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典型人物報道,是新聞媒體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履行成風化人工作職責、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內容,也是激揚正能量的“能量庫”、實現大傳播的“流量池”。典型人物報道,應著力塑造可敬、可信、可親、可學的人物形象,創新典型人物的報道和傳播方式以增強輿論引導力,切忌盲目拔高和過度“美顏”,確保人物報道實現良好的正向傳播效果。
【關鍵詞】典型人物;時代楷模;新聞輿論;成風化人
“成風化人”,是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的重要內容。做好典型人物報道,用典型人物的事跡教育人、引導人、感染人、鼓舞人,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是新聞媒體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履行“成風化人”工作職責、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內容。地方媒體在做好典型人物報道方面具有深耕基層、題材豐富、便于長期跟進報道等多重優勢,有利于挖掘和塑造典型人物。近年來,柳州市融媒體中心挖掘和塑造了“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楊寧、“大國工匠”鄭志明、“八桂楷?!眲⒉龢I等一批典型人物,采制了一批精品力作,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一、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四個維度”
典型人物是具備先進性、代表性、時代性、典型性,值得人們學習、尊敬、傳頌的先進人物。做好典型人物報道,可以更好地發揮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引導人民群眾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實踐層面來說,做好典型人物報道應著力從彰顯精神塑造可敬的典型人物形象、真實敘事塑造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捕捉細節塑造可親的典型人物形象、平視角度塑造可學的典型人物形象這“四個維度”著手。
(一)彰顯精神塑造可敬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之所以可敬,是他們在平凡之處見精神、細微之處見高尚。塑造可敬的典型人物形象,就是要通過典型事例、感人事跡、動人細節支撐起立體豐滿、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呈現其先進性、代表性、時代性、典型性,彰顯典型人物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
在塑造“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寧的過程中,柳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長期關注、深入采訪,挖掘出了她“大學畢業后放棄城市工作逆行返鄉”“賣掉婚房錯過婚嫁發展帶富產業”等多個感人故事,并用以支撐她“堅守山鄉10多年改變家鄉面貌”的奉獻精神,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突顯典型人物的時代價值。相關故事被柳州市融媒體中心報道后,多家媒體采用相關故事對楊寧進行報道。從2020年起,柳州市融媒體中心推出的人物通訊《苗山深處的“女芒篙”》等6條關于楊寧的報道獲評廣西新聞獎。
(二)真實敘事塑造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讓典型人物形象可信的基礎。在傳統媒體時代,在典型人物報道的新聞實踐中,為突出人物事跡、豐滿人物形象,曾出現拔高人物形象的做法。但在交互性極強的網絡輿論場中,任意拔高人物形象極易引發負面輿情。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內容需要在輿論場中面對和接受公眾全方位的檢視,任何瑕疵都隨時可能面臨質疑、反駁[1]。因此,做好典型人物報道,必須保證真實敘事。用以支撐典型人物的故事不僅要整體真實,還要具體真實,用有目共睹的、經得起檢視和推敲的事實,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
黨的二十大代表、“大國工匠”、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鄭志明是柳州市融媒體中心長期關注的技能人才典型。2022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與鄭志明對話時指出:“不能瞧不起產業工人,一定要看實際貢獻!我們這些年一步一個腳印,真正在添磚加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廈的人,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盵2]在此基礎上,柳州市融媒體中心迅速組織采寫人物通訊《為強國大廈添磚加瓦的產業工人》,用真實的故事、平實的語言刻畫他從職校畢業生到“大國工匠”的成長歷程,以及他身上折射出的“將細節做到極致,將技術做成藝術”的工匠精神。這一報道獲2022年度廣西新聞獎二等獎,在此基礎上參與采寫的通訊《產業工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發表在《求是》雜志2023年第5期。
