凄婉。
D.詩人以“回雁”“斷猿”反襯離別之情,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2.請比較這首詩的尾聯和柳永《雨霖鈴》的結句“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在藝術手法上的異同。
答: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杜 甫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①美,池②上于今有鳳毛③。
〔注〕①世掌絲綸:世代都在中書省任職。②池:鳳凰池。③有鳳毛:南朝時謝鳳和謝超宗父子文章風格和成就很出眾,梁武帝稱贊說“超宗殊有鳳毛”。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先用漏壺滴水聲急點明早朝時間,再用“醉仙桃”點出皇宮院內春色醉人爛漫。
B.頷聯描寫儀仗旌旗上龍蛇騰躍,和風輕拂下燕雀高飛,盛贊大明宮中氣象沖融和悅。
C.頸聯寫到了退朝后,大臣們帶著滿袖熏香,聚在一起揮毫寫就華美詩詞篇章的場景。
D.尾聯表示賈至的文章風格和成就承襲父親,稱頌賈氏世代執掌帝王詔書的恩寵殊榮。
2.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相比,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答: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①(其二)
◎李商隱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②,并覺今朝粉態新。
〔注〕①回中:在今陜西隴縣西北。此詩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這年因有人作祟,詩人應博學宏詞科不第,從京都回到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中。②前溪舞罷:《前溪》為舞曲,舞盡之時,花將飄落殆盡。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中,詩人將石榴花拿來作比:請不要嘲笑石榴花開趕不上春天,牡丹雖然在春季怒放,卻“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頷聯中,詩人細致地描繪了牡丹殘敗景象的全過程:先寫暴雨擊花,再寫牡丹的凋謝使人不忍直視。“傷心”“破夢”既是寫花,也是自嘆。
C.頸聯中,詩人描寫環境與花敗后的情景:萬里長空,陰云密布,天氣惡劣,已非當年舊圃之環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機,都付污泥流塵。
D.尾聯中作者以反筆,謂他日雨后牡丹落盡時,回想今朝雨中粉態,尚覺其清麗動人,暗示將來之厄運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2.與李商隱的《錦瑟》相比,本詩意象“錦瑟”的作用和蘊含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分別簡析。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