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梳理我國體育與美育融合的相關文獻資料,探討目前高校體育與美育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挑戰,探索優化我國高校體育與美育融合的路徑。研究發現:新時代我國體育與美育融合是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是踐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實需求。目前高校體育與美育融合缺乏正確的體育美育觀念,體育美育課程建設薄弱,體育教師缺乏體育美育融合的能力。建議:牢固“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完善體育美育課程體系,提升師資隊伍的融合育人能力。
關鍵詞:體育;美育;五育融合;全面發展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Necessity, Feasibility, Challenge and Path
Abstract: we review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challenges and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and explored ways to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y countr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y country in the new era is a need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education, and a practical need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lacked correct concep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was weak,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lacked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W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ability of teachers.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integration of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前言
2019年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發展目標,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推動德智體美勞的有機結合。2020年8月31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對促進青少年的勞全面發展提出若干要求,明確提出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寓教于樂、增強體質、完善人格、磨練意志,實現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從這三個國家層面的教育政策文件可以看出,“融合”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詞,為體育美育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因此,探討高校體育美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體育與美育融合必要性
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
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我國的教育政策方針幾經變遷,但是體育、美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貫穿其中。1951年,在新中國的第一次中等教育會議上就提出了使青年一代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努力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自覺的、積極的成員,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提出全面發展人的教育目標[1]。199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2]。1995年3月正式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表述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3],2015年修訂后的教育法調整為“培養德智體美”。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021年教育法修訂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國以來教育方針從“三育”到“四育”再到“五育”的不斷探索,彰顯了我國教育體系不斷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特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是我黨百年教育思想的精髓和傳承,必將會對教育事業產生全面、深刻的影響。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對體育美育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高校體育美育的融合是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
踐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新時代中國教育逐步走向一體化、系統化的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4],“五育融合”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五育”中的任何“一育”都具有與其他教育相互融通、融合育人的價值特性,每一種教育需要在五育融合背景下,重新審視與建構發展方向和教育機制,體育作為五育中的一育,以其為載體融入其他教育形式,助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是體育需要回應的教育議題,也是新時代體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2019年,《關于開展體育和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通知》由教育部發布,其中指出以培養學生強健體魄和審美人文素養為核心,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協同發展。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方位闡述,從國家層面對學校體育和美育做出了重要指示,這為進一步推動體育美育的課程改革和深入融合提供了契機。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是我國教育長期以來的狀態,相對于智育、德育來說,體育與美育的發展較為落后,一直處于弱勢地位[5],體育美育的融合更沒有貫徹到常規體育課堂教學中。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體育尤其重視外在的“三基”教學,對個體內在品質、精神的培養沒有得到關注,體育美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受到忽視,尤其是具體體育教學實踐方面缺乏主動意識和作為。因此,深度挖掘體育美育功能,豐富體育美育內容,找尋體育美育方法手段,探索高校體育美育融合路徑,構建體育美育融合課程,彌補學生體育美育融合短板,是當前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現實需求,也是五育融合的重要內容。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實需求
