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大自然最純粹的底色,更是環保產業最醒目的代言。如今,“雙碳”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建筑低碳化成為新的發展方向,材料可降解技術日益成熟。智能電網如同璀璨繁星,點亮了城市與鄉村的每一個角落;便捷的交通在城市之間穿梭往來,川流不息……這一系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正憑借著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為綠色經濟帶來了意義深遠且影響深刻的變革。

在今年服貿會各大展區,多家綠色經濟相關技術和服務集中亮相,彰顯出我國正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提出,“小秸稈”也漸漸發展成“大產業”。在服貿會的環境服務專題展廳,秸稈的“綠色變身”吸引了很多參觀者。
在田間地頭,秸稈常見且存量巨大。科研人員以其為原料,運用生物技術加工出聚乳酸,這一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在部分領域能夠替代傳統塑料。聚乳酸能夠制成一次性飯盒、塑料袋、菜板、水杯,甚至我們所穿的衣服。這種生物材料低碳、環保且可降解,能夠減少傳統塑料的使用,減輕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近年來,我國風電技術發展迅速,風電裝機容量節節攀升。陸上風電機組葉片和光伏組件的壽命一般為20年至25年,風電產業未來幾年將迎來“退役潮”。
參與在本屆服貿會的國能龍源環保有限公司采用物理、化學等多途徑研發創新,將廢風電葉片改制成地板、護欄、桌椅、運輸托盤等產品,力求實現風力發電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無害化。
零碳建筑、智能建造平臺、造樓機、無人塔機……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業的深度融合,目前,智能建造、綠色建造、裝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應運而生。
在本屆服貿會期間,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充分展示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等智能化手段在推動城市建設創新應用、智慧工地建設管理、智慧服務型商業地產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全面呈現建筑安全、健康、宜居、便利、節約性能等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隨著中國“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本屆服貿會上的綠色產業發展的創新成果,正是我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來自市場的生動實踐,彰顯綠色轉型蘊含的發展新機遇,交匯出未來綠色低碳生活的新圖景。
中鐵建設
展示綠色便捷的裝配式體系、智能運維的零碳建筑、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實現“零碳臨建”的分布式光伏等建筑領域的綠色建造理念與服務能力。
兆泰集團
帶來基坑氣膜技術等建筑“黑科技”,通過在施工工地四周形成“充氣城堡”,有效降低90%以上施工揚塵以及80%的施工噪聲,使基坑工程施工不受節假日、天氣影響,加快推進工程進度,科學縮短工期。
墨跡天氣
墨跡天氣展示了臺風集合預報和航空氣象服務系統等產品,通過用雷達把天空降水、湖泊圖像拍攝下來,用AI技術進行處理,在這個框架下對未來0~48小時的天氣進行精準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