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環境的維護離不開精準的環境監測。借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能夠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對環境污染狀況進行細致觀察與分析,從而為生態保護的有效實施提供依據。為了更深入地探討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效果,重點分析了環境監測技術的關鍵作用及其實際價值,展望了環境監測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并提出了加強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應用效果的策略,包括持續創新監測技術、提高監測管理質量,以及構建完善的環境預警監控體系,旨在為生態環境保護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環境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排放控制;生物監測技術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9–0-03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這一進步不僅體現在經濟的繁榮上,還表現為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然而,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不可避免地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與挑戰。因此,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采取全面、有效的保護策略。
當下,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亟須全社會共同努力。環境監測在此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借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環境監測能夠高效地收集環境數據,為制定和實施環境保護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其主要任務是對環境質量進行全面評估與分析,以準確判斷當前的環境狀況。這種細致入微的評估為制定和執行生態保護措施提供了堅實的支持,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推進。
1 環境監測與生態環境保護
1.1 環境監測
在環境管理中,監測工作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通過在特定時間和地點,運用多樣化的監測方法和設備,系統性地探討一個或多個環境議題,涵蓋環境的健康狀態和污染水平。這項工作不僅依賴于細致的數據收集和圖形化展示,還為實施環保措施提供了重要信息。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挑戰,監測數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這些數據不僅能夠驗證環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還為預測環境未來趨勢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制定環境監測計劃時,必須充分考慮監測地區的地理和環境特征,選擇合適的污染物測定方法和樣本采集手段,并詳細分析樣本的成分及其含量。盡管環境監測過程可能復雜、耗時,但現代監測技術的應用大幅提高了監測的效率和數據的準確性,相較于傳統研究方法,其優勢愈加明顯[1]。
1.2 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的保護必須建立在對當前環境狀況的深入理解之上。這意味著,在制定和實施針對性的生態保護措施之前,需要進行全面的環境污染評估,以了解其潛在影響。通過高效的環境監測,清晰、全面地掌握環境信息,這對生態保護至關重要。收集和分析各種環境數據是關鍵環節,它不僅有助于準確評估污染現狀和發展趨勢,還能深入了解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這些數據為設計有效的環保策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評估不僅是生態保護的起步階段,更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系統性手段。高效的環境監測不僅能預防環境進一步惡化,還能積極支持環保行動的實施。此外,制定和落實環境保護政策需依賴科學依據和深入的理論研究,如環保法規和治理框架,從而確保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 環境監測于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價值
2.1 識別環境污染類型及其程度
在許多工業密集區域,工廠的緊湊布局導致了嚴重的空氣和土壤污染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可以通過全面、科學的生態評估,選擇適合的植物進行種植,這些植物不僅能夠凈化空氣,還能改善土壤質量,力求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2]。隨著工業生產的推進,未經處理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排放對環境造成了深遠的破壞,并對周邊居民的健康構成了威脅。因此,有必要采用先進的環境監測技術,準確識別污染源及其程度,從而制定有效的治理和預防策略,以保護生態環境。
2.2 助力環境管理水平提升
為了推動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強化生態保護,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排放控制標準和排放許可制度,工業生產企業需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并采取必要的環保措施。企業需在生產中實施環保策略,運用先進技術和污染控制方法,提高生產效率并減少排放。借助精準的環境監測技術,企業能夠深入了解自身的排放狀況,從而優化生產工藝、技術及設備,確保其運營符合環保標準。這不僅提升了環境管理的有效性,還激發了企業在環保方面的主動性,為持續優化環境管理和保護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生態環境保護中較為常用的環境監測技術
3.1 生物監測技術
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保護和監督領域中占據核心地位,這主要得益于它的簡便性、成本效益及提供準確數據的能力。利用生物監測手段,可以直接、清楚地探測環境污染水平,從而有效提高監測效率,并取得優質的監控結果。該技術整合了微生物、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知識,并與化學工藝技術融合,構建了一套高度綜合的環境監測工具[3]。生物監測在環保應用中主要利用生物標志物跟蹤環境中的變化,并通過PCR及其他現代技術增強其分析能力,這不僅可以全面收集環境數據,還可以深入剖析和預警環境污染情況,為環境污染治理和預防提供支持。
3.2 3S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環境監測技術也在經歷著不斷的創新與進化,特別是融合了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與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綜合體——3S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中展示了其獨特的優勢。這種技術整合了各自的強項,通過互補優勢,極大地提升了對環境狀況的監測精度和效率,從而在生態保護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利用3S技術,監測人員能夠迅速、全面地收集區域環境信息,并進行深入分析,這不僅顯著提升了數據的獲取速度和處理能力,還實現了對復雜環境數據的精確解讀。
此外,3S技術的應用還支持對監測數據進行量化管理,進一步提高了環境監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在具體應用場景中,如水資源管理,3S技術能夠提供全面的水質監測和分析,指導水環境保護與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它能對水資源的各種污染狀況進行專項監測和評估,確保得到可靠的數據支持。無論是在大氣、土壤還是水資源環境監測中,3S技術都已成為獲取優良監測結果、促進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的有力工具。
3.3 物理化學技術
在環境監測領域,采用物理化學手段進行分析和檢測成為標準操作程序。這類技術通常基于高分子化學和物理學的交叉特性,將不同的技術領域相互融合,從而發展出一系列新的分析手段。特別是物理因子的強度測定技術,在環境監測活動中有著廣泛應用。通過這種技術,環境監測專家能夠精確地測量和分析特定區域的物理參數,如土壤、水質的各項物理指標。使用物理因子強度測定技術,不僅可以測量環境中的物理參數,還可以及時識別和評估環境污染的情況,如電磁輻射、噪聲污染等。這為環保工作者提供了快速、準確的數據支持,幫助他們能夠依據實際環境的污染情況,擬定并執行有力的防污與環境維護策略,從而有效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效率與成效。
此外,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化學分析方法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涵蓋電化學和光化學分析等技術,它們可以快速、精確地檢測環境中特定污染物的類型和濃度。這種技術的應用,為環境保護措施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執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和數據基礎,極大地增強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效果。
