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劇《乘風踏浪》講述了以彭錦西為代表的遼寧興城泳裝人的創業故事,不同于以往講述東北故事的電視劇,《乘風踏浪》選擇了“去工業化”的敘事手法,講述具有遼寧文化特色的創業故事并注重地域空間在推動敘事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電視劇強化以戲劇沖突塑造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并將個體的命運與時代變遷緊密相連,呈現鮮活生動的人物群像。
【關鍵詞】《乘風踏浪》,敘事創新,人物形象,遼寧文化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03-010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03.02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4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文藝評論專項)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遼寧電視劇的創作生產與創新傳播研究”(項目編號:L24BWY012)研究成果。
電視劇《乘風踏浪》自開播以來關注度較高,收視率方面表現優秀。這部作品以其特色遼寧故事的講述和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吸引了大量觀眾的關注。電視劇通過“去工業化”的敘事形式和突出群像塑造的人物建構方法,展現東北人別樣的創業故事。
一、東北創業故事的創新表達
近年來多數東北題材電影和電視劇在創作上均圍繞工業主題展開,多部取得了優異票房成績與收視率的影視作品將東北寒地空間、工業元素融合到懸疑題材的故事講述中,逐漸形成了東北故事的類型化敘事。例如,電影《白日焰火》《老槍》等均將故事發生的時間設置為冬季,故事的發生地點則選擇在工業廠區;像電視劇《父輩的榮耀》《漫長的季節》等也會圍繞有著工人身份的主人公展開故事講述。并且,在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中,導演有意識地突出了東北寒地的空間特色,白雪皚皚的城鎮、冰封的河流成為畫面中被表述的重點。
但是,電視劇《乘風踏浪》則與其他講述東北的故事不同,它開辟了表述東北的新路徑?!冻孙L踏浪》將故事發生的地點設置在遼寧濱海小城興城,講述的也不再是傳統的工業故事。電視劇去“工業化”的敘事創新主要體現在講述特色遼寧創業故事、遼寧濱??臻g參與敘事兩個方面。
(一)去“工業化”的遼寧創業故事
電視劇《乘風踏浪》主要圍繞著主人公彭錦西的創業故事而展開。彭錦西的創業故事要從一條游泳短褲說起。1978年,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彭錦西為了改善家中生活條件倒賣干豆腐被抓,因此被認為是投機倒把而入獄服刑。彭錦西入獄前曾看到工商管理局所長晾曬的泳褲,他馬上聯想到,在海邊游泳的村民沒有合適的泳褲,他們可能很需要這類產品,從而從中悟出了售賣泳褲的商機。彭錦西在出獄后說服了母親、妹妹和嫂子幫忙制作泳褲,由他負責在海邊售賣。他的泳裝制作團隊與銷售市場一步步擴大,最終帶領興城泳裝人走出了一條創新致富的道路。
電視劇《乘風踏浪》的故事表述不同于以往年代劇中呈現的創業故事。以往電視劇在講述創業故事時,往往會將主人公設定為南方人,講述發生在南方城市中的創業故事。而在講述東北人的創業故事時,作為主人公的東北人通常會南下尋找機會,在異地打拼并成功創業。
而電視劇《乘風踏浪》則講述了具有遼寧本土特色的創業故事,主人公既生活在遼寧,他的創業故事也發生在遼寧,并依托遼寧海濱的地理環境展開敘事內容。這樣的敘事框架能夠帶給觀眾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熟悉是因為電視劇展現了具有喜劇幽默感的東北人踏實奮進的精神風貌,陌生感則在于電視劇講述了擺脫工業化敘事且立足遼寧本地的創業故事。
電視劇《乘風踏浪》選擇構建一個發生在遼寧的下海經商的創業故事,這與以往單純講述東北農村家長里短的喜劇故事以及探討東北工業發展與轉型變革的時代故事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敘事上的創新又能帶給觀眾與以往不同的觀看體驗,從而產生對故事敘事內容的觀看期待。
(二)海濱特色空間形象參與敘事
電視劇《乘風踏浪》巧妙地將空間場景與敘事內容緊密捆綁在一起,在敘事上強化了故事的邏輯性,在空間表現上突出了遼寧“另類”的地域風貌。很多電視劇的創作會將空間場景作為故事發生的場地,僅僅只是為人物提供行為表現的環境。但是,《乘風踏浪》將電視劇的敘事內容與空間場景緊密銜接,充分將遼寧興城的海濱空間與敘事內容捆綁,讓海濱空間成了敘事表述的重點。
在電視劇中,遼寧海濱地域空間被主題化,它“自身就成了描述的對象本身。這樣,空間就成為一個‘行動著的地點’,而非‘行為的地點’”[1]。遼寧海濱空間深度參與到電視劇的敘事當中,主人公彭錦西發現很多人在海邊洗海澡時沒有適合的游泳短褲,從而發現了制作泳褲售賣的商機。可以說,彭錦西的創業故事能夠展開,正是基于海濱生活環境的啟發。
