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科技工業是高科技產業,是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均明確提出了建設航天強國、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使命與要求。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航天強國建設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面臨新的挑戰。
航天型號物資是影響和決定航天科技工業發展基礎能力的重要體現。航天型號物資供應工作支撐了中國航天2023年67次宇航發射和武器飛行試驗成功,順利完成了火星探測、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發射等重要任務。航天型號物資管理是航天系統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型號物資配套采購供應工作直接影響航天型號研制生產的進度、質量。當前正是航天強國建設、軍事斗爭準備加快推進的關鍵時期。在此,筆者分析了航天型號物資供應工作現狀和面臨的挑戰,總結采購管理優化與創新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在航天強國建設目標下的努力方向。
一、航天型號物資供應特點及現狀
1.航天裝備研制周期急劇縮短。據不完全統計,當前航天裝備研制周期已縮短至“十三五”時期的一半左右,給物資配套預留的周期無法滿足物資固有生產周期,型號研制周期縮短,科研生產任務異常繁重。多型號并舉使得物資采購種類和數量都有了指數級的躍遷,對物資需求計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造成研制生產節奏與物資保供周期沖突,物資供應風險顯著增加。
2.采購模式深刻變化。航天裝備規模化生產,研制周期緊張、市場競爭白熱化等均對物資采購供應模式產生深刻影響,型號物資采購已不再是單純競爭性關系,需要持續優化物資供應鏈,打造卓越供應體系,提高供應鏈核心競爭力。
3.產品標準不統一。同一產品不同用戶標準不統一,同一用戶同種產品不同供應商標準不統一。一院LMS標準規范1220項,五院CAST標準規范1677項,八院SAST標準規范876項,共計3778項。上述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產品統型、集采談價。
4.供應鏈效率低,導致交易成本高或影響供應質量。在傳統采購模式下,由于行業的特殊性,我國航天企業作為涉密單位與供應商的系統互不相連(網絡隔離),信息系統孤島現象比較嚴重,導致詢報價、訂單、收發貨等信息溝通不暢,與供應商依然沿用郵件、傳真等傳統方式進行業務交互,導致采購效率和采購管理水平較低,供應鏈整體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過高。另外,航天型號用物資具有采購品種多、批量小的特點,以一枚大型運載火箭為例,使用的各類電路、繼電器、分立器件、元件等達10余萬只;使用各類金屬材料7000多批、非金屬材料1000多批,箭上整機設備及電纜網使用電纜、電線100多種品種200種規格,各類物資合格供應商達千余家,各供應商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嚴重影響產品交付進度和質量。
二、管理優化與創新的主要內容及取得的成效
1.建設供應商協同平臺,實現智能協同采購。航天一院物資中心通過對采購流程的重要環節及瓶頸點進行分析,對采購流程及供應商協同節點進行優化,通過信息化手段搭建供應商協同信息化平臺,優化采購管理流程,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條件下打破網絡物理隔離限制、實現供應商線上管理、協同,平臺覆蓋采購尋源、中標管理、采購訂單協同、供應商供貨進度反饋、下廠監制驗收通知管理、發運管理以及線上對賬及自助開具采購發票等業務,實現信息化在各方的快速流轉、共享和使用,從而提高物資供應鏈采購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實現需求單位、采購組織、供應商的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協同平臺的建設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詢價協同:在線詢價、自動比價、階梯價格、中標通知、附件傳遞;訂單協同:自動發布、在線確認、進度協同、合同協同、物資代碼;發貨協同:掃碼裝箱、掃碼入庫、物流跟蹤、退貨換貨、生產穿透;對賬協同:發票登記、自動對賬、合同維護、合格入庫、電子合同;質量協同:質量傳遞、過程監控、在線驗收、數據包絡、標準管理。
