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3XJJG39,2023XJJG14);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課程思政”專項建設項目(2022KCSZ05);河南省醫學教育研究項目(Wjlx2022232)。
作者簡介 錢慧琴(1988—),女,河南周口人,碩士,副教授,從事藥用植物學研究。
通信作者 李彥靈(1987—),女,河南輝縣人,碩士,副教授,從事藥用植物學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30
摘要 基于智慧教學+BOPPPS的藥用植物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教學資源和線下課堂進行有效融合,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與學”模式。本文對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就實施路徑進行探討,具體包括構建智慧化教學平臺,從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6個角度分析該模式的應用流程,并構建智慧評價體系。同時,從學生和教師兩個層面探討該模式的實踐效果。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為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BOPPPS教學;藥用植物學;智慧評價體系;植物組織構造
中圖分類號 G642.0;S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3-0124-05
Explor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QIAN Huiqin""" JIA Ying""" SU Huihui""" ZHOU Xiaoli""" LI Yanling
(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China)
Abstract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l of the Pharmaceutical Botany course based on intelligent teaching and BOPPPS model effectively integrates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ffline classrooms, providing a diversifi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the Pharmaceutical Botany course was analyz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was also explored. Specifically, it included building an intelligent teaching platform,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is model from six perspectives: introduction, learning objectives, pre testing,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 testing, and summary, and constructing a intelligent evaluation system. Meanwhile,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this model from both the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were explored. The purpose w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Keywords BOPPPS teaching; Pharmaceutical Botany; intelligent evaluation system; plant tissue structure
智慧教學系統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互聯網等多項技術的信息系統,王育齊等[1]研究認為,該系統具有采集、處理、存儲和應用學生的學習信息和教師的教學信息等功能,對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數字化教學過程進行記錄與分析。智慧教學模式可以將線上和線下進行有效融合,并整合豐富、優質的課程資源,幫助師生有效溝通,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多樣化教學平臺,如雨課堂、騰訊課堂等,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十分重要。Ma等[2]研究指出,BOPPPS教學法包括導入(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交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小結(Summary)6個階段。該教學模式以學生“學”和教師“導”為中心,以導促學,引導學生獨立學習,通過師生互動來達到教學目標。
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對學習內容和方式、教學資源等進行選擇,參與感較強,問卷星、學堂云和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智慧教學工具,學生可以在線使用其即時互動功能進行討論,為學習過程的定量評價提供更多可能性。另外,BOPPPS模式還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整合前序知識,完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評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參與度。經過相關教學實踐,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張蕾等[3]從智慧教學與BOPPPS教學模型的優勢入手,針對高等院校環境類通識課的學情,分析了線下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普通混合式教學的作用等,提出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閆石[4]借助智慧教學平臺,應用BOPPPS教學模式,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以及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索切合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辜家芳等[5]基于BOPPPS教學模式與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通過分組教學、實驗教學和課堂互動等方式對課程教學進行全面改革。
本文對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就其實施路徑進行探討,具體包括構建智慧化教學平臺,從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6個角度分析該模式的應用流程,并構建智慧評價體系。同時,從學生和教師兩個層面探討該模式的實踐效果。
1 藥用植物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現有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線上與線下進行結合,在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通過網絡精品課程,學習和梳理理論知識;通過課程討論區隨時發表對問題的看法,其線上學習行為由學習平臺進行即時記錄與統計、分析,為線上成績的評定提供重要依據。教師在線下課堂根據學生反饋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深度講解,并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中,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可能存在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課堂參與度較低,線上學習集中等問題,對線下學習效果的考核以教師主觀評定為主,成績評定以線上知識目標達成度為主要依據等。