彭錦西初期在海灘偷偷售賣泳褲,海濱空間成了他初期創業的“根據地”。海濱空間參與了電視劇的敘事,推動著彭錦西創業故事的發展。他在海灘售賣泳褲的過程中,遇到工商局執法隊的抓捕,他利用海邊游泳的人群作為掩護,將自己的衣服迅速脫下抱在懷里,與將要游泳的赤裸上身的人們坐在一塊,以此躲避了執法隊的搜查。借助海濱空間的自然條件,彭錦西才能將標識自身特征的服裝脫下,把自己隱藏在游泳的人群中而不被發現。可見,電視劇敘事情節與海濱空間能夠緊密結合在一起,能使敘事邏輯更強。劇中彭錦西佯裝游泳者而躲避抓捕的行為,也使故事內容更加生動有趣。
彭錦西在海邊偷偷售賣泳褲開啟自己創業之路的同時,他與心上人羅虹的感情也借助海濱空間進一步升溫。一方面,羅虹不在乎二人之間身份的懸殊,改革開放初期,雖然她是當時社會上稀缺的大學生,她卻不避諱與彭錦西一起在海灘上賣泳褲,可以看出兩人的感情深厚。另一方面,當時私自售賣商品仍屬于被禁止的行為,羅虹在海灘陪彭錦西賣泳褲的過程中,也差點被工商局的工作人員抓捕,而她并未責怪彭錦西;羅虹的父親來到海灘嚴厲禁止二人的交往,她也奮力抗爭,多重壓力與阻隔并沒有使他們二人的情感出現嫌隙反而更加牢固。因此,創作者巧妙地借助海濱空間環境開展了兩條故事線索的敘述,一條主線是彭錦西的創業故事,另一條則是彭錦西與羅虹的愛情故事。在海濱空間,觀眾既能看到主人公彭錦西創業的努力與成績,也能看到彭錦西與羅虹愛情的考驗與堅持。
可見,在《乘風踏浪》中,海濱空間為故事的展開提供了地點背景,而且海濱空間與人的社會實踐行為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海濱空間中人的活動使空間具有了意義,人們參與海濱空間的建構,而空間也反過來在敘事中表明了人的社會關系與生活境況。
電視劇為了更好地突出遼寧地域風情,在展現海濱風光的同時,在場景搭建、道具設計、人物表演等方面,充分融入了遼寧興城地區的文化特色,例如海濱小鎮的風光,興城古城的城墻等諸多標識性空間場景的設計,還有以遼寧興城和葫蘆島特色美食干豆腐作為道具等,既能讓觀眾既感受到濃郁的東北風情,又能通過沿??臻g景觀讓觀眾感受東北的地理特色,并且這些自然風光與其他影視劇里呈現的白雪皚皚的東北平原、鋼鐵工業化的東北城市景觀全然不同。《乘風踏浪》為觀眾呈現了多元化的遼寧自然風光,也給觀眾提供了另一重想象東北和認識東北的途徑。
二、個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塑造
《乘風踏浪》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頗具亮點,它將個體的命運與時代變遷緊密相連,每個人物的生命歷程與言語行為,均符合特定歷史年代的文化語境。電視劇在塑造人物以及安排敘事內容時,不僅突出了主人公的個性特色與創業故事,還將多個配角的人生軌跡和個性特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呈現,從而突出了興城泳裝人的群體形象。
(一)溫厚堅韌的主人公形象塑造
彭錦西是電視劇《乘風踏浪》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敢于自我挑戰的年輕人,希望通過努力能夠改變家庭貧困的境況。他有擔當、有魄力,對待他人寬厚溫和,面對生活的重重壓力依然堅毅前行。電視劇在敘事進程中,為彭錦西設置了多個需要跨越的困境,制造了諸多沖突矛盾,從而使人物形象更為鮮活立體。
在電視劇的創作當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沖突,沖突分為三種“其一,是不同人物之間的矛盾、對立、沖突和斗爭。這種沖突,觀眾尤為關注。這是因為,電視劇藝術里,觀眾關注的是人,是人的生活道路,人的遭遇,人的命運,由此,必然要關注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沖突”[2]。電視劇《乘風踏浪》中,為了更好地塑造主角彭錦西的形象,創作者設置了多個與之產生沖突矛盾的人物,讓他在解決各類矛盾事件時能夠突出優秀的品格,從而更生動鮮活。并且彭錦西遇到的各種生活難題,也與社會時代發展的境況緊密相連,這也使得人物行為和故事發展更具邏輯性。
例如,彭錦西有個老同學叫秦升,彭錦西在創業過程中一直受到他的詆毀與阻礙。在當年,彭錦西本應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卻因倒賣商品被秦升發現并舉報而最終鋃鐺入獄。在彭錦西出獄后,秦升又多次設法陷害彭錦西,企圖讓他無法在興城立足。然而,這些困境均被彭錦西一一化解,在一次次的生活磨礪中,彭錦西找到了正確的創業道路,并帶領更多村民共同致富。秦升為彭錦西一次次地設下障礙,反而成了他勇往直前、克服險阻的動力,讓觀眾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主人公溫厚堅韌、踏實進取、善良誠懇的優秀品質。
