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飛行員的勝任力是民航領域評估飛行員工作績效的關鍵維度。勝任力不僅包括飛行員的基礎技能和知識,還涉及其在特定情境中完成任務的能力,這對于保障航空安全和效率至關重要。而當前的飛行員核心勝任力評估方法可能無法全面地、準確地衡量飛行員勝任力的各個方面,因此,提出了一種新的評估策略,基于改進的G1-CRITIC方法確定權重。該方法整合了G1序關系分析法和CRITIC法,具有顯著的優勢,特別是在處理定性和定量因素的復雜問題上。為進一步完善評價,研究還采用了TOPSIS法構建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的評價模型。G1-CRITIC-TOPSIS量化管理模型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種創新的飛行員評估和管理方法,有望進一步改善其人力資源策略,為航空公司創造長期競爭優勢。
關鍵詞:飛行員;核心勝任力;評估策略量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C97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2-0117-06
一、研究背景
飛行員的勝任力(Competency)構成了評估其工作績效的關鍵維度。在民航領域,勝任力并不僅僅是飛行員的基礎技能和知識,更多地涉及其在特定情境中應用相關知識、技能和態度來完成特定活動或任務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于確保航空安全和效率尤為關鍵。
在當前的民航業中,數據的作用越來越顯著,而相關技術的發展已經降低了數據收集和研究的難度。數據收集與預測得益于大量數據的存儲和多樣化的收集途徑,能夠更容易揭示不同數據間的潛在聯系,這對于推動中國民航的未來發展和提高中國民航局政策制定的數據可信度具有重要意義。對航空公司來說,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顯著提升培訓質量,提供新的解決思路,降低日常管理難度。對個體飛行員而言,大數據能夠記錄個體的核心勝任力,便于提供個性化服務,顯示出大數據在核心勝任力評估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對于勝任力國內外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作風勝任力和心理勝任力評估采用的是定性或者部分定量方式,但是核心勝任力需要進行量化處理。通過挖掘核心勝任力的具體指標,詳細說明核心勝任力受哪幾個因子的影響,再運用量化管理模型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有利于航空公司發展前景的飛行員量化管理體系。
本文通過深入研究飛行員所需的核心勝任力指標,并對其進行精確評估,從而制定出一套合適的評估權重策略。針對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的全面評估,本文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建議措施,目的是全方位提升飛行員的綜合素質。通過實施這些措施,期望能夠為飛行安全管理體系的優化和飛行安全文化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指導,從而提高民航業整體飛行安全性能。
二、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相關評估策略
飛行員勝任力出自2013年由國際民航組織首次編制的《循證訓練手冊》(ICAO DOC 9995)[1],2018年,國際民航組織將勝任力定義更新為人類績效的一個方面,能夠用于可靠的預測工作中的成功表現。2023年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循證訓練(EBT)實施方法》中明確規定了9種核心勝任力,分別是知識、自動航徑控制、人工航徑控制、程序應用、溝通協調、工作負荷管理、領導力與團隊合作、情景意識、問題解決與決策[2]。為了更系統地評估飛行員的勝任力,現代的評估體系采用了行為展現頻次(how often)、展現數量(how many)、展現質量(how well)和對安全的影響(outcome)這四個維度。這四個維度被用來描述和觀察訓練、評估和檢查中的9種核心勝任力的表現,并為其打分。這種評估方法比傳統的評估方法更為全面和客觀。
飛行員的核心勝任力有9個主要指標,但在實際的評估過程中,這些指標間的權重并沒有得到恰當的體現。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評估結果的偏差,從而影響到飛行員的培訓和評估的公正性。為進一步推進EBT達到更科學的階段,需要對評分標準進行更為細致和量化的描述。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和公正性,還可以確保各航空公司在執行時有統一的標準,從而提高整體的飛行安全水平。
目前EBT在國內仍處于起始實施階段,為實現向中級階段的過渡,民航業界和相關研究機構都認為有必要采用更為科學的策略和方法,同時加強與國際的交流和合作,確保我國的飛行員培訓水平與國際接軌,為保障國民的飛行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孟斌在對春秋航空公司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個細致且具有量化特點的飛行員勝任力模型。他提出,勝任力模型應至少包括勝任力要素和評價指標兩個關鍵元素。通過為知識、技能和飛行作風分配權重,他建議飛行員勝任力評估應由公式:飛行員勝任力=(知識×40%+正常情況下的飛行技能×40%+不正常情況下的飛行技能×20%)×飛行作風/100計算得出[3]。然而,模型中尚未明確如何量化知識、技能和作風,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會有很多主觀因素,不利于客觀評價。
楊晨等人基于實際飛行運行情況構建并分析了民航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的影響因素體系,并利用決策實驗與評價實驗室方法(DEMATEL)進行量化分析,從而為核心勝任力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有效的評估方法和理論參考[4]。
汪磊等人為更好對飛行員能力進行測評,結合信息加工模型和飛行員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構建飛行員能力測評指標體系,詳細探討了信息加工與飛行員能力的關系,并通過專家調研驗證了其包含3個維度的14個二級指標的準確性,旨在為飛行員心理勝任力的測評和選拔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5]。
