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化樹種是鄉鎮綠化美化的基礎,也是體現鄉鎮宜居環境的重要標志。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水平直接關系到鄉鎮生態的面貌。基于此,概述了贛南鄉鎮綠化樹種配置現狀,介紹了鄉鎮綠化在樹種選擇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地情況,提出了鄉鎮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的建議 ,旨在提高鄉鎮園林綠化樹種的多樣性,使鄉鎮綠化盡快達到葉綠花紅、豐富多彩的佳境,為鄉村振興助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樹種選擇;園林綠化;鄉鎮
中圖分類號:S731.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9–0-03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任務,其總要求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鄉村要振興,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綠化樹種是鄉鎮綠化美化的基礎,也是體現鄉鎮宜居環境的重要標志[1]。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水平直接關系到鄉鎮生態的面貌,直接影響到鄉鎮綠化的水平和觀賞效果[2]。因此,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搞好鄉鎮綠化,優化綠化植物選擇與配置,打造一個主題明確、生態協調、花葉并茂、四季有景、獨具特色的鄉鎮綠化景觀[3],對于建設現代化生態宜居鄉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贛南鄉鎮綠化樹種的現狀分析
鄉村要振興,就要提高鄉鎮駐地生態環境質量,提升鄉鎮品位和檔次。當前,贛南大多數鄉鎮綠地面積小,綠化質量不佳,配置的樹種種類少。除古樹(如榕樹、樟樹、楓香等)外,公共綠地大都以桂花、香樟等喬木樹種為主。贛南圩鎮街道綠化以香樟、杜鵑、紅花檵木、紅葉石楠、夾竹桃等喬灌木為主;鄉鎮駐地居民住宅區以四季桂、白蘭、含笑、紅葉石楠、法國冬青等灌木樹種為主;駐鄉鎮部門附屬綠化以桂花、香樟、羅漢松、海桐等喬木、灌木樹種為主;鄉鎮公路行道樹以香樟、天竺桂、大葉女貞、楊樹、江南榿木等喬木樹種為主;鄉鎮駐地周邊的風景林基本處于原始自然狀態,林相比較單調,以馬尾松、杉木等針葉林居多,林中有少許木荷、楓香等大樹,季相不豐富。
2 鄉鎮綠化在樹種選擇上存在的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旅游業不斷興起,各地對提高鄉鎮駐地的生態環境質量問題越來越重視,部分鄉鎮將園林綠化工程作為鄉鎮建設的輔助工程來實施。大部分鄉鎮的面貌和生態環境得到較好的改善,但就綠化樹種的種植而言,其觀賞價值、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結合不夠充分,在體現地域特色方面有所欠缺,沒有呈現出“一鄉一特色”的景觀效果。同時,引入過多的外來品種,造成管理困難、病蟲害發生嚴重等諸多問題。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2.1 單純注重觀賞性,忽視生態效益
鄉村振興政策給鄉鎮建設帶來不少紅利,部分鄉鎮為了改變環境現狀,新建設了“口袋公園”、小廣場等公共場地,增加了娛樂設施,配套建設了綠地,為鄉村旅游及當地民眾休閑娛樂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大部分鄉鎮在園林規劃設計上模仿西方古典園林中的造景模式,即較大面積草坪和小灌木拼成圖案的綠化方式。從實際效果看,此種綠化模式在城市尚可推行,但不適用于鄉鎮等基層綠地建設。鄉鎮沒有專業的綠化管理人員,該模式易導致雜草叢生,景觀效果不佳。同時,該模式發揮的生態效益遠不如中國傳統的近自然喬灌草復合群落,且草坪加色塊養護成本較高。
