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的話
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貫徹落實《中醫藥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及《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實施方案》,認定的一批熱愛中藥事業、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技能精湛,全面掌握中醫藥系統知識的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
在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的光輝篇章中,我們見證了無數中醫藥文化的璀璨星光。這些傳承人不僅是技藝的精湛掌握者,更是中醫藥文化精髓的忠實守護者與傳播者。他們以深厚的學術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尚的醫德風范,為中醫藥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著不可磨滅的力量。
他們致敬傳承。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和實踐經驗。在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文化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他們通過口傳心授、師徒相承的方式,將中醫藥的寶貴經驗和技術代代相傳,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
他們弘揚國粹。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國粹之一,不僅在國內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和信賴,而且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致力于中醫藥文化的弘揚與發展。他們通過學術交流、科普宣傳、臨床服務等多種方式,將中醫藥的獨特魅力和卓越療效展現給全世界,為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和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們創新發展。在傳承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們還注重創新發展。他們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引進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中醫藥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通過創新藥物研發、改進炮制工藝、優化診療方案等措施,不斷提高中醫藥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推動中醫藥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們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中醫藥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同時,我們也呼吁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和支持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工作,共同推動中醫藥事業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實現中醫藥文化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風采”欄目的開設是為了向社會介紹優秀中藥師的工作、成長、生活情景,講好新時代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的故事,在這里,讓我們領略他們的風采。
曹俊嶺,主任藥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北京市第六批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項目建設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協作組組長,北京市優秀名中醫,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首批中藥骨干人才指導老師。現任北京中醫院大學東直門醫院洛陽醫院院長,兼任中國藥師協會副會長,北京藥學會中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副總編、《藥物與人》雜志副主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3項,中國藥學會優秀藥師,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藥師紫晶獎—藥英獎”,中國藥學發展獎臨床醫藥研究突出成就獎等。主編著作11部,副主編2部,發表論文200篇。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跨越古今,中醫藥在全民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是每一個從事中醫藥工作者肩負的時代責任。
選擇中藥學,是熱愛更是責任
“我選擇中醫藥專業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當醫生,醫生可以治病救人,這是最主要的。”曹俊嶺堅定地說道。
系統學習中醫藥相關知識后,曹俊嶺逐漸將研究重點聚焦到中藥學上;從1991年至今,他在中藥傳統炮制、調劑、鑒別、貯藏、合理使用等領域深研躬耕33年,主要研究中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應用、藥食兩用中藥資源、中西藥物相互作用、中藥臨床藥學,一心做好藥學工作,譜寫了當代中藥師華章。
深入挖掘中藥炮制傳統技術
中藥飲片質量的好壞,關鍵在于炮制。京幫炮制技術是我國傳統中藥炮制技術流派之一,始于明代、成于清代,發源于北京。
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保持中醫藥的本色。京幫炮制技術和飲片特色鮮明,2022年起,曹俊嶺作為國醫大師金世元首屆中藥傳承高級研修班傳承導師,專門總結中藥制法的炮制工藝,通過對京幫炮制技術梳理、古籍文獻系統整理挖掘、民間流傳古法技藝傳承和現代炮制科學內涵研究,構建了包括經典本草古籍和特色飲片在內的古籍展藏館;同時結合臨床常用和傳統特色飲片建立了基于京幫炮制特色的中藥飲片展覽室;最后在梳理傳統和現代應用基礎上,深入系統挖掘、總結“中藥復制法”和“特色炮制輔料”的理論脈絡、特色品種、炮制機理和臨床應用特色,實現了現代炮制品種的擴大化應用與推廣。
持續創新探索中藥質控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藥研究也在不斷創新。“中藥太子參具有特異香氣,而其氣味究竟是本身固有的氣味?還是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以及不同產地加工方法的氣味是否存在區別?這些問題指引著我去探索其中的奧秘。”曹俊嶺說道。