趙趕超等人研究結合文獻、開放式問卷調查和專家訪談確定了民航飛行員的勝任能力特征,并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四個一級指標和十七個二級指標,最后利用結構方程模型驗證了勝任能力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結果顯示,能力因素對民航飛行員勝任能力影響最大,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最小[6]。
綜上所述,目前面向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的研究工作已有了良好的開端,但在量化考核和管理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目前的研究多是停留在核心勝任力框架的構建上,在如何構建量化評價方面還缺乏系統化的研究。基于上述思考,本文提出一種利用主客觀賦權相結合對飛行員核心勝任力進行評估的方法。
三、G1-CRITIC-TOPSIS 綜合評價方法
在進行深入的分析后,本文提出了基于改進的G1-CRITIC方法確定權重的策略。G1序關系分析法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較高,它不依賴于專家的主觀判斷,而是通過數據的排序和比較來確定權重,可以處理各種復雜的數據情況。CRITIC法是一種復合型客觀權重確定方法,結合了相關性和信息熵兩種思想。該方法首先通過計算每一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系數,反映出指標間的冗余程度;然后引入信息熵的概念,評價指標的獨立信息量;最后通過這兩方面的考慮,得出綜合權重。
這種策略融合了G1序關系分析法和CRITIC法,具有多重顯著的優勢。首先,這種整合方法能夠綜合考慮各因素之間的相關性與其不確定性,為評估提供更加全面的視角。其次,由于出色的兼容性,該方法能夠有效處理同時涉及定性與定量因素的復雜問題。與僅使用單一方法的策略相比,該綜合策略能夠提供更加穩定、合理以及可靠的權重結果,尤其在面對多變量復雜問題時,其優越性更為明顯。
在完成賦權工作之后,本文利用TOPSIS法來構建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的評價模型,并據此計算出各項核心勝任力的評價結果,進而實現排名。TOPSIS,即“技術評價基于其與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度的順序”,是一種多準則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依據每一方案相對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和與負理想解的距離進行排序。在幾何學意義上,TOPSIS旨在確定那些最接近理想解并遠離負理想解的選項。該方法由Hwang和Yoon于1981年提出,后來Lai 等人于1994年將其觀念轉為應用于規劃面之多目標決策問題上[7]。由于在多準則決策分析中較其他算法所表現出的顯著優勢,TOPSIS得到了廣大學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其特點包括對大型數據集的處理能力、清晰的邏輯結構、簡明的解釋方式,以及能為決策者提供的具體幾何意義。
(一)G1法確定主觀權重
G1序關系分析法是一種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權重確定方法,適用于具有序關系的定性因素的權重確定。G1法又稱序關系分析法。該方法是對層次分析法(AHP)的改進,避免了用AHP判斷矩陣一致性時由于評價指標過多而導致檢驗失敗的問題[8]。其基本原理是對評價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定性排序,然后根據排序結果對相鄰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比較判斷,最后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9]。
1.確定指標序關系
在評價指標集{X1X2...Xm}中,根據專家意見,在m個指標中選取最重要的指標記為X1*,在剩下的m-1個指標中選取次重要指標X2*,依此類推,使其按重要度排序,其重要度排序為X1*>X2*>X3*>...*,最終形成新的評價指標集{X1*X2*X3*...Xm*}。
2.確定相鄰指標的相對重要度
相鄰指標Xi-1*和Xi*之間的相對重要度用系數ri來表示:
的賦值如表1所示。
3.計算權重系數
再通過反算出剩余m-1個指標的權重。
(二)CRITIC法確定客觀權重
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是Diakoulaki等人提出的一種指標權重的客觀加權方法。該方法通過分析每個指標的決策矩陣中的獨立信息量和各指標之間的沖突性來確定每個指標的重要性[10]。
1.構建決策矩陣:設有n個決策對象、m個評價指標,將n個決策對象在m個評價指標上的評價值表示為矩陣X,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Xij代表第i個決策對象在第j個評價指標上的評價值。
2.計算各指標間的相關系數:針對決策矩陣X中的每一列(每個評價指標)計算其兩兩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r。rij表示第i個評價指標和第j個評價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
3.計算各指標的獨立信息量:對于每一個評價指標i,其獨立信息量di可以表示為di=1-Σ|rij|,i≠j。這代表該指標所包含的與其他指標不重復的信息量。
4.計算各指標的熵值:對于每一個評價指標i,其熵值ej以表示為ei=-1/ln(m)*Σ(Xij/ΣXij)*ln(Xij/Σij)。這代表該指標的不確定性或信息含量。
5.計算各指標的重要性:對于每一個評價指標i,其重要性wi可以表示為wi=di*(1-ei)。這是將每個指標的獨立信息量和熵值結合起來評價該指標的重要性。
6.歸一化處理:最后對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每個指標的最終權重:wi=wi/Σwi
(三)組合權重
利用乘法歸一法將主客觀權重結合在一起。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同時考慮主觀判斷和客觀數據的信息,并保證了最終權重的合理性,具體步驟如下。
1.計算主觀權重和客觀權重。首先,獨立地計算出每個因素的主觀權重和客觀權重。
2.歸一化處理。為了保證主觀權重和客觀權重在同一尺度上,需要對兩者進行歸一化處理。
