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在高速上疾馳,窗外的風景在倒退,在道別,在低聲地啜泣。
我心里一遍一遍地默念:“等等我,再等等我……”從未覺得學校離家有這么遠的距離,想見奶奶最后一面的念想終究還是落空了。等我趕到家里的時候,父老鄉親們都開始各自忙碌了,敲銅鑼、打井水、抬棺材、寫訃告……在晶瑩的淚花中,我仿佛又看見了奶奶。
回到2014年的冬天,灶里的煤火燒得正旺,火苗像赤紅的條帶上鑲了粉藍的邊,頑皮地往上躥,還肆意地搖曳著。灶上的水壺已經呼呼作響,沸騰的水將壺蓋頂出半個拳頭高,霧氣在一張一合中升騰。奶奶笑瞇瞇地從里屋走出來:“寶,餓了嗎?煨個糍粑給你吃吧!”說完就把灶上的熱水壺拎了下去,順手撈起一把鐵鉗,架在了火紅的爐灶上。“讓它燒紅點,我去拿個糍粑!”奶奶燦爛的笑容像極了冬日里的暖陽。雪白的糍粑在旺火的力催下,逐漸變黃、變大,黃得如高壓飯鍋底部的那層鍋巴,腫得像早餐店鋪里賣的包子。在反復翻騰中,糍粑烤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咬上一口。“別急,還得放些糖。”只見奶奶用滿是皺紋但輕巧靈活的手將胖胖的糍粑挖了一個小洞,朝里塞了兩塊薄薄的黃色片糖,然后將張口的地方一一捏緊,像做細致的針線活。我將嘴巴湊了過去,往糖最多的地方咬下去,片糖的邊沿已經被熱乎乎的糍粑暖化了,黃色的糖水順著我的嘴角流了下來,我伸出舌頭舔了舔,真甜!糍粑軟黏的糯香伴著片糖酥沙的清甜,成了記憶中最美好的味道。
上中學那會兒,學校因為危房待拆,新房在建,我們只得暫時到一所較偏僻的村小上學。我家離那所小學有十多里的路程,每天早上不到五點就得起床,因為走路至少要花費一個半小時。寒冬時節,奶奶擔心我一個人走路不安全,就主動承擔起早上送我的工作。冬天的清晨,天地被黑夜的薄紗籠罩著、吞噬著,寒風毫不客氣地鉆進我的襖子里,凍得我直打哆嗦。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我挽著奶奶的手臂,她攥緊我的手心,瘦弱的祖孫倆相偎相依埋首前行。遺憾的是,那時的我怎么也體會不到這個佝僂的身影往回走時的疲憊與落寞。
奶奶是個極其平凡的人,是生命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角色。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像奶奶這樣的普通人,但他們對子女、兒孫甚至陌生人所流露出來的那種純摯、自然的愛,恰是平凡日子里默默流動的金波。值得慶幸的是,在那奔騰不息的金波里,恰好有我的奶奶。
下水感悟
1.審題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請你以“回到_____年”為題,寫一篇文章。橫線上可填的數字是2008年到2023年間的任意一年,時間跨度大,可選擇的范圍廣。在填空之前,先要聯想到具體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或許讓你高興,或許使你懊悔,或許令你刻骨銘心。為什么要回到這一年,數字背后包含的一定是真摯的情感、別樣的體驗和深刻的感悟,所以這是一篇寫回憶的文章,更是一篇說理由的文章。
2.立意
這一屆九年級的學生大多出生于2008年,從2008年到2023年,這15年其實也就意味著孩子目前整個的生命歷程。從理論上來講,回到哪一年都可以,重要的是回去的理由,理由越獨特、越有個性就越富有價值,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我愿意回到這一年。“結合你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這句話的核心直指寫作的源頭,那就是回顧和選擇,關于這個文題,大家都有很多可以回去的點,也有很多的事可寫,該如何選擇和取舍成了關鍵點。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與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自己的生命狀態也一定有自身的特點,所以,回去的理由不能瞎編,而要“真”,要真觀察真感受,要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和體驗去檢省自我,從自我生命出發,書寫自己獨特的生命感悟。
3.選材
此文題適合寫成記敘文,可選材料廣泛。關于年份,可以寫充實忙碌的初中生活、寫歡樂無憂的孩童時代,甚至可以大膽創新寫自己出生的那一年;關于事件,可以寫成長過程中的小事,比如一次考試、一次比賽、一次對話等;關于人物,可以寫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并沒有煌煌大業,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做出了不平凡的微薄貢獻;關于情感,可以寫親情、友情、師生情,還可以寫陌生人之間的那種溫暖和感動以及傳遞的力量。總之,選獨特的生活場景,寫自己的生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