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職業教育肩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產生了較大影響,高職院校也應順應時代發展,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并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本文以高職院校數學課程教學為例,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具體應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互聯網;教學模式;數學課程
當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蓬勃發展,并已逐步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這一趨勢下,以往的教育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全面發展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改變傳統的“教與學”模式,讓其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勢在必行。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趨勢,更新數學課程的教育觀念,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適應“互聯網+”的技能型人才不斷努力。
一、混合式教學內涵
混合式教學,指將現代教育理念、信息網絡技術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完美融合的教學方式。站在教師的角度,混合式教學主要強調教師的引導、管理和啟發作用,站在學生角度,混合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著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體現教師的教,還體現學生的學。本文旨在通過將高職院校數學課程與混合式教學相融合,以期實現對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等要素的優化重組[1]。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原則
(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是高職數學混合式教學設計的首要原則。“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數學混合式教學,通過合理設置數學課程教學情境與信息化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數學課程相關知識;通過組織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驅動學生自主追求進步與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其綜合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多元化的學習評價,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學習評價與反思,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2]。
(二)多元化應用信息資源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資源,是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并實現知識意義建構的有益支持。高職數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需要注重多種信息化資源的融合應用,以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在高職數學課堂抽象知識講解環節,教師可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素材資源輔助講解與演示,有利于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根據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可借助智慧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分類、分級管理與使用,有利于優化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
(三)注重過程與總結評價結合
為克服傳統教學評價設計的弊端,高職數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評價設計需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變革學習評價的方式,拓展學習評價的內容。教師應當做到線上與線下學習評價并行并重,利用評價量表、試卷考試等形式進行總結性評價,并借助智慧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過程的線上數據分析與動態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數學混合式教學目標分析
(一)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指明方向。分析高職數學課程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主題與目標,進而推動學生朝著數學課程教學目標所構想與期望的方向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要,高職數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為核心,設計確定各層次教學目標,并通過混合式教學活動保障“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教育教學任務的落實[3]。
(二)教學平臺選擇
在線教學平臺是支持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條件,其通常集教學、管理、學習、互動、交流等功能于一體,能夠滿足教師混合式教學與學生混合式學習的基本需求。
從教師層面分析,教師主要依托課堂進行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課前,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整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教學案例及測驗題等教學資源,制作預習資料、設計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并通過在線教學平臺的學習任務發布功能發布,供學生開展課前預習;課中,教師可以借助智慧黑板進入在線教學平臺,利用提前設計好的課件資源輔助課堂教學。課后,教師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為下一輪教學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據。
從學生層面分析,學生整個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都可以通過手機端的在線學習平臺來完成。課前,接收學習任務、獲取學習資源;課中,完成簽到、發布彈幕、投票、討論、提問、課堂練習等互動活動并利用答疑按鈕及時反饋學習問題;課后,接收復習鞏固任務、完成測試題并利用發送稿件功能展示實踐學習成果。
(三)教學資源設計
為滿足學生對數學課程教學資源多樣化的期待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素質要求,高職數學課程教學資源應包括圖片資源、視頻資源、課件資源、練習與測試資源等。
在課前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教學平臺上傳微課視頻、預習課件、網絡學習鏈接等多種資源并發放學習任務單,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在課中階段,為幫助知識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且深奧的數學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引入數學教學案例,幫助學生通過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對相關知識與原理的理解與掌握。在課后階段,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分別設計基礎、提升、拓展三個不同難度層次的練習題目或實踐任務,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根據學生的任務結果進一步做好教與學的反思與改進工作[4]。
四、“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一)課前驅動自主學習
1.聚焦問題
該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發布任務,聚焦問題解決。“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數學混合式教學的核心原則是“聚焦問題”,也就是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要將具體的教學內容(事實、概念、原理等)置于實際的問題解決情境之中供學生學習,以提高其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教師需要在深入分析教學對象、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與任務,進而將其轉換成學生的學習任務及相關的問題情境。
2.激活舊知
