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領域熱議的一個話題,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與實踐的課程改革方向之一。文章主要探討了“雙減”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原則和策略,以期為相關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把握在校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打造高效課堂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有效方式之一。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較短的時間段內,用相對較小的課堂投入獲得較大的課堂收益,這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和低效性而言的。其實質是指在一般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層面獲得協調與高效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原則
1. 降低課堂教學成本
高效課堂旨在構建一種綠色、生態、簡單、節能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是針對長期以來復雜、機械、大量的高投入課堂教學提出的。過去,許多教師常常不計教學成本,投入過多的精力、體力和心力,學生也被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忙碌的學習與訓練。這種高成本的投入只會讓師生望而卻步,對教與學漸漸失去興趣和熱情。高效課堂旨在打破這種固化的思維模式,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結構的整合,避免出現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行為。
2. 提高課堂教學效能
高效課堂強調減負增效,即在減輕教學負擔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實現課堂教學效能的最大化。教學過程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積極而主動地互動與對話,突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經歷質疑、合作、探究等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理解知識與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3. 以生為本、以學為本
高效課堂的根本是為了學生,為學生能夠進行高效學習提供堅實的條件保障。以生為本、以學為本,是高效課堂應有的課堂形態。高效課堂的目的不是讓教師在課堂中盡情出彩、恣意揮灑,而是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確保學生能夠樂學、樂思,進而達到厚積知識、提高能力、高效學習的目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盡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體驗。
4. 課堂動力方面,增強學生的學習力
高效課堂是一種可持續的生命化課堂,維持高效課堂持續運轉的動力來自兩股不斷增強的學生的學習力量:一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整個學習過程向自動化和自主化方向轉變;二是不斷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激發他們可持續學習的動機和熱情。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形成學生自強、自信和自立的品格,進而走向一條持續學習、持續發展、持續成長的道路。
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1. 轉變教學理念,明確教學主體
高效課堂是以促進學生開展富有成效的學習為使命的教學樣式,以生為本、以學為本是高效課堂的本真內涵。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要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由傳統的“教而獲知”轉變為“學而獲知”,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學生的高效學習保駕護航。
2. 完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向
(1)目標基于課程標準。
“雙減”背景下的高效教學,首先應該是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的教學。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參照《標準》要求,先設計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再圍繞整體教學目標精準定位課時教學目標,體現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目標具體、明確。
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避免空泛和不清晰的教學目標。依照《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既要包含“四基”“四能”的要求,又要有核心素養的體現?!八幕笔侵富A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四能”是指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八幕薄八哪堋笔菍W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素質,核心素養是在“四基”“四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
(3)目標立足學生實際。
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要“以學定教”,立足學生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這是制訂教學目標的基礎和前提;二是分析學生潛在的發展水平,即通過教師的指導或同伴的幫助最大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也就是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在做好這兩個方面的分析之后,教學目標的制訂要介于兩者之間,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
上述三點要求是制訂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的,能使教學目標的制訂更加科學與完善。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時,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先基于《標準》,本單元的目標是讓學生系統掌握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再將該目標分解為課時目標。基礎知識:使學生理解與掌握含有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及法則;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遷移能力;基本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正確計算的良好習慣,形成樂于探究、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基本活動經驗:通過對數的混合運算法則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之間精誠團結、互幫互助的高尚品質。
以上是初步制訂的教學目標,參照這一目標要求,教師在授課前可以設計一些本節課要用到的之前學過的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診斷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在此基礎上對初步制訂的教學目標進行完善,使目標契合學生實際,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3. 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
(1)運用情境教學法。
為了促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材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運用情境式教學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課前,教師需要準備好天平、彈簧秤及一些日常物品,如大米、水果、蔬菜等。課上,教師先引導學生猜測這些物品的質量,并思考應該怎樣測量這些物品的質量,以及稱量的工具應該怎樣選擇。隨后,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工具稱量這些物品的質量,讓學生親身體驗稱量過程,再引導學生歸納克、千克之間的換算關系及物品質量的稱量方法等。通過創設日常生活情境,拉近了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提高了課堂實效。
(2)運用問題導學法。
問題是驅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運用問題導學法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積極學習與思考,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與思考。
問題1:怎樣求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問題2: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問題3:能否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怎樣轉化?
