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政策支持、參與合作主體以及合作形式三個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與此同時,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即合作溫度不高、合作廣度不足以及合作效度不佳。據此,提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展望:堅持理念引領,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定向統領;加強機制建設,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提質增效;尊重文化差異,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凝心聚力;加快數字轉型,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強基固本。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南非;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作者簡介]陳建錄(1972- ),男,山東泰安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邸光飛(1998- ),男,山東日照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碩士。(天津 "300222)湯淑惠(1989- ),女,廣東汕頭人,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教學建設中心,碩士。(福建 "泉州 "3622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市202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重點項目“雙高計劃背景下校企合作雙元平衡機制的構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TJJX22-010,項目主持人:陳建錄)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5)01-0039-08
南非是最早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非洲國家之一,是中國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促進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自2015年12月南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與南非兩國積極推進互聯能源、農業、制造業、教育等領域的合作項目,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2019年,南非制造業增加值為3838億蘭特,占當年GDP總額的12%[1]。制造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職業教育的推波助瀾,發展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是優化產業布局、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培育自主創新人才的必由之路。2023年8月,中國與南非簽署《中南關于同意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意向書》,進一步推動了兩國之間的職業教育合作。這不僅表明南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后,兩國之間職業教育領域交流對接不斷深化,也呈現出未來兩國職業教育合作的良好合作趨勢。在南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探究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成就,歸納其面臨的挑戰,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不僅能為推動南非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有益參考,同時也能為中國與南非等非洲國家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提供堅實的研究支持。
一、同舟共濟: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成就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國與國之間深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促進多元文化交融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中,中國與南非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既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響應,也是促進兩國職業教育邁向國際化的重要手段,實現兩國職業教育資源的高效配置。十年間,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政策支持、參與合作主體以及合作形式三個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一)開放包容政策支持,引導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有序發展
中南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有效、有序、有力進行離不開開放包容的政策支持?!耙粠б宦贰北尘跋轮心下殬I教育國際合作的各項工作需要通過雙方政策的選擇和制定來實現,而政策質量高低往往取決于對公共議題或提案討論與交流的程度[2]。對南非自2015年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與中國開展職業教育合作和交流的政策文本進行分析,可以分為愿景類、諒解備忘錄類、計劃方案類、宣言類、聯合聲明或公報類、合作協定類、行動倡議類和戰略規劃類。
不同類型的政策文本所涉及的合作內容和具備的合作效力不同。愿景類政策文本,如《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指出要“培養各領域青年領袖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明確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長期方向和目標。諒解備忘錄類政策文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南非共和國科學創新部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指出要加強“科技園區與創新創業合作”,劃清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計劃方案類政策文本,如《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指出“中方繼續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促進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上的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宣言類政策文本,如《關于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指出“將繼續加強技術轉移、教育培訓等能力建設合作”,注入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新動力。聯合聲明或公報類政策文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關于建立新時代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指出“促進技術技能轉移和創造就業”,開啟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新時代。合作協定類政策文本、行動倡議類政策文本和戰略規劃類政策文本,搭建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戰略行動框架。以上不同類型的政策文本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各領域協調配合,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扶持和保障。
(二)多維多元主體參與,形成中國—南非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
中國—南非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是促進中南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和南非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參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樣態,根據參與主體的類型不同,可以劃分為政府層面、院校層面以及企業層面。
