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漢語中有許多構式詞語,有的構式曾在漢語史上出現過,并在該構式下產生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仍大量使用,但對這類詞卻缺少相關研究。通過梳理“X徒”構式的性質、分析其語義等方式,探討此構式的生成機制。
【關鍵詞】“X徒”;詞族;語義演變;生成機制
【中圖分類號】H03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03-012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03.035
在漢語使用中,有一系列指人群的詞族,如“X迷”“X黨”“X奴”“X族”等等,其中不乏網絡新興語,也有許多在漢語史上曾出現,在現代漢語使用中仍大量使用,但是卻缺少研究的詞,如“X徒”詞族,語言學界很少有人研究,研究“X徒”詞族的語義來源與形成機制對詞族研究有一定的補充作用。
一、“X徒”中“X”的性質
詞族“X徒”中的“X”是一個可變的量,變項“X”的主要作用是突出描述對象或對象所代表的性狀特征。“X”部分可以填入一系列不同的語素或詞語,可以靈活變動。根據漢籍語料檢索,在“X徒”結構中,“X”大致可分為三類,即名詞性語素、形容詞性語素和動詞性語素。
“X”為名詞性語素。如:棍徒、匪徒、僧徒、黨徒、賊徒、佛教徒、羽徒等。
(1)歲時或置羊酒,亦辭不納。門徒束修,一毫不受。(《北齊書》卷四四)
(2)洎于九州山原,兩京城闕,僧徒日廣,佛寺日崇。(《舊唐書》卷一八上)
“X”為形容詞性語素。如:暴徒、狂徒、丑徒、麗徒、歹徒、刁徒、亂徒、強徒等。
(3)昆盧、徐谷之徒亂齊、趙,山東、關內暴徒,保人阻險。(《鹽鐵論》卷第十)
(4)值天厭昏偽,丑徒數盡,龍豹應期,風云會節。(《梁書》卷五六)
“丑徒”意為叛逆之輩。
(5)馬到也,強徒辟易;锏來也,山岳皆寒。(《隋唐演義》第五回)
(6)但有盜賊,即便設法擒捕務在得獲解官問招呈詳,不許妄拿平人,攀誣無干良善,及縱令積年刁徒,嚇詐財物擾害無辜。(《王陽明全集》)
“X”為動詞性語素。如:賭徒、學徒、問徒、作徒、奔徒等。
(7)智圓同奸不首,問徒三年,滿日還俗當差。(《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六)
(8)吳人獲薳射於柏舉。其子帥奔徒以從。(《春秋左氏傳·定公》)
此外,“X徒”按照音節數量還可分為雙音節、三音節以及四音節詞匯。
(9)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史記·魏公子列傳》)
(10)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會,千古傳名諡。(《李密《淮陽感舊》詩)
(11)從訓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輩,出入臥內,號為“子將”,委以腹心,軍人籍籍,各有異議。(《舊唐書》卷一八一)
現有的“X徒”詞族,從音節上看,大多數是雙音節詞,三音節詞較少。雖從音節來看,“X徒”可分為三類,但是在例(11)的四音節詞中,省略“之”后的語義與“亡命徒”沒有差別。從語法和語義的角度來看,“之”字在這里的作用是連接兩個詞,形成一個短語,省略后雖形式上發生了變化,但語義并沒有改變,這說明了“X徒”構式在語法和語義上相對來說具有穩定性。
最后,從“X”的語義色彩來看,“X”的構成幾乎都為中性或者貶義色彩。在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BCC)中以名詞性“X”為條件檢索“X徒”這一結構,共出現1393條結果,在這1393條結果中,“X”大多數為中性語素及貶義語素。這一構式中只有幾個褒義語素的出現,如“義徒”“麗徒”,但這些詞在實際使用中通常被視為貶義詞或中性詞。并且當褒義語素進入“X徒”構式時,所構成的詞并無褒義色彩,在實際語境中也可能表現出貶義或中性色彩。
二、“X徒”的語法功能分析
從語法結構的角度來看,“X徒”為偏正結構,其中“徒”為名詞性語素。在這個結構中,“徒”被作為中心詞,而“X”則起到限制和修飾的作用,所構成的合成詞用于指代具有某一性質的某一類人。因此,“X徒”在語法上具有名詞的功能,可以作句子中的主語、賓語等成分。
充當主語:
(12)僧徒貪利無已,營結近侍,欺昧奏請,布施莽齋,所需非一,歲費千萬,較之大德,不知幾倍。(《元史》卷二〇二)
(13)賓客義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晉書》卷二二)
