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外出或聚會,免不了會見到陌生人。本想讓寶寶跟對方打個招呼,但寶寶卻害羞地躲了起來,有時候若對方表現得稍微熱情一些,寶寶還哇哇大哭……新手爸媽有時也束手無策,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事實上,在寶寶正常的情感發育過程中,出現這種認生現象是正常的,家長無須過于擔心。認生,在醫學上也被稱為陌生人焦慮。寶寶的認生期一般從6~7月齡開始,1歲半到2歲結束。對于此階段的寶寶而言,陌生的人、事、物都意味著未知的恐懼或危險,因此他們通常會表現出本能的緊張、尖叫或大哭。
那么,家長該怎么做才能讓寶寶平穩度過認生期呢?
●不強迫寶寶社交。當寶寶出現認生表現時,家長切忌以“鍛煉膽量”的名義,強行讓寶寶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否則可能會加深寶寶的恐懼感。處于認生期的寶寶尚未發展出完善的人際互動意識,不理解大人的社交活動,這就需要家長耐心引導。若寶寶實在不愿意跟陌生人打招呼,可以讓寶寶以微笑、握手代替,或者先替寶寶接過話茬,等到分別的時候,再嘗試讓寶寶說聲再見。
●不給寶寶貼負面標簽。家長不要為了化解一時的尷尬而習慣性地說自己的寶寶內向、害羞。長此以往,有些寶寶的自我認知可能會發生問題,默認自已是膽小的、不討喜的,從而更加不敢與陌生人打招呼或交流。有的寶寶可能會在聽到負面標簽后出現逆反心理,變得不耐煩,即使已經度過認生期仍拒絕開口。
●給予寶寶情感支持。家人和寶寶之間羈絆最深,寶寶最依賴和信任的便是家人。若今天可能遇到不熟悉的人,家長可以提前跟寶寶打個“預防針”,或者向寶寶介紹一下對方。在寶寶與陌生人相處時,也可以牽著寶寶的手,或者抱著寶寶,減少他們的不安全感。
●2歲左右的寶寶適當進行同齡社交。家長可以在保護好寶寶的前提下,適當邀請同齡伙伴到家里做客,引導孩子們一起玩拼圖、搭積木等游戲,加深孩子之間的友情,鼓勵寶寶多參與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