首先,在政府層面,搭建起中南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平臺。中國和南非的教育交流始于20世紀50年代,以政府為主導[3],隨著兩國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寬,也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主要表現為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和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以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為例,2017年4月,中國和南非在比勒陀利亞市召開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是中國同非洲國家建立的首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4]。該人文交流機制已成功舉辦三屆,涵蓋了教育、科技和文化多領域的合作內容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高層支持、官民并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格局[5],深化了中國—南非戰略伙伴關系。
其次,在院校層面,加大合作辦學力度。在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指引下,中國和南非職業院校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有了新理念、新方向、新動力。2018年1月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應運而生,后更名為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最初由2個理事單位、20個中方職業院校成員單位以及6個南方職業院校成員單位組成,至2023年聯盟成員單位已有200余家,其目標是推進中南開展多邊職教合作,有效利用中南職教資源,優化中南職業院校國際合作機制,創新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以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為依托,兩國職業院校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職業教育合作,為構建中國—南非職教發展共同體貢獻力量。具體表現為:在合作辦學方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與南非共同建立大禹學院并派遣教師援教;在短期培訓方面,2018—2021年,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共接受并培訓3批共65名南非學生;在師資培養方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與南非建立“南非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培訓中心”,有力促進了南非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
最后,在企業層面,積極“走出去”。在南非企業既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市場主體,又是開展相關職業培訓的中堅力量。一是華為開展人力資源培訓,培養一大批南非高素質技能型人才。2020年,華為計劃與南非政府合作共同培養6000名南非通信技術領域研究生和技術從業者[6],為南非相關企業、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技能提升和技術支持。二是海信建設生產基地,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南非再工業化。2024年9月,我國工信部發布的《金磚國家產業合作案例集》中,海信南非家電產業園項目入選其中。海信南非家電產業園成立于2013年,由中非發展基金與海信集團共同投資建設,是中南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截至2023年底,海信南非工業園為南非創造1000多個直接就業機會和5000多個間接就業機會,在優化南非產能布局、促進工業復興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三)豐富多樣合作形式,促進中國—南非職業教育資源共享
豐富多樣的合作形式是“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走實、走心、走深的重要表現,具體表現為興建孔子學院、共建魯班工坊、開展留學生項目三個方面。
首先,興建孔子學院,開展“中文+職業技能”實踐教育??鬃訉W院是全球“漢語熱”的產物,擔負著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重任,是助推漢語走向國際的教育品牌?!爸形?職業技能”特色辦學模式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迸發出強勁活力,是南非孔子學院提高辦學層次和水平的有效模式[7]。截至2024年,南非共設立了7所孔子學院和3所孔子學堂,以“中文+職業技能”實踐教育為依托,中國和南非兩國高校在專業建設、聯合研究和學術探討等方面形成積極互動。以南非文達大學綠色科技孔子學院為例,學院以中文教育為主線,以綠色科技為特色,全力打造一個具有品牌效應的特色孔子學院,培養“中文+”復合型人才[8]。
其次,共建魯班工坊,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金名片”。魯班工坊是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優秀案例,承載著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厚友誼,尊重地區特色因地制宜開展海外聯合辦學,創新了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方式。非洲魯班工坊始于吉布提魯班工坊。2019年12月,南非首家魯班工坊在南非德班理工大學揭牌,共開設物聯網互聯技術和增材制造兩個專業,構建了中國—南非“政府主導、行業協調、企業主建、院校主教”的海外辦學模式[9],實行了“校內項目實訓+企業輪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10],在緩解南非青年失業問題和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標桿項目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最后,開展留學生項目,培育南非職業教育英才。龐大的青年人口數量是南非人口的重要特征,南非青年成長關系南非社會發展,南非青年成才關乎南非前途命運,南非青年成功關涉中南友好。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表明要開展“非洲留學生就業直通車”活動,深化兩國在留學生教育領域的合作。自南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來華高職院校留學生逐漸成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來華留學的南非學生已超過3000人,接受赴華留學獎學的南非留學生超過400人[11]。
二、道路崎嶇: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面臨的挑戰
南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十年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果。與此同時,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即合作溫度不高、合作廣度不足以及合作效度不佳。
(一)吸引力不足致使合作溫度不高
推進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提升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辦學吸引力是中國和南非建立新時代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背景下建立中國—南非職教發展共同體的重大舉措。但從實踐層面而言,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吸引力不足導致雙方參與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積極性并不高。
首先,中國—南非職教發展共同體意識薄弱,合作推進受阻。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認為“相互一致的、結合到一起的信念是一個共同體特有的意志”[12],具備較強合作共同體意識對于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同時,職業教育的跨界屬性和跨境合作需要以扎實、認同的合作共同體意識為基礎才能實現深度銜接。當下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存在合作共同體意識薄弱的問題,表現為合作推進主要是以政府驅動為主,易造成政府職能墮距即“地方公共行政人員為人民服務意識或者公共服務動機不足”[13]。在政府職能墮距的影響下參與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公共行政部門,缺乏整體利益思想與長遠發展戰略[14],易造成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相關政策執行的碎片化和長遠規劃及實施上一致性的不足,不利于形成共生發展的共同體意識。
