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其中提及了社會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得到保障和改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針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如何進行優化與完善提出諸多戰略部署。本文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圍繞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路徑展開深入探究,以期為今后國家和社會有效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供有效對策。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路徑" "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5.02.010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針對我國未來優化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明確了總目標,即在未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發展過程中,構建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盡管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與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還面臨著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差異大、不適用于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諸多困難和挑戰。
一、全面深化改革
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時,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無疑是一場針對思想層面進行的深層次變革。《決定》中針對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內容進行深刻闡釋,初步回答了國家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并就如何在實踐活動中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指導性建議,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初步形成了創新思想理論系統[1]。
在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諸多領域在開展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與實施路徑,因此基于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一系列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優化和完善各領域工作內容。就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與完善而言,在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采取有效舉措落實具體社會保障政策,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
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2]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原則,既體現公平正義,又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我國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托底層、主干層和補充層三個層次[3]。
(一)托底層
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托底層面向的主要對象為收入低或沒有收入的群體,以及不具備享受養老保險資格的老人、流浪者、孤兒等特殊群體。對于低收入或無收入的群體,國家主要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比如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農村“五保戶”、醫療救助等制度支持;針對其他特殊群體,國家也通過制定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相關制度為其提供特定的幫助。
(二)主干層
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第二個層次為主干層,這一層次面對的主要對象為企事業單位的工薪階層人員,這一層次中的人員特征表現為收入較為穩定、由個人、單位和政府三者共同繳費。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主干層中,我國公民需要實際考慮個人收入情況,從實際出發按照一定的收入比例繳納社會保障費用,在完成社會保障費用的繳納后,這些費用分別歸入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
(三)補充層
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第三個層次為補充層,這一層次面對的主要對象為少量的高收入群體。對于這些具有相對較高經濟基礎水平的人員,國家鼓勵其結合自身購買力適當補充社會商業保險以及補充醫療保險等,從而充分滿足自身的保障需求。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完善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策略
(一)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社會保障體系定位
為了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構建健全完善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并且確保相關政策制度能夠順利、有效地得以實施,國家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借助法律的力量為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提供較強后盾力量,進而優化社會保障體系定位。如今,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基本建成,但是還未到成熟階段,因此做好頂層設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4]。
首先,國家需要圍繞社會保障領域的相關法律開展立法完善工作,從法律層面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與完善提供支持和指導。在修改和完善《社會保障法》過程中,具體參考的依據具有多元化特征,比如當前社會發展情況和國情等,借助法律制度來明確社會保障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確保社會保障相關政策可以順利實施。其次,立足于全國,通過全國統籌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優化與完善提供可靠依據。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因此不能直接進行全國統籌,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先從省級統籌開始,針對各省的社會保障政策制度以及社保繳費標準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在此過程中,國家可以以企業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為基礎,逐步統一全國范圍內的社保繳費標準,并實現全國社會保障體系的統一發展與完善。
(二)提供多元化社會保障服務,推動社會保障體系改革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社會群體類型復雜多樣,因此在建立完善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過程中,國家務必全方位綜合考慮社會各個群體及階層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多元化社會保障服務。在提供多元化社會保障服務過程中,各地政府和企業可以結合國內外成熟經驗,進一步創新發展出多種類型的社會保障形式,以此體現出差異化和層次性優勢。
為了可以通過提供多元化的社會保障服務,實現社會保障體系改革與發展的目的,國家不僅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同時要加大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力度。目前,我國社會各領域已經建立許多慈善性質的組織,這些社會慈善組織在重大自然災害和特殊人群需要幫助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此,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在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時,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確保這些社會慈善組織運行工作的合法性與有效性。通過上述多元化的社會保障服務,促進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得到進一步優化與完善。
(三)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與價值,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發展
國家有關部門及相關人員應當準確認知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與價值,采取相應舉措確保商業保險的作用和價值得以充分發揮,進而促進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發展與完善。基于此,國家可以在社會保障行業中大量融入社會資本,進一步拓展市場競爭范圍,從而推動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與進步;此外,國家和政府應當為后續順利進行全面監管工作提前做好準備。
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與價值時,國家可以給予各地企業更多的自主權和操作空間,比如適當縮減基本社會保險的繳費占比。在此過程中,各地企業需要綜合考慮自身的發展狀況、員工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與手段改善商業保險各項福利制度,從而充分滿足企業職工的養老和醫療福利等各項保障需求。此外,國家還應該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的水平與能力,針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人員展開一系列系統性的培訓活動,有效提高這些群體的監管能力與整體素質,從而組建具備專業社會保障服務意識與能力的人才隊伍。通過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以及提升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的能力,有效減輕政府提供社會保障服務的負擔,促進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發展。
(四)把握《決定》提出的改革原則,深化社會保障體系改革
《決定》中明確指出,持續深化社會保障體系改革與完善取決于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性質,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過程中,務必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有力破除社會保障體系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頑疾。同時,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時,國家應當重視人民群眾的實際權益,深入挖掘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重大潛在風險,在為人們提供福利的同時,不斷優化和完善社會保障結構,縮小不同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影響,進而有效完善社會保障體系[5]。
在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過程中,應當把握《決定》提出的改革原則,比如堅持守正創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提下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法治性以及互濟性,同時順應當前社會經濟環境變化的趨勢,創新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國家應當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合法合理地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規范化,為今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可持續運行與發展提供保障。
(五)落實《決定》做出的工作部署,實現社會保障體系高質量發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應當在開展社會保障工作過程中貫徹落實《決定》做出的相關工作部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健全完善的統一化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同時確保社保公共服務平臺與當前社會市場需求相吻合,為人民群眾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獲得應得的社會保障權益創造有利條件[6]。
在實際落實《決定》提出的社會保障工作部署內容過程中,國家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工作,針對社會保障繳費的工作部署,應當健全完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在提高全國統籌層次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社會保障繳費機制的結構。針對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等不同群體的工作部署,國家首先可以分類、分層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按照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保障的標準來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促使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快速發展,進而實現社會保障體系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滿足人民群眾生活和工作需求的重要路徑,也是維護社會經濟環境穩定發展的路徑之一。為此,國家需要建立一個成熟且完善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脫離不開國家、社會和企業共同的努力。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與完善,有利于提高經濟社會環境的穩定性,有利于推動整合社會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凌云.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思想理論的深刻變革[J].人民論壇,2024(10):11-14.
[2]尹蔚民.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J].中國社會保障,2018(2):14-16.
[3]《人民日報》報社.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4(9):6-7.
[4]魯全.進一步優化社會保障體系的指導思想、改革原則和工作部署[J].社會保障評論,2024,8(5):46-48.
[5]周弘.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改革[J]. 社會保障評論,2024,8(5):43-45.
[6]方增泉,劉澤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提升人民生活品質[J].中國報道,2024(9):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