藥用植物學是藥學、藥物制劑學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理論性、實踐性和直觀性都很強的一門學科。藥用植物學課程內容涉及藥用植物形態及分類等,相關的專業術語較多,植物解剖的部分知識較為抽象。該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授課模式有待進一步多元化。常規教學模式下,教師線下講授植物的外部形態和構造,學生聽講,缺乏對植物形態等的直接感官認識,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二是教學內容與實踐有待進一步銜接。藥用植物學的實踐性較強,實踐教學學時有待進一步增加,實踐教學安排有待進一步優化。學生通過PPT或網頁圖片去理解復雜的名詞術語和植物體的解剖結構,理論到實踐的銜接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學習過程有待進一步完善。都曉輝等[6]對藥用植物學教學現狀進行思考與優化,該研究發現,藥用植物學課程大部分重要知識點涉及植物的組織構造,知識點多,專業名詞較為抽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多的是靠客觀記憶,對知識點的理解、吸收和應用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形成性考核體系的系統操作性有待進一步提升。該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體系,目的是增強師生間的反饋,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并鼓勵學生進行互助和自評。實踐中,評價和教學可能是分離的,最終成績以期末考試結果為主,以平時成績(考勤、在線測試和平時作業)等為輔助指標,形成性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2 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路徑探析
基于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進行有機統一,突破時空限制。該模式下,教師扮演教學的引導者、啟發者角色,并把握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學習,在實現知識積累的同時,學會使用智慧模式進行創新。將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與學生展開交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加強引導和督促,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有助于構建新的藥用植物學課程教育教學體系,建立和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應藥學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背景和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藥用植物學課程通過在線課程建設、教學流程優化和過程性評價3個模塊實施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化的“教與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教學效果,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為高校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2.1 構建智慧化教學平臺
根據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和智慧教育背景,在藥用植物學原有教學大綱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分配線上和線下教學內容及學時,真正做到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智慧教學。藥用植物學理論課為24學時,其中,線上課程8學時,線下課程16學時,每周3學時,共8周。陳星等[7]研究認為,對于線上課程,要構建豐富和完整的數字化網絡資源,依托學堂云平臺,將藥用植物學的教學內容按照章節分成若干知識點,分析每個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對于中等及以上難度的知識點,錄制相應的微視頻。每個微視頻講解一個知識點,并將其上傳至學堂云平臺,設置“防拖拽”“防窗口切換”和“觀看90%算通過”等功能,同時設置相應的自測題目,以有效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構建以知識單元為單位的課件、課前討論、隨堂測驗、資源拓展和課程思政的經典案例等內容。基于智慧化教學平臺的教學安排能夠貫穿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全過程,分析學生學習的行為數據,并將其反饋給教師,創立師生互動的窗口。
2.2 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
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流程如表1所示。
2.2.1 導入(Bridge-in)" 依據BOPPPS模型組織學生學習,通過學堂云或雨課堂等平臺發布課前導入教學資源。課前導入相關視頻、經典案例、新聞熱點和設疑問等,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加強學習動力,并引發其對課程內容的思考。
2.2.2 學習目標 (Objective)" 基于OBE教學理念,設定知識、能力、素質和思政等學習目標和重難點,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其實踐能力、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職業使命感和責任感。
2.2.3 前測(Pre-assessment)"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任課教師使用雨課堂或學堂云向學生發布學習任務和教學資源;學生根據教師的學習任務單,合理安排時間,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課前學習,并完成課前測驗。若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互聯網檢索或小組討論,培養學生主動自學能力、勤于思考意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可以在正式上課前及時向任課教師反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任課教師將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匯總、分類和統計,并作為正式授課的備課內容之一,從而有效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點、痛點。
2.2.4 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 任課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結合課程重難點,采用雨課堂組織教學活動。授課過程中,充分利用雨課堂和問卷星中的簽到、彈幕、搶答、主題討論、隨堂測驗和問卷等互動功能,與學生進行高效互動,吸引其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首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學生掌握內容的情況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搶答,以檢測其對知識點吸收、內化程度。其次,對重難點進行串講,并適時提出問題,采用搶答、選人回答等方式,或通過彈幕等方式進行課堂互動。根據學生回答的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補充,并推送隨堂測試。最后,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發起的搶答、知識競賽、小組討論和隨堂測試等課堂教學互動活動。
2.2.5 后測(Post-test)" 任課教師使用雨課堂發布課后測驗,提供高階性、挑戰性的測試,測試題目注重考察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程度,同時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測驗完成對知識的查漏補缺。任課教師隨機選取若干學生的練習完成情況,并發送至線上交流群,組織學生討論、互評和進行總結性點評。
