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長三角經濟的高質量增長離不開智能物流的協同發展和鼎力支撐。文章先從數字經濟與智能物流的理論探討入手,剖析數字經濟對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影響機制;然后設計數字經濟下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熵值法對2018—2022年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并展開時空分析,據此揭示其存在的問題;最后在此基礎上,制定數字賦能下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戰略及其實施要點和保障措施。
" 關鍵詞:數字經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戰略;長三角
" 中圖分類號:F250"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21.024
Abstract: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the high-quality grow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y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strong suppor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and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digital economy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hen, it design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under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18 to 2022, and conducts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to reveal its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ormulates a strategy for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nder digital empowerment, as well as its implementation points and guarantee measures.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intelligent logistic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Yangtze River Delta
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智能物流發展水平快速提高,帶動了物流總量的迅猛增長。2022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量347.6萬億元,同比增長3.4%。而長三角作為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區域,憑借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數字經濟的領先發展,以3.729%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四分之一的GDP。其中,智能物流的協同發展和鼎力支撐,功不可沒。因此,測算與評價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構建數字經濟賦能下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
1" 數字經濟賦能下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理論基礎
1.1" 數字經濟與智能物流文獻綜述
蔣樹雷等[1]通過分析數字經濟對我國物流發展的影響,指出數字經濟有利于實現智能物流的轉型升級;趙立斌等[2]采用PEST-SWOT矩陣深入剖析了智慧物流的影響因素和發展條件,據此提出構建河北省智慧物流體系的戰略路徑;王羨等[3]從數字經濟視角,研究得出數字經濟與農產品智能物流相結合,可極大地提高浙江省農產品流通效率;張蓉[4]指出我國省域數字經濟與綠色物流發展逐漸向好,數字經濟有力地推動了綠色物流的智能化發展。
1.2" 數字經濟對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影響機制
" 隨著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的不斷推進,物流企業向著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化發展的步伐日益加快[5]。一是數字經濟的流動性和高滲透性,降低了物流市場信息不對稱、不通暢的問題;二是數字經濟的大數據擬合和精準匹配功能,可以對物流業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規模效益;三是數字經濟的數據互聯互通,可以大幅提升物流供應鏈的效率。由此可見,數字經濟對促進智能物流的高效協同,進而帶動整個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有著積極的正向作用。其影響機制如圖1所示。
2" 數字賦能下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實證分析
2.1" 智能物流協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為了對當前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進行精準評判,首先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參考國內優秀學者的研究成果,同時綜合長三角的實際情況,選擇從物流業需求、物流業投入、物流業產出三大維度來構建一級指標,然后針對一級指標的內涵和特征,進一步細化為18個二級指標,從而設計出如表1所示的數字經濟下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其中,既有區域GDP等經濟指標,又有專利成果數量、物流業從業人數等技術創新指標,還有外貿額占比、進出口規模等市場化指標,能夠綜合反映出數字經濟下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真實水平。
2.2" 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測算
在此應用熵值法計算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以2022年長三角區域的城市數據為例,先建立決策矩陣,求出貢獻度矩陣;然后求解一致性程度矩陣,并進行歸一化處理;最后算出協同度,得到2022年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如表2所示。
同理計算得出2018—2021年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如表3所示。
2.3" 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時空分析
(1)空間維度分析。從空間維度上看,2022年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在地域上存在明顯的區分,其中江蘇省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測度值為0.840 9,居長三角第一位;浙江省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測度值為0.771 2,居第二位;上海市為0.734 2,排第三;安徽省只有0.380 2,居末位。可以看出江蘇、浙江、上海的物流業需求、投入、產出均屬于較佳水平,呈現出較高的協同度。而安徽存在較大的差距,協同度較低。