航天一院物資中心通過引進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理念,憑借信息化手段實現了由傳統、手工、線下向信息化、網絡化、線上模式的轉變,自系統上線后完成注冊并開展線上協同的供應商有三百余家,線上回收詢報價單、詢價物資、線上發布采購訂單達到數萬份,供應商協同平臺的建設每年可在質量管理成本、信息傳遞成本、人工成本控制等方面節約280余萬元,總體提高近85%的采購工作效率,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標,為物資采購工作保駕護航。
2.與重要供應商簽訂框架合同,簡化商務流程。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速度快,軍民品產值不斷創新高。集中采購模式下訂貨任務大幅度增加,以航天一院物資中心為例,合同數量由2019年的4792份增長到2021年的8587份,增長79%。在傳統的合同管理模式下合同問題開始顯現。采購員將供應商簽字蓋章的合同提交合同管理部門,管理部門無法及時進行合同臺賬登記、簽字、蓋章、收訖等工作,合同無法及時閉環,嚴重影響型號物資供應工作。
在物資采購業務嘗試和推行框架合同管理思路,制定型號物資采購框架合同實施方案,打破“一單一簽”合同的采購業務模式,明確了“先簽訂暫定價框架合同,最終金額以實際發生為準”的全新管理思路。通過“標準文本 + 框架合同”模式,與合作量較大的供應商簽訂科研生產用物資采購框架合同(明確合作意向及合同金額上限,簽訂暫定價框架合同,最終交易金額以實際發生為準;訂單為實際發生費用的依據。在合同金額上限之內,一份合同可對應多個訂單)。通過框架合同簽訂的訂單,通過系統審批后采購員導出的訂單已經完成簽字、蓋章工作,訂單郵寄供應商,供應商簽字、蓋章后雙方即完成訂單確認,省去了合同管理部門簽字、蓋章、蓋騎縫章等工作。通過簽訂框架合同達到了提高合同評審審核效率、提升合同管理效益、提高合同簽訂效率,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合同管理,從而防范風險的目標。
目前物資中心已與103家供應商簽訂了框架合同,框架合同累計簽訂數量達到210份,與框架合同關聯的訂單6241份,涉及物資50377項,合同平均閉環周期縮短26.52天。框架合同的實施省去了合同管理部門簽字、蓋章、蓋騎縫章等(與框架合同關聯的訂單)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強度。
3.探索實施元器件直發用戶模式。一院物資中心主要承擔型號物資采購供應、質量保證和物流服務工作,實施型號物資的集中采購與統一倉儲、配送。國產元器件驗收合格后,供應商將驗收合格產品、資料一塊郵寄物資中心,倉儲部門接收物資和報告并對物資進行清點、到貨登記、辦理出入庫、開具合格證等手續再將實物配送至相關用戶,以下簡稱轉發流程,該流程在元器件年采購額2~3億規模下運行順暢。
2021年年初元器件任務量激增,物資到庫房后,倉儲部門現有資源無法及時有效的將到貨物資盡快辦理入庫、出庫、配送等工作。物資中心全面梳理了國產元器件業務流程,探索實施元器件直發用戶流程,即在元器件生產完成和檢測中心下廠驗收合格后,由下廠驗收人員現場開具合格證,在原先下廠驗收通知單信息基礎上增加產品銷售單價,由供應商將驗收合格的元器件和驗收單直接發送至相關用戶,以驗收單(有銷售單價)代替簽收單(出庫單),用戶在驗收單上簽字確認實物已收到,物資中心以用戶簽字的驗收單為依據辦理系統中的出入庫手續,以下簡稱直發流程,直發流程省去了實物在物資中心的流轉環節。
自實施國產元器件直發流程至今,共完成直發物資幾萬項,發放百萬只國產元器件,涉及8767份合同,上萬份驗收單,87家供應商,平均縮短供貨周期10天。國產元器件直發流程的實施將物資中心庫房工作人員從耗時且不產生價值的接貨、實物清點、物資搬運、配送等工作中解放出來,年均節約成本303.4萬元。直發流程的實施有力保障了各用戶單位的科研生產任務按期完成,并先后收到多家用戶的感謝信,實現了用戶、物資中心、供應商三贏的局面。
4.與重點供應商簽訂年度價格協議。近年來隨著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各項目任務量急劇增加,同時各用戶單位對單機成本管控要求日趨嚴格,航天用原材料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特點,且采購的物資涵蓋金屬、非金屬、元器件、機電等多品類物資。部分產品受市場因素影響價格波動較大,如金屬物資鋁材、鈦材等。同時,存在個別供應商利用原材料價格波動信息不對稱提報異常報價。為達到提前選商定價,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工作效率,物資采購部門根據年度需求預測以及現行框架協議使用情況,結合名錄內供應商資源,編制框架協議簽訂計劃。