其次,相關合作政策不完善。通過研究發現,目前未出臺與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直接相關的政策文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主要依托于中國—南非合作框架之中,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常常是中國和南非眾多合作的一類。另一方面,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相關政策的簽署往往伴隨著國家領導人的國事訪問。缺少與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直接相關的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兩國合作的法律效力,不利于激發參與主體的積極性。
最后,合作層次不深。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合作層次體現了兩國多維度的協同互動水平,中國—南非職業教育高層次合作為開展多類型的務實性交流合作創造了條件。但在具體實踐中,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層次不深,限制了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格局的拓寬?,F有的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一般以海外辦學和互派師資隊伍為主,尚未搭建政、校、企共商共建共享的職業教育國際化信息平臺[15],未能擺脫“為了援助而援助”的初級合作階段,限制了雙邊職業教育合作的發展潛力。
(二)跨文化差異造成合作廣度不足
南非是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具有非洲、歐洲和亞洲多元文化并存[16]的特點。根據《中國—南非人文交流發展報告(2018—2019)》調查顯示,南非多個城市將文化差異列為阻礙中南交往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過程中,跨文化差異造成的挑戰不可避免,從而影響合作的廣度??缥幕町悓χ袊戏锹殬I教育國際合作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影響合作規模。由于中南兩國在文化上具有差異,部分合作項目的意見無法達成一致,不能得到有效支持。以南非籍在華留學生教育為例,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在語言運用、文化融入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17],易出現學習秩序不明確、教學模式接受度不高和抱團式交往等問題,不能良好適應來華求學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非籍在華留學生規模擴大。
其次,合作專業化程度不高。中國和南非在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的專業化發展有助于兩國在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理解,但在實際合作中,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專業化程度并不高。換而言之,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常態化交流機制未能建立[18],缺乏專門的外事人員和專門的機構對接合作的相關事宜,導致交流不暢,造成“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尷尬局面。
(三)保障機制不完善導致合作效度不佳
完善的保障機制對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有著約束、規范以及引導的作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保障機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治理機制不完善、合作質量評估機制不完善以及合作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三個方面。
首先,跨域治理機制不完善?!耙粠б宦贰背h背景下職業教育既是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的重要載體,更是跨行政管轄合作、跨國界傳播、跨區域共享的交流平臺,這就需要完善的跨域治理機制。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面臨跨域治理制度錯位、跨域治理工具缺位、跨域治理主體空位和跨域治理規范失位[19]四個層面的困境。如何建立有效能、有韌性的職業教育跨域治理體系,完善開放、彈性的多維協同的治理體制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需要關注的問題。
其次,合作質量評估機制不完善。合作質量評估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核心要義,是對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水平高低的價值判斷。合作質量評估機制的不完善會直接影響合作的長遠性和可持續性。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評價主體和評價指標不明確[20],缺少定期合作數據分析[21],這就無法對雙方合作的具體效果做出客觀真實的反饋,影響后續工作方法的改進。
最后,合作經費保障機制不完善。發展職業教育所需的基礎設施和師資隊伍迫切需要持續的、龐大的資金支持作為保障。2020—2021年,南非人均教育支出為391美元[22],這說明南非在教育經費方面投入不足。南非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的投入也顯得力不從心。以南非魯班工坊為例,最主要的經費來源是雙方學校和中資企業,而南非政府投入的相關經費較少[23]。此外,中南兩國在相關合作項目管理上不規范,存在經費拖欠的問題[24],這加劇了經費不足。
三、繼往開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展望
我國職業教育之父黃炎培認為“辦職業教育,須下決心精切研究人情、物理,并努力與民眾合作”[25],這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前景指明了道路。
(一)堅持理念引領,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定向統領
理念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是行動的方向和目標??茖W理念引領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基礎,即理念先行,行動為基。
首先,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源于中國“和合”文化[26],形成于黨的十八大報告[27],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秉持“和而不同,開放共享”理念,繼續推進中國和南非職業教育的互聯互通合作,逐步形成互尊互幫共榮的職業教育合作模式,為構建命運與共、協同發展的中國—南非職教發展共同體打下思想基礎。
其次,堅持世界性和自主性兼顧的發展理念。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與國之間開展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既是滿足高素質國際化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良策,更是國家對外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需要正確處理世界性和自主性這兩對矛盾。一方面是指中國和南非要充分利用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的平臺優勢,共同制定推廣職業教育國際標準,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另一方面是指中國和南非都需要講好本國的“職教故事”,打造本國特色的職教國際合作模式。具體而言,對于中國和南非高水平高層次的職業院校,需要發揮院校辦學優勢,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在兩國務實求優的合作中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品牌;對于中國和南非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的職業院校,需要借助外資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水平提升工程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二)加強機制建設,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提質增效