而從整個長三角區域來看,物流業整體需求和產出的協同度較高,分別為0.863 8和0.795 2,物流業整體投入的協同度則較低,只有0.246 3。這說明長三角區域整個物流業的需求和產出比投入更為協調。并且,長三角整個區域的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測度值為0.705 7,反而不如江蘇、浙江和上海高。這意味著長三角物流企業的競爭較為激烈,三省一市之間缺少相互協作、相互彌補,在協同發展上做得還不夠。
(2)時間維度分析。從時間維度上分析,2018—2021年長三角區域整體的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測度值保持在0.85左右,波動較三省一市小,但2022年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可見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盡管整體情況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 而長三角三省一市中,江蘇、浙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基本上一直處于平穩略升的趨勢;上海呈現出先上升后降的態勢,這主要是由于物流投入與產出不匹配而造成的;安徽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測度值則由于自身在長三角區域的競爭力不夠而處于下降的狀態,尤其是2022年下滑得較為明顯。
2.4" 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
" 根據以上測算分析可知,數字賦能下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無論是物流設施設備,還是業務運作模式都協同良好,但依然面臨兩個問題,阻礙了新時期智能物流的協同發展。
" (1)產業結構亟待優化。雖然相較其他區域,長三角區域的產業結構已經處于較佳水平,但目前仍是以第二產業占比最高,第三產業的占比還是偏小,尤其是物流產業的數字化、綠色化程度尚不夠。相對來說,上海作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物流發展的龍頭城市,產業結構更合理一些,第三產業2021年的占比高達56.4%,真正實現了“三、二、一”的產業格局。
" (2)物流成本依舊較大。目前,我國平均物流成本占社會生產總值的18%,其中長三角區域相對較好,但比例仍在12%左右。而這一數字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發達城市僅為6%。顯然,物流成本較大不僅造成長三角物流企業負擔過重、發展效率不高,更是影響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3" 數字賦能下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戰略設計
3.1" 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戰略構建
" (1)競合思維。充分考慮到長三角港口群與城市群之間的相互影響,做好三省一市各個重要城市之間的統籌發展,在整個區域內實現智能物流的共同推進,由以往的競爭關系積極轉變為協同合作關系,特別是在貨物通關、中轉等多個環節尋求合作共建,達到基礎設施共用共享、信息互聯互通、聯合打造長江下游黃金水道的目的。
" (2)協作分工。鑒于長三角區域的城市群較為密集,港口的吸引范圍應跳出所在城市,實現長三角經濟腹地的互通,而港口之間應做好業務協調與合理分工,通過交叉持股或共同管理,實現智能物流能力的增長和成本的縮減,為長三角智能物流的協同發展夯實基礎。
" (3)多式聯運。加強不同運輸方式的協同也是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重要方法,故而一方面應依托長江水道,進一步發展江海聯運、江海直達,并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另一方面應促進鐵路線路深入港口,進一步發展鐵水聯運和公水聯運。
3.2" 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戰略實施
" (1)優化數字經濟政策環境。長三角三省一市政府應聚焦優化數字經濟政策環境,持續完善數字經濟推動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機制措施,促進數字物流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強數字化治理,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提升治理效能和治理效率,為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 (2)推動智能物流產業升級。長三角區域應促進物流企業數字變革,抓住人、貨、場等關鍵要素,推動數字技術從單一業務向系統層面應用轉變,打通生產、配送、倉儲、服務等物流核心環節;同時加速“互聯網+”業務轉型,通過商業模式創新、組織管理創新和產品服務創新,推動智能物流產業升級與綠色化發展。
" (3)加快智慧物流供應鏈建設。長三角區域應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加快智慧物流供應鏈建設,以用戶需求促進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深度融合以及整條供應鏈的良性運轉與強化聯動,提高各區域智能物流投入資源的利用率,藉此帶動長三角物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3.3" 智能物流協同發展保障措施
" (1)推行“數字技術+智慧物流”模式。長三角應大力推行“數字技術+智慧物流”的新產業模式,利用“數智化”理念,對智能物流行業信息重構;同時,應進一步優化物流產業布局,以蘇州等重點城市為中心,打造高品質的物流供應鏈,共同創造智能物流協同發展的優越條件。
" (2)優化資源配置助推協同發展。高度依托上海這一特大城市的引領作用,以數字技術創新和智能物流協同為核心,從多方面帶動周邊城市的物流發展;同時充分利用江蘇發達的制造業和浙江領先的數字經濟環境,推動安徽智能物流的協同發展。
" (3)低碳環保打造綠色物流。要保障長三角區域智能物流協同發展,還需推廣綠色物流理念,落實節能減排政策,不斷提升綠色物流技術水平,在整個物流環節中盡可能采用標準化技術,同時大力發展廢舊逆向物流,實現綠色循環。
參考文獻:
[1] 蔣樹雷,張臻. 數字經濟發展與物流業產業升級——基于創新機制的檢驗[J]. 商業經濟研究,2020(22):84-87.
[2] 趙立斌,張莉莉. 數字經濟下河北省智慧物流體系構建的路徑與對策研究[J].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31-37.
[3] 王羨,阮海鳳. 數字經濟視角下浙江省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農業會計,2021(6):73-75.
[4] 張蓉. 我國省域數字經濟與綠色物流協同發展探討[J]. 商業經濟研究,2023(18):90-94.
[5] 吳謝玲. 數字經濟時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22(2):134-136.
收稿日期:2024-01-17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視角下韌性物流引領低碳轉型路徑創新與戰略設計”(2023SJZD028)
作者簡介:孫" 敏(2000—),女,江蘇淮安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流預測;謝泗薪(1966—),本文通信作者,男,湖南冷水江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復旦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一站),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后(二站),研究方向:戰略管理、物流管理;陳星竹(2000—),女,貴州貴陽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胡琬晶(2000—),女,安徽六安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何典蔚(2000—),女,江蘇泰州人,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引文格式:孫敏,謝泗薪,陳星竹,等. 數字經濟賦能下長三角智能物流協同發展戰略研究[J]. 物流科技,2024,47(2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