問題4:三角形面積與轉化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
以上述問題為載體,學生通過猜想、推理、驗證等活動,加上教師的適當點撥,最終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突破了教學難點,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3)運用合作探究法。
在高效課堂中,小組之間開展合作探究是學習的基本形式。特別是對一些具有挑戰性、探究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的學習任務,學生個體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或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這時就要運用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積極開展交流與互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最終得出對某一學習任務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教材六年級下冊“圓柱的側面積”這節課需要學生通過想象和操作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抽象,這時就要運用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優勢,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活動1:學習小組利用手中的材料(紙質圓柱體、剪刀),將紙質圓柱體沿著高的方向剪開,觀察剪開后的圖形有什么特點?
活動2:剪開后的圖形各邊與圓柱之間有什么關系?各邊分別對應于圓柱的哪些部分?
活動3:通過對比,圓柱的側面積與剪開后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活動4:總結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通過上述探究活動,學習小組展開討論,最終得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加深了對圓柱特征的認識,強化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4. 加強檢測練習,確保練習時效
(1)練習題型代表性。
高效課堂檢測的重點在于精,而不在多。練習題型要圍繞重點知識設計,突出題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例如,教材三年級上冊“時、分、秒”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簡單的時、分、秒,并能進行基本的計算。在課堂檢測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練習題。
練習1:時針在9和10之間,分針指向7,此時是(" " )時(" " )分。
練習2:從上海開往北京的列車,甲車出發時刻是7:20,乙車出發時刻是8:40,(" " )車先出發。
練習3:超市一般從早上8:30開始營業,晚上10:00打烊,超市一天的營業時長是多少?
練習4:明明從1樓到4樓用了40秒時間,照這樣計算,他從1樓到10樓需要多長時間?
以上練習題目緊緊圍繞重點內容設計,既精準又具有代表性,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又不會給學生帶來過多的學習負擔。
(2)練習形式多樣性。
高效課堂要盡可能設計多樣化的練習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檢測效果。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這節課時,教師在檢測環節可以設計多樣化的題型,如觀察圖形、動手繪制圖形、參與制作圖形等,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幾組不同的圖形,引導學生觀察、辨認圖形,檢測學生基本的識圖能力;其次,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畫一些簡單的圖形,檢測學生的畫圖能力;最后,指導學生動手制作一些常見的圖形,檢測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這種多樣化的題型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練習效果也更加顯著。
(3)練習內容層次性。
高效課堂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和層次性,通過設計不同的練習題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具有層次性的練習題。
練習1:填空題。
① 長方形的長是7米,寬是3米,周長是(" " )米。
② 正方形的邊長是7米,它的周長是(" " )米。
練習2:判斷題。
① 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 )
② 周長相等的兩個長方形,形狀、大小也一定相同。(" " )
練習3:應用題。
① 一個長方形的長是16厘米,寬是8厘米,如果長增加3厘米,那么周長會增加多少?
② 一根鐵絲長20米,如果用它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以上具有層次性的練習題,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情況自主選擇,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收獲。
5. 革新評價機制,提升評價效益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革新評價機制,靈活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公正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引領與激勵作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自評、互評等,促使學生時刻檢視自己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善于抓住每名學生出彩的表現,毫不吝嗇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促使學生產生持續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降低課堂教學成本,提高課堂教學效能,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爭取打造出適合學生的高效課堂教學形態,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負擔,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付麗云. 深度教學視域下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 學周刊,2023(28):52-54.
[2]劉高瑞.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 文理導航(下旬),2023(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