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打造花園城市示范區,朝陽區近年來以高起點的深入規劃研究為基礎和引領,組織編制的《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示范區規劃研究暨三年行動計劃》《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實施方案》相繼獲批,提出“境、園、路、城、治、評”六大建設體系,并圍繞“增綠擴容、提質增效、聯通融合、活力融城、改革創新、治理評價”六大聚焦點,精心策劃了“豐綠、賦能、暢聯、富彩、共建、善治”六大行動,邊研究邊實踐,全方位、多角度推動花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目前,朝陽區在夯實綠化繪底色、開放“無界公園”、暢連綠道、繁花“富彩”,打造“一園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葉”特色風貌,建設花園式街區等方面成效顯著,逐步形成具有“森林環抱、公園相伴、場景交融、多彩繁花”特色的花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朝陽方案”。
新時期首都建設“花園城市”的應有之義
“花園城市”這一理念源自英國,是為生活、產業而設計的更健康、公平、均好的社會城市。1898年,埃比尼澤·霍華德在其著作《明日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提出,花園城市是工業文明時代的城市理想,是新城發展思想的起源?;▓@城市的理論本質是想通過城市建設與社會改革為城市環境擁擠、就業機會不足、鄉村勞動力流失等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打造高吸引力、凝聚力和可持續性的城市。其中充滿了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思想,期待花園城市能夠讓人們平等地享有兼具城市和鄉村優點的新希望、新生活、新文明。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花園城市建設的成功之處,一方面在于其城市發展為“先規劃后建設”,始終秉持系統性、長期性。另一方面也因結合當下的發展條件,制定與自身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市環境發展政策。“花園城市”“花園中的城市”“花園和水域之城”“包容的綠色城市”“自然中的城市”是新加坡不同建設發展時期在對花園城市理念的繼承并迭代升級,與時俱進,持續發展。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同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園一樣?!弊源?,部分城市率先開展公園城市建設。自2020年以來,我國主要城市逐步啟動實踐公園城市理念,成都、深圳、上海、蘇州、杭州、青島等城市在深度理解花園城市理念的基礎上,選擇更契合該城市發展的方式。例如,成都以城市綠地系統和公園體系的提質升級作為首要任務,搭建“詩意棲居”的理想人居環境,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并將公園城市建設任務直接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形成計劃等。
2022年3月和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對北京城市綠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首都建設成為一個大花園”。北京建設花園城市不是簡單的花園與城市的疊合,而是賡續“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公園城市”“全域森林城市”,實現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理念。
對此,花園城市的理念內涵可以被闡述為是一種可迭代升級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構模式,是從多層面協調人、城、自然的融合關系,是為花園化的城鄉環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睦的人文環境、可持續的發展動力構建的理想宜居城市?;▓@城市追求更健康,需構建自然和諧的永續發展的城市生態基底;追求更系統,需構建系統和睦的新發展格局;追求更美好,需提供生活和美的宜居服務;追求更人文,需營造人文和悅的城市魅力;追求更精治,需推動共治和合的城市發展。因此,新階段首都建設“花園城市”的應有之義可歸納為:自然和諧、系統和睦、生活和美、人文和悅、共治和合。
顯著優勢為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提供持續動力
朝陽區是首都“四個中心”功能的主承載區,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的重要區域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關鍵區域。在首都園林綠化建設中,朝陽區充分發揮綠地資源優勢,持續推進“綠起來、美起來、聯起來、活起來、循環起來”的發展理念,以“大綠化”“大尺度綠化看朝陽”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深度實踐,持續書寫首都綠色發展的“朝陽答卷”。
朝陽區的花園城市規劃研究和建設工作突出目標和實施導向,采用規劃與研究協同、規劃與計劃并重、建設與治理互促的工作方法,整體搭建系統科學、針對性強的工作框架,即形成“一個規劃研究、一個實施方案、四個專題、一庫兩清單”的系統化方案,并保障規劃研究成果的專業性、探索性和可操作性。
2022年底,朝陽區便開始為花園城市建設展開系統全面的規劃研究,組織編制的《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示范區規劃研究暨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規劃研究》),從理念認識、經驗借鑒、基礎分析、目標確立、建設方法、建設任務、實施保障等方面先試先行。2023年12月14日,《規劃研究》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并獲得高度認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于2024年獲批并開始逐步實施。
