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體育商業的發展中,體育與娛樂的跨界融合是整個行業的長期追求,近幾年正逐漸成為體育這門生意重要的一環。
正如“NFL超級碗”這樣全球盛會,“體娛跨界”的賽事與活動就像是一桌能滿足所有人胃口的盛宴,不僅能夠突破圈層壁壘滿足多重受眾群體,更能在娛樂與科技的創新融合中,帶動體育與文化的雙向融合,進一步開拓“體育場”的邊界。
幸運的是,如今的中國體育行業同樣創造出了一個標桿性的體娛融合的案例。
聚星,更聚文化
在近期的“2024聚星名人賽”中,NBA傳奇球星凱文·加內特、理查德·漢密爾頓、德隆·威廉姆斯、斯蒂芬·馬布里攜手眾多演藝明星、本土球員與籃球達人們,共同奉獻了一場跨界融合的籃球對決。
實際上,對于一場成功的體娛跨界賽事而言,首先是讓觀眾喜愛并滿足的競技故事。
在扣籃大賽上,楊浩、陳登星、萬磊、何睿等國內頂尖高手競相登場,不僅有飛躍多人、飛過兩人胯下換手劈扣,更有用頭擠破氣球后扣籃的驚艷動作。
這一連串的扣籃表演征服的不只有觀眾,就連加內特、德隆和漢密爾頓都不自覺地舉起手機拍攝,即便是他們這樣的美國籃球“老炮兒”也很少見如此有觀賞性和創造性的扣籃表演。
的確,雖然這場名人賽頗有些“全明星”的基調,但不妨礙這是一場屬于榮譽與競技的比賽,不僅是扣籃大賽,正賽同樣如此,球員們把毫厘必爭的競技心態展現在每一處細節當中。
比賽一開始,德隆迅速開啟得分模式,這一波“回憶殺”瞬間讓球迷的記憶重現,還連線吳勇豪完成空中接力;吳尊和前中國女籃球員邵婷同樣在內線連續得分;而最令人驚喜的表現可能屬于人氣偶像于適,他在比賽最后階段完成搶斷快攻和突破上籃,率隊反擊將分差追至個位數。
這可能是近幾年最好的籃球跨界舞臺,沒有人不希望在最好的籃球場中表現自己。而在比賽之外,名人賽同樣被演藝明星們打造成了音樂視聽盛宴。譚維維、單依純、李宇春、宋雨琦爭相登場,接連上演“招牌好戲”,再搭配上高規格的制作與震撼的舞臺效果,為這場跨界演出貢獻了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
最好的跨界就是海納百川、樣樣精彩。如此龐大的跨界盛會吸引到了中國平安成為本次賽事的首席合作伙伴,名人賽也成為了中國平安2024年度“客戶嘉年華”的首場活動,可見賽事規格的含金量,而從籃球比賽到游戲與活動,中國平安均參與了比賽的每一個環節。

在賽事期間,中國平安還精心設置傳奇球星與少年們的近距離互動環節,包括見面會和青訓營,由球星們親自指導小球員投籃、運球等專業技巧,這其中大部分籃球少年均來自中國平安“要你登場”青少年體育夏令營活動,更是有四位來自平安對口幫扶小學的學生也將受邀至活動現場,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
跨界所帶來的效果,便是最好的贊助回報。據了解,名人賽在獨家官方互聯網運營平臺騰訊視頻和騰訊體育進行直播,騰訊全平臺直播觀看人次4500萬+;相關話題詞總曝光7億+;話題討論量300萬+;相關廣告資源總曝光4.1億+。在微博、抖音等社媒平臺均登上話題榜,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事件。


在內容之外,大眾的認可同樣要歸功于騰訊在跨界上的長期耕耘,從《超級企鵝名人賽》系列跨界內容IP,再到與球星進行深度合作的獨家紀錄片,騰訊在多年來的NBA直播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此次名人賽,前方解說+后方主持的陣容搭配堪比“NBA總決賽”級別,也展現著騰訊高水準的賽事制播能力,再加上會講故事的團隊所制造的諸多破圈話題,共同呈現出了這場行業標桿的跨界盛會。
這些數字都充分證明著體娛跨界的吸引力。通過視覺、聽覺和情感的多層次表達,不僅僅是為了增加娛樂性,更是在構建一種超越單一領域的文化現象,超脫于籃球本身而升高到文化盛會的層級,使得兩者互相增強彼此的影響力,更是讓名人賽成為一個不僅屬于籃球迷、NBA球迷,而且是屬于所有人的文化盛會。
致敬傳奇,更是追尋自我
如果說球迷與觀眾最愛的環節來自體育與娛樂的結合,那么名人賽的創新與動人之處,便是把NBA傳奇球星們真正帶到了球迷的面前,完成更深一度的交流與溝通。


這其中,貫穿名人賽始終的“致敬傳奇環節”,便是專為球迷準備的。
正賽間隙,現場大屏幕播放了德隆·威廉姆斯的致敬短片,隨后德隆與四位忠實球迷共同登臺,一位球迷帶來了德隆NBA首場比賽和生涯最后一戰的兩張珍貴票根;一位球迷展示了德隆的NBA總決賽的球衣;創辦了16年的德隆中文網創始人,則帶來了一件8號球衣作為禮物。
在另一個比賽間隙,凱文·加內特的致敬短片出現在場地上方。一位收藏了加內特眾多比賽球衣的球迷受邀來到現場,分享了每一件球衣背后的故事,還帶來了一件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剪紙藝術作品,還原了加內特的奪冠瞬間。