還有部分鄉鎮一味追求大樹綠化,把原本長在山上、村旁的大樹進行截干,并移栽至鄉鎮圩鎮上。又因種植管理水平不高,樹木無法健康生長,形成光禿禿的樹樁,在造成景觀效果不佳的同時,又提高了造林成本,破壞了原有的生態景觀[4-5]。
2.2 樹種選擇單一,群落不夠穩定
從現有的鄉鎮綠化的樹種配置看,相關園林規劃設計人員設計樹種時主要參考城市綠化規劃理念,更關注設計圖紙效果良好,沒有進行實地調查,也沒有考慮所使用的植物品種是否適合當地種植。
以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固厚鄉為例,固厚鄉街道兩旁全部種植天竺桂,政府小院及門口以桂花、杜鵑、海桐球為主,居民住宅區植物品種更為單調,只有零星的四季桂、重陽木、女貞、小葉黃楊等幾種。據調查了解,其他周邊鄉鎮情況類似,布局的植物品種不多,主要是樟樹、桂花、小葉女貞、杜鵑,在同一塊綠地上所使用的植物品種則更少,未進行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灌木搭配,導致植物群落的不穩定性。
2.3 外來樹種應用多,地域特色不突出
在鄉鎮駐地園林綠化改造設計中,會出現同一樹種的規格大、數量多的現象,這不僅造成樹種過于單一,而且相同規格的苗木在實際施工時往往采購不到所需的量,最終導致施工時更改樹種。部分鄉鎮片面追求“洋品種”,如日本櫻花、美國櫟樹、洋槐等,不僅苗木難找、價格高,而且成活率低、易感染病蟲害。
贛南植物資源豐富,但由于園林綠化設計者對鄉土樹種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掌握不足,加上林業科技人員對鄉土樹種的基礎研究、宣傳示范等方面的研究不全面,使得眾多鄉土樹種在鄉鎮園林綠化工程中未得到良好應用。
3 鄉鎮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的建議
3.1 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應用引進植物
鄉鎮駐地的人為活動頻繁,鄉鎮綠地樹種的配置與種植環境受人為干擾較大,因此,在綠化樹種的選擇和配置方面,必須綜合考慮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栽植地土壤地下水等,因地制宜、因樹制宜地進行樹種選擇[6-8]。
以寧都縣固厚鄉為例,樟樹、樸樹、河柳、桂花、木荷、楓香等樹種在鄉鎮駐地及周邊分布較多,是本地的優勢樹種。并且,鄉土樹種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對本地的自然條件適應性強,病蟲害發生少,生長旺盛。因此,在規劃設計鄉鎮綠化時,應先考慮選擇樹冠濃密、樹形優美、在本區域中分布廣泛的鄉土樹種進行種植。
立足鄉土樹種,為了豐富景觀,也可以考慮應用一些珍稀名貴品種。對野生觀賞植物而言,園林綠化設計者要確認其園藝性狀、抗性,是否適應當地的土壤、氣候等。最好就近選擇具有一定藥用價值的植物,或者野生油料、香料植物[9-11]。
在選擇珍稀瀕危植物時,應特別注意移植的方式方法,避免珍稀種質資源遭到破壞。當前可供選擇的珍稀品種有含笑、紫花含笑、醉香含笑、金葉含笑、白蘭、白玉蘭、木蓮、樂東擬單性木蘭、觀光木、紫玉蘭、荷花玉蘭、紅花油茶、越南油茶,以及南方紅豆杉、榧樹、花櫚木、藍果樹、竹柏、閩楠、浙江楠等人工繁育苗木。
引進外來優良樹種是為了豐富當地植物品種資源,但部分外來引種的植物生存能力不佳,容易感染病蟲害,導致造景效果欠佳。在配置時,園林綠化設計者應確認植物是否具有優良性狀。
3.2 樹種選擇與配置遵循因地制宜原則
3.2.1 鄉鎮街道綠化
鄉鎮街道綠化是鄉鎮綠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12]。街道人為活動頻繁,應盡量選擇常綠、樹冠較大的樹種以利庇蔭,樹種配置可考慮贛南本地榕樹、樟樹、天竺桂、麻楝等常綠且生長速度較快的植物。
3.2.2 街心微公園、小游園
街心公園、小游園具有休閑娛樂的性質。園林規劃設計人員應選擇配置觀賞性強的植物,如中心孤立木可選擇常綠而且樹冠大、生長快、枝葉濃密的樟樹、贛南榕樹、天竺桂、麻楝等大喬木,周邊區域可配置一些小喬木或灌木,如觀果的鐵冬青、園齒野鴉椿、柿樹等;觀花的桂花、含笑、紫花含笑、扶桑、梔子花等;觀葉的馬褂木、竹柏、密花樹、構骨、十大功勞、龜甲冬青等。品種規格應有大有小,使之形成錯落有致的理想景觀。
3.2.3 鄉鎮駐地周邊的風景林
