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輔導員有效強化團學骨干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利于輻射普通同學,以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優秀人才。通過著眼高校輔導員對團學骨干思想政治引領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構建高校輔導員新質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傳播體系,從完善育人機制、促進隊伍建設、加強實踐鍛煉、創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內容、搭建教育平臺和注重教育反饋七個角度提出優化高校輔導員對團學骨干思想政治引領的路徑。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高校輔導員;團學骨干;思想政治引領" "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5.02.026
“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現代化強國建設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理論創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1]。構建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深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高校輔導員如何進一步加強團學骨干思想政治引領,讓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涌現出來,成為新時期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迫切需求。
一、高校輔導員對團學骨干思想政治引領的現狀
(一)找準基點,挖掘高校團學骨干的優勢
團學骨干具有較高的責任感和號召力,是普通同學效仿學習的對象。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引領力是社會必備技能之一。高校輔導員對團學骨干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既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又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勵團學骨干發揮朋輩榜樣作用,帶動身邊同學在信息爆炸時代辨別真偽,助力高校意識形態風險防控體系建設。
(二)解決痛點,優化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劣勢
雖然團學骨干整體素質較高,但由于不同學科專業對于思想政治引領力的需求不同,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對此,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引領教育需針對不同學科專業從源頭開始謀劃,育人內容和方法需要分門別類設計;對于學生還需更有效的宣傳和引導,進一步實現個性化和創新性引領,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
(三)瞄準焦點,把握各級持續關注重視的機會
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在社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各級投入更多精力在該領域的研究和推廣上。高校輔導員可以與相關教研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合作,共同開發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課程和資源,如政府和社會組織可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創設教育形式多樣性平臺;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增強教育的實用性等。
(四)覆蓋盲點,消除各類外界環境不穩定的威脅
隨著新質生產力發展,虛假新聞、網絡謠言以及網絡暴力等不良網絡現象會一定程度阻礙高校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同時,團學骨干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性,也會影響育人實效。因此,高校輔導員要系統整合教育資源,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實施和推廣形式更豐富,同時對教育效果及其影響進行有效評估,及時識別、消除制約教育落實的各類因素。
二、高校輔導員新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傳播體系的構建
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人才培養以持續創新求變為動力源,需要培養理解新變化的創變思維、整合新資源的復合思維以及適應新發展的技術思維[2]。將新質生產力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形成新質思想政治工作。推動高校新質思想政治工作快速發展,高校輔導員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
高校輔導員新質思想政治工作實質就是一個動態的教育傳播過程。教育傳播過程作為一個實體系統包括教育者、信息、通道與媒體、受教育者、效果以及反饋六個基本構成要素。海曼—弗朗克教育傳播過程模式明確指出教育傳播的六個重要變量,即B教學方式(怎樣教)、L教材(教什么)、M教學媒體(用什么教)、P心理結構(教誰)、S社會結構(在什么情況下教)和Z教育目的(為什么教)[3]。融合教育傳播理論基礎和前期調研,高校輔導員新質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傳播體系如圖1所示。
從圖1看出,此教育傳播體系的教育目的就是要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教育者就是高校輔導員,他們是新質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主要負責參與統籌設計、實施運行和監督管理整個教育傳播體系。受教育者就是學生,團學骨干是教育的關鍵施策對象。他們將通過教育反饋,讓高校輔導員結合實際進行教育效果的評估與改善。其中,整個教育傳播體系所處的社會結構就是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以創新為中心的教育環境。高校輔導員將通過數字化生產、個性化引導、可視化呈現和互動化傳播的育人方式,具體實施新質思想政治工作。數字化生產即指靈活使用數字技術來創建教育素材;個性化引導即指根據學生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引導;可視化呈現即指結合時事熱點,利用圖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展示有時效性和吸引力的教育內容;互動化傳播即指通過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進行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新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學的信息內容包括理論教育(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思想和價值觀)、實踐教育(含社會志愿服務、社會調研、實習實訓等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含情緒管理、人際關系管理、壓力應對等技巧)和職業規劃教育(含職業探索、簡歷撰寫、面試方法等技能)等,以此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這些教育教學的信息內容,通過課堂教學、網絡平臺、社團活動和實踐基地等通道與媒體進行流通和傳播。此外,教育傳播體系整體是一個持續循環、不斷迭代的過程,將隨著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變化而動態調整與優化。
