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了如何在體育課堂中通過有效的學習評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2022版《體育與課程標準》強調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本文以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為例,通過四輪教學實踐,采用多維度、全面化的評價方式,結合數字賦能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實時評價和反饋。研究發現,科學有效的學習評價能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和行為,明確具體的評價標準能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能幫助學生直觀評價自身運動能力。最終目的是踐行新課標“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課程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排球墊球教學;教學實踐
一、引言
2022版《體育與課程標準》指出: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內容圍繞核心素養,重視學習評價的激勵和反饋功能。評價方法要重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評價主體以體育教師為主,鼓勵學生、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評價方式有師評、互評、自評等。通過學習評價前置,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本課例研究主題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通過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的評價標準,注重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為教師有效教學、學生高效學習指明方向。改變以往過分關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傳統模式,現轉化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觀念,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要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真正轉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規劃與方案
(一)課程目標
1.運動能力
知道排球的基本知識,體驗排球墊球的正確部位和擊球點并在游戲及趣味體能比賽中感受排球樂趣,形成濃厚的運動興趣;體能水平顯著提高;發展上下肢力量與提高身體協調能力。運用排球比賽規則,能參與裁判工作,并能教學簡要評價。
2.健康行為
能與同伴相互交流并共同完成學練,在練習過程中學會認真觀察,專注練習的習慣。將排球健康與安全知識和技能用于日常生活中;遭受挫折和失敗時保持情緒穩定。交往與合作能力提升,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增強。
3.體育品德
在有挑戰性的排球活動或比賽中能迎難而上,表現出自信和抗挫能力。尊重裁判,尊重對手,表現出公平競爭的意識。具有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能接受排球比賽結果。
(二)教材分析
《排球:正面雙手墊球18-3》內容屬于球類運動,本單元共設計18課時,本節課是排球單元的第3課時,正面雙手墊球是本節課主要學習內容。正面雙手墊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觸球的部位、擊球點、觸球手型。墊球動作看似簡單易學,但球不落地對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練習中難免會出現墊球后球到處亂飛的現象,學生會因學習能力受挫而興趣不高,單一的講解、示范、練習的刻板模式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學生主動學練的興趣,難以達成教學目標。
始終將評價貫穿整個課堂,結合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方式采用過程性與終結性相結合、評價主體有教師、學生等。充分發揮評價的正向反饋,采用口頭評價、記錄表、數字賦能等不同方式呈現,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小主人”,逐漸提高墊球能力。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的發育時期,善于模仿,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容易接受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但自覺性還不穩定,有較強的自信心,但容易高估自己的實力;學習技術急于求成,易憑興趣出發,對剛接觸的排球運動,遇到困難會出現畏難情緒,興趣保持時間較短。適當引入競爭因素,培養學生敢于拼搏、勇于爭先的精神。
墊球動作看似簡單易學,但球不落地對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練習時難免會出現墊球后球到處亂飛的現象,學生會因學習能力受挫而興趣不濃,墊球個數少而學習熱情不高,在教學中應采用形式多樣的學習評價方法,發展核心素養,實現課程目標。
(四)方案設計
本教材內容屬于水平三專項性技能,具體內容為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本單元共有18課時,本節課是四年級排球大單元的第3課時,也是排球大單元重點課時之一,掌握正確的墊球手型、正確墊球部位是本節課教學重點,上下肢協調用力是本節課的難點。本節課主要解決墊球手型、觸球部位的教學重點,整節課的教學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接住它”:熟悉球性
這是熟悉球性的練習,學生每人一球進行自拋自墊的練習。拋球擊掌接球、拋球轉身接球、拋球轉身擊掌接球各5~8次,讓學生盡快與排球熟悉起來,提高控球的能力,也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體會用力程度。在規定時間內,能“接住它”總個數,作為學習評價的標準。
2.“照鏡子”:墊球手型
教師展示自拋自墊的動作,開始學習疊掌式手型,教師示范,學生集體模仿,前后兩個人一組,互相“照鏡子”,同伴間相互檢查,相互糾錯,相互評價,讓學生通過大屏幕、教師示范、同伴的評價,學會疊掌式手型。
3.“看誰墊得準”:觸球部位
課前準備好小貼紙,在課上講解觸球面時,請學生直接在手臂觸球面做好標記,明確觸球區域,練習兩人一組墊固定球,注重體會手臂觸球面和用力程度。兩人一組練習中,手臂是否能墊到觸球面,作為教師、同伴評價的依據。通過評價的反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觸球部位。
4.“看誰墊得多”:連續自墊球