通過查閱大量文獻,曹俊嶺帶領研究團隊創造性地引入電子鼻技術,配以氣相色譜-質譜技術,將太子參的氣味進行數字化和客觀化顯示,驗證了氣味作為太子參鑒別特征的科學性,建立了不同產地、不同產地加工方法的區分模型,為不同產地、不同產地加工方法、不同儲藏期太子參的區分尋找到了一種準確而快速的新方法,為中藥氣味特征的標準化研究及中藥產地快速鑒別方法的尋找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該項目獲得了河南省中醫藥科技一等獎、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藥效物質篩選是中藥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環節,一直也是中醫藥研究的難點和熱點。曹俊嶺在研究中勇于探索、創新、求真,采用“整合還原”的研究模式,以人參為代表,首次運用生物熱動力學的方法,較系統地考察了人參不同組分及其配比的生物熱效應,結合化學關聯分析和常規藥理實驗驗證分析,尋找到了既基本表征人參整體藥效作用又組分基本明確的化學實體,為人參藥效物質篩選與質量控制提供新的支持依據。該方法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編寫系列教材,促進中藥臨床藥學學科發展
除了科學研究,曹俊嶺還主持編寫了多部中藥學相關教材。他針對如何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與從事中藥臨床藥學的同仁們進行了深入探討,主持編寫了國內第一部《中藥臨床藥學》專著。該書對中藥臨床藥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啟示和推動作用,促進了中藥在臨床應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三等獎。
曹俊嶺作為全國高等學校中藥臨床藥學專業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之一,曾聯合全國21所大學、29所醫療機構編寫中藥臨床藥學創新系列教材,參與編寫了《中藥臨床藥學導論》《中藥藥學服務》《中藥臨床藥學基本技能與實踐》《中藥藥性導論》《中西藥物相互作用》《中藥處方點評》《中藥藥源性疾病與不良反應》《常用方劑臨床使用》《臨床常用中藥飲片鑒別技能》等16個科目的中藥臨床藥學創新系列教材,進一步促進中藥學科的發展。
建立培訓基地,培養人才隊伍
“好學生承載著中國醫學的未來”,這是曹俊嶺始終堅持的教育理念。
曹俊嶺在2016年首創了全國中藥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其后在全國先后建立了47家中藥臨床藥師培訓基地,為醫療機構培養中藥實用型人才。目前已經培養中藥臨床藥師2300余名,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為保證中藥的合理應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規范教學培訓工作,曹俊嶺出版了《中藥臨床藥師規范化培訓大綱》,該書對臨床藥師的培訓起到了綱領性的作用,規范了臨床藥師的培訓方式與管理,保證中藥臨床藥師人才隊伍的規范化建設。
作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他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6名;作為北京市第六批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指導學生2名、拜師弟子4名;作為河南省青苗人才指導老師,帶教學生3名。
建立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規范
為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的發展,中醫藥標準化的制修訂越來越重要。這不僅是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的必由之路,也是中醫藥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曹俊嶺積極參與到中藥飲片臨床應用等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和宣貫實施推廣工作中,主持制定了《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中藥飲片包裝規范》《智能中藥房建設規范》等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指導并參與制定《中藥飲片臨床炮制規范》《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規范》《中藥配方顆粒包裝規范》《中藥飲片處方應付規范》《中藥湯劑煎煮規范》等中華中醫藥學會標準,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標準1項《中藥自動化煎制系統》(國家工信部標準),明確了中藥飲片臨床使用相關各項環節的具體要求和規范,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提供了參考依據。組織專家編寫《醫療機構中成藥遴選專家共識》《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第一版)》,打破了在醫療機構遴選中成藥時主觀選擇的困境,同時建立了中成藥在臨床應用的綜合評價標準,并對多種中成藥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為臨床使用中成藥提供了科學的、符合中成藥特點的、實用性強的理論基礎。
承擔社會責任,傳播中醫藥知識
作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名家科普工作室負責人、國家科普專家庫名單(第一批、第二批)專家、中國藥學會“科學用藥 科普扶貧”專家、中國科協科普部科學辟謠平臺專家,曹俊嶺積極投入到中醫藥科普熱潮中,把科普視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工作的一部分,2023年組織大型專家義診85場、健康教育講座30次,惠及百姓2萬余人次,在中國中醫藥報、河南日報、洛陽日報、洛陽晚報、醫藥衛生網、洛陽網、今日頭條、大象新聞、洛陽健康等12家媒體共發表科普文章54篇,依托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累計發布科普視頻746個。
多一份責任,多一份擔當
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不自我封閉,更不墨守成規。2022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洛陽醫院成為全國第三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醫院,曹俊嶺授命擔任醫院院長,從科研人員轉變成科研、管理“雙肩挑”。對于角色轉化,曹俊嶺心懷感激:“對我來說,新使命是一份壓力,也是一份動力。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我都將盡己所能做出最大貢獻。”于是,他全心全意投入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作中,成效顯著。醫院醫療、科研、教學和管理也取得了極大提升,2022年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中排名提升了67名,等級首次晉級為A級。藥學方面,成功獲批建設河南省傳統制劑開發與質量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洛陽市中藥制劑重點實驗室,完成14種制劑新品種備案注冊。
1991年至今,曹俊嶺在中藥學工作、研究了33年,他的職務也從小小的中藥師逐漸變為藥學部主任、醫院院長,一生中的青春都奉獻給了藥學事業,結出了累累碩果。對于新一代中醫藥人,曹俊嶺也有自己的期望和寄語:“當前中醫藥步入了發展的春天,希望大家時刻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做好守正創新,傳承發展,持續創新、提高中醫藥研究,將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傳承、發揚下去。”
中醫藥既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立足根基,挖掘精華,保持特色,中醫藥才能根深葉茂,岐黃之術方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