物資中心選取采購頻率高、年度需求量較大、采購價格穩定的國產物資,采取集中簽訂年度價格協議方式,采購已簽訂年度價格協議的物資時可直接引用年度價格協議價格,不再進行詢比價。年度價格協議的實施降低了采購成本、提高了采購效率,也有效控制了腐敗風險。2023年—2024年,物資中心與上百家國產供應商簽訂年度價格協議,形成年度價格協議目錄數十萬條,做到了主要供應商全覆蓋(其中國產元器件物資覆蓋率達到95%),節約采購成本幾千萬元的同時更是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員。
框架協議的應用有效提高采購工作效率,原本詢比價工作周期7個工作日直接縮短至1天。以集團已簽署的標準緊固件框架協議價為例,采購價格均不高于用戶歷史價格,且9000項物資低于用戶近三年歷史均價。
5.建立元器件宇航標準體系。航天型號物資產品標準按照級別可分為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四個等級。型號在進行物資采購時,優先依據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和行業標準進行采購,無上述標準時再依據企業標準進行采購。
航天用元器件可靠性要求高、品種多、批量小是各國航天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目前我國航天型號采用的元器件標準基本上是用戶采購規范(CAST、SAST、LMS),出現“同一產品不同用戶標準不統一,同一用戶同種產品不同供應商標準不統一”的情況,對產品研制和用戶選用造成一定影響。為解決上述問題,啟動宇航元器件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規范宇航元器件的選型、研發、生產、質保和使用全過程,牽引國內軍用元器件水平的提升,保障我國航天型號任務的順利實施。
宇標體系建設自實施至今實現了三個100%目標,宇標體系100%覆蓋、宇標元器件100%納入選用目錄、100%依據選用目錄實施宇標元器件采購。航天各單位以供應鏈管理視角,構建以宇航元器件標準為基礎,以集團聯合集中采購為主導,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實施宇標元器件體系的統一,供應商在生產、試驗成本方面下降13%,采購價格平均降幅3%-10%。2021年春季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集團實施國產元器件聯合集中采購,得到用戶的高度認可。至今航天科技集團組織多輪宇標元器件集中談價。
6.航天型號全級次供應商管理。全級次供應商管理是一種立體式的供應商管理方法,是基于集成制造產品的復雜性和系統工程管理的思想形成的對供應商的質量控制方法,是窮盡配套體系和摸清供應商各層次協作關系的一種新型管理方法。“全級次”是為基于大系統的復雜產品(運載火箭、衛星、飛船等)配套的各級次供應商。“級”是指按照產品結構,從總體、分系統、單機、部組件逐級往下分解,直到最末級元器件、原材料供應商。“次”是以單位為主體的協作配套層次,直接為本單位配套的供應商為一級供應商,為本單位一次供應商配套的供應商為二次供應商。以此類推,包括一次、二次乃至多次。
航天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廣泛、技術難度大、產品構成復雜,需要大量協作配套單位的支撐。近年來,隨著航天科研生產任務異常繁重,型號及配套產品多樣化,供應商數量持續增加。航天企業通過全級次供應商管理,在資源整合上采取自主保障與開放融合相結合,引入優質供應商資源。聚焦核心能力提升,加大能力建設的自主投入;加強軍民融合,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能力資源,引進優秀供應商或外協商,強壯供應鏈的保障能力;通過能力儲備,資源儲備、流程優化及管理創新,逐步完善適應型號生產的組織管理模式,產品實現流程和生產能力體系;超前謀劃快速實現的措施預案,根據需要適時開展相關儲備等措施圓滿完成了各重大工程。
三、結語
在當前競爭性采購成常態,國防科技裝備采購政策進行大幅調整的情況下,航天物資采購工作面臨更多挑戰,航天各企業必須考慮采購成本、進度、質量等要素。筆者通過對目前航天物資采購管理方面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了航天企業在物資采購管理方面的優化點及創新方式,如建設供應商協同平臺,實現智能協同采購;與重要供應商簽訂框架合同,簡化商務流程;探索實施元器件直發用戶模式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物資供應效率的提升。通過與重點供應商簽訂年度價格協議,建立元器件宇航標準體系等措施降低了物資采購成本、提高了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實施航天型號全級次供應商管理對產品質量可靠性的提升以及航天產業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有積極作用。
(執筆人:趙慶芬" 張京輝" 杜壯趙民" "吳蘭芳)
(作者單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