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分析了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支持政策,總結了我國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政策為代表的支持政策。通過分析、借鑒全球燃料電池汽車政策,結合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現狀,為進一步優化頂層政策設計,高效支撐、引導未來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燃料電池汽車;氫能;政策
中圖分類號:U469.72""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9822/j.cnki.1671-6329. 20230235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Global Policies on Fuel Cell Vehicles
Li Kai, Yao Zhanhui, Wang Jia, Wu Zheng, Ding Zhensen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Tianjin 30030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pport policies of the fuel cell vehicle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summarizes the support policies represented by the fuel cell vehicle demonstration policy in China. By analyz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global fuel cell vehicle polic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fuel cell vehicle industry,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top-level policy design and efficiently supporting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fuel cell vehicle related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uel cell vehicles; Hydrogen energy; Policies
0引言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1-3]。燃料電池汽車作為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已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關注和推廣[4-6]。燃料電池汽車具有清潔零排放、續駛里程長、加注時間短的優點,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是順應全球新能源技術變革、占領產業制高點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動國家能源轉型,發展氫能產業鏈的重要立足點,是推動汽車產業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點[7-9]。以美國、日本、韓國為代表的全球汽車大國都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產業發展[10]。本文梳理了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燃料電池汽車支持政策,結合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對未來產業和政策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1國外燃料電池汽車政策
美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近年來各國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孵化、起步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日本政府是全球最早研究氫能產業的國家之一,在日本,氫能被應用于交通、住宅和工業生產等多個領域,其中車用氫能是日本氫能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早在1973年,日本就成立了“氫能源協會”并出臺了一系列計劃,涉及制氫技術、燃料電池和液化儲氫的研發等領域,豐田汽車也早在1992年就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2017年,日本發布了“氫能基本戰略”,提出到2030年,實現建設900座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分別達到80萬輛、1 200輛,并向530萬家庭普及“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ENE-FARM)。2021年,日本發布《第六次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建立國際氫能供應鏈,推動氫能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和生產方式轉型,提升社會對氫能的需求。2023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氫能基本戰略(修訂版)》,提出全面推進氫能汽車、氫能軌道交通網絡和氫能發電、氫能海空動力、家庭用氫能綜合能源系統等構建。預計到2030年,日本國內普及約80萬輛乘用車當量,加氫站數量達到1 000座,普及300萬臺家用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Ene-Farm),燃料電池發電效率從40%~55%提高至60%。在財稅政策方面,日本政府目前為電動汽車購買提供每輛最高60萬日元的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購車補貼分別為每輛30萬日元和250萬日元。
韓國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已將“未來汽車”列為三大創新增長產業,其中燃料電池汽車作為韓國經濟重要增長領域,收到韓國政府的廣泛關注。2019年,韓國政府發布《氫經濟發展路線圖》,根據該路線圖,政府計劃到204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產量由2 000余輛增至620萬輛,加氫站增至1 200個。2020年,韓國政府通過了《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這是世界上首部氫法,從法律層面規定了氫經濟的定義、組織機制、企業資質、供氫設施、保障措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和規范,同時設立了氫經濟委員會,負責制定和協調氫能源相關的政策和計劃。2022年11月,韓國總理韓德洙在一次經濟政策會議上公布了最新的《氫經濟發展路線圖》,對燃料電池汽車提出了到2030年商用車耐久性達到80萬km,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效率達到17 km/kg的技術目標。在財稅政策方面,韓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包括最高3 000萬韓元的燃料電池汽車購買補貼、免收車輛購置稅、環境改善稅等;加氫站也可申領建設補貼,同時設置免收土地使用費、水電費等優惠政策;鼓勵為氫能產業鏈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
