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利用《紅樓夢》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開展傳統文化與閱讀教學融合策略的實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閱讀教學與文化傳承有機結合。本文旨在引導學生聚焦閱讀方法、文化元素探究、傳統文化體驗等多維度實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掌握傳統文化與經典名著融合的策略方法,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關鍵詞:文化元素;傳統文化;核心素養;閱讀指導;文化體驗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名著中的“百科全書”,它以細膩的筆觸、宏大的敘事、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示了精彩的生活畫卷。書中大量的詩詞作品,展現了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各種禮儀儀式,體現了傳統禮教的森嚴;豐富多樣的美食,反映了當時的飲食風尚;布局裝飾各異的屋舍樓閣,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特點。凡作品涉及的詩詞、禮儀、服飾、建筑、醫學、飲食等文化知識都值得我們品味、鑒賞??梢哉f,讀懂了《紅樓夢》里的文化,也就讀懂了中國大多數傳統文化。因此,筆者選擇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為例,探索將傳統文化融入經典名著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加深學生對經典名著的理解,豐富閱讀教學內涵,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及傳承意識。
選擇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作為探究傳統文化與閱讀教學融合的切入點,不僅僅在于《紅樓夢》本身的巨大文化價值,也在于時代的需要。近些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媒體日益發達,在碎片化閱讀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很多人難以靜下心來認真讀完一整本書,尤其對于學習任務繁重的中學生來說,認真讀完一整本古典名著更是困難?;诓簧賹W生對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興趣不大的現實,系統深入地開展《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實踐活動,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也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重新認識經典名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一、精心組織閱讀,注重方法過程指導
(一)閱讀版本指導
版本指導有利于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使他們對書籍具有初步的鑒別能力。為此,我們明確以淺易文言文完整版本為課題閱讀版本。
(二)閱讀計劃指導
開展文化探究活動,首先要帶領學生完整地讀完《紅樓夢》,使學生對《紅樓夢》的故事情節、人物關系等有準確、清晰的了解。閱讀形式可以采取學生校內集體閱讀與課外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校內集體閱讀,是指在每周四校本課上組織學生閱讀《紅樓夢》,同時進行閱讀指導和心得交流。每節課前學生互相檢查“打卡”情況,了解小組成員的閱讀進度。該閱讀進度是在總體閱讀開始之前規劃好的:《紅樓夢》全書共120回,閱讀時間為兩學期,除去考試、節假日以外,約35周,每周大概平均閱讀4回;第一次閱讀課上即按回目統一標注閱讀時間,細化閱讀內容,做到任務明確。每節課用前5至10分鐘進行閱讀分享,然后按計劃安靜讀書。課外自主閱讀,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對未完成閱讀計劃的內容或自己比較喜歡的內容進行閱讀,為下一次閱讀和交流分享做好準備。
(三)閱讀方法指導
閱讀不是機械地解釋字詞、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最要緊的是多比較、多歸納、多體會。因此,系統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是非常必要的,具體做法如下:
1.略讀和精讀相結合
用略讀培養閱讀速度,用精讀訓練理解能力。比如前五回中,精讀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內容,要求按演說內容梳理出賈府人物關系圖并展示交流,以對全書有一個整體認識。
2.專注閱讀,學習做批注
不動筆墨不讀書,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眼到、腦到、心到、手到;在速讀的同時要思考、理解,隨時在書上寫下心得感受。
3.交流提升