《規劃研究》在對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的基礎分析中,從關注物質空間到更加關注人、城、自然的融合發展關系,聚焦朝陽區區域概況及空間特征、生態基底條件、園林綠化建設現狀、城區發展基礎、城區治理基礎等多個方面,經充分調研分析,提出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謀求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為構建花園城市的“朝陽方案”提供基礎支撐。
朝陽區建設花園城市的基礎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生態基底條件優良。朝陽區綠地資源總量大,大尺度綠化規模優勢突出。水清岸綠,環境污染問題逐步解決,生態環境質量逐年向好,已具備生態價值轉換的優勢。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8.23%。現有城市綠地面積1.6萬公頃,公園綠地面積6486公頃,均居北京市第一,已形成“一城繁華半城綠”的生態底色。第二,園林綠化建設基礎雄厚。朝陽區的公園數量多、規模大,精品公園品質高,公園開放共享程度高,成為全市示范。“朝陽綠道”引領休閑生活新風尚,營造出有溫度的休閑氛圍。全區有各類公園800余處,形成“大中小微”多層級公園體系,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62平方米,遠超全市均值。第三,城市建設發展基礎強勁。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朝陽區是首都經濟體量第二大的城區,在文化、國際化、大尺度綠化的主攻方向下,朝陽區一直是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朝陽區的經濟、文化及城市活力等均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新生活方式在朝陽區的接受度更高,可能性更多。第四,城市治理不斷探索創新。“五宜”朝陽的建設理念先進,立體化、多圈層的服務基礎已形成,“減量提質”“城市更新”成效突出;城市智慧大腦平臺持續完善,城市體檢評估體系提供支撐,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朝陽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熱度高,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生態治理局面。
總體來看,朝陽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園林綠化基底為構建花園城市提供了強力的自然基礎和依托。具有競爭力的經濟發展優勢和城區發展活力為構建可持續、有吸引力的花園城區提供了內在動力。
“花園城市·美麗朝陽”的建設目標與發展策略
花園城市的建設需要全社會參與。為了增加市民的認知度、參與感和歸屬感,朝陽區花園城市建設以“花園城市·美麗朝陽”為總體建設目標,同時提出“森林中,花園里,這里很朝陽”的花園城市建設愿景,并通過“森林環抱、公園相伴、場景交融、多彩繁花”16個字對其加以畫面感的闡釋和描繪,便于推廣傳播。從成效來看,從規劃管理到具體實施層面,從專業人士、新聞媒體到社會公眾,對此愿景目標均給予較高認可。
為了提升規劃研究的指導性,《規劃研究》圍繞人、城、自然三大城市核心要素,統籌協調生活與生產、城鄉發展與城鄉治理、生態環境和公園綠地的融合發展關系,以統籌指導全區花園城市建設實施為導向,構建點、線、面交織的體系規劃。其中,空間上以公園為點、以藍網綠道等為線、以生態底色和城鄉各類花園式場景為面,形成覆蓋全區的空間支撐。耦合城區結構及重點功能區,提煉了“兩軸兩環中踞、五河十園引領,百廊千園融城”的花園城市空間格局,并與城市運行管理機制相銜接,形成“境、園、路、城、治、評”的花園城市六大建設體系。具體包括生態筑底——構建韌性的自然生態網絡;公園惠民——完善高質的公園游憩體系;畫廊聯城——共構聯通融合的慢行網絡;花園融城——賦能無處不在的花園場景單元;高效治理——健全花園城市的營建政策;科學評價——研究制定科學的指標體系,系統深入地提出營建策略,分類分項進行針對性建設指引,共同構建“美麗朝陽”。
為突出《規劃研究》對建設實施的穿透傳導性,最終形成的《實施方案》立足“便于下達、便于理解、便于執行、便于考核、便于宣傳”的成果目標,銜接《規劃研究》提出的花園城市建設六大體系,圍繞“增綠擴容、提質增效、聯通融合、活力融城、創新改革、治理評價”六大聚焦點,提出“豐綠、賦能、暢聯、富彩、共建、善治”六大行動。
花園城市是從理念到落地的全面、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協作,建立政府統籌、上下協同、多方參與的工作組織機制。朝陽區建立起由區政府牽頭,區園林綠化、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水務、體育、交通等部門和有關單位組成的朝陽區花園城市工作專班,加強各部門基礎數據與信息溝通,完善聯席會議、項目調度、工作協商、項目謀劃等工作機制,在《規劃研究》和《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的基礎上,做好項目清單動態更新,形成區政府領導統籌、部門協同、街鄉聯動、權責清晰的組織體系。
為了落實建設任務,建立項目庫。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由區長和分管副區長牽頭協調,多次召開跨部門及街鄉聯席協調會,統籌各部門的項目建設意向,通過自上而下謀劃、自下而上申報,不斷整合篩選,最終形成包含25項任務、200余項工程的項目庫和項目清單,以此保障朝陽區花園城市建設的工程推進和項目落實。
花園城市的建設也離不開社會各方的廣泛參與。通過暢通公眾參與渠道、協調反饋意見等方式,有序引導公眾參與建設。組建花園城市專家智庫團隊,為花園城市建設項目謀劃、設計以及領導決策提供支撐。通過項目合作、特許經營、服務采購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花園城市建設,探索成立朝陽綠化基金會,拓展社會資本參與資金渠道。
由此可見,朝陽區的花園城市示范區建設采取了研、規、建、管一體統籌的頂層設計,由此開展研究與實踐,突破了固有的規劃思維、方法與路徑,實現了城市系統升級發展的探索和示范,力求為首都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探索一條可行的實施指導路徑。
如今,回顧朝陽區花園城市建設,“一園一花一品”“一路一花一葉”等示范項目及日壇公園花園式街區開放、舉辦北京朝陽花園節等活動,實現了花園城市“能感受、能獲益、能參與”的效果,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認可,初步驗證了花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朝陽方案”的可行性與示范性。
(作者單位: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朝陽區園林綠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