除此之外,電視劇創作者設置了另一個不斷與彭錦西發生沖突的人物,即羅虹的父親羅十福。羅十福極力反對女兒與彭錦西的婚事,在女兒陪彭錦西賣貨、幫彭錦西做泳裝時,多次設下阻礙破壞二人關系。雖然羅十福對待彭錦西態度惡劣,但彭錦西仍能化解尷尬并十分孝順他,讓他能在家庭中樹立長輩的威信,滿足老丈人小小的虛榮心。彭錦西不斷化解二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沖破羅十福對他設下的障礙,這讓彭錦西的性格魅力被極致地凸顯,也讓觀眾在一出出具有喜劇感的姑丈沖突中,深刻感受到他的真誠與堅持。
(二)鮮活立體的群像塑造
電視劇《乘風踏浪》中,設置了多個鮮活立體的群像人物,讓這部電視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顯得十分豐滿,且能為觀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例如,電視劇中彭錦西的家人個性突出,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色。電視劇中主人公彭錦西擁有充滿溫情的家庭環境,溫柔的母親,有責任感的兄長,小妹妹和嫂子有時雖口無遮攔但心地善良。他們雖然會偶有矛盾,但在面對重大事件和困難時,最終都會統一戰線來對抗外界的艱難險阻。
特別是電視劇中對彭錦西哥哥彭錦東的人物塑造十分可圈可點,彭錦東一家生活在缺少父親的家庭中,而彭錦東作為家中的大哥,始終認為照顧母親、弟弟和妹妹應該是作為長子的責任。這讓他在面對很多問題時,顯現出強硬的態度,并希望在家中有絕對的發言權。例如,彭錦東因為害怕弟弟再次因為私售商品入獄,他十分霸道地將縫制泳褲的縫紉機栓上鎖鏈、把弟弟關在家里不讓他出門、千方百計為弟弟找看似體面的工作,他將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自己身上,希望親人能安安穩穩的生活。
在刻畫人物時,除了利用人物沖突以外,還可以利用“人物內心的沖突。這種沖突雖然也從屬于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但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不容忽視的戲劇沖突”[3]。電視劇巧妙利用人物內心的沖突對彭錦東進行刻畫。當弟弟不顧阻擋外出賺錢并買回豬肉改善生活時,他雖然嘴上說著不吃肉,肉是用臟錢買的,但內心其實也很想吃肉。他強硬地表示不能吃臟錢買的肉,話語犀利傷人,但實際上確是出于對弟弟的擔憂,希望弟弟就此打消私售商品的想法。他非常疼愛弟弟,但出口的話語卻強硬傷人。
彭錦東有多場家庭紛爭的戲,基本上他都是“反對派”。他希望家人平安而做出的武斷行為無法得到家人的理解,甚至在一次家庭紛爭中,所有人都將矛頭對準他。在這一幕戲中,彭錦東一個人抱著一盒放了多年沒舍得吃的月餅蹲在院子里痛哭,這盒月餅是他為了幫妹妹找工作而送給秦升父親的禮品,卻被妹妹強硬地從秦父手中要回。彭錦東眼見為妹妹找工作付出的努力付之東流,與妹妹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他內心希望家人安穩生活的真實想法與他的言行并不一致,使得他在家庭中孤立無援,無人理解他的苦衷。
人物內心的沖突是導致彭錦東言行不一的原因。他希望所有人都平安穩定的生活,因此即便知道弟弟賺錢能夠買肉改善家庭條件,也不能給予鼓勵與支持;他明明知道妹妹是怕他受委屈才要回送人的禮品,也要嚴厲批評妹妹。他明明很愛自己的家人,但說出的話卻又無比傷人,使親人不能夠理解他的想法。通過人物內心沖突的展現,觀眾能夠充分了解彭錦東言行不一的苦衷,也能夠深刻認同這個立體豐滿的人物。
除此之外,電視劇中塑造的彭母、羅十福、彭錦繡等人物形象雖然都是配角,但他們在身體動作、服裝造型、語言表達等方面均具備個人特色。創作者賦予了角色鮮活的精神生命,而諸位演員又將之傳神地進行了演繹,使得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成功,令觀眾印象深刻。
綜上所述,電視劇《乘風踏浪》在敘事上獨具匠心,開創性地設計了去“工業化”的敘事內容,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別樣的遼寧故事。同時,在人物塑造上傳神地刻畫了各具特色的主角與配角,使得每個角色都充滿了生命力,讓觀眾體會到人物的真實與鮮活,并對電視劇產生共鳴。
參考文獻:
[1](荷)米克·巴爾.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M].譚君強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108.
[2]曾慶瑞.電視劇原理第一卷·本質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89.
[3]曾慶瑞.電視劇原理第一卷·本質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91.
作者簡介:
張婉宜,沈陽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影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