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國家戰略意義,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的《糧食安全保障法》不僅為糧食安全提供規范保障,也為相關糧食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法律指導和遵循規范。本文在對糧食企業面臨的糧食安全方面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和完善的方法,以期能促進我國糧食安全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糧食企業 糧食安全保障法 責任與挑戰
一、問題的提出
現今極端天氣頻發、國際局勢緊張等因素,對糧食的穩定供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挑戰,因此,糧食安全在世界各國都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糧食安全是實現我國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依法保障糧食安全是建設法治國家、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1]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中發揮著引領作用,既闡釋了新時代“何為糧食安全”,又為“如何實現糧食安全”提供方法論指導。[2]
本文探討的糧食企業在糧食產業鏈中占據較為重要地位,在糧食生產、收購、加工以及銷售等方面都有參與。因此,糧食企業的決策以及行為影響著糧食的宏觀安全。學界以往對于糧食企業的管理和糧食安全保障法的出臺帶來的影響方面有一定研究涉及,但在糧食企業應該在法律規制的情況下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完善自我等方面還較為空缺,對于糧食安全保障法的解讀不夠深入,缺少從糧食企業角度出發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因此,本文將從這幾方面分析糧食企業在糧食安全保障法出臺的條件下面臨的挑戰和責任。
二、糧食企業在《糧食安全保障法》下的責任
(一)糧食生產環節
首先,糧食企業應該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做好規劃,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可持續發展。期間可以通過土地流轉或者和農戶合作等方式,擴大糧食種植規模,提高糧食產量。其次,要注重研發以及推廣優質糧食產品,投入經費和科研人員的努力,因地制宜自創或引入先進的種植技術,學習其他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決策方法,提高糧食作物的安全性和多樣性。最后,對于化肥和農藥等相應產品要嚴格把控,不能濫用導致環境污染和作物污染。要嚴守國家相關規定,保證種植方式專業化、生態友好化,保障糧食安全。
(二)糧食儲備環節
首先,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章程,保障糧食儲備管理規范且完善,企業內部也要有完備的流程規定,加強對企業儲備糧食的購買、儲存、銷售等環節的管理,保證儲備糧的安全性。同時要注重對質量和數量等的規劃,調動也要及時,不能浪費儲備糧,要根據相應比例定期檢查和輪換。其次,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發展和進步,對倉儲的管理應更加智能化,不斷提高倉儲糧食設施和人員的數字化水平,對于設施的安全性也要更加關注,定期檢查,保證安全和運行不出意外。最后,對于儲備糧的質量也要做到定期監測和檢查,如發現相關問題要及時上報及時解決,根據規定處理質量不合格的儲備糧,保障倉儲設施中的儲備糧符合國家標準。
(三)糧食流通環節
在糧食的流通過程中,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證企業誠信經營,與其他企業公平競爭,不能哄抬物價或者操縱市場。對企業中流轉的糧食要了解來路和去路,有一套成熟的追溯體系,以便日后責任的追究以及問題的發現和及時解決,對流通信息要嚴格把關,嚴格檢查。其次要對運輸的方式、工具等嚴格把關,運輸條件要根據各類糧食的種類靈活設定,盡量避免糧食在流通過程中遭到損害和變質,提高糧食的利用率,更避免糧食安全事故發生。
(四)糧食加工環節
糧食加工企業應慎重嚴謹地挑選原材料,遵守糧食加工的標準、規范操作。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保障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加工過程中企業要投入專門的管理人員,設定符合法律法規的企業專屬操作規范流程,防止因為加工過程中的不當操作造成糧食質量的損失或者導致食品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還要重視食品添加劑問題,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慎之又慎,嚴格把好標準線和安全門,不能為了食品風味或者保質期使用超量的添加劑或者違法的添加劑等。
三、糧食企業在《糧食安全保障法》下的挑戰
(一)技術創新帶來的挑戰
我國傳統型糧食企業數量較多,存在對新技術、新設備以及新產品研發投入不足的現象,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能高價從國外進口相關設備或者購買相應專利。影響了我國糧食企業的長久發展。此外,糧食行業領域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不夠緊密,先進的技術很難投入到企業中去。
(二)成本上升帶來的挑戰
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上漲,對糧食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此外,部分糧食企業為了吸引高素質技術人員增加了工資和福利待遇的投入力度,增加了人力成本。
(三)市場競爭帶來的挑戰
糧食市場隨著國際化的腳步以及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被快速打開,國內糧食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增加,一些比較大型的企業借此占據市場,擴大了自身的經營優勢,而其中中小糧食企業實力較弱,除了國內糧食企業之間的競爭之外,還要面對國際糧食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四)監管壓力帶來的挑戰
《糧食安全保障法》的推出對我國糧食企業經營全過程提出了更為嚴格、規范的監管要求,糧食企業不斷加強自身的規制和管理,主動配合各部門的監管,促使自身不斷完善和發展。
四、糧食企業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增加創新技術的投入
企業的活力來源于不斷地創新活動和科研成果,因此我國糧食企業要提高對創新建設重視程度,在糧食企業上上下下樹立創新技術的重要地位。可以為了促進員工和研發人員的熱情,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以及研發獎金,亦可以加強與科研院所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產學研聯合活動,更要對技術和人才注重引入和保留,除此之外,對新的技術要及時申請專利,保證技術不被竊取和利用等。
(二)控制各類成本
在成本控制上,糧食企業可以積極爭取同農資產品公司建立穩定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降低價格,達成雙贏局面。除此之外,也要促進綠色種植,降低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量。通過對農業的機械化水平提高,提升農業生產率,通過效率的提升來減輕成本的負擔。
(三)提高市場競爭力
為了面對國內國外的雙重競爭壓力,我國糧食企業要提升自己品牌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利用我國農業大國優勢,與國內外糧食有關企業通過合作來銷售糧食產品,開展多元化銷售模式,獲得利潤。我國糧食企業面對競爭壓力還應該加強與其他產業的聯合,對產業鏈要進行完善,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
(四)積極應對監管
在《糧食安全保障法》出臺的背景下,糧食企業應該積極應對,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章程和相關規范,保障企業全流程操作合法合規,且要與監管部門多加溝通,對于法律實行之初不熟悉的條款,以及不明確的做法要多加了解,并配合有關部門監管的相關工作,共同保障糧食安全。最后,糧食企業應有較高的自覺性和社會責任意識,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定期開展自我檢查,將糧食安全貫徹為企業理念。
結 語
糧食企業作為糧食安全的源頭和基礎,其利益的保障不僅關乎農業生產的穩定和發展,也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的實現[3]。糧食企業如何在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下調整策略,如何根據大形勢調整自身決策和運營,都需要更進一步地進行探討和分析。除此之外,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糧食企業如何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數字技術也十分關鍵。《糧食安全保障法》對糧食企業的規范運行和法律責任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這對于糧食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糧食企業在面臨諸多責任與挑戰的同時,也要對自己進行進一步的革新和優化。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隨著法律的推出,相關糧食企業在法律指導下重整企業內外部事宜的過程,也正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過程。經過改革和發展,我國糧食企業將會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市場,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還有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邢衛華.全面落實糧食安全保障法 牢牢把握銷區糧食安全主動權[J].中國糧食經濟,2024,(08):23-24.
[2]李蕊, 李佩璇.糧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要義及實施展望[J].中國發展觀察,2024,(06):12-19.
[3]魏露雅.糧食安全保障法背景下生產者利益保障研究[J].糧食問題研究,2024,(03):8-12.
作者簡介:古麗尼格爾·艾合麥提(1998—),女,維吾爾族,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經濟法,郵箱12739259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