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改變,信息化特征越來越明顯。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活力和思路。本文圍繞多平臺互動式教學模式創新高職語文教學,以實現高職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語文;互聯網;多平臺;互動式教學
高職語文是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是提高學生文字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服務于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課程。傳統高職語文教學模式基于教室課堂講授,主要圍繞教材文章進行教學。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行業知識的更新,盡管高職語文教學面臨挑戰,但也迎來了新的改革機遇。
一、信息技術和高職語文的融合意義
在高職語文線上教學中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形式也更加多樣化。線上學習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并不只限于課堂,能夠延伸到課后,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信息鑒別、篩選和加工利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信息搜索習慣和信息素養。
(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傳統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敘述知識的方式單一,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可以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圖像,將課文中的聲音、景色進行還原,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課文中情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國家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設,將高職語文教學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滿足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并且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延長教學課堂時間
傳統課堂教學時間通常為45分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延伸語文知識,將高職語文學生的學習地點延伸到課外。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技術自己動手收集相關資料,并利用網絡與不同的學者交流不同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創新思維。另外,教師還能夠利用主題閱讀、故事接龍、情境寫作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的時候自主查閱資料。然后在線下和老師、同學共同討論各自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寫作、閱讀和文化素養能力。
(三)創建高職語文線上教學評價體系
在傳統高職語文教學評價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互動性較低。因此,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評價過程中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軟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線上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解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困惑和疑問,通過課后線上模式與課堂上發言不積極的學生進行互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高職語文教學模式
(一)創建線上課程教學平臺
要想實現多平臺互動式教學,建立混合課程學習教育平臺和團隊小組。教師展現分工合作精神,豐富線上的課程資源,并共享知識和資源。在創建課程體系時,教師能夠整合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并根據學習實際情況對作業、教學和評價進行合理規劃。此外,還能實現線上討論、答疑,開展融合式教學。
在傳統高職語文教學課堂中介紹文章背景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導致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時間有限。旨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鼓勵學生在課下提前預習,確保在課上或線下能同步知識,提高教學效果。結合網絡平臺、移動終端,利用移動端APP方便學習。在教學資源和課程建設等板塊實現在線課程的創建,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有節奏的學習,并對學生學習動態、數據統計等予以關注,教師可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程。
傳統面對面教學同樣具有其獨特魅力,線上教學亦重視課堂學習的精華。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線上學習管理的元數據反饋內容對學生的學習和討論進行反饋。針對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重點、難點可以通過課堂與教師交流,并在此過程中穿插教學內容,確保學習與教學的連貫性。
(二)教學形式和資源
1.教學形式
(1)基于多平臺互動的高職語文教學能夠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能夠重視上課前后和上課過程中:
(2)課前教學重點為線上。MOOC教學平臺作為課堂教學重點,并實現微課、輔助教材PPT的設計,使學生學習知識更加容易;
(3)在上課過程中的重點為線下。基于課程的難點和重點,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在課堂中討論,教師針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教學。最后,教師針對問題歸納總結,整合知識進行教學;
(4)通過線下進行課程反思。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要在課后收集拓展資料設計課后測試題,使學生能夠針對學習的知識鞏固,學生也能夠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中。
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MOOC平臺和其他的網絡信息技術,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線上自學和課下指導,實現全新教學模式的創建,以此有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教學資源
在高職語文教學時要求能使學生實際需求得到滿足,從而設計課堂教學資源。E會學網絡平臺應用在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對網頁進行瀏覽,利用手機APP學習知識。通過此平臺,教師能夠設計教學資料并進行上傳,從而滿足自身教學需求,對優質教學資源進行共享。教師利用此平臺能夠實現互動教學,通過數據跟蹤對學生學習過程、效果進行監督和跟蹤。因此,可以結合E會學網絡平臺整理高校語文教學資源,對教學實踐充分考慮,要求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和學習方式等能夠使教學目標得到滿足,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職業標準,整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重構傳統高職語文的課程特質,主要包括語文知識、欣賞閱讀、日常寫作和口語交際等,對應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培養,通過教學實踐將其作為學習能力和品質,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3.慕課結合線下授課