2021 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更好地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從指導綱要的描述可以看出,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首要目標已經由增強體質轉換到享受樂趣,并強調把享受樂趣與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并列為“四位一體”教育目標[6],這一目標體現出了體育美育融合的思想,也是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際需求。體育與其他學科融合是世界發展趨勢,世界各國都站在“全人”的立場上推行體育課程改革,全人發展、跨學科學習,是教學改革改革的方向,深刻影響著體育課程改革。但是迄今為止,不管是理論層次還是實踐環節,尚沒有形成獨立存在的體育美育課程,需要在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個層面進行改革。開展體育美育研究,可以加快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步伐,讓學生通過體育美育學習獲得更加全面綜合成長發展。
體育與美育融合的可行性
體育與美育自古以來就是相互滲透、相得益彰的。體育的健與肉體與精神的渾然一體,體育的美與文化傳統的完美統一,從來都是體與美的重要結合之源。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最早提出體育與美育相結合的主張,他認為心靈美與形體美內在吻合,教育即以體操鍛煉形體,以音樂陶冶心性[8]。我國周朝的六藝教育內容,即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教育內容中就有體育、美育的內容,體現著融合思想。中國古代傳統的儒釋道文化所強調的天人合一、身心一統就蘊含著體育和審美教育兩個方面的理念。王國維被譽為現代美育之父,他提出要通過實施智育、德育、美育,使學生在智力、意志、情感等方面得到發展。蔡元培提出推行體育、智育、德育、美育,培育健全人格。體育與美育的接軌是歷史發展的兩者的天然的優越性。體育與美育的融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二者的融合存在天然的優勢。
體育與美育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體育教學本身包含著美育的豐富內容,而美育也包含著培養人體之美、健康之美、儀態之美。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有審美教育的參與、交融、滲透。將體育與美育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借助體育教學這一直接、生動、形象的人體教育、審美教育融入其中,可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培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達到全面健康發展的目的,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與美育融合面臨的挑戰
缺乏正確的體育美育理念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一直以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為宗旨,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然而,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現實:體育教師缺乏體育美育融合的理念,未能意識到美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更不會主動將美育元素融入教學。這種現象部分源于體育教師長期以來受學科主義思想的影響,習慣將體育教學視為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提高,而忽視了其中蘊含的美育價值。
這種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于,它使得高校體育教學的美育價值無法得到充分挖掘。體育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門藝術,是塑造個體品格、情感和審美觀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下,這一點往往被忽視了。如果我們希望體育教育真正發揮其美育功能,就必須打破傳統觀念,拓展教學思路。為此,體育教師需要接受更多的美育培訓,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體育教師應該意識到,體育教學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情感、審美和人格素養的培養。通過體育活動,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同時也可以感受到運動帶來的美感和愉悅,這些都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美育課程建設薄弱
雖然多數高校領導、教務管理部門、體育教師意識到了體育美育課程的重要性,但是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首先,體育美育課程內容不明確。目前,體育美育課程雖然已經在某些高校推行,但是課程內容僅僅是體育與美育的簡單疊加,大量的美育元素,如體育中的形體美、運動美、精神并沒有跟高校體育教學緊密融合,在具體課堂教學中顯得較為突兀。其次,教學設計不合理,教學方法單調。在體育美育教學中既要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切實做到對學生知識、技能、素質的有效訓練,又要潤物細無聲的讓學生體驗審美教育。需要體育教師精心準備,在教學內容選擇、教學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巧妙設計。目前高校體育教師沒有根據體育美育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組織安排,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單調,仍然沿用傳統體育教學方法,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難以引導學生在體育學習的同時進行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大大降低了體育美育教學效果。第三,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問題是困擾體育美育教學改革的瓶頸問題,體育美育評價是全新的評價體系,不能孤立地評價“體育成效”,而是以“體育美育”為評價單位,目前高校體育評價多將體育、美育評價體系進行疊加形成“融合評價”,但是缺乏“融合效果”的指標體系,沒有評價體育美育的融合程度具體評價指標,亟需建立“體育美育融合”的“國家標準”[9]。
教師缺乏體育美育融合的能力