以上兩例中,“丑徒”“僧徒”皆充當主語。
充當賓語:
(14)二人都是酒徒,見他如此殷勤,一發喜歡,大碗價只顧吃了,那里猜他有甚別意?(《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15)時中國紛擾,四方隔絕,道安乃率門徒,南游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趨諸方。(《隋書》卷三五)
三、“X徒”中“徒”的語義來源分析
(一)語義分析
“徒”,《廣韻》:“同都切,平模,定。”本義為步行。甲骨文字形為" ,因步行時兩腳一前一后,兩只腳就像互相跟隨一樣,故用以比喻“跟隨”“追隨”,并由此義引申為“跟隨的人”。
(16)伏望陛下詳其奸詐,去其朋徒,則朝廷安靜,制令肅然。(《舊唐書》卷一八上)
因古代作戰是以冷兵器步兵為主,“徒”又可指代“步兵”義。
(17)公徒三萬。貝胄朱綅。(《毛詩·魯頌》)
例(17)中“公徒”意為諸侯的步兵。再由引申義“跟隨的人”延伸為同一類或同一派別的人,出現“人徒”“酒徒”“林徒”等“X徒”構式。
(18)楚之人徒,是彼所忌,將奪其國,彼安得端坐視之?(《北史》卷二一)
在之后的使用中,“徒”義逐漸開始發生變化。如:
(19)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周禮·春官宗伯》)
例(19)中“徒”為官府中供使役的人。此后泛化到指無特殊才能供使役的人,如:
(20)工徒勞于土木,思慮殫于機巧。(《晉書》卷九一)
(21)經明行修之士,猶或罕有正人,多取胥徒之流,豈能皆有德行。(《舊唐書》卷八一)
除“工徒”外,還有指漁人的“釣徒”,牽馬人的“馬徒”,“徒”在這類構式中指從事某一職業的人。
(22)吾常馮於馬徒,欲以伐紂而不能,愚也;不爭而隱,無勇也;愚且無勇,不足以備乎三公。(《韓詩外傳》卷二)
此后“徒”從指某一職業的人到泛指“徒眾”義,如:
(23)二人自是名論漸衰,賓徒稍省,旬日之間,慚嘆逃去。(《后漢書》卷六八)
(24)不阿黨,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晏子春秋》第三卷)
在長期的詞匯演變中,詞義已發生變化,現在的“徒”字逐漸由動詞轉變為名詞使用。如:
(25)故曰以其極賞,以賜無功,虛其府庫,以備車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宮室觀樂。(《墨子》卷一)
(26)若賞唐國之勞徒,則陶狐將為首矣。(《呂氏春秋·當賞》)
在以上兩例中,“役徒”“勞徒”指代在官府中當差的人。在此后的使用中,“徒”指某一類人時逐漸成為定位詞素,成為“X徒”結構,“徒”的意義逐漸開始虛化,“徒”在“X徒”詞族中起到標記詞性的作用,指具有“X”所概括的某種屬性或特征的一類人。“徒”在詞語中的位置總是固定出現在詞尾的位置上,由前面變化的“X”與之聯合構成“X徒”詞族。如:暴徒、狂徒、丑徒、麗徒、歹徒、刁徒、亂徒、強徒等。“徒”則作為標記詞素,強調了這些詞語所指代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種特定的屬性或特征。
關于“X徒”的貶義色彩,在《春秋左氏傳》中有如下記載:
(27)子產曰。豈為我徒。國之禍難。誰知所儆。(《春秋左氏傳·襄公》)
在此例中,杜預注稱:“徒,黨也,言不以駟、良為黨。”在這里,子產不愿跟駟氏等為同黨,在回答中帶有不屑的感情色彩。又有:
(28)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刀之徒是也。(《墨子》卷一)
先秦文獻中的兩例“X徒”例均帶有貶義色彩,為后來的“X徒”積淀了語義背景,也成為“匪徒”“刁徒”等“X徒”構式指代某一個人或群體詞族的貶義色彩來源。
在類似的詞族構式中,“X棍”和“X徒”一樣帶有濃厚的貶義色彩,與“X徒”中“X”無褒義語素的情況不同,在“X棍”構式中,“X”可以由褒義語素充當,但是在這一構式中,即使“X”為褒義語素,由于“棍”帶有貶義色彩,所構成的“俠棍”“善棍”等詞仍是貶義詞。
(29)俠棍設局暗脫,竊盜也,狡儈騙貨明賣,強盜也,二者當與盜同科。(《杜騙新書》第六類)
由此可以推論,在包含“X徒”與“X棍”等特定結構的語境下,其整體語義是固有且穩固的,即這種結構的含義并不隨著其內部成分的具體變化而輕易改變。相反,這些內部成分的獨立意義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適應并受限于整體結構所賦予的特定語義框架。
(二)形成機制