美國早在1973年石油危機時期就成立了國際氫能源組織,開展氫能源要求。2005年,美國出臺《能源政策法》,已明確寫入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2020年,美國發布《氫項目規劃2020》(Hydrogen Program Plan 2020),設定了到2030年氫能發展的技術和經濟指標,其中包括交通部門用氫價格降至2美元/kg,用于長途重型卡車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降至80美元/kW、運行壽命達到2.5萬h等。2023年6月,美國政府發布了最新的《美國國家清潔氫能戰略路線圖》(U.S. National Clean Hydrogen Strategy and Roadmap),提出了在滿足25 000 h耐久性前提下,2030年將燃料電池系統成本下降至80美元/kW的目標。在財稅政策方面,美國針對新能源汽車出臺了稅收減免政策,在補貼層面主要由各州政府自行制定政策,如加州政府出臺的“清潔車輛補貼項目”目前部分燃料電池車型發放補貼。此外,美國能源部對燃料電池汽車項目出臺了研發支持和低息貸款政策。
德國在歐盟國家中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水平處于領跑地位。德國聯邦運輸和數字基礎設施部、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在2006年聯合成立了氫和燃料電池技術創新計劃(NIP),支持氫能經濟的初期發展。為實施該計劃,德國政府成立了氫和燃料電池國家組織(NOW),負責NIP計劃的總體協調管理和部委間的聯絡。NIP計劃列出了德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三個發展目標:一是確保德國的技術領導者的地位;二是加快氫和燃料電池市場發展;三是建立全產業價值鏈。2020年6月,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制定了《國家氫能戰略》,為氫能的生產、儲運和利用提供了整體框架,并鼓勵相關領域的創新和投資。《國家氫能戰略》提出,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客運、重載貨運、建筑工地、農林用車、物流運輸等場景下的應用,是對電池動力車的有效補充。在公路交通中,加氫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氫能應用的前提條件。德國對燃料電池汽車實行至2030年的稅費減免政策,并可以申請最多6 750歐元的購置補貼。
歐盟以碳減排為主要目標,積極發展燃料電池和氫能技術。2008年,歐盟提出了燃料電池與氫聯盟行動計劃項目(FCH JU),提出在2008年至2013年保障9.4億歐元投入到氫能和燃料電池研究和發展,該項目的第二階段(2014年—2020年)FCH 2 JU,總經費超過13.3億歐元,致力于構建更加強大且可靠的歐洲燃料電池和氫能平臺。2011年底,歐盟啟動了大規模車輛示范項目“H2 moves Scandinavi”和歐洲城市清潔氫能項目(CHIC),投資5 300萬歐元,至少持續3年。2017年,歐盟發起了氫動力汽車歐洲聯合倡議項目(JIVE),并為該項目提供了3 7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2020年,歐盟發布《歐盟氫能戰略》,提出了到2050年的發展藍圖,提出了應進一步鼓勵將燃料電池汽車運用于重型車輛、長途客車、特殊用途車輛、長途貨運等應用場景。在財稅方面,歐盟不同國家對燃料電池汽車采取不同的補貼策略,一方面,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或減免,以比利時、丹麥、芬蘭等國家為代表;另一方面,在購買或使用環節給予現金補貼,以奧地利、法國、希臘、意大利等國家為代表。
綜合來看,以美國、韓國、日本、歐盟為代表的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均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基本經歷了技術探索、市場推廣、全面發展三個階段,各國政府均從政策端、技術端、產業端共同發力,協同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具體來看,各國政策側重點不同,日本和韓國在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中搶占了先機,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數據也反映出政策產生的效果;美國政策更傾向于推動氫能產業成本的整體降低,通過規模化降本的方式形成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德國是在歐盟體系中對燃料電池汽車力度較大的國家,歐盟整體采取投資拉動的方式鼓勵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同時各國根據不同情況消費者部分補貼,運用投資和消費共同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化應用。
2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
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863計劃和973計劃中都有氫能和燃料電池的相關研究內容。“十三五”以來,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進入快車道。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發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部署了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等15項重點任務。2019年,氫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4月,氫能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2020年11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2021年3月,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在氫能和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和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2021年9月,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統籌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氫能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抓手和關鍵領域。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的能源屬性,為氫能發展指出了發展路徑,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提出了“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逐步建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并明確了“到2025年,燃料汽車保有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的發展目標。
