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一門藝術類學科,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雙減”政策對小學美術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過美術作業優化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美術素養,是當前美術教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從創新作業形式、作業設計多元化、單元作業設計、分層式作業設計、個性化作業設計等角度對“雙減”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美術作業優化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雙減”;小學高年級;美術作業;優化設計
作者簡介:鐘希(1992—),男,廣東省珠海市兆征紀念學校。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師要優化作業設計,提升作業效果。在設計小學高年級美術作業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創新作業形式,選擇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業內容,提高作業的可操作性,并將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設計科學、有趣的美術作業,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的獨特魅力,還能充分發揮美術的德育作用,幫助學生形成喜歡動手實踐、熱愛優秀傳統文化和生活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一、創新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雙減”背景下,美術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摒棄內容固化、形式單一的傳統作業模式,設計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布置開放性、趣味性作業,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同時,教師應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育人理念,不能單純依靠課堂作業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評價,而應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價值觀、情感變化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并堅持鼓勵性原則,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美術教學質量[1]。
例如,在“生動的紙造型”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在設計作業時融入了城市建筑設計的內容,要求學生用紙做出棱錐、圓柱、三角柱等立體造型,并用剪刀在立體造型上裁出鏤空花紋或立體凹折結構,創作出個性化的紙建筑造型作品。這種聯系生活實際的趣味性作業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首先,筆者給學生展示一組既像門又像窗戶的結構的圖片,并提出“知道這是什么嗎?好看嗎?怎么才能讓它更富有美感?”等問題,以此自然導入主題“城市之光——生動的紙造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和深入思考,初步感知鏤空之美。然后,筆者出示造型別致的智利天主教大學創新中心建筑的圖片(通過相應軟件去掉了窗戶),并提問:“你們覺得這一建筑奇怪嗎?你想住在里面嗎?它缺少了什么?”在學生回答后,筆者進行相應的總結,并出示該建筑增加了挖孔式大窗的圖片,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形成設計思維。接著,筆者通過微課演示如何通過粘貼、折疊的方法用紙做出基本的建筑形體,并要求學生制作紙建筑基本造型,以此作為本課的第一次作業。在學生完成第一次作業的基礎上,筆者布置第二次作業:用“盲剪鏤空”的技法提升紙建筑的美感。這次作業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授“立體凹折”鏤空技法后,筆者布置第三次作業,讓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富有鏤空美感的紙建筑造型。這種聯系生活的趣味性作業能讓學生樹立創作自信,感受到創作的樂趣,充分意識到藝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藝術可以讓生活更美好。
二、作業設計多元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教師在美術作業的優化設計中,要遵循“作業即學習活動”的設計理念,充分發揮作業的價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美術作業較少涉及表述性作業以及資料搜集、人文精神探索等活動性作業,這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發展。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主題式活動、小組項目式活動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浩氣長存”一課的教學中,筆者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搜集當地仁人志士及其豐功偉績的資料,了解他們的形象特征和他們所處年代的服飾、環境等。在課堂上,筆者提出“你覺得這些仁人志士看到繁榮昌盛的祖國后會說什么?”等問題,讓學生結合本小組搜集的資料,圍繞問題展開交流討論,并選取小組代表上臺進行總結發言。同時,筆者設置開放性課堂作業,讓學生創作一幅關于仁人志士看見繁榮昌盛的祖國的畫。在課堂結束后,筆者布置課后拓展作業:看一場關于辛亥革命的電影。這樣融入本土紅色文化的多元化美術作業設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欣賞感受與分析討論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又如,在教學“?肖郵票”一課時,筆者設計了如下課前作業:搜集有關生肖郵票的知識并分享。這樣的作業能為課堂教學做鋪墊。在課堂上,筆者設計了如下作業: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用適當的材料制作?枚有趣的?肖郵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喜好和想法自由選擇創作手法,創作出自己的生肖郵票作品。這樣的作業能拓展學生的創作思路,激發學生對生肖郵票的創作熱情。最終,學生創作出了很多富有創意的作品,并自信地展示介紹了自己的作品,有效培養了動手能力和美術設計思維[2]。
三、單元作業設計,進行有效教學
單元作業強調以單元為整體,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對課程作業內容進行整體設計[3]。在設計美術單元作業時,教師要明確作業目標,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如造型設計能力、色彩表現能力、創意表達能力等,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作業完成過程及結果進行及時的評價。教師設計單元作業,能幫助學生進行系統性學習,減輕學生的美術學習負擔,提升學生的學習計劃性和綜合能力。
例如,在六年級下學期的教學中,筆者將“神州大地之旅”“亞洲大陸之旅”“歐洲大陸之旅”“非洲大陸之旅”“美洲、大洋洲之旅”的內容進行了有機整合,構建了以“小小旅行家”為主題的單元課程,并進行了單元作業整體設計。單元課程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內容主線,以發掘景物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為價值取向,介紹了世界各地的人文和自然遺產。基于此,筆者設置了如下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和了解世界人文及自然遺產豐富多樣的形式和特點,提升審美感受與表現能力,形成保護人類文化及自然遺產的情感態度。在此基礎上,筆者布置了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材料,并通過剪貼、手繪等方式制作一本旅游小冊子的單元作業。此單元作業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自由制訂旅行路線,充分運用所學單元知識并展示自己的特長。在單元教學結束時,筆者專門安排了一節單元小結課,讓學生對各自的單元作業成果進行欣賞展評,以此鍛煉學生的美術評價能力。
四、分層式作業設計,尊重學生差異
在設計美術作業時,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綜合能力的差異。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分層式作業,以滿足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完成美術作業時感受到美術的獨特魅力,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4]。
例如,在教學“線材立體構成”一課時,筆者設置了如下分層式作業:層次一,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架構穩定的立體線材作品;層次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架構穩定、造型別致的立體線材作品;層次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構思奇特、富有排列韻律美的立體線材作品。此分層式作業的難度逐層增加,不僅強調了合作性,還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差異,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提高教學質量。
五、注重美術作業的探究性,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想提升美術教學的魅力,就要充分提升美術作業的藝術性以及趣味性。為此,在設計美術作業時,教師需要對美術教材展開詳細分析,并注重提升美術作業的探究性,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對相關美術作品進行深入探索。同時,教師需要合理設置問題,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以有效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其實踐能力,培養其創造思維。
例如,在教學“再見了,母校”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探究性的美術作業,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美化教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其在充分觀察教室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交流,找到美化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對教室進行美化,如設計少先隊角等。這樣的作業具有較強的探究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有效培養其美術素養。
六、個性化作業設計,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為此,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設計個性化美術作業。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但在傳統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根據單一的標準來設計美術作業,這樣的美術作業針對性不足,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此,小學美術高年級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這樣的美術作業能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讓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獲得美術素養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結合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使其能夠獲得更有針對性的幫助。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在完成個性化作業的過程中充分表達自身的感受,獲得個性化發展。總而言之,教師在設計美術作業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從而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美術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結語
為落實“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提出的要求,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小學美術教師在設計美術作業時,要創新作業形式,豐富作業內容,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現實生活,設計生活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此外,教師也要注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異,遵循因材施教原則,設計分層式作業,以此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美術素養的提高。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進行作業優化設計,能讓學生在完成美術作業的過程中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完成美術作業的熱情,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馮琪珺.小學美術差異教學分層作業的應用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160-161.
馮花.元化評價方法在小學美術作業中的應用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159.
陳敏.啟發“美”的認同感:小學美術智趣作業設計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2):143-144.
龍淵洲.對小學美術課程單元化作業的實踐研究[J].藝術評鑒,2018(10):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