3.乘法組合。將歸一化后的主觀權重和客觀權重相乘,得到每個因素的最終權重,具體公式為:
(四)TOPSIS法計算排名
TOPSIS是一種多目標決策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定義決策問題中的最優點和負理想點,然后在可行的方案中篩選出一個距離最優點最近、與負理想點最遠的方案。與直觀評價相比,TOPSIS考慮了所有的評價指標,可以提供一個更全面的評價,并可以充分反映真實情況。這種整體評價更能描繪出飛行員的全面能力,而不只是某個或某些特定的能力。
主要步驟有:
1.構造規范化決策矩陣D:
2.構造加權矩陣,將組合權重乘到矩陣D中,得到新的矩陣D2:tij=wi*rij
3.確定最優點和負理想點:
4.計算方案到兩點的距離:
5.結合距離值計算得出相對接近度C值,并且進行排序Ci=■,Ci值越大,表明評價對象越優。
四、評價結果及其分析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規定的飛行員勝任力框架指標體系,邀請10位專家對指標進行評分,專家組成員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飛行訓練教員。發放問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將收集到的數據利用G1法進行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CRITIC法確定權重,首先需要收集定量指標的數值。擬收集20位高性能訓練機飛行學員的核心勝任力成績,之后通過相關公式確定權重。發放成績單20份,回收17份,回收率85%。將收集到的數據利用CRITIC法進行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得到一個盡可能準確和公平的評價結果,擬采取TOPSIS法對直觀成績進行進一步處理。
抽取10位高性能訓練機飛行學員的核心勝任力成績,利用TOPSIS法進行重新排位,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經過數據分析,我們觀察到在10位評價對象中,評價對象1、2、3、6、10經歷了排名的變動,這一結果進一步證明了G1-CRITIC-TOPSIS計算模型的科學性與應用的有效性。總結來看,本文提出的賦權策略和排名計算方法不僅基于客觀的數據變動,還融合了主觀評估元素,從而更好揭示數據間的內在關聯性。這種方法既準確又高效,為飛行員的核心勝任力提供了一個客觀且有力的評價工具。
五、建議與結論
G1- CRITIC-TOPSIS量化管理模型代表了在飛行員核心勝任力評估領域的一項創新,其通過結合系統性評價和量化決策分析,提供了一種全面且精確的評估方法。該模型的核心優勢在于能夠綜合考慮多個評價指標,通過定量分析揭示每個指標的重要性和對最終評估結果的貢獻度,從而使得評估過程更加客觀和科學。
進一步而言,G1-CRITIC-TOPSIS模型的應用可能促使航空公司采納一種更加動態和靈活的培訓管理策略,這種策略允許公司根據飛行員能力評估結果及市場需求的實時變化,迅速調整培訓內容、重點及資源分配。這種基于量化管理模型的創新管理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培訓的質量與效率,還使航空公司能夠敏銳地應對行業快速變化的挑戰,確保飛行員培訓體系不斷得到優化與進步。為了進一步提升G1-CRITIC-TOPSIS模型的應用,持續優化培訓和發展計劃,可以參考以下建議和結論。
(一)建議
1.持續優化培訓和發展計劃,利用模型發現的數據重新審視飛行員的能力和技能,以便發現關鍵技能的新需求或對現有培訓資源的重新分配,確保培訓計劃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a)識別關鍵能力差距。利用G1-CRITIC-TOPSIS模型的評估結果,精確識別飛行員在技能和能力上的具體差距,特別是那些對安全和運營效率影響最大的關鍵勝任力。
(b)引入技能發展路徑規劃。根據每位飛行員的能力評估結果,制訂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旨在針對性地提升他們的弱項,加強他們的優勢。在培訓計劃中加入長期的技能發展路徑規劃,以及達到每個發展階段所需的具體培訓和實踐經驗,幫助飛行員規劃其職業生涯發展。
(c)采用多樣化培訓方法。結合傳統的課堂培訓、模擬飛行訓練和現代的在線學習資源,以及實踐中的經驗學習,提供一個多方位、互補的培訓體驗。
(d)跟蹤培訓效果。通過定期評估和反饋機制,跟蹤培訓計劃的實施效果,確保培訓活動能夠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
(e)持續反饋循環。建立一個持續的反饋循環,使培訓和發展計劃能夠根據飛行員的實際表現和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
2.提高選拔過程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通過量化管理的數據支持,確保選拔和錄用決策基于客觀和一致的標準,提高選拔過程的效率和效果。
(a)建立標準化評估體系。使用G1-CRITIC-TOPSIS模型為每個職位定義明確的能力和技能標準,確保對所有候選人都按照同一標準進行評估。
(b)多維度評價。結合量化評估和定性面試,全面考察候選人的能力、經驗和潛力,提高評估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c)培訓評審員。對參與選拔過程的評審員進行培訓,確保他們理解評估標準并能夠一致地應用這些標準,減少主觀偏差。
總的來說,G1-CRITIC-TOPSIS量化管理模型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飛行員評估和管理方法,相信航空公司有潛力進一步改進并完善其人力資源策略,從而實現長期的競爭優勢。
(二)結論
盡管本文提出的新模型已經成功地綜合了多種權重確定方法,提供了對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的全面評估,但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仍需對其進行不斷的優化和拓展。對于此模型,未來還須在以下幾個可能的研究方向加以完善。
1.算法融合。考慮結合其他先進的算法或評估方法,可能會進一步提高評估的精度和可靠性,為決策者提供更加準確的勝任力評估依據。
2.培訓與教育。基于勝任力評估結果,可以為飛行員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幫助他們有效提高關鍵的能力和技能,確保他們能夠在各種飛行環境中保持最佳狀態。
3.文化適應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確保飛行員勝任力評估的普適性和文化適應性,是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隨著越來越多飛行員在不同文化和國家背景下工作,這一點尤為重要。