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提升。為保證閱讀質量,我們不僅細化閱讀計劃,而且每月安排一次心得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就自己的批注和閱讀心得進行分享,鼓勵個性化的解讀,這樣不僅豐富了閱讀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興趣。
二、深入解讀文本,挖掘傳統文化內涵
(一)解讀文本,挖掘內涵
《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之作,閱讀它不能止于知道故事情節,更應該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例如在第一回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靈石的來歷以及“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這些地名進行探究,使學生理解大荒、無稽是在寓意時間的不可考證,青埂諧音“情根”,寓意賈寶玉情根深種;還要講解用諧音法為王熙鳳(枉是鳳)、四春姐妹(元、迎、探、惜,連起來諧音“原應嘆息”)等起名的目的,詩詞法為襲人、鴛鴦等取名的隱義,從而使學生理解《紅樓夢》中的命名藝術。再如,對《紅樓夢》中楓露茶、茄鲞、胭脂肉脯等180余種做工極其精細的美食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對賈府飲食文化的探究;通過對王熙鳳、賈探春、薛寶釵等管理賈府方法的探究,引導學生對《紅樓夢》管理文化的研究等。在閱讀《紅樓夢》時,類似的情況不一而足,學生在探究中對《紅樓夢》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對小說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有了直觀的感受。
(二)專題研究,撰寫論文
《紅樓夢》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它豐富而深刻的文化性和藝術性。因此,有了前期完整的閱讀和初步的探究分析,我們開始組織學生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對《紅樓夢》進行系統的、更為深入的研究。
一是課堂研究討論。利用每周一節的校本課,組織學生分別從人物形象、情節設計、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筑文化、詩詞文化等方面進行課堂討論,同時組建了“《紅樓夢》閱讀”QQ群,開展課后交流分享。在交流分享中,老師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點撥。隨著討論內容不斷展開,主題不斷深入,學生們或針鋒相對、各抒己見,或托腮沉思、眉頭緊鎖,或談笑風生、侃侃而談,生動展示了思維的力量。
二是分組撰寫論文。經過近一個月的討論研究,最終確定了9個研究課題:《紅樓夢》研究之美食文化探究、《紅樓夢》研究之服飾與性格探究、《紅樓夢》研究之詩詞欣賞、《紅樓夢》研究之謎語探究、《紅樓夢》研究之命名藝術探究、《紅樓夢》研究之說話藝術探究、《紅樓夢》研究之審美品位探究、《紅樓夢》研究之人際交往藝術探究、《紅樓夢》研究之管理藝術探究。在老師的組織下,學生自主組成《紅樓夢》課題探究小組,每名指導教師負責2至3個小組的論文撰寫輔導。在這一階段,指導教師以論文寫作為抓手,從論文提綱的修改到資料內容的選擇,從論據的搜集到邏輯思路的整理,對學生進行一一輔導。經過小組同學的深入探討以及老師們一遍遍耐心細致的指導,學生論文基本成形。形成完整論文后,老師們又對學生論文進行形式上的規范性指導,從內容概要到關鍵詞,再到正文,整個環節下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寫作能力又是一次大提升。緊張飽滿、富于挑戰的研究學習,使學生樂在其中,并且非常享受語言與思想相互激蕩、撞擊、融合、統一的過程。
三、開展多元活動,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一)體驗文化,“閱”享未來
鑒于學生對開展《紅樓夢》專題研究和撰寫論文的畏難情緒,以及寫作內容不確定、結構安排不合理、資料搜集不全面等諸多問題,我們決定通過情景演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為此,我們仿照《紅樓夢》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的情景,專門設計了一次以“梅香繞紅樓 聯詩品佳肴”為主題的火鍋聯誼活動?;顒忧?,老師們精心準備了食材,在黑板上繪制了梅花圖案,書寫了《紅樓夢》相關詩詞,將桌凳擺放成長條形,學生們圍繞在桌邊,邊吃邊說,不時以飛花令的形式聯詩吟誦。在融洽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們聆聽老師的指點,點燃了對經典名著、傳統文化的熱情。除此之外,我們還邀請動漫社團創作了金陵十二釵的動漫頭像并進行展覽,邀請音樂社團編排了中國風十足的《紅樓夢》歌曲表演,邀請cosplay社團進行金陵十二釵服裝秀和情境表演。這些活動讓參與者親身體驗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的魅力,激發了他們探究《紅樓夢》的熱情和信心。
