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聆聽一首首經典歌曲,總會心潮起伏,激情澎湃。富有強烈時代感和藝術感染力的優美旋律,給人以心靈的振蕩,催人奮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從小到大的幾十年間,電影中、廣播里、電視上,唱頌的一首首激昂動聽的歌曲,至今記憶猶新。童年時代,聽得最多的是革命戰爭題材的歌。《洪湖水浪打浪》這首流傳甚廣的歌曲是電影《洪湖赤衛隊》的插曲,描寫了我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湘鄂西地方赤衛隊和革命群眾,在艱險的環境中,以湖蕩為戰場,對敵斗爭的生動故事。歌詞表現了赤衛隊員的堅定信心和機智勇敢,還表達了艱苦歲月中的樂觀主義精神,曲調深情委婉。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隊強占東三省,大批同胞離鄉背井,流離失所。一首低沉悲壯、催人淚下的《松花江上》,讓流浪異鄉的民眾和東北軍將士悲恨交加,也激起了國人對日寇暴行的憤慨和仇恨,廣大軍民紛紛拿起刀槍,奮起反抗。“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這首氣勢磅礴,雄壯激昂的《黃河大合唱》,響徹大江南北,堅定了全國軍民誓死保衛國土,團結抗戰到底的決心,鼓舞了廣大民眾抗日斗爭的士氣。
歌聲是動員令,是進軍號。創作于延安時期的《八路軍軍歌》(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是我長大后聽得最多的一首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歌曲主題鮮明,強勁有力,莊重激昂。人民軍隊伴隨著嘹亮的歌聲,歷經十余年艱苦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迎來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
電影《鐵道游擊隊》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曲調悠揚,節奏時慢時快,富有傳奇色彩的游擊隊員,扒火車、搞機槍、炸鐵路、毀橋梁的驚險戰斗場景,生動地展現在我眼前。夕陽西下的微山湖畔,一個個隊員們臉上洋溢著戰斗勝利的喜悅,歌曲表現了艱苦戰斗生活中的浪漫主義色彩。而華北平原的地道戰,則是八路軍、游擊隊靈活機動打擊日軍的創新戰術。電影《地道戰》的主題歌,高昂有力,鼓舞人心。
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經典旋律,是跳動的時代脈搏,展現了共產黨人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歷史畫卷。我黨在廣大根據地,實行了土地改革和大力發展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深得民眾擁護,廣大翻身農民,用激昂的歌聲,深情表達了對黨和民主政府的熱愛和感激。《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及《翻身道情》等歡快嘹亮的歌聲,唱響在解放區的上空。我黨為減輕群眾負擔,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八路軍三五九旅開赴荒無人煙的南泥灣,戰天斗地開荒生產,流傳在陜甘寧地區的民歌《南泥灣》,展示了人民軍隊又戰斗又生產的生動場景。
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浴血奮斗,解放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發自肺腑地唱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和《社會主義好》等,一首首歌曲,將我黨為了勞苦大眾的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表達得情真意切,激動人心。
歌聲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我進工廠后的五十年間,一首首經典歌曲,激勵著我前行。《我們走在大路上》《我為祖國獻石油》《咱們工人有力量》等,唱出了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聽黨召喚、不畏艱險、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豪邁氣概和勇于奉獻的可貴精神。
人民軍隊忠于黨,保衛祖國的堅定信心,在《我是一個兵》《打靶歸來》等歌曲中,表現得堅強有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伴隨著當年傳唱在祖國城鄉大地的《志愿軍戰歌》,無數中華兒女勇敢地奔赴朝鮮戰場,志愿軍官兵經歷了生與死的搏斗和戰爭考驗,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用血肉之軀捍衛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成為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祖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處處一派欣欣向榮,人民群眾由衷感激黨和政府,輕快流暢的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還有《逛新城》《達坂城的姑娘》《社員都是向陽花》等歡快激昂的歌曲,反映了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和各族人民對社會主義的無比熱愛。
流金歲月中的旋律,有著強烈的歷史穿透力,跨越了時空,伴隨著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