“X徒”結構中,“徒”指“同一派系的人”和“某一類人”的義項可以同其他詞素組合代指某一類人,人們樂于模仿、傳播,從而形成具有能產性的原因,不斷地產生新的構式,產生方式主要通過類推機制。類推是根據兩個或多個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或一致性,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具有相似性或一致性的思維方法。在“X徒”詞族的構詞過程中,模仿已有的語言結構,添加不同的詞素,從而復制出一種具有新內容的變體,如“義徒”。
(30)玄以為忠孝不兩立,乃率義徒還闕南鎮撫。(《北史》卷六六)
例(30)是在“徒”指某一類人的模因上類推而來。在這一類推構式中,“X徒”這一語言結構不變,變的是詞素“X”的內容,依靠類推手段,“X徒”詞族得以發展和傳播。
四、“X徒”的語用分析
(一)詞性標記功能
詞性標記主要用于英語中,起到標記詞性的作用,直接且明確地反映詞匯的語法功能。但是漢語作為孤立語,缺乏英語等屈折語中常見的詞形變化系統,通常使用詞綴作為詞性的標記成分。通過使用不同的詞綴和語序等語法手段,漢語也可以實現標記詞性的功能。比如“X族”“X姐”“X哥”作為類詞綴附著于模槽語素(即“X”位置上的可變部分)后起到標記名詞的作用,指某一個或某一類人,豐富詞匯的表達能力。“徒”作為一個定位構詞成分,起到標記名詞的作用,以“徒”為詞根語素的“X徒”指代具有某種特質的一個人或一類人,如“司徒”指管理土地和征發徒役的官名(做姓時不在討論范圍內),“掌徒”指掌管徒役的人,“保徒”指傭工。
(31)倪寬賣力於都巷,匡衡自鬻於保徒者,身貧也。(《潛夫論箋校正》)
(二)性別指向功能
在談及“屠夫”“劊子手”等職業時,這一構式的性別指向意義十分明顯,因其[+力量強]這一生理特點,一般來說會將其默認為男性。故之后產生的“X徒”構式如“歹徒”“暴徒”等結構被賦予[+男性]的義場,在指稱人時帶有明顯的性別指向功能,在使用此類詞族時大都用來指稱男性。而“X徒”的性別指向功能在漢語其他指稱人的詞族中具有特殊性,因為在其他詞族中并沒有性別區分,例如“月光族”“啃老族”等,以上詞可以用來指稱女性,也可以用來指稱男性,指的是具有同一愛好或生活習慣的一類人。具體使用時,可能會因為語境和用詞的不同而帶有不同的含義和側重點。
(三)語義凸顯功能
從語用表達效果來說,用“X徒”指稱人大多數情況下表達的是一種厭惡或憎恨的情感,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例如“賭徒”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沉迷賭博的人”,“賊徒”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對敵軍或者叛軍的蔑稱”,但是相較于釋義詞語,使用“賭徒”“賊徒”等“X徒”構式具有更強的情感指向與凸顯功能。
(32)都懼怕西門慶那廝是個刁徒潑皮,誰肯來多管。(《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33)他認道是不使外方糴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詐害,遇見本地交易,便自聲揚犯禁,拿到公庭,立受枷責。(《二刻拍案驚奇》卷一)
在以上例子中,“刁徒”“棍徒”后跟隨“潑皮”“詐害”等負面義詞語,具有凸顯語義的功能,具有相似語義的兩個詞匯疊加使用強調了“X徒”的語義色彩。這種語言運用方式在漢語中是比較常見的,它有助于表達作者或說話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也能夠更好地傳達信息,讓聽者更加準確地理解說話者所要表達的含義。綜上所述,漢語中這種通過疊加使用具有相似語義色彩的詞匯來強化語言表達的策略,不僅豐富了語言的表現力,也深刻反映了語言在人際交往、信息傳遞及情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牛保義.構式語法理論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3]牛保義.構式語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
[4]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張誼生.當代漢語流行構式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20.
[6]朱亞軍.現代漢語詞綴的性質及其分類研究[J].漢語學習,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