在高校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慕課學習結合線下教學的模式,根據課程、學生和教學的特點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主要包括上課之前、上課之后和上課過程中。
教師在教學前要做好充分教學準備,依據學校語文教材對學期課程進行審查和制定括課程安排、考試時間等。依據教材內容在大學課堂平臺對合適網絡資源進行選擇,實現異步SPOC課程的設置。異步SPOC在進度管理、資源選擇方面比較靈活,還能夠以學期課程對特定教學資源進行選擇,輔助教材內容創建異步SPOC課程。參與此課程的學生能夠下載Mooseware應用程序并注冊賬號,合理選擇學習資源。學生能夠在平臺頁面對課程介紹、評分方式、作業與測試、單元教學內容等進行討論,從而初步了解高職語文課程。
在課后還要堅持繞著課堂走一圈的原則,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使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視野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包括在線視頻資源、課堂教學相關,也是學習知識強化和教學發現。另外,學生利用平臺討論區參與到主題討論中,教師能夠針對不同背景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對學生問題進行解答,對學生意見進行討論。
將混合教學法應用到高職語文教學中,從而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學習興趣提高。
4.雨課堂結合線下授課
將混合式教學方法應用到高職語文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豐富教學手段,還能夠拓寬學生的中文學習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利用雨課堂這一實踐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提升教學技能的途徑。在線下教學過程中,雨課堂可以增加師生互動,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當上課的學生較多時,教師可以提前公布雨課堂教學課程內容,讓學生利用手機端查看,避免因距離太遠而無法看清內容。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關于課程內容的投票題和選擇題,并在30秒內完成課程測試,以此來測試教學效果。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答題的積極性,前三名完成答題的學生將獲得獎勵。
課后,教師會為學生布置作業,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點,并進行教學總結。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對試題庫進行創建,根據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設計填空題、選擇題、主觀題等,或在示例試卷中批量導入這些題目。學生在接收到作業反饋后,可以在線作答并提交。教師在后臺查看學生答題情況的相關數據,如總得分率、回答時間、問題回答準確率等,以便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實時教學分析。
三、多平臺互動高職語文的教學案例
以《釵頭鳳》為例分析多平臺互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釵頭鳳》講述了陸游和妻子唐婉的凄美愛情故事。兩人因諸多原因被迫分離,后在沈園重逢,此地也因此成為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
(一)教學實施案例
1.課前
(1)教師:通過平臺上傳《釵頭鳳》朗誦視頻和文本材料,讓學生通過手機預習、閱讀,并嘗試排練改編的《釵頭鳳》劇本。
(2)學生:觀察學習平臺中的預習資料,查閱資料了解兩位主角的愛情故事,并完成簡報,上傳至學習平臺。
教師導入課程時,播放陸游題詩和沈園的圖片,并設計課程導入的導語。學生則通過提交的學習簡報來掌握唐婉和陸游的愛情故事。
2.課中:
(1)教師:配樂詩歌,講解古詩詞誦讀的要點;播放微課,展示如何對古詩詞進行誦讀;播放《釵頭鳳》視頻。通過多媒體展示《釵頭鳳》,并邀請學生觀看誦讀視頻,同時探究詞的情感表達,促進討論。
(2)學生;通過跟讀和自由讀的方式深入品讀詞作,并相互點贊。邀請學生扮演角色,演繹課本劇,將誦讀融入表演之中。通過討論,學生分享個人見解。
3.課后
(1)教師:批改點評,并將學習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
(2)學生:將語音作業上傳到學習平臺中,配樂并有感情地朗讀《釵頭鳳》。
(二)教學效果
教師能夠利用互動學習平臺開展網上學習,在課堂中結合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線下思想交流。這不僅使學生的網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還使教學課堂更加活躍,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在課堂中欣賞作品,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幫助他們掌握其他學習技能。
四、結束語
在信息時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多平臺融合的教學模式成為未來教學的主要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利用平臺中的音視頻、圖片、文檔等資源進行整合。同時,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調整學生的學習模式,以滿足現代數字化教學模式的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陶斯明,王燕. 基于互聯網的“多平臺互動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為例[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1):132-135.
[2]韓晴. 高職語文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構建研究[J]. 華東紙業,2022,52(10):53-55.
[3]李亞梅. 基于“互聯網+”的高職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科技資訊, 2020,18(2): 101-102.
[4]李文靜.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41(2):139-141.
[5]向春麗. 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嘗試[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4(4):274,273.
[6]郝瑞芳. 以“職業導向”建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36(6):37-39,73.
[7]常彥. 云教學在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32(6):99-100,109.
[8]尹莉莉.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民辦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路徑[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22,35(12):168-169.
[9]向春麗. 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嘗試[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4(4):27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