(三)捕捉細節塑造可親的典型人物形象
細微之處見真情,最是“小事”暖人心。能打動人的不一定是宏大敘事,往往是極易被忽略的細節。細節是一個“窗口”,受眾可以通過這個“窗口”,感受典型人物的可親形象。塑造典型人物形象,需要記者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發現細節、抓住細節、放大細節,通過可以服務于呈現人物主體形象的聲音、動作、表情、神態等細節刻畫人物形象,巧妙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工作態度、精神追求,可讓人物形象變得有血有肉、立體豐滿、栩栩如生,甚至能使受眾與典型人物實現隔紙對話、隔屏對話,實現精神的交流。例如,在“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現場,當張桂梅走上舞臺,總臺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最先注意到的是她因為關節痛而貼滿膏藥的雙手。這一細節經主持人提問和電視鏡頭特寫呈現,感動了無數網民,登上了熱搜榜。
《用“中國芯”造“人民車”——記“八桂楷模”、上汽通用五菱技術中心控制與軟件首席技術官劉昌業》這一典型報道中,作者特意描寫了多處細節以支撐人物形象。如,“采訪劉昌業,我們約在了晚上8點。透過上汽通用五菱宏光大樓5樓劉昌業的辦公室窗戶,我們看到他正和一群人熱烈討論著。直到半小時后,會議結束,他才迎出來抱歉地說:‘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這一爽約的細節,側面反映了劉昌業的敬業與忙碌。在文章結尾部分他描繪心中的汽車強國夢之后,又寫到另一細節“‘不好意思,其實我還沒吃晚飯,腦子快轉不過來了……’在我們采訪的尾聲,劉昌業再次抱歉地說。這時,我們才注意到,桌上的糖果、餅干,是他忙起來時用來充饑的?!痹俅斡眉毠澘坍嬃怂木礃I奉獻,并用這一細節回應了他爽約的緣由。
(四)平視角度塑造可學的典型人物形象
魯迅先生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3]。典型人物也一樣,他們首先是普通人,但在普通中有著不普通、平凡人又做出了不凡事,這樣的真實形象才可信可學。而用仰視的角度經“神化”塑造出來的“高大全”完美形象,難以走進受眾的內心。因此,在典型人物報道中,應采取平視的報道角度,采用平實的語言,塑造可學的、接地氣的人物形象。不拔高、不神化、不做作、不“美顏”,確立貼近受眾、樸素真實的行文風格,采取娓娓道來的敘事手法,真實反映典型人物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力圖用豐滿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節去打動受眾,使典型人物如在眼前、如在身邊,真實鮮活、打動人心。
二、創新呈現形式提升報道影響力
雖然新聞媒體在日常報道工作中會采制大量的人物報道,但先進性、典型性和新聞性都很強的人物仍然較為稀缺。對于典型意義很強的典型人物,新聞媒體要集中力量,創新呈現形式和報道方式,做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擴展報道,提高典型人物報道的引導力。
(一)做好融合報道,創新內容呈現形式
在新媒體語境下,典型人物報道要傳得開、傳得遠,需要運用互聯網帶來的新的呈現方式,讓典型人物報道更加直觀,更具交互性,讓受眾更加易于接受。
對“大國工匠”鄭志明的報道中,柳州市融媒體中心嘗試運用融媒體的呈現方式開展典型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與柳州工人鄭志明對話并對產業工人給予高度評價,柳州市融媒體中心立即決定以《在添磚加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廈的人——黨的二十大代表、柳州工人鄭志明的奮進之路》為題,整合中心的融合報道力量組成報道小組,對這一重大題材進行融合報道。報道綜合運用時下流行的多種新媒體技術,采取手繪漫畫+動圖+SVG(可縮放矢量圖形)+短視頻的融合報道形式,以長圖為基本架構,著力營造沉浸式閱讀體驗,展現鄭志明的成長之路。該報道在黨的二十大閉幕前推出,引發全網140多個網頁轉載,閱讀量近百萬次,獲得眾多點贊、好評。該作品獲評2022年度廣西新聞獎一等獎。
(二)做好跟蹤報道,跟進人物成長過程
典型人物有其成長的過程,關注典型人物成長,持續做好跟蹤報道,是地方媒體做好典型人物報道的優勢,也有利于促進典型人物培養和成長。
楊寧作為返鄉大學生典型,柳州市融媒體中心從楊寧擔任大學生村官開始,就連續10多年持續跟蹤關注,對楊寧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節點,幾乎都進行了報道。例如,2020年,楊寧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柳州日報》《柳州晚報》等終端及時推出報道《苗山深處的“女芒篙”》。此后的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代表楊寧頒獎,柳州市融媒體中心迅速采制消息《總書記給柳州妹楊寧頒獎》,該報道獲評2021年度廣西新聞獎二等獎。此后,柳州市融媒體中心進一步采寫了重大主題報道《苗山苗正紅——大苗山兒女牢記囑托以實干繪就鄉村振興長卷》,制作融媒體作品《為了總書記的囑托 苗家女兒楊寧的新長征》,采寫了通訊《“通道”——黨的二十大代表、苗家妹子楊寧在京參會微鏡頭》,上述3件作品均獲評2022年度廣西新聞獎二等獎。
(三)做好延伸報道,從個體拓展到群體
塑造典型人物,目的是通過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領,形成見賢思齊、崇尚榜樣、爭當模范的良好社會氛圍,凝聚團結向上的人心力量。新聞媒體要做好典型報道的“后半篇文章”,關注典型人物帶來的示范引領效果。在典型人物報道中,柳州市融媒體中心著力挖掘題材資源,關注并推動典型人物從“一個人”到“一群人”轉變,突顯典型帶來的引領帶動作用。