4 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4.1 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進步,環境監測領域的技術水平同樣有了顯著提升。監測設備與儀器的使用,以及監測站點的建立,均越來越多地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使得環境監測工作更為高效、穩定,并持續進行。環境監測技術的進步日益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密切相關,通過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環境監控集成平臺,極大地提高了環境數據的互聯互通和交流能力,進而有效提高了資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4]。
4.2 自動化智能化
在環境監測領域,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現今,移動式環境監測設備越來越普及,
它們主要適用于簡單的監測任務,并通常需要人工進行現場操作和監管。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環境監測設備正逐步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演變。這種進展推動了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的實施,有效提高了監測工作的效率和技術水平。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減少人力和時間的投入,提高對緊急環境事件的響應能力,從而更有效地執行生態環境的監管與保護。
4.3 數據分析自動化發展趨勢
數據分析自動化正成為環境監測技術中的關鍵進展方向。目前,我國眾多環境監測機構仍然主要依靠技術人員手工完成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不僅耗時且效率不高。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廣泛應用,環境監測中的數據分析支持更加強大,技術人員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專業技能。這一趨勢促進了數據分析流程的自動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對環境數據的處理速度。
4.4 多樣化、整合化發展趨勢
隨著環境監測任務復雜性的增加和工作需求的多樣化,監測技術走向多樣性和整合性。生態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表現出顯著區別,這要求根據每個區域的具體環境狀況采用相應的監測技術。此外,為了滿足對環境監測技術綜合運用的需求,加強不同監測技術間的整合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趨勢將促進技術應用的整合化和多樣化,以適應未來環境監測的廣泛需求。
5 增強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應用效果的措施
5.1 不斷創新生態環境監測技術
盡管近年來我國的環境監測體系已經建立并取得一定成效,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環境監測的準確度和可信度仍需進一步提高。為了更有效地發揮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持續加強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十分必要,有利于推動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與革新。
在實際監測工作中,技術專家通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監控工具和方法,能夠深入評估環境狀況,并收集全方位的區域環境信息。通過對比分析不同技術手段得出的數據,可以選擇更有效的監測策略,從而提高環境監測的效率[5]。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可結合我國環境監測的實際情況,引進和應用國際先進的技術,不斷完善我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同時,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改進環境保護的薄弱環節,滿足我國環境保護實際需求。此外,提升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水平尤為重要,通過定期的專業培訓,不僅能夠顯著提升監測人員的技術能力,還能夠確保環境監測的精度和效率。國家和相關機構需要對此予以高度關注,并加強環境監測專業隊伍的構建,這對保障我國環境監測質量、助力生態環境污染防控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5.2 提高環境監測管理質量
為確保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的質量,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至關重要。這要求相關機構高度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以提升環境污染監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首先,提高環境監測操作的規范性和標準化。通過引入先進的監測技術和建立標準化的工作流程,確保監測活動的高效性和一致性。同時,制定綜合的管理規則,建立配套的質量控制系統,提高監測執行的整體質量。
其次,加強站點管理。在監測過程中,有效的站點管理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關鍵,需確保各監測點的功能發揮到位,及時整合和報告各環境參數數據,以有效監控區域環境狀況。基于這些基礎措施,通過深入的數據分析,精準獲得環境管理所需的關鍵信息,從而有效實施環境保護措施。
最后,持續優化環境實驗室設施,加大對高端監測設備的投入,并組建專業的實驗室管理團隊,為環境監測工作的順暢執行和地區環保任務的深化提供支持,旨在最大限度地減輕環境污染對社會和自然的不利影響。
5.3 構建完善的環境預警監控體系
構建有效的環境預警監控體系是保障環境監察工作連續性與效能的核心,同時,對迅速應對環境突發事件和促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應針對環境監控技術和管理措施,設計并執行綜合性方案。該方案應采用尖端科技手段搜集環境信息,并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數據整合與共享,確保快速、準確地發布環境信息。
在發展環境告警系統的同時,需顧及不同地域之間生態的多樣性和特定環境污染問題,選擇合適的監測技術,在實現監測目的的同時,保護生態目標。通過鏈接不同區域的監測網絡,不僅能夠集中管理和分析監測數據,還能在環境污染事件發生時迅速響應,實現跨部門的有效協同,確保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此外,環境預警網絡的構建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支撐,通過深度分析監測數據,可以開發自動化的環境污染預警系統,從而提升環境保護措施的科學性和預防環境風險的能力。
6 結束語
以往的經濟增長模式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愈發明顯。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逐漸認識到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密切關系,推動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與行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共生,不僅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由之路。面對新的挑戰,構建生態文明和強化生態保護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各相關機構和部門需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主動履行自身責任,努力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持人們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為確保環境質量的有效監控與管理,關鍵在于加強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并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以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推進。
參考文獻
[1] 索卉.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價值及策略[J].山西化工,2022,42(3):300-301,315.
[2] 王小華.環境監測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10):62-63.
[3] 惠亞梅.生物監測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3,41(1):124-126.
[4] 楊鳳娥.環境監測技術現狀分析及其發展趨勢[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3,4(15):54-56.
[5] 耿彥民.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的作用及策略探究[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3,4(14):141-142,145.
收稿日期:2024-06-09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項目(2022KTSCX317);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SZK2022G09)。
作者簡介:孫少晨(1982—),男,黑龍江嫩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環境管理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