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高職院校不斷加快改革步伐,革新工作推進過程中解決了不少問題,但也面臨著不少無法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管理方面的問題。如今還有不少高職院校存在學生管理觀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具體的管理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是一項極具意義的工作。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性進行探究,指出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提出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
關鍵詞:新形勢;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創新路徑
引言
新形勢下若要保障高職院校實現更好的發展,加強學生管理已是必然之趨,高職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如今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整體情況來看,大多數人員對學生管理的意義均未形成深入認知,相關管理工作者在管理過程中應付了事,學生的配合度也相對不足,使整體的管理過于松散,給高職院校的發展也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充分認知學生管理的重要性,不斷優化學生管理制度建設,積極創新學生管理方法,引導全體師生認知學生管理的價值,加強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提升學生管理針對性,從而更好地保障學生管理質量。
一、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性
學生管理工作包含日常秩序維護、學生獎懲、課外活動管理等眾多內容,學校通過加強學生的各方面管理,可引導學生端正自身的思想態度,保持文明的行為,為日后的成長做好鋪墊。各高職院校應緊跟社會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學生管理理念,除了加強制度約束外,還應注重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營造愉悅的校園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健康成長。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學生管理工作復雜性也在不斷提升,相關管理工作者需要肩負更為艱巨的任務。高職院校應針對時代的變化,充分了解學生管理的需求,不斷優化校園環境建設,改進校風學風,更好地保障育人工作質量。如今,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家長的寵愛,個性更為鮮明,思維活躍性強,但從小就接觸各種外來文化,利用網絡平臺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容易被負面信息影響而改變自身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1]。基于此,高職院校無疑會提升學生管理的難度。若是未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必然會給校園文化建設成效產生不良影響,高質量人才的培養目的顯然也無法達成。因此,學校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結合管理需求來優化管理體系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明確遠大理想,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高職院校的管理思想不可一成不變,應結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變化來改變,確保學生在任何階段都可保持正確的行為習慣,無論是在校時的表現,還是在選擇職業和就業過程中,均不會出現任何偏差。
二、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一)生源結構相對復雜,學生思維較為活躍
首先,如今的高職院校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接受新觀念的洗禮,習慣于利用網絡平臺來獲取信息,普遍展現出思維的極度活躍性。但沉迷網絡世界的學生也很多,這些學生喜歡打游戲、看小說、刷抖音等,在虛擬世界花費的時間較長,而在學習方面的興趣偏弱,自然成績不盡如人意,甚至于理想信念喪失,這顯然會加大學校管理的難度;其次,學生紀律意識不強、自我意識過強。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都是中高考成績差而進入高職院校的,本身的學習專注度不高,作息并不規律,部分學生還染上抽煙惡習,加之父母溺愛使其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生規章制度并不在意,曠課、上課睡覺等現象屢見不鮮,學校若真正管理好這些學生并非易事;最后,生源結構相對復雜。高職院校學生來自各省市,生源結構相對復雜,學生的綜合素養較低,能力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習慣相對較差,也容易質疑自身的學習能力,且部分學生抱著混學歷的思想,未能真正花費心思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
(二)管理人員積極性偏弱,管理方法不夠科學
首先,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直接管理者,輔導員的工作相對繁忙,需肩負著行政管理工作,還要負責宿舍管理、心理健康等工作,瑣碎的工作導致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過于隨意,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2]。同時,高職院校設置的輔導員準入門檻偏低,對專業知識并無明確的要求,必然會給學生工作的推進帶來不利影響;其次,學生管理人員采用的管理方式科學性不足。部分高職院校師資數量較為有限,輔導員還需兼任專業教師,日常課時較多,要騰出時間管理學生本就較難,加之輔導員通常都是任職一屆,把該工作當成跳板,從而學生管理積極性偏弱。同時,師生地位不對等,學生管理者往往都是強制性要求學生不能做什么,管理工作人性化不足,極易使學生產生叛逆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部分學生管理者直接讓學生干部負責班級管理,這不僅不負責任,還會埋下一定的隱患;最后,學生管理工作者未做好管理規劃,職業認同感不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薪資待遇不占優勢,但卻要管理學生日常學習、心理健康、打架斗毆等各種事宜,做的工作極為瑣碎,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感不高。同時,部分學生管理者因面臨就業壓力而選擇職業,并不熱衷學生管理工作,一旦出現更多職位空缺便會選擇辭職,由于職業發展規劃制定不到位,這將對學生管理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隊伍建設滯后
首先,高職院校采取的學生管理思想過于老舊,學生自主性尚未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如今不少高職院校依然過于看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甚少組織開展學生活動,不注重學生的變化,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較大阻礙。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會、學會干部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尚未有效發揮。部分學生干部缺乏責任心,管理工作走走形式,方式也過于粗暴,難以對學生形成有效管理。加之高職院校并不重視自律委員會,無法將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約束作用發揮出來,學生參與管理的主動性偏弱;其次,學生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現有管理制度下,學生和管理工作者更多是扮演著主從關系,學生一味地服從管理者,由于學生的教育背景、家庭環境等各方面存在差異性,使學生的能力素養也存在差異性,思維觀念必然也不同。即便是不同專業的學生,也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存在差異性,此種差異也提升了學生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若是對全體人員實施統一管理,極易使管理工作過于形式化,忽略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管理成效相對較差,且也會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最后,學生管理隊伍穩定性不足[3]。高職院校發展至今,內部人員工作已有較為固定的分配,而學生管理屬于高職院校中極為復雜的一項工作,管理工作者的精神也長期處于緊繃的狀態,且要高效完成這些任務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與體力。因而,學生管理部門人員年齡相比于其他部門通常較小,而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精力也會不斷下降,應付復雜的管理工作并不容易,加之在管理工作崗位積累幾年經驗后還會轉崗,這使管理工作并不連貫。加之受教育改革的影響,高職院校招生規模日漸拓寬,但管理人員數量卻不增反減,尤其是輔導員基本選擇聘用制,該管理群體缺乏歸屬感,并未將學生管理視作自身的事業,而是作為跳板來對待,目的達成后便會轉崗或轉行,這便使學生管理隊伍不夠穩定,對管理工作的穩定推進會造成負面影響。