風景林是鄉鎮生態建設的輔助區域,主要是改造現有的馬尾松、杉木針葉林,補種闊葉林;目的是改變現有單一林相,提升生態功能。園林規劃設計人員應選擇配置的植物有木荷、楓香、杜英、楊梅、深山含笑、火力楠等容易成活的鄉土樹種。
3.3 豐富植物多樣性,將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相結合
鄉鎮綠化樹種的選擇與配置,既要考慮改善區域環境,美化鄉容鄉貌,配置盡可能多的品種,以豐富植物多樣性,又要考慮人為活動因素,以及鄉鎮干部對綠化景觀的管理水平[13-14]。選擇和配置植物時,園林規劃設計人員應當考慮慢性樹種與速生樹種的比例,遵循自然群落的發展規律,以速生、易成活、長壽為主,同時,搭配部分慢生、珍稀樹種,使鄉鎮園林綠化景觀互相銜接,避免浪費空間。
根據鄉鎮街道、微公園、行道樹、居民住宅區、鄉鎮駐地周邊的風景林等不同綠地類型選擇和配置樹種,應注重植物品種的豐富多樣,有條件的鄉鎮可以將不同的葉色、花色、果色及不同粗細、不同高度的喬、灌、草、藤本等植物進行搭配,在突出常綠植物的同時,適當配置部分落葉植物,使其既能觀葉,也能觀花、觀果,使綠化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同時,鄉鎮政府辦公區、駐地居民區綠地既要充分考慮遮陰效果及美化、香花效果,還要考慮到植物枝葉及植物飄散花粉的無害性;鄉鎮駐地周邊的風景林則應選擇與當地民間文化相適應的樹種,使其林相、季相更豐富。
3.4 加強對鄉土樹種發掘、選育和應用,體現地方特色。
3.4.1 適宜鄉鎮綠化的常綠樹種
除已經使用的樹種外,可供選擇利用的喬木樹種有香葉樹、紅楠、鐵冬青、華南厚皮香、石筆木、厚皮香、麻楝、黃連木、南嶺黃檀、紅錐、甜櫧、苦櫧、南嶺栲、紅翅槭、樟葉槭、米老排、香港四照花、花櫚木、黑木相思、灰木相思、厚殼樹、河柳、欏木石楠、光葉石楠等。
可供選擇利用的小喬木或灌木樹種有櫸樹、密花樹、桃金娘、扶桑、八角金盤、滿天星、花石榴、密花樹、金葉女貞、黃金柳等。
3.4.2 適宜鄉鎮綠化的落葉樹種
落葉樹種在鄉鎮綠化配置中必不可少,特別是在風景林建設中有著獨特的作用[15-16]。該樹種的落葉可以改善林地土壤環境,增加腐殖質。可供選擇的樹種有水杉、馬褂木、光皮樹、枳椇、香椿、槐樹、重陽木、藍果樹、烏桕、山烏桕、五裂槭、青榨槭、牡荊、胡枝子、燈臺樹、碧桃等。
3.5 發展垂直綠化,提高綠化景觀效果
鄉鎮駐地綠地面積小,發展垂直綠化是重要的綠化手段。利用駐地辦公區、居民自建樓背面、側面、樓頂平臺種植藤本或攀援植物,可加快提高綠視率[17-18]。
當前鄉鎮垂直綠化基礎薄弱,園林規劃設計人員可充分利用現有的垂直綠化種質材料(如常春藤、爬山虎、紫藤、凌霄等)進行垂直綠化布局。同時,還可以不斷豐富和更新垂直綠化材料,挖掘贛南現有的種質資源材料,如百香果、木通、葛藤、雞矢藤、扶芳藤、五斂梅等。
3.6 開發利用宿根花卉和園林地被植物
在鄉鎮綠化中,除選擇和配置樹種外,草本和地被植物也是鄉鎮綠化不可缺少的造景材料[19-20]。尤其是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其色彩艷麗,花團錦簇,具有一次種植多年開花的特點。這些材料用于園林綠化造景,具有增加植物層次、豐富景色,減少粉塵和細菌的傳播,凈化空氣濕度,保持水土、護坡固堤和抑制雜草生長等重要作用,可大范圍提高綠地景觀質量。
4 結束語
綠化樹種是鄉鎮綠化美化的基礎,也是體現鄉鎮宜居環境的重要標志。綠化樹種選擇與配置水平直接關系到鄉鎮生態的面貌,不僅能美化鄉鎮的生態環境,還能增強鄉村的景觀效果,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鄉鎮地區可持續發展。因此,綠化樹種的選擇對于鄉鎮綠化美化的成功至關重要,需要在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為了提高鄉鎮綠化品位、美化鄉鎮環境,園林規劃設計人員應根據自然景觀和森林生態的要求,對植被群落進行科學改造,提高鄉鎮駐地周邊綠化的觀賞價值和抗御森林病蟲害能力,使之成為功能完善、地方特色明顯的鄉鎮綠化景觀,為鄉村振興助力。
參考文獻
[1] 莫海艦.鄉村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及配置探討[J].低碳世界,2019,9(3):309-310.