(二)舉辦論壇,彰顯自我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仍然是一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睘榻o學生創造一個展示的平臺,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突出傳統文化的引領輻射作用,師生攜手組織了“《紅樓夢》大論壇”活動。為保證論壇效果,組織了數次彩排,從演講內容、演講用時、主持詞的修改、演講禮儀的學習,包括規范演講表情動作、PPT細節美化調整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指導。在學校報告廳,演講的學生身著正裝,從容鎮定,侃侃而談,臺下的觀眾(包括學校領導、老師和部分學生家長)時而嘆服,時而又因演講學生獨到的見解而發出歡快的笑聲,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在演講的間隙,穿插以音樂社團的國風歌曲表演、cosplay社團的《紅樓夢》服裝秀和情景演繹……活動現場掌聲雷鳴,氣氛熱烈濃厚。相信這場融學術、藝術、科技為一體的盛會,必將成為親歷者終生的回憶,也會激勵更多的師生加入經典名著的閱讀探究活動中去,助力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三)接軌時代,創新文化
熱愛經典,就要讓經典接地氣,讓經典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就要賦予經典鮮活的生命力。為了鞏固閱讀效果,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結合社會熱點,組織了“我是紅樓出題人”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成出題組。要求題目以本月閱讀的章節為主,填空題、選擇題、問答題都可,形式不限。題目出好后老師進行審閱和修改,再發放給學生進行檢測。例如以“你會說話嗎?”為主題,讓學生結合王熙鳳的語言描寫,聯系生活談談說話的藝術。學生們積極思考,暢所欲言。有學生列舉第三回中王熙鳳贊美林黛玉的句子“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認為王熙鳳這一番稱贊既高度贊美了林黛玉,又贊美了賈母,同時又把三春擺在恰當的位置上,不至于揚此失彼,表明她深諳說話的藝術和人際關系的精髓,體現了高超的情商。再如第六回中,劉姥姥進大觀園求助時,王熙鳳的一番說辭更是展現了她卓越不凡的說話水平和處事能力,也為后文劉姥姥救巧姐埋下伏筆。聯系現實生活,學生們認為一個人會不會說話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是極其重要的,良好的說話技巧和人際關系,可使工作成功率與個人幸福率提升達85%以上。所以我們必須學會說話,學習為人處世的方法,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學會換位思考,不斷加強學習、提高修養和表達能力,說出的話才能有水準、切中要害,才能讓別人入腦入心。這樣一來,就拉近了傳統經典與當代生活的距離,消減了學生對傳統經典敬而遠之的畏難情緒。
除此之外,我們還動員家長參與親子共讀。一位家長說:“堅持親子閱讀,能使孩子視野遠大。陪伴孩子愛上閱讀,孩子才能自得其樂。感謝學校搭建了平臺,給家長和孩子帶來愉悅的享受和情感的交流?!边€有家長說:“親子共讀《紅樓夢》的活動幫助我們家營造了‘書香家庭’的氛圍,在親子交流中讓讀書變得更加有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紅樓夢》,由于人生閱歷的不同,學生和家長對《紅樓夢》會有不同角度的理解。鼓勵親子共讀,讓學生和家長在互動式閱讀中深度理解《紅樓夢》,也有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和普及。
四、結 語
經典不語流傳千載,文化無聲光耀萬古。當經典名著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遇,那必將是一場文化的盛宴;當經典名著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它一定會賦予經典和文化新的活力。“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苯涍^近兩年的傳統文化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融合策略的探究,我們共收獲師生論文14篇、教師專題設計等書面材料20余項,還形成了一套傳統文化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融合策略研究的完整資料,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探索出了一條實踐之路,為文化傳播貢獻了綿薄之力。
(西安市第十中學)
參考文獻
[1] 張然.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3.
[2] 張珺.借閱讀推廣 續傳統文化[J].文化產業,2024(9):91-93.
[3] 黃珍香.探討語文閱讀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的途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4,40(2):63-65.
[4] 唐淑琴.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