如《苗山苗正紅——大苗山兒女牢記囑托以實干繪就鄉村振興長卷》報道,在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周年這個重大節點推出,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楊寧獲獎一年來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為切入點,展現以楊寧為代表的大苗山兒女在和全國人民一道創造人類減貧史奇跡后,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為指引,以實干繪就鄉村振興畫卷的故事。此外,柳州市融媒體中心推出了電視專題報道《向總書記報告:職高畢業的工人也有好出路》,以鄭志明從職校生成長為“大國工匠”的經歷入手,深挖其更深層次根源,解碼出這背后柳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出大批職業人才的時代背景,呼應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相關內容,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該報道獲評2022年度廣西新聞獎一等獎。
三、做好典型人物報道激揚正能量
做好典型報道是黨媒的優勢,也是媒體的工作職責。地方新聞媒體要深入基層挖掘典型報道這座“新聞富礦”,緊跟時代步伐挖掘和塑造一批有較強示范引領價值的典型人物,弘揚主旋律、激揚正能量。同時,也要注意守住新聞真實性底線,防止因盲目拔高和過度“美顏”產生負面傳播效果。
(一)挖題材:典型人物報道是“新聞富礦”
先進典型人物是時代的豐碑。依托不斷涌現的典型人物做好新聞報道,用崇德向善的模范精神、榜樣力量,催人奮進,引人向上,讓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在群眾中蔚然成風,是黨媒的重要工作職責,也是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的著力點。
典型人物報道是黨媒的傳統優勢、突出優勢,也是激揚正能量的“能量庫”、實現大傳播的“流量池”。從柳州市融媒體中心近年來的實踐來看,典型人物是打造精品力作的重要題材來源。新聞媒體要把挖掘和塑造典型人物作為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將筆觸伸向人民。
(二)強引領:典型報道要緊跟時代步伐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弊鳛闀r代的豐碑,典型人物既要有突出的先進性,又要有鮮明的時代性。新聞媒體要緊密“接天線”挖掘典型人物報道題材,要從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建功立業、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向尋找報道對象,深化典型的示范引領價值。
例如,柳州市融媒體中心塑造的“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楊寧是返鄉大學生的典型,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彰顯了青年人的作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活著的黃文秀”;“大國工匠”鄭志明,在推進“大國制造”中彰顯了產業工人的作為;“八桂楷?!眲⒉龢I,攻克國產芯片應用的關鍵核心技術,在突破芯片“卡脖子”問題上展現了科研工作者的作為。這些都是當前先進性、時代性很強的典型人物,在全國來說都有較強的示范引領價值。
(三)守底線:切忌盲目拔高和過度“美顏”
在互聯網輿論場中,新聞媒體所報道的信息需要接受公眾全方位的檢視,稍有不慎就會“翻車”。有的地方為了樹立典型、頌揚模范,不惜采取過度美化、盲目拔高,殊不知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法打動受眾,還易觸發網民質疑。因此,新聞媒體在典型人物報道中應摒棄過去“我說你聽”式、“高大全”“千人一面”式的典型人物宣傳[4],切忌“搭梯子”盲目拔高、切勿“做手術”進行“整形”、不能“開濾鏡”過度“美顏”,要改文風、說人話,用事例、數據、細節說話,在潤物細無聲中傳播主流價值,確保典型人物報道取得正面宣傳效果。
四、結語
塑造可敬、可信、可親、可學的典型人物形象,是新聞媒體履行“成風化人”的工作職責,也是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的重要內容。新聞媒體要緊跟時代步伐挖掘和塑造一批有較強示范引領價值的典型人物,弘揚主旋律、激揚正能量;要創新內容呈現形式,充分利用融媒傳播,持續跟進人物成長做好跟蹤報道;做好延伸報道實現從個體到群體的拓展,不斷豐富典型人物報道的內容、形式、內涵;要著重挖掘典型人物的時代價值,突出典型人物的引領作用;要堅持實事求是,確保典型人物報道的正面效果,塑造經得起時間檢驗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形象。潮
參考文獻
[1]李斌,侯琳.新聞媒體自身輿情危機與處置[J].新聞潮,2022(9):3-5.
[2]杜尚澤.“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N].人民日報,2022-10-17(1).
[3]熊建.如何拾攏碎片化的時間[N].人民日報,2014-04-08(24).
[4]胡康怡,吳蘭.融媒時代典型人物報道的突破與創新: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楊寧系列報道為例[J].傳媒,2023(2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