4.實時反饋。隨著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將有可能實時監測飛行員的行為和狀態,為他們提供即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從而實現持續成長。
參考文獻:
[1]"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循證培訓手冊(DOC9995,AN/479)[S].2013.
[2]"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循證訓練(EBT)實施方法[EB/OL].http://www.caac.gov.cn/XXGK/XXGK/GFXWJ/202304/t20230421_218300.html.
[3]" "孟斌.試論飛行員勝任力模型構建[J].民航管理,2020(9):35-39.
[4]" "楊晨,羅渝川,鄧雪梅.基于DEMATEL:圖論法分析民航飛行員核心勝任力的影響因素[J].自動化應用,2023,64(5):139-142.
[5]" "汪磊,張夢茜,鄒穎,等.基于信息加工模型的飛行員能力測評指標研究[J].中國民航大學學報,2023,41(2):1-7,13.
[6]" "趙趕超,蘇九言.民航飛行員勝任力指標實證研究[J].計算機仿真,2023,40(3):20-24.
[7]" "虞曉芬,傅玳.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綜述[J].統計與決策,2004(11):119-121.
[8]" "XIE J,QIN Y,MENG X,et al.RETRACTED ARTICLE: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highway emergency plan based on G1 method: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C].
[9]" "JUN W X,JUN G Y.Analyzing the Consistency of Comparison Matrix Based on G1 Method[J].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6.
[10] DIAKOULAKI D,MAVROTAS G,PAPAYANNAKIS L.Determining objective weights in multiple criteria problems: The CRITIC method[J].1995.
Assessment Strategies and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f Core Competency for Pilots
XIONG Manchen, FANG Zhou, FENG Han, GUO Yuan
(Faculty of Civil Aviation and Aeronau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093, China)
Abstract: The competency of pilots is a key dimension for evaluating their job performance in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ompetence not only includes the basic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pilots, but also involves their ability to complete task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which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aviation safety and efficiency.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thods may not be able to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balance various aspects of pilot competence. Based on this, a new evalu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weights based on the improved G1-CRITIC method. This method integrates G1 sequence relationship analysis and CRITIC method, and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especially in dealing with complex problem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actor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valuation, the TOPSIS method was also used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pilot core competency. The G1-CRITIC-TOPSIS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model provides airlines with an innovative pilot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is expec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human resource strategies and create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airlines.
Key words: Pilots; Core competency;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f evaluation strategies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