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義務教育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并充分發揮作業在鞏固知識方面的基礎作用,應在素質教育發展的背景下,設置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前置性化學作業的設計不僅要關注教學創新,還必須充分融合“雙減”政策的核心理念,通過巧妙設計前置性作業,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诖?,文章立足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分析前置性作業的基礎概念,并以此為前提,探討化學教學前置性作業設計的關鍵點,進而提出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的設計策略及創新發展策略,旨在為日后相關人員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預習作業
化學學科對初中學生而言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化學知識的傳授與解讀,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作業方案的設計是否科學,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為此,初中化學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前置性作業,并借助及時的反饋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需求,在靈活設計作業方案的前提下確定教學關鍵點,同時在調整教學形式的過程中推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和主動探索。
一、前置性作業的概念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通過提前布置預習作業,可以使學生在正式進行學習活動之前,在范圍廣泛的作業設計中延伸思維,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為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所謂前置性作業,本質上指的是前置性學習,即組織學生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獨立地進行學習探索。前置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幫助教師省略掉傳統教學中的理論講授流程,以此來在縮短課堂教學時長的基礎上大幅提升化學教學效率,為后續課堂的建設和打造提供發展基礎。為此,運用前置性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并由此塑造積極的學習習慣。相較于傳統的課前預習環節而言,前置性作業設計有著極大的差異。兩者的差異性主要在于:傳統課前預習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展開獨立學習,使學生能夠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自身的教學需求,并圍繞教學基本需求來深入挖掘教學疑難點,通過自主探究、尋求教師解惑等方式處理這些問題。而前置性作業則指的是,將傳統教學中新知識的學習環節前移。由于知識儲備本身包含多種目的,包括閱讀、知識等儲備內容,借助這樣的學習環節可以在豐富學生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其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化學教學前置性作業的設計關鍵
(一)理論知識類型
在化學教學設計環節中,較為常見的理論知識內容涉及許多化學用語、規律等,這些化學內容不僅是推動學習進行的關鍵因素,還是大幅提升化學素養的核心要素。在理論性知識作業設計環節,教師應將設計關鍵點放在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立足于整體教學的前提,靈活調動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掌握教學知識的關鍵點。由于化學知識本身較為抽象,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學科時難以理解教學知識點。這也意味著通過設計前置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學理論。為了提升有效性,教師也可適當增加事件觀察、動手操作的比例,以此來幫助學生主動觀察化學現象,并從宏觀角度出發,深入探索化學觀念。
(二)元素化合物知識類型
作為化學學科中的一項關鍵教學內容,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初中化學中有所展現。因此,通過對元素化合物教學知識的充分把控,可以為學生后續的化學實驗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由于元素化合物相關知識點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這也使得教學過程的開展能夠有序進行。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圍繞二氧化碳、氧氣等氣體的反應進行講解,為學生提供恰到好處的內容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生活與知識點之間的密切關系。
(三)實驗知識類型
作為化學學科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化學實驗活動的開展核心在于對不同物質的變化進行分析,以此來將化學學科的基本特征、探究形式更加具象化地展示出來?;瘜W實驗幫助學生主動了解物質反應的變化形式,在深化學生教學印象的基礎上調動其探索興趣,并立足于實踐,深挖學習潛力。通過化學實驗,學生在提升觀察能力的同時也能把控實驗步驟,從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持續性發展。
三、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帶動學生深入思考
在前置性作業的布置和優化環節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習題的比例。這是因為習題是問題的核心載體,學生認清問題,才能把問題作為思維延伸的導向來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并主動探索課堂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在講解“燃燒”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前置性的預習內容。比如,設置一個情境:“由于多種原因,科威特內部的許多油井發生了大規?;馂模紵龑е掠途畠炔康貧ぎa生大量熱量和二氧化碳。”在講解這個教學案例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對油田燃燒進行分析并闡述理由,同時讓學生對“油田燃燒是否會導致地球爆炸”進行判斷;還可以設問:“假設你參與了該火災現場的滅火工作,應通過何種方式來撲滅油田內的火?”教師以這些問題作為引導,可以讓學生沉浸其中進行深度探索。如果存在某些問題無法處理,學生可以深入課本或通過互聯網來尋求答案。針對那些最終未能尋找到解決辦法的問題,學生會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關注教師的授課。
(二)滲透深入性教學理念
在前置性作業的設計環節中,初中化學教師必須遵循基本的作業設計原則,即“低入-多做-深思-高出”。具體而言,“低入”指的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的前置性作業內容應較為基礎簡單,同時保證習題內容富有開放性,從而為學生提供思維延伸的空間;“多做”指的是要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內容;“深思”指的是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前置性作業來進行主動思考,轉變傳統機械記憶的知識學習模式;“高出”則指的是學生通過主動了解和解決教學內容,達成知識突破。在布置前置性作業時,教師必須充分結合以下因素:首先,作業布置需要充分結合班級所有學生的知識需求,確保作業設計覆蓋到所有學生,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其次,作業布置內容必須匹配學生的基本學情,以教材內容作為教學核心導向,使學生將作業作為復習化學知識的導向;最后,作業的布置應符合日常生活實際,設計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探索作業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的是,前置性作業不能與課前預習畫等號。預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在課前了解需要學習的知識,而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則在于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延伸和發展空間。