體育美育課程融合使得“優秀體育教師”有了新的內涵,也有了新的要求。體育教師目前的學科知識水平明顯不足,跨學科、跨專業能力也比較欠缺。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尚不能適應現在的體育美育教學,缺乏豐富的經驗將美育教育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合格的體育美育融合教學基本功應該能融入到教師日常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中。善于從體育、美育融合的角度解讀教材中蘊含的美育價值點,讀懂學生體育美育的起點、需求和難點,進而轉換為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體育與美育融合的推進策略
牢固“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
“五育融合”是在“立德樹人”時代教育背景下,國家從頂層高度設計出的教育行動和實踐方案,針對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培養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10]。“五育”之間各有側重,又內在統一,各育之間的相互融合是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五育分離或側重某幾項教育都可能會產生“木桶效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在高校體育美育教學過程中須要秉持“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在保持體育學科獨特性的基礎上,不斷強化高校體育學科與美育融合意識,努力挖掘美育因素,推動體育、美育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滲透,實現體育美育教學過程的融合。
完善體育美育課程體系
優化體育課程目標設計范式,創設滲透式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它制約著教學內容、實施與評價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開展。體育美育融合,首先需要對現有的體育教學目標范式進行整體性思維優化。創設滲透式教學目標體系,主要針對體育教學目標,并滲透其他學科教學目標,并以此引領其他教學環節的開展。
強化體育、美育教學內容整合,使之成為一種嫁接式教學內容。美育元素融入體育教學原有內容,增加美育理論知識,形成嫁接式的教學內容體系。體育教學內容好比“樹干”,美育教學內容好比“樹枝”,嫁接就意味著新生,從體育教學內容中自然地生發出美育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共同生成更為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體系。
優化體育美育實施的方法與手段。巧妙利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將美育元素自然地融入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使得體育教學過程既遵循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又符合人體活動過程的生理變化規律,同時還要考慮多種教學手段的組合及學生的適應狀況,將體育運動對人體的良好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達到美的境界。
發揮教學評價基本理論功能,實行結合式教學評價。體育美育課程目標具有融合性,不僅涉及體育學科本位目標,還涉及美育目標,必須建立系統綜合的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在注重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評價的基礎上,注重評價學生美的鑒賞、美的體驗、美的執行及美的實踐表現能力,給予學生科學、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評價。
提升師資隊伍的融合育人能力
體育美育融合對體育教師的美育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樹立體育學科綜合育人的教育理念,努力打破學科壁壘,增加教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體育教師應努力從“講解動作概念師”轉向“詮釋運動文化師”,采用靈活的、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去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各運動項目的特點,培養學生開朗的心胸、堅韌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等品質。體育師資培訓方面需要形成跨學科育人的體育教育發展理念,將跨學科育人測評納入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知識能力測評體系。體育教師崗前培訓或進修班,應把“五育融合能力”作為核心培訓內容,努力形成“融合育師”的格局。
結語
在新時代,體育美育融合不僅是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這種融合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是為了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和審美情趣。體育美育教學改革是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因為它不僅僅關乎體育制度的現實需求,更關系到體育學科的健康發展。通過體育美育的融合,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和平臺,助力其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秦惠民, 曹翼飛. 建黨百年來黨的教育方針的傳承與創新 [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1, 4): 7.
[2]杜尚榮, 舒清雅. “五育”并舉演進的政策邏輯、制度選擇與未來趨勢——基于教育方針百年演進史的分析 [J]. 當代教育論壇, 2023, 03): 82-92.
[3]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M]. 1995.
[4]李政濤, 文娟.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J]. 中國電化教育, 2020, 03): 7-16.
[5]楊麗. “五育融合”的歷史演進、現實困境及實現之策——基于新發展階段背景下的分析 [J]. 當代教育論壇, 2021, No.304(04): 1-10.
[6]沈可, 馬衛平. 青少年體育課程美學取向的特征及影響研究 [J]. 體育科學, 2022, 42(4): 50-59.
[7]張敏, 樊浩. 體育與美育的融合:歷史、理論與現實 [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6, 24(09): 26-27.
[8]王深, 陳俊欽. 當代青少年體育審美的特點與體育美育的基本途徑 [J]. 中國體育科技, 2009, 45(3): 94-100.
[9]成文慧. “五育融合”學科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J]. 西部素質教育, 2023, 9(01): 101-104.
[10]李森, 鄭嵐. “五育融合”的時代價值及其教學實現 [J]. 課程教材教法, 2022, 42(03):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