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治理理念的創新發展和社會治理體系的逐步完善,地方性基金會作為社會組織的主要組織類型,廣泛參與到全國各地的社會治理當中,成為科學普及推廣不可或缺的一環。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的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其前身為四川省科技扶貧基金會。該基金會聚焦欠發達地區,推廣科普教育,自2010年成立以來,累計籌款2億元,受益人次達100余萬,先后獲評“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第四屆四川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組織”,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四川省賽金獎、全國銅獎,得到黨政部門和社會廣泛好評。
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社會力量,近年來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利用“互聯網+公益”,強化線上項目眾籌、線下資源服務,著力打造公益品牌,將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轉化成一個個惠及困難人口的實際行動。
衛生科普筑夢孩子的清潔包
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很多居民由于難以負擔清潔用品的消耗和使用,致使當地傳染性疾病、流行性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同時,也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
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項目組在調研中發現,在這些地區,部分居民存在人畜混居的情況,學生們的手黑乎乎的,幾乎辨別不出原來的膚色;許多家庭由于負擔不起清潔費用,學生長時間不洗漱、不洗澡,導致疾病滋生。就此,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決定開展“筑夢孩子的清潔包”項目,通過發放愛心清潔包、培養個人衛生習慣,幫助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為了保證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精準的幫助,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與愛心工廠合作,定制生產了大容量愛心清潔包,保證單個清潔包可以裝下包括肥皂、香皂、洗衣粉、牙刷、牙膏、潤膚霜、護手霜、指甲剪、梳子、毛巾、洗發水在內,滿足一學期用量的清潔用品。同時,在這些地區開展清潔衛生科普課程,為孩子們科普衛生健康知識,培育清潔衛生意識。
該項目自2016年立項以來,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面向社會募款600余萬元,開展調研300余次,舉辦集中發放活動100余次,先后在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瀘州市、綿陽市、樂山市,甘肅省武威市,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麗江市等地的280余所學校發放清潔包近10萬個,為300余所學校的學生開展清潔衛生課程。
項目組回訪發現,受助學生的衛生健康意識有了明顯提升,學生衛生狀況得到極大改善。同時,駐村干部調研得知,學生除去在校期間會自發洗漱,假期也會將愛心清潔包帶回家,從而輻射整個家庭注重衛生,因個人衛生導致生病的頻率明顯降低。
產業振興創建青年科技農場
助力鄉村振興,是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利用科技創新,服務欠發達地區的另一個發展目標。
地處巴中革命老區的南江縣方山村,因地勢不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難以發展。2017年,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為幫助在地留守的困難戶脫貧,與南江縣政府部門及方山村合作社協商,在困難戶原有土地上流轉方山村閑置土地300余畝,啟動“青年科技農場”產業扶貧項目。該項目以農戶為主體,政府主導、科技支撐、社會參與,生產端以農業合作社為組織載體,技術端以農業專家為載體,在幫助困難農戶實現增收的同時,滿足消費者對安全、健康農產品的需求。
2017年11月,項目組聘請外出務工青年返鄉治理農場,同日寸農場以“授人以漁”的方式,聘請當地困難戶進入農場工作。與此同時,基金會則邀請農業專家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專家組根據本地氣候特點、溫度濕度、日照情況以及土質特點,在深入考察調研后,幫助選擇引進了由吉塞拉六號培育的俄羅斯8號車厘子、俄羅斯1號車厘子及黃金維納斯蘋果、紅富士蘋果等樹苗。在農業專家指導下,農場所有苗木均采取手植土培技術,每一株樹苗的株距及土壟行距都經過了嚴密的計算,確保果樹獲得充足營養。
2017-2020年,“青年科技農場”陸續種植了200畝蘋果樹、100畝中藥材及100畝車厘子樹。經過三年努力,“青年科技農場”初見成效,隨后,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繼續為方山村農戶提供技術技能培訓,邀請農業專家實時指導,帶領方山村困難戶對種植的蘋果、中藥材、車厘子等進行專項維護。
2023年,項目組聯合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農場鋪設蟲情監測、溫濕度檢測、滅蟲燈、可視化平臺等軟硬件設備,并完成了農場產業路的修建,為農產品采集、運輸提供便利。項目通過淘寶義賣、月捐贈送等方式擴大售賣渠道,帶領110余戶村民返鄉就業,平均為每戶家庭增收7000元。
“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將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培育品牌產業、特色高效產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力產業興日王。”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嚴星霖說。
追隨時代腳步創新募捐方式
為了擴大公益生態圈,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自2016年以來,積極開展互聯網公開募捐活動。曰前,來自互聯網平臺的籌款占比達到70%以上。
為擴大“筑夢孩子的清潔包”等品牌項目影響力,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還發起西南地區首個自主IP的公益徒步籌款活動——“筑夢小腳印”公益徒步活動。活動秉持“小腳印,大作為”的公益信念,讓參與者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感受公益氛圍。截至目前,該活動已成功舉辦三屆,匯聚了80余萬人的愛心。
為進一步使項目活動公開透明,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還充分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宣傳手段,有機整合“線上+線下”宣傳渠道。截至目前,新聞報道線上媒體瀏覽量超過5000萬人次,新媒體賬號、話題聯動中國航天科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等各領域網絡知名人士,累計閱讀量達到10億余次。
截至目前,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已先后為西南地區、西北民族地區的數百余所學校發放愛心清潔包、科技包12萬余個,開展科普課堂370余場。“我們堅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基金會負責人說,“未來,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將進一步引入時代新元素,不斷擴大品牌項目的影響力,通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賦能欠發達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