三、高校輔導員對團學骨干思想政治引領的優化路徑
(一)完善育人機制,提高引領認知
新質生產力驅動下,尤其注重高校思想政治引領的時代性、創新性和實效性。高校輔導員要協助推動高校完善育人機制,全面提升團學骨干對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認知水平。在政策支持上,高校輔導員可結合實際完善相關文件,促進各教育主體形成育人合力;在經費保障上,高校輔導員要積極申請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支持相關研究、宣傳和實踐等;在培養體系上,高校輔導員要圍繞學生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與專家學者、行業模范、優秀校友等合作建立健全思政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促進隊伍建設,精進引領技能
新質生產力驅動高校輔導員自身不僅需要具備更高的政治素養、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還需要深入掌握信息科技技術,創新工作方法。一方面,高校輔導員自身要通過各級培訓和各類平臺全面增強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需緊跟時代發展,關注社會熱點,提升教育影響力。此外,高校輔導員還要深度了解團學骨干的需求和思想動態,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解決各類問題和開展活動,引導團學骨干理解新質生產力與個人成長的關系,提高育人成效。
(三)加強實踐鍛煉,激發引領示范
高校團學骨干是生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主體和貢獻者。高校輔導員要采取科學選拔、系統培訓、豐富實踐機會等措施優化團學骨干的培養機制,如組織團學骨干參與志愿服務、社會調研、實習實訓等社會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鼓勵團學骨干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和創業大賽,以賽促學,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通過這些實踐增強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情感共鳴力,能讓團學骨干明確定位,學會團隊協作,主動做好示范引領。
(四)創新教育方式,深化引領實效
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強調要立足實際,先立后破才利于出創新成果。著眼團學骨干思想政治引領教育實際,既要創新教育引領方式方法,也要加強協同合作。如高校輔導員可鼓勵團學骨干參與教育的設計和開發,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高校輔導員可采用小組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貼近實際的育人情境,開展分層分類的引領教育活動,強化團學骨干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增強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
(五)拓展教育內容,豐富引領內涵
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著重提及高科技的運用、高效能的推動和高質量的實現。高校輔導員要找準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切入口與發力點。如將新質生產力的相關理論、案例和實踐經驗融入引領教育中,使團學骨干在了解新質生產力的同時運用典型案例激發學生的新質戰斗力,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和時事熱點,主動積極參與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學習,向科技創新型人才努力。
(六)搭建教育平臺,更新引領思維
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加快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要求團學骨干具備持續學習和適應變化的能力。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新媒體等現代化手段,廣泛搜集和整合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優質教育資源,推進跨學科融合教育,拓展思想政治引領教育的空間和渠道。同時,高校輔導員要積極推進開放合作的教育生態,在實操中讓團學骨干接觸真實的生產環境和技術前沿,親身感受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和發展前景,并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奠定思想基礎。
(七)注重教育反饋,優化引領評估
高校思想政治引領教育過程中,教育反饋和評估機制的優化,有助于確保教育內容和方法能夠緊跟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趨勢。高校輔導員不僅要關注團學骨干個體差異與需求,定期跟蹤其思想動態和發展情況,及時調整育人方向;還要定期對教育傳播的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價結果和社會需求,動態調整引領教育內容和方案,確保教育始終與新時代、新思想的發展保持同步,讓思想政治引領教育持續優化。
四、結語
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高校輔導員對團學骨干的思想政治引領將呈現出數字信息化、差異多元化和個性定制化的發展趨勢,更加注重創新、優化工作機制和方法,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啟發性和實際效能。因此,高校輔導員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強化團學骨干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優秀人才,為新質生產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齊彥磊,周洪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價值、機制與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24,44(07):15-23.
[2]祝智庭,戴嶺,趙曉偉,沈書生.新質人才培養:數智時代教育的新使命[J].電化教育研究,2024,45(01):52-60.
[3]南國農,李運林.教育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