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風熄不滅建筑工地上熱火朝天的忙碌,轟鳴的挖掘機緊張作業,力爭在嚴寒天氣來臨之前多完成一些建設任務。很難想象,不久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閑置土地。在鞍山市青龍劍釘業項目現場的一側,鞍山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該項目的成功落地還要歸功于鞍山市大力推進的“千村聯千企、黨建促振興”活動。
遷走兩所老房子
引來一座新廠子
海城市響堂街道新立社區這片1.6萬平方米的土地一直處于閑置狀態,主要是因為區域內有2戶10余年仍未搬遷的老房子,沒有達到凈地要求。在相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新立社區與遼寧青龍劍節能建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結成聯建對子。市、縣、街道、社區協同發力,有效保障了居民利益,解決了歷史遺留的拆遷問題。隨著青龍劍釘業項目的落地,閑置十余年的空地被成功盤活,項目預計投資約1億元,可解決附近地區近百人的就業問題,引領區域經濟邁上新臺階。
企業想落戶投資,苦于沒有“梧桐樹”;村(社區)有閑置空地,卻引不來“金鳳凰”。域內企業用工難、黨員少,黨建活動開展困難;待業人員訴求多元復雜,需要統籌協調解決。為破解這些難題,鞍山市立足市情實際,開展“千村聯千企、黨建促振興”活動,以黨建為引領、以聯系為手段、以振興發展為目的,推動村(社區)和企業深度聯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推動基層治理與產業發展雙贏。青龍劍釘業項目的落地,是“千村聯千企、黨建促振興”活動的有力實踐。
“我們堅持‘動態調整’機制,‘結對子’尊重村(社區)和企業雙方意愿,不搞‘拉郎配’。根據活動進展成效,實時動態更新,讓村(社區)與企業‘零壓力’‘零負擔’聯建。”鞍山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王鑫介紹。
鞍山市對全市基層情況開展大摸底,深入摸排資源稟賦,科學分析優勢與短板,高效對接村(社區)、企業發展需求,實現村(社區)與企業精確匹配。截至目前,共促成1192個村(社區)與1571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千村聯千企、黨建促振興”活動從計劃走進了現實。
一場足球較量
拉近“村企”距離
“我們贏了!”歡呼雀躍中,永樂街道杰昕社企足球聯隊隊長高高舉起聯賽冠軍獎杯。2024年9月,在永豐社區星光足球場舉辦的“鐵西區‘振興杯’社企足球邀請賽”中,18支村(社區)企聯合球隊積極參與,200余名運動員同場競技,一時間成為全市居民關注的焦點。此次比賽的足球場地正是由永豐社區聯建企業正發電路有限公司助力建設的。
鞍山市鐵西區通過村(社區)與企業簽訂共建協議、共同開展組織生活、梳理完善組織清單等方式,引導帶動企業深度參與基層治理。通尊利園餐飲有限公司、金運達人力資源公司等100余家企業主動認領,幫助村(社區)開展黨群服務中心基層設施改造、社區綠化美化、社區食堂建設等為民服務項目。
活動開展以來,在聯建企業幫助下,鞍山市新建、改造養老中心、陽光食堂等便民服務項目138個,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61個,各級“美麗示范庭院”9600戶,村(社區)企共建致富項目73個,“千村聯千企、黨建促振興”活動在鞍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
一次大集搬遷
換來雙方共贏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2024年12月6日,海城響堂三六九大集迎來開集日,趕集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記者跟隨人流來到海城最具特色的“海城餡餅”攤位前,手工包制的餡餅皮薄餡大,煎得兩面金黃,讓人垂涎欲滴,顧客排起了長隊,記者也趕忙加入,就想一品這海城特色之味。
而4個月前,這個見證海城發展的傳統大集卻是令當地企業深感頭痛的一塊“傷疤”。
過去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三六九大集與城市交通及群眾生活等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大集場地規模有限、基礎設施落后、攤位占道經營等問題日益突出。負責管理大集的天成公司因大集噪音擾民和環境衛生等問題被周圍居民多次投訴,反復協調仍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便民大集變擾民難題,怎么辦——搬!
“三六九大集整體搬遷是聯席會上我們和大集管理方天成公司達成的共識。天成公司作為我們社區的聯建企業,在社區活動場所建設等一系列工作上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持,如今企業有訴求,又涉及百姓民生,我們一定全力配合、幫助解決。”海城市響堂街道荒嶺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徐曉介紹。
在全市各部門共同努力下,2024年9月底,大集成功搬遷到海城南郊。高標準新建的大集占地3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0名趕集群眾及千余商戶,經營區域、停車區實現精細劃分,規模和環境較以前大幅升級。每到開集日,大集上商品琳瑯滿目、顧客人頭攢動,好似一幅充滿煙火氣、鄉土情的美麗畫卷。
“千村聯千企、黨建促振興”活動就像一座橋梁,讓村(社區)與企業跨過矛盾、糾紛的湍流,緊緊擁抱在一起。鞍山市明確提出,讓各村(社區)在企業黨組織建設、矛盾調解、環境維護、治安改善、政策傳達、交流合作、訴求解決及代辦服務等八個方面為企業提供幫助,持續探索村(社區)與企業間多元化、深層次的聯建合作模式,努力以暖心服務贏得企業認可與支持,營造雙向奔赴、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