在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方面,我國從2009年起對燃料電池汽車給予高額補貼,同時自2012年起出臺了免征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的政策。2020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提出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基于獎勵。2021年8月和12月,財政部等五部門分兩批批復了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河北等五個示范城市群,目前示范工作已開展近兩年,示范推廣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發展提速的關鍵期。
3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發展現狀
從全球來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截至2022年底,全球主要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達7萬輛,其中2022年全球銷量突破2萬輛(圖1)。從累計銷量看,排名前三國家分別為韓國、美國和中國,銷量分別約為2.9萬輛、1.5萬輛和1.3萬輛(圖2)。
2022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約為20 000輛,銷售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韓國、中國、美國,銷量分別約為10 000輛、5 000輛和2 700輛。從車型看,全球燃料電池三大主銷車型分別為現代Nexo、豐田MIRAI和本田Clarity Fuel Cell,其中現代Nexo在2022年銷量超萬輛。
在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等相關政策推動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重要產銷國。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售超過13 000輛,其中貨車占比近60%。2022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售量超過5 000輛,其中貨車占比約70%。從區域看,北京、上海、河南等示范城市銷量較高。從企業看,北汽福田、佛山飛馳、鄭州宇通等企業車輛銷售量處于領先地位。
總體來看,全球燃料電池汽車正在高速發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受示范政策帶動比較明顯,市場化和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從上游看,截至2022年12月,我國氫氣產量和加氫站數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在快速發展,正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市場。
4未來展望
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氫能應用的先導領域,未來發展潛力較大,應用前景廣闊。在國家政策支持方面,氫能仍然是未來能源的藍海領域,氫能產業正處于成長階段,在短期內仍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培育,經過新一輪的技術進步和產業應用,氫能將成為全球主要國家節能降碳和能源轉型的關鍵動能。在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推廣方面,短期內應用領域以貨運為主,以重載卡車為代表的商用車是近5年內的重點發展方向,長途高速干線運輸可能成為重要應用場景。在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方面,全球燃料電池系統、關鍵零部件、儲氫系統等技術水平正在快速發展,我國大功率系統等關鍵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將實現快速提升。
總體來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并逐漸與氫能產業協同并進。伴隨車輛關鍵技術進步和加氫基礎設施完善,預計在5年內,燃料電池汽車的整車成本、運營成本和用氫成本將會得到顯著優化,在部分運營場景市場化競爭力將逐漸顯現,將會成為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Du Z, Liu C, Zhai J, et al. A Review of Hydrogen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Fuel Cell Vehicles[J]. Catalysts, 2021, 11(3):393.
[2]Mohideen M M, Radhamani A V, Ramakrishna S, et al. Recent Insights on Iron Based Nanostructured Electrocatalyst and Current Status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for Sustainable Transport[J].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2,69(6): 466-489.
[3] 錢亞光.國內外氫能和燃料電池政策[J].經營者, 2019, 33(5): 196-203.
[4] 李建秋, 方川, 徐梁飛. 燃料電池汽車研究現狀及發展[J].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 2014, 5(1):17-29.
[5] 陳清泉.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前景(英文)[J].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 2011,2(1): 12-24.
[6] 王菊. 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政策研究[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3.
[7] 景春梅, 何七香, 歐訓民. 從日韓氫能產業看我國氫能發展[J]. 能源, 2019(12): 25-27.
[8] 陳英姿, 劉建達. 日本車用氫能的產業發展及支持政策[J].現代日本經濟, 2021(2): 80-94.
[9] 王欣, 王蘇禮, 劉偉, 等. 德國氫能在重點應用領域的激勵政策研究及啟示[J].現代商業, 2019(23): 44-45.
[10]鐘利紅,胡政.日本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經驗研究[R/OL]. (2019-07)[2023-10-30].https://xianxiao.ssap.com.cn/catalog/414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