2.2.6 小結(Summary)" 任課教師對每節課堂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及時答疑,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解重難點。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如繪制植物圖,拍攝生境圖或視頻等,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等意識。孫曉峰等[8]研究認為,由于藥用植物學知識點龐雜且碎片化,學生根據學習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可以使碎片化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并能進一步鞏固和總結章節知識。同時,教師不斷關注學生所反映的問題及其提出的建議,及時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
2.3 構建智慧評價體系
借助雨課堂和學堂云,構建藥用植物學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智慧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進行考核。學生的綜合成績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過程性評價占50%,終結性評價占50%。過程性評價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全過程,包括線上學習情況、課堂表現和拓展項目的完成情況。雨課堂和學堂云的線上“統計”功能,可為教師提供課前、課中和課后全過程的教學數據及分析,教師可據此實時、有效地記錄和評價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及時掌握教學效果,實現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同時,教師也可將個人學習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積極反饋給學生,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讓其彌補學習上的不足,并據此進行教學預警和督促。線下成績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即期末考試。藥用植物學課程評價方案如表2所示。
3 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實踐效果分析
3.1 學生層面
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該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求知者。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授課教師提前發布的教學任務,而此類自主學習的任務較多,涵蓋教材、短視頻、課件、單元測驗與作業以及討論等方面,對此,需要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計劃,以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可列出學習清單,設定合理的學習時間,督促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
3.2 教師層面
陳秀花[9]對藥用植物學教學內容改革思路進行探討,其研究指出,藥用植物學在藥學、藥物制劑專業具有較重要地位,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該課程在授課過程中采用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更新更形象化、更易被理解的教學資源。王振恒等[10]對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模式進行探究,該研究指出,采用翻轉課堂的在線教學形式,有利于深化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難點。實踐中,該課程重點內容較多,需要教師優化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課前吸收內化簡單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熟練操作智慧教學軟件,全面、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及時了解學生需求;及時查閱學生的調查問卷分析數據,反思教學過程的待改進之處,并借鑒各高等學校的成功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4 結語
本文對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就實施路徑進行探討,具體包括構建智慧化教學平臺,從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6個角度入手分析該模式的應用流程,并構建智慧評價體系。同時,從學生和教師兩個層面探討該模式的實踐效果。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為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藥用植物學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進行有機統一,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適應藥學事業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為各高校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育齊,陳永恒.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智慧教學模式的研究[J]. 中國信息化,2019(1):69-70.
[2] MA X M,MA X W,LI L,et al. Effect of blended learning with BOPPPS model on Chinese student outcomes and perceptions in an introduction course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J]. 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2021,45(2):409-417.
[3] 張蕾,陳玉香,于海業,等. 智慧教學與BOPPPS模型結合的環境類通識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42(2):138-142.
[4] 閆石. 智慧教學有機融于BOPPPS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以應用寫作課程教學為例[J].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22,22(8):12-17.
[5] 辜家芳,許可. 基于BOPPPS教學模式與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的《物理化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J]. 山東化工,2020,49(17):164-166,168.
[6] 都曉輝,孫輯凱,董巍,等. 藥用植物學教學現狀的思考與優化[J]. 藥學教育,2020,36(2):45-47.
[7] 陳星,農清清,鄒云鋒,等.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衛生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研究[J]. 科教導刊,2021(2):49-51.
[8] 孫曉峰,許曉源,劉濤,等. BOPPPS教學法結合藍墨云班課平臺在組織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9):69-72.
[9] 陳秀花. 藥用植物學教學內容改革思路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225-226.
[10] 王振恒,崔治家,馬毅,等.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模式探究[J]. 中獸醫醫藥雜志,2024, 43(1):87-90.
(責編:楊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