該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舊知鋪墊,激活知識結構。鋪墊舊知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復習回顧與新學習任務直接相關的已有數學課程知識,幫助學生通過運用舊知識經驗解決新學習任務中的問題,從而逐漸建立起新舊知識的聯系。在這一環節,教師首先需要對舊知識進行提煉與劃分,并根據這些學習內容選取“短而精”的微課或慕課視頻、知識地圖、新知識電子課本、思考問題等資源,上傳至在線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使用。學生在這些學習資料的輔助下進行自主學習,在激活舊知、概覽新知的同時,強化自主學習意識,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二)課中促成探究學習
1.示證新知
該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多措并舉,展示論證新知。示證新知是數學課程中教學實施的關鍵環節,教師在這一環節應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課堂學習交流與對話過程中,完成新舊知識的聯結及新知識體系的構建。“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數學課前線上自主學習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從舊知識的復習鞏固與新知識的嘗試學習中激活知識結構、發現“疑難點”,為課中強化重難點學習、促進新知識的進一步內化吸收做好準備。
2.應用新知
該階段的教學任務是:總結小測,嘗試運用新知。在應用新知階段,教師需要在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節數學課程所學知識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其完成課堂小結測試并針對測試中所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進一步闡釋,以達到強化新知的目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小組合作任務、讓學生繪制簡易的知識概念框圖的形式,或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口頭問答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小結,加深其對知識要點的理解與記憶。知識小結之后,教師需要穿插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堂測試題,幫助學生進行新知識的變式應用。
(三)課后鞏固與評價
1.鞏固提升
在數學課程的教學課堂之外,教師也需要精心設計練習作業及實踐任務,引導并鼓勵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研習討論拓展材料、完成課后實踐任務等過程中,創造性地探索與運用新知,進一步鞏固、加工、遷移與應用新知識。在該環節,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及學習需要,設計基礎鞏固、強化提高、思維拓展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作業,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因材施教思想。在鞏固新知的同時,教師可以布置聯系實際工作與生活情境的創新型小組任務,讓學生能夠將本次課所學習的內容遷移到不同情境中去,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
2.評價反思
該階段的教學任務是:組織評價,促進完善提高。教師在在線教學平臺中發放數學課程教學評價量表,組織學生以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的多元方式對本次學習成效及教師教學表現展開綜合性評價。一方面,將學生納入學習評價主體,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能夠及時反思總結自己的數學課程學習效果,提升批判思維能力。教師再結合數學課程學習評價結果,對表現良好或進步明顯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與獎勵,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效能感。另一方面,教師教學表現及教學效果的直接體驗者是學生,教師通過學生的在線教學評價可以快速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有助于加深教師對學生學情的了解,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
五、“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數學混合式教學優化策略
(一)精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習自信
“互聯網+”背景下,在高職數學課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面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時,會認真傾聽、積極表達、敢于探索體驗。因此,教師在選取混合式學習內容時,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依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二次處理,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數學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不僅能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解答思路,還能及時發現同伴的出錯點,幫助同學分析錯因、剖析答案,還能將正確的解題思路娓娓道來。高職數學課程學習內容的選擇還需要契合學生的學習經驗,難易適中,先易后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需要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逐漸探索、大膽試錯。學生獲得成就感后,才能拾得學習的信心,進而挑戰更難的學習內容。
(二)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專注度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數學課程的學習不是教師簡單地教,而是學生主動地學。混合式學習需要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適時引導即可。例如,在學習“多元函數微積分學”知識點時,教師只給出題目信息,讓學生讀題并明確題目要求。在整理數據時,教師并沒有規定學生整理數據的方式,由學生利用已學知識整理數據,最后讓學生在黑板上呈現自己的方法。
教師并未將“多元函數微積分學”直接呈現出來讓學生分析,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并利用之前學過的“微積分”相關知識,逐步推導出“多元函數微積分”,并讓學生在推導中明白“多元函數微積分”與其他“定積分”等知識點間的關聯性。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豐富教學情境
“互聯網+”背景下,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程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要注重發揮情境設計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作用,使數學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得以落地。生活情境的多樣化可以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數學學習,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對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教學素材進行綜合處理,豐富教學場景,同時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對數學知識的構建。
六、結束語
在傳統的高職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將關注點聚焦于課堂之中的知識傳授,而疏于對課前、課中、課后這個完整課堂教學系統的監控,也容易忽視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激發和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將混合式教學理念與高職數學學科進行整合,讓學生可以在線上線下融合的環境里學習數學知識,不僅能夠提升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拓寬思維方式,提升溝通協作、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等綜合職業能力。
作者單位:徐聶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麗麗.“互聯網+”時代高職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11):58-60.
[2]林志強.基于“互聯網+”背景的初中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析談[J].新課程導學, 2022,(13):18-20.
[3]胡秀.OBE理念下的機器學習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 2024,12(09):053.
[4]王麗華.“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新通信,2022, 24(21):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