機制是“人們在社會領域或組織等公共領域中將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的努力”[28],它是帶有人為目的來促進某類事物按規定方向發展的手段。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完善機制的保障。
首先,加強頂層設計,健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政策供給機制。相關政策不完善始終是制約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深入發展的因素之一。相關政策不完善、不細化會導致參與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具體執行和落地實施相對寬泛,尤其是多元參與主體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降低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吸引力。因此,在制定和執行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相關政策時,應注意中國和南非兩國外交、商務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協調合作,同時也應考慮校企合作的主體即企業、行業的技術需求和人才訴求,對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發展定位、合作原則、合作內容以及合作保障等方面做出長遠規劃。
其次,加大跨域協同,完善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跨域治理協同機制。跨域治理是“一帶一路”重要的合作治理方式[29],能夠整合中國和南非職業教育資源,以共同參與和聯合治理的方式有效打破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界域壁壘。為此,要完善跨域治理協同機制,開展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跨域治理試點工作,正確處理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國家”“地方政府”“職業院?!薄捌髽I”四者關系,明確四者的角色定位和權責范圍?!皣摇钡慕巧ㄎ皇侵袊戏锹殬I教育國際合作的引導者,需要對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給予充分的行政手段支持。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服務者,需要履行好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關鍵職責并積極采取措施。而“職業院校”和“企業”的角色定位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實踐者,需要有效整合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合作資源,探索以內涵建設為理念的新的職業教育合作模式,從而實現“1+1>2的合作效果”。
最后,強化監管,構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合作評估機制。完善的合作評估機制能夠充分照顧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激發參與動力,提升合作質量。故此,要形成第三方職業教育評估機制,由行業知名專家和職業教育國際評估專家組成的評估主體,以服務于“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高質量發展為評估導向,采用申請評估、考察評估、制定結論和結果運用[30]的評估程序,實現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長遠發展。此外,多渠道籌集相關合作經費,如向外可以尋求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資金支持,向內可以通過職業教育合作項目、技術服務的形式增加經費。
(三)尊重文化差異,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凝心聚力
2016年7月,教育部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指出要“育人文本,人文先行”,要尊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習俗。中國和南非在語言符號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存在差異,在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如果處理文化差異不當,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文化沖突。對此,尊重中國和南非文化差異,增強兩國職業教育合作跨文化適應性勢在必行。
首先,加強區域國別研究,增強跨文化理解能力。開展南非國別研究增進對南非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趨勢的理解,促進建立多層次、復合型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互通網絡,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需求?;诖耍訌娔戏菄鴦e研究,緊緊圍繞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文化沖突點,建立一支專業研究隊伍,以使用“一手”資料和聘請“一線”調研人員為工作方法,組建起中國—南非職業教育跨文化理解智庫,開展職業教育服務中國—南非發展狀況調查,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其次,加強留學生跨文化教育,提升跨文化適應能力。一方面,在國家層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留學生跨文化教育行動指南,從宏觀層面對留學生跨文化教育進行統籌指導。另一方面,在職業院校層面,要將跨文化教育納入留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加強跨文化教育的宣傳和培訓,開展跨文化教育的校園活動(如跨文化交際大賽等),降低南非籍留學生的“抵抗感”。此外,任課教師也應自覺增加對南非文化的了解,規范使用教學語言和教學方式。
最后,自覺制定留學規劃,增強跨文化學習能力。面對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和挑戰,南非籍留學生也應積極做出改變,正確識別文化沖突。具體而言,南非籍留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書籍和閱讀電子資料等多種學習途經,以自覺行動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以積極開放包容的心態去融入中國文化,在練習和使用中文的過程中提升漢語水平,從而實現留學生活的完美適應。
(四)加快數字轉型,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強基固本
以數字革命為基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數字技術“正在引起各國社會和全球經濟變革”[31],技術和數字化正在改變一切,職業教育也不例外。深化教育數字化變革,重塑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新形態,是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數字技術,為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增添新動力。
首先,加強數字資源開發,打造線上學習平臺。南非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是南非發展面臨的挑戰之一,而開發數字資源,實現居家學習能夠有效解決南非區域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同時也是解決遠程合作效果不佳的有效手段。為此,要開發應用“普適性”的數字資源課程,共建虛擬仿真實訓資源,建設數字化公共圖書館,為學生提供更佳的實訓體驗,實現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開發更為自主、更為深入的共享學習。
其次,加強數字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生數字素養。開發數字資源需要推進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師資隊伍數字能力建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數字素養。針對此,要建立“數字認知―職業技能”雙元認識框架[32],搭建起教師數字教學能力框架指導數字教學實踐,設置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專項資金定期開展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相關培訓,更好地服務中國—南非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數字化轉型。
[參考文獻]
[1]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南非(2020年版)[R/OL].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ad/CMSydylgw/202102/202102050
422036.pdf.