學生能用正確的觸球面墊球一次后,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逐漸加大難度,連續自墊球2—5個后將球接住,讓學生在練習中自我激勵,向更高目標邁進,在連續墊球中強化學生正確的動作概念。四輪教學對照圖如表1:
三、教學方案實施
(一)第一,二輪教學實踐
第二輪教學實踐主要在“照鏡子”環節上進行修改,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知道疊掌式的動作要領:手指重疊、掌根緊靠、合掌互握、拇指平行。學生邊說動作要領邊體會動作,學生通過集體模仿練習,掌握正確的手型。但有個別學生模仿動作錯誤,需要教師巡回指導,逐個糾正。先讓學生學會這個動作后,再前后兩個人“照鏡子”,互相評價動作,這也體現體育新課標中“學、練、賽”一體化教學理念。這個環節修改后,學生在“墊球手型”正確率提高了很多。
在“看誰墊得多”環節中,增加了連續自墊球比賽的評價環節。學生不僅要學會連續自墊球動作,而且要學會評價同伴的動作,就是通過直觀的動作,自己要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學會評價,評價點不僅是定量的個數,而是動作是否標準,這也側面反饋學生對動作的掌握情況,讓這個環節增加競爭元素,激發學生主動學練的興趣。
(二)第三輪教學實施
第三輪教學實踐在“看誰墊得多”環節,在第二輪基礎上增添了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評價標準,教師引導學生從墊球手型和觸球部位來評價同伴的動作,評價更加客觀、準確,也強化了正確的墊球動作。學生先分層學練,選擇目標,練習2~3分鐘后,在小組內進行墊球比賽,看規定時間內,誰墊球個數最多?最后,請優生主動舉手,展示正確的動作,體現學生樂于重復練習,并不斷挑戰自我的體育品格,這也體現學生能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的合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連續自墊球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修改游戲規則,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墊球動作。例如:墊不同形式的球(跪姿、蹲姿墊球等),如:不同高度的球(墊高球、低球等),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大家自由創想各種墊球動作,最終通過比賽的形式,形成“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既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也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小組中與人有效溝通交流,不斷突破自我,向更高目標邁進,這就是體育核心素養的體驗。
(三)第四輪教學實施
第四輪教學相比第三輪教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根據學生實際,評價方法采用觀察、展示、比賽等,多方面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水平。學生整個學習過程貫穿評價,既注重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比如:在“看誰墊得準”環節,采用口頭評價、呈現學生墊球連貫動作,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改進墊球“動手不動腳”的動作,明確正確的“插、夾、抬、送”墊球動作。
讓學生有直觀動作的感受,可借助多媒體將動作進行同屏,方法是小組內使用平板將組內隊員動作拍下來同屏到大屏幕上,學生可直觀評價動作的準確性,從而提升練習的效率。新課標中提出了每節體育課運動密度不低于75%,主教材練習密度不低50%,每節課應達到中高運動強度,學生的平均心率原則在140~160次/分鐘,要求教師設計教學環節和練習內容合理,可讓學生佩戴運動手環,實時監測學生運動心率和了解學生運動情況,作為學生評價的一種參考。
四、總結經驗
經過四輪的教學實踐,一輪教研組教學研討及三輪備課組教學研討,關于如何在體育課堂中開展有效的學習評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筆者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評價形式“多”維度
新課標將球類運動(水平二)主要內容劃分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裁判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等6項內容,所以排球大單元評價表也從這6個角度評定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形成了排球大單元評價表。
(二)評價過程“全”面化
例如“看誰墊得多”環節,通過展示評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改進學練方法,不僅學會正確的動作,而且學會評價同伴的動作,樂于重復練習,不斷向更高目標邁進,這也是體現體育精神。從核心素養為視角,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形成一份《排球:正面雙手墊球18-3》課時過程性評價表。
(三)數字賦能“助”評價
一方面采用“同頻”技術,實時采集學生墊球動作,便于對墊球瞬間動作進行準確分析評價。另一方面采用運動手環,實時記錄各個環節的運動心率,便于采集數據來評價學生運動狀態,準確記錄學生的各個環節的運動負荷,準確分析和評價學生的運動能力等。
五、結語
通過幾輪實踐發現,注重評價多維度、重視過程性評價、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學業質量進行評價較為科學、合理、全面。通過本次課例研究,發現合理的教學評價為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師有效教學、學生積極學習指明方向。
總結經驗:
第一,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習評價能將過分關注傳授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
第二,教師在體育課各環節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的評價標準,讓學生有目標地學習,實現個性化發展,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
第三,評價內容圍繞核心素養展開,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全面化、數字化,幫助師生直觀評價自身運動能力,最終評價的目的幫助學生積極學習。
踐行新課標“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以體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明.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體育學習評價方式[J].中國學校體育,2023,42(7):36-38.
[2]季瀏.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體育科學,2022,42(5):3-17.
[3]宋煜.體育核心素養發展視域下高中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