[2] 周宏春.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農村綠色發展[J].環境保護,2018,46(7):16-20.
[3] 盧清華,肖永有,黃家壽,等.贛州市城區綠化樹種的選擇應用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8(23):67-68.
[4] 何山峰,李卓,楊芳絨,等.廣西玉林市北流鎮鄉村行道樹配置對策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22,47(5):161-165.
[5] 李小紅.淺議河西地區鄉村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及配置原則[J].甘肅農業,2011(4):50-51.
[6] 胡林英.淺析贛中地區鄉村綠化美化及樹種選擇[J].現代園藝,2020,43(3):107-108.
[7] 高晰宇,馮妮.鄉村振興背景下熱帶果樹在鄉村綠化中的應用[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4):130-132.
[8] 王欽昊.五常市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模式分析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24,53(1):22-26.
[9] 張紅磊,謝鳳瑞,蔡雁冰,等.臨滄市美麗鄉村建設與綠化樹種選擇探討[J].綠色科技,2020(9):101-102,104.
[10] 楊玉洪,李全.通化縣生態造林體系的鄉土樹種的選擇與造林[J].生物技術世界,2014(12):47.
[11] 鄧東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建設中擴大造林綠化的作用與意義[J].山西農經,2023(24):107-109,137.
[12] 歐國范,張東坡,趙高鑫,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易縣鄉村綠化美化探討[J].現代農村科技,2023(11):115-116.
[13] 方青.鄉村道路兩側綠化植被景觀改造優化策略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12):67-69.
[14] 李文海.武威鄉村綠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分析[J].現代園藝,2023,46(12):148-150.
[15] 尹翀,張健.鄉村振興背景下柳州農村地區綠化景觀設計[J].現代園藝,2023,46(8):67-69.
[16] 程俊,王艷,潘曲波.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綠化景觀設計:以漾濞縣安南村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3(7):134-136.
[17] 趙中慧,周健,李冬林.泰州市溱潼鎮鄉村綠化群落結構與配置模式分析[J].綠色科技,2023,25(3):68-72,77.
[18] 余義亮,余澤天,甘路遙,等.景德鎮市鄉村綠化植物選擇與配置模式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22(21):130-133.
[19] 金敏華,張建新,張佳佳,等.麗水市“美麗鄉村”建設中綠化植物選擇與配置探討[J].現代園藝,2022,45(15):171-173.
[20] 孫娜,李彩云.植物選擇與配置對園林景觀綠化設計的影響研究[J].美術館,2023,4(2):109-111.
收稿日期:2024-07-15
作者簡介:吳世琦(1968—),男,江西寧都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技術服務及技術推廣。#通信作者:謝再成(1964—),男,江西寧都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科研及技術推廣,E-mail:19871264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