以中國人的浪漫銘記NBA傳奇瞬間,加內特在現場也是十分動容,而這場別開生面的“球迷見面會”,對球星而言也是難得的機會。要知道很多退役的NBA球星雖然依然有球迷號召力,但因為不再有“中國行”等一系列活動,正在慢慢淡出中國球迷的視線,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德隆也直言,再來這里已經相隔10年之久,“城市改變了很多,但是球迷還是很熱情,所以我還是很激動。很感謝能夠再次回到上海,上海是很美麗的城市,我很享受在這里的時光。”
球迷們有著最真摯的喜愛。在現場,還有球迷為“面具俠”理查德·漢密爾頓送上傳統戲劇的臉譜,包含著五個不同風格的臉譜,寓意著“五虎上將”,代表著漢密爾頓與球隊共同奪冠的榮耀記憶,致敬那段將團隊演繹到極致的“活塞歲月”。
這位喜歡漢密爾頓超過20年的球迷不僅稱贊他的籃球技巧,更是被漢密爾頓的意志品質與拼搏精神所感染。他直言道,那些體育精神不僅在賽場,在往后的時間里依然能帶給球迷們影響。
這也是為什么NBA的傳奇球星們在退役多年后,依然能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在比賽場上,傳奇球星往往擁有著傲人的天賦和獨特的性格,這使得他們一經出世就散發著個人魅力,滿足著球迷的喜好,更是推動籃球運動的進步與發展。
但并非人人都能創造美好的職業生涯,在天賦之上,球星們往往需要刻苦地訓練,培養耐心與團隊精神,最終才能實現目標,讓籃球的能量穿越萬水千山傳遞至中國球迷的心中,激勵著人們堅守所愛、追求夢想,即便在他們退役后也不斷傳遞著那份珍貴的力量。
或許每個球迷心中,都有著對“傳奇”球員的獨特理解。因此,當球迷們展現著對NBA傳奇球星的致敬,其精神內核不單是對于過往歲月與NBA記憶的回顧,更是對于自我的追求,傳承那份來自于榜樣的精神力量,把這種源自NBA的激情踐行到日常生活當中。
再度搭建文化溝通的橋梁
球迷們懷念那些時光,同樣以新的視角看待過去的“老故事”。
一個被傳唱許久的畫面是,當加內特與馬布里在中國重逢,二人往昔合影的美好回憶,如今在多年后重現,這正是NBA江湖中最“醇厚”的故事。

可見,那些贏得人心的NBA傳奇們,絕不僅僅在職業生涯綻放光芒,而是能把影響力延續多年甚至幾代球迷。
換言之,在“聚星名人賽”背后的熱度與數據,都代表著NBA退役多年的球星所具備的商業號召力,同樣也證明著NBA在中國扎根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籃球的美好,值得被帶動著散播到更廣闊的人群。名人賽期間,NBA關懷行動將馬布里和資深青少年籃球教練高山帶到了上海市聾啞青年技術學校,與小朋友們共度運動時光,8名優秀的小球員還得到了參與正賽的機會。此外,中國女籃傳奇球星鄭海霞也受邀來到名人賽現場,分享另一項NBA關懷行動“女生主場”的故事。
“色彩斑斕的’女生主場’不僅是為了號召城里的女孩熱愛運動,也是希望偏遠山區的女孩能夠加入到這個團隊。”鄭海霞表示,“希望籃球能夠把更多的女孩帶出家門、帶到球場,一起享受運動的快樂,這甚至有可能可以改變女孩一生的命運。”
這展現著體育所承擔著的“文化紐帶”作用,而NBA同樣有著不凡的全新演繹。
據悉,自2024年1月份開始,NBA中國每月邀請一位NBA傳奇球星來到中國,展開文化交流之旅,并推出文化跨界交流系列節目《遇見傳奇》,每期由跨界嘉賓帶領NBA傳奇球星拜訪一位文化大師,深入探尋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共同創作跨界文化藝術作品。
如今,包括托尼·帕克、布魯斯·鮑文、馬布里、麥迪、諾阿以及斯科拉等NBA傳奇球員參與,已有多期在央視CCTV-6頻道播出。借助NBA球員的獨特視角和感悟,《遇見傳奇》通過籃球架起文化交流的橋梁,向世界展示并推薦中國傳統文化。

承擔著文化紐帶的作用,正是NBA的特殊之處。多年來,通過賽事轉播、明星球員的影響力以及全球性的市場推廣,NBA已然成為一種跨國界的文化符號,也是全球文化互相影響和融合的舞臺,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
在名人賽期間的種種舉措,不僅證明NBA在中國球迷群體當中的深遠影響,同樣見證著NBA在推動女性籃球和青少年籃球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無論是加內特與馬布里,還是鄭海霞、邵婷與籃球女孩們,那些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交流,不僅在賽場中發生,更會在賽場外更廣闊的社會當中碰撞。

體育是嚴肅的,也是活潑的,在一場跨界盛會的背后,依然是“體育屬于每一個人”的故事。隨著中國體育在世界大賽與國際交流中的作用愈發凸顯,行業也更需要跨界的文化與娛樂產品,在跨界融合中完成文化輸出與國際交流,展現文化自信與創新力,從而推動整個體育產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