三、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
(一)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
首先,注重互聯網思維的引入。互聯網技術發展速度加快的過程中,高職院校也應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借助互聯網技術制定科學的管理規劃,提升管理的靈活性。必須對新媒體平臺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和學生多加溝通交流,明確學生的需求以及管理者的意圖,為后續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做好鋪墊[4]。需利用各類網絡社交工具積極和學生溝通,對學生思想情況有深入地了解,并及時糾正學生存在的錯誤思想。利用互聯網技術營造平等的對話氛圍,管理者和學生之間平等溝通,讓學生減輕心理壓力,也積極地和管理者訴說自身的想法,提升相互間的信任感。管理者還應利用互聯網平臺引導學生形成思辨能力,對網絡的信息進行精準甄別,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影響。同時利用互聯網平臺收集學生的信息,及時更新學生的檔案,為學生的信息調用提供便利性;其次,利用互聯網優化管理生態,引領學生實現更好地成長。學生管理者必須發揮網絡的媒介作用,更新老舊的學生管理理念,建立虛擬維度空間。管理者應對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形成清晰認知,深入挖掘學生們的潛能,讓學生們的優勢都可最大限度展現出來。同時,管理者還應注重虛擬多維空間作用的發揮,加強學生的思維引導,使學生對管理制度有清晰的認知,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自覺配合各項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隨之提升。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推薦更多積極向上的信息,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健康成長。
(二)不斷優化學生管理隊伍建設
首先,高職院校應對學生管理者的職責進行明確。針對性地構建績效考核機制,不斷優化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設,使學生管理工作切實做到有據可依。同時,還應結合管理崗位的性質來制定合適的獎懲措施,有效激發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動力;其次,建立完善的學生管理者培訓體系。高職院校需要明確學生管理者的選拔標準,嚴格選出一批優秀的學生管理人才,確保這些人才是真正熱愛學生管理工作,而不是被動地完成任務[5]。對于學生管理者的培訓,需要在崗前著重加強心理輔導能力、日常事務處理能力等的培訓,使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獲得顯著提升,為后續的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最后,完善學生管理者的發展機制建設。高職院校需多加考慮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發展問題,拓寬人員的發展空間,確保管理隊伍的穩定性。高職院校應針對學生管理人員制定專門的晉升機制,尤其需要將學生管理工作成效作為人員晉升的重要參考依據,使其的工作動力更為充足,職業認同感也可大幅提升。同時,針對年齡稍高的管理人員,可參考專家制度構建專家培養團隊,由其負責學生管理新人的培訓工作,不斷地培養優秀的新人,使得學生管理隊伍成員可持續不斷,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也會獲得更高程度的保障。
(三)加強學生管理制度建設
首先,明確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職責。高職院校應把所有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進行整合,并納入專職的部門中,避免部門之間的職能重疊,優化學生管理部門結構,消除各相關部門的矛盾,交由專門的部門負責學生管理工作,提升管理工作的專業性[6];其次,構建學生自我管理制度。高職學生管理部門管理的對象是校內的全體學生,為確保管理工作質量,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配合也極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應對學生力量引起高度重視,利用好學生間相互熟悉的條件,將管理權限適當地下放給學生群體,鼓勵學生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并選出優秀的學生代表加入管理工作決策中,確保管理工作和學生利益更為契合,由此推動學生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最后,及時更新學生管理理念。學生管理工作若要實現有效創新,思想理念創新是最為基礎的內容,若是一味通過規章制度來嚴格要求學生,必然會使學生不積極配合管理工作,還會對管理工作形成抵觸心理。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人員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將學生放在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管理工作,規范自身的行為,學生管理工作也可切實突破傳統理念的約束,朝著現代化方向轉變,與新形勢下的管理要求更為契合。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高職院校也應積極轉變學生管理工作理念,突破傳統管理的局限性,否則很難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盡管已有不少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也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制度不完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隊伍穩定性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使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質量不高。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真正地轉變落后的管理理念,加強現代化管理制度建設,積極引入與培養優秀的學生管理人員,并通過激勵機制的建設激發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動力,不再是被動化地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從而更好地保障管理質量。但也要清晰意識到,新的管理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可建立完成,需要通過學生管理工作者不斷完善其工作理念與工作形式。
本文系1.2023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西南地區基于脆弱性的綠色建筑經濟性研究》(項目編號:2024J1447);2.2023年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科學研究項目《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數字化實訓室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3-AFCEC-48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喻春梅.新時代人文關懷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4(04):7-11.
[2]徐葉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智能化學生管理工作體系的構建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24,26(03):55-58.
[3]喬園園.新媒體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11):157-159.
[4]杜云豪.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01):154-156.
[5]趙澤龍.“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與策略[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42(09):107-110.
[6]趙英杰.管理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探究[J].科教導刊,2023,(19):136-138.
(作者單位:1.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2.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