(三)以化學實驗為引導
作為化學教學中的一項關鍵教學模式,實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因此,在前置性作業設計環節中,教師可以有效地融入化學實驗。然而,教師可能面臨以下問題: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實驗教學中,則可能導致理論教學的時間被大幅壓縮;但如果化學教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學實驗,又可能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難以得到有效的教學指導,進而影響實驗結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設置前置性作業來解決。例如,在講解“燃燒”部分知識時,化學教師可以布置前置性作業問題來調動學生思考:“物體燃燒的條件需要立足于哪幾方面?”隨后要求學生利用現有的家庭設備來針對性地進行化學實驗設計,并通過最終得出的實驗結果來證明答案的正確性。學生經過化學實驗后會延伸出思考結果并得出對應的化學結論:首先,想要實現物體的燃燒,必須保證事物為可燃物;其次,燃燒條件必須要求達到著火點,常溫下放置的火柴無法自行燃燒,但在火焰高溫條件下則能夠燃燒;最后,火焰的燃燒必須在富氧空氣的條件下進行,如果在密閉環境下,即便燃燒物未能燃燒干凈,也無法持續燃燒。因此,學生在實驗前必須初步了解基本的學習內容。
四、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設計的創新思考
(一)凸顯教學關鍵點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想要實現完善的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設計,必須針對性地刪減作業中復雜的內容,以此來凸顯前置性作業的設計關鍵點,使作業方案設計更加高效。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基礎上,這種方式能夠降低學生的作業壓力,大幅提升作業方案設計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化學“酸堿中和反應”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方案的環節中,提前預習教材內容,隨后探索教學環節的疑難關鍵點。通過設定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找到探索教學知識的切入點,在簡化學習難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實踐學習的效率。教師的提前預習能使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重點,刪減煩瑣的作業內容。比如,將教學難點定義為中和反應的實質內容,并提煉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展開針對性的作業設計。教師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制訂清晰的獨立預習計劃方案,使學生盡可能避免無效學習,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
(二)體現作業設計實用性
化學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的許多變化情況都能用化學知識進行解釋。這也意味著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應當充分聯系日常生活,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對化學反應進行觀察記錄,以這種方式深入探索化學工作原理,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見識,并嚴格把控學生的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注意觀察的習慣,構建起化學思維思考形式。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化學“生活和化學之間的聯系”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當確保課程主題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在教學正式開始前設置問題,例如:“市場中買賣的水果中具備哪些營養物質?”“化學元素與人的身體健康是否存在聯系?”面對這些問題,學生可以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預習,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答案,如查看食品說明書、網絡資料等,最終解決教師提出的預習作業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提升預習教學效果,為后續的課程教學奠定基礎。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理解化學學習的意義,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積極的習慣,學會如何從化學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
(三)提升作業設計合理性
教師在前置作業設計環節中,通常會將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作為前提,充分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內容來進行設計方案的創新。在著重突出教學核心內容的前提下,遵循松弛有序的教學原則,確保教學內容滿足教學標準。為了提升作業設計的合理性,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持續發展,教師在設計環節中應轉變傳統教學的機械性,靈活地拓展設計范圍,使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快樂。這也要求作業設計必須轉變“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提前為學生設置統一的教學測試,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按照差異化的能力水平分層進行方案設計,以滿足學生的個體性學習需要。最終設計出富有針對性的作業方案,確保學生在學習環節能夠收獲成就感和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通過獨立探索收獲既定的知識并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五、結語
前置性作業設計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切入點,從根本提升課堂發展效率,這也是推動課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方式。因此,未來教師在化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應主動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探索更多的教學策略,以此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雯. 立足“雙減”政策,家校共力培養:關于家校合作下初中化學教育方式的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2024(08):93-95.
[2] 盧淵博,張書振,董梅,等. 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遞進式實驗作業設計:以“探究鐵釘生銹的條件”為例[J]. 理科考試研究,2024,31(06):53-57.
[3] 施晝悅. 素養導向的初中化學單元作業整體設計:以“走進溶液世界”單元為例[J].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4(03):69-74+80.
[4] 唐晨瑤,倪梓瑩,鄭柳萍. 素養導向的初中化學單元作業設計探究:以“酸和堿”單元作業設計為例[J].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4(0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