[2]江明生.政策制定過程的對話與交流[J].行政論壇,2007(4):35-38.
[3]劉成富,周海英.南非職業教育與教育體制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136.
[4][5]周培源,朱瑞娟.中外人文交流機制的“人本化”傳播模式探索——以中國—南非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為例[J].國際傳播,2017(4):88-96.
[6][17][24]徐薇,劉鴻武.中國—南非人文交流發展報告(2018—2019)[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124,146-147,135.
[7]馬麗杰.非洲地區孔子學院與職業教育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35):78-80.
[8]湖北工業大學黨委宣傳部.湖北工業大學:孔子學院,南非揭牌![EB/OL].(2023-12-06)[2024-09-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524612235999205amp;wfr=spideramp;for=pc.
[9]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23)[EB/OL].(2023-01-05)[2024-09-30].https://www.ccit.js.cn/info/1308/24092.htm.
[10][23]潘龍領.“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南職業教育合作模式創新研究——以南非“魯班工坊”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3,7(4):40-45.
[11]劉詩琪,賀文萍.“一帶一路”倡議下南非與中國合作的思考[J].外語學界,2020,6(00):26-42.
[12](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M].張巍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95.
[13]謝秋山.地方政府職能墮距與社會公共領域治理困境——基于廣場舞沖突案例的分析 [J].公共管理學報,2015,12(3):23-32+155-156.
[14]徐輝,王勝.教育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十年成就、基本經驗與未來走向[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4,7(3):49-60.
[15]郭藝,趙秦.新時期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就、現狀和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4(13):92-99.
[16]周朝東.多元南非[N].文摘報,2023-08-30(7).
[18]馬雁,孔晶,李珊珊.中非職業教育合作模式研究——以濰坊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2(40):109-111.
[19]張菊霞.“一帶一路”背景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困境與路徑——基于跨域治理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2):31-38.
[20]李玉潔.中非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多重視域考察[J].中國非洲學刊,2021,2(4):76-98+146-147.
[21]趙慧慧,鄭崧.南非職業技術教育國際合作現狀與中南合作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1,20(22):63-71.
[22]浙江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2023年教育財政觀察:非洲各國人均教育支出增長穩定但需注重質量[EB/OL].(2023-10-24)[2024-10-03].https://iice.zjnu.edu.cn/2023/1024/c10676a450049/page.htm.
[25]黃炎培.職業教育論[M].謝長法,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75.
[26]王巖,殷文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生成的四重邏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8):185-191.
[27]張永紅,殷文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成、價值與實現[J].思想理論教育,2017(8):31-37.
[28]金東日.論機制[J].廣東社會科學,2014(5):72-80.
[29]張菊霞,任潔華.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跨域治理的探索、挑戰與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22(5):95-101.
[30]韓喜梅,潘海生,王世斌.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機制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4):73-80.
[31](德)克勞斯·施瓦布.第四次工業革命[M].李菁,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4.
[32]郭麗萍.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困境、訴求與路徑[J].職教論壇,2024,40(8):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