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至11月,實現單月PM2.5連續10個月同比改善,單月最高改善幅度27.6%。”“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全省排名較2023年上升15名,同比增幅、提升位次均居金華第一。”……
近年來,永康市牢牢把省人大環資委“五個四”規則作為工作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為重要抓手,堅持“三個聚焦”,探索創新“圖庫單”工作法,助推全市上下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下好“機制”棋,構建工作體系
“今天在議政會上第一次聽取了街道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工作報告,報告不僅在圍繞環境保護作論述,而且還拓展為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制度、生態文化五大塊內容,同時附上了指標趨勢圖和生態文明工作清單,內容更加豐富明了,我從這份報告里看到了生態建設隊伍的壯大,從‘一件事’升級為‘一類事’,企業居民都是其中環環相扣的一份子。”永康市人大代表徐波在江南街道第二屆議政會第五次會議后說起這份報告時眼睛充滿了光。
近年來,永康市堅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試點工作,建立由市委書記任召集人,市長、人大常委會主任任常務副召集人的專項工作機制,并下設七個工作組,高標準、高力度推進試點工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一件事”升級為生態文明建設“一類事”,完善閉環監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真正出實效。
此外,突出“實地調研”和“座談交流”兩手抓,市人大、“一府一委兩院”多輪次召開試點工作座談會,起草《永康市關于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的實施方案(試行)》。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常委會研究同意,以市委名義行文,為全市全面高質量推動試點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新的生態文明報告列出了老百姓關注空氣優良天數和PM2.5濃度等指標值,還附上指標趨勢圖及平均值等,數據一目了然。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要多傾聽并及時收集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意見建議。”芝英鎮人大代表應敏敏在芝英鎮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結束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值得一提的是,永康市人大深入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鄉鎮簡版,創新“庫、圖、單”工Atbr7+i2odD9KjensOtDZSiyjLVJMq/syrHPEGKEJ7c=作法,對鎮(街道)報告形式和內容進行明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群眾直觀可感、通俗易懂。并且,在與生態文明建設關聯最緊密、上級部署最緊迫、老百姓最關注的事項上,市人大巧妙設置“指標庫”,選擇8—10項重點指標,制作“趨勢圖”,立體展現重點指標近3—4年的發展趨勢,傳導工作壓力,推動工作落實。報告后附工作清單,逐條予以“清單化”分解,最終做到量化閉環執行。
下好“部署”棋,推進試點工作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峰齊帶隊來永康調研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試點工作時曾指出三個“進一步”,意在要求加快推進工作進度的同時,推動試點工作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落實,并探索形成適合鄉鎮人大落地執行的生態文明建設報告制度基層簡版。
試點工作以來,永康市人大常委會多輪次召開試點工作部署會、推進會,提出了“組織領導到位”“聯動協同到位”“組合監督到位”“督促整改到位”“總結宣傳到位”五個方面具體要求,努力試出永康特色、試出永康辨識度。
向上,永康市積極加強與省、金華市人大環資委的溝通對接,及時吸收上級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指導意見。向下,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作用,要求鎮(街道)探索建立生態文明建設人大監督基層聯絡點,以發揮生態環境領域的人大代表、選民群眾、專家學者、職能部門等協同推進作用。
與此同時,探索推行“二次報告制度”,每半年由鎮(片、組)向各村以書面的形式報告生態文明建設情況,每年向鎮(街道)人代會(議政會)口頭報告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鎮(街道)人大根據報告意見建議組織代表進行跟蹤、監督、視察,形成工作閉環。
值得關注的是,永康市人大傾力構建“1+1+7”試點工作駕駛艙,即“1”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1”個辦公室,負責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試點工作,由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永康分局、永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構成“7”個工作組,負責起草市政府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中的對應部分,推進相關方面生態文明建設。
下好“制度”棋,確保工作成效
落實需力量,而制度是規范。自試點工作推進以來,永康市制度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高效。組建7個專題調研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永康市人大各專(工)委辦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責任分工方案,分別由對口工委加強對“6+1”領域的人大監督工作統籌和力量整合,實現人大監督的整體協同。
按照省人大的工作要求,指導“一府一委兩院”制定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清單,完善部門責任工作機制,建立目標體系、責任體系、工作體系、考核體系,把任務分解到位、把責任明確到位。
拓寬視野,聚焦“6+1+N”領域,推動報告制度實施與人大調研、視察、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等工作統籌。
在人大監督層面,探索推進與行業部門監督、司法監督等多方監督聯動機制,實現人大監督與法院、檢察院等司法監督的有機貫通,逐步構建同向發力、同步協調、同頻共振的監督格局。
尤其在生態文明建設監督過程中,市人大拓展常態化多方參與機制,更好發揮代表、專家等各方作用。健全完善意見“收集—辦理—反饋—評價”的全流程閉環工作監督機制,“線上+線下”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碼上辦”、“金代通”等平臺載體,充分吸納各方面意見建議,跟蹤監督“一府兩院”辦理落實市人大常委會有關審議意見情況,積極探索開展辦理落實情況的評價,實現代表全過程、沉浸式參與監督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試點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