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部分的知識內容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知識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還對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為達成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在組織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課程的特點。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堅持趣味性與知識性融合、理論與實踐并重、系統性與階段性結合的基本原則,同時創新教學方法,將游戲化教學、范例引導教學、螺旋式上升教學等引入課程中,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整體的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 新課標;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方法
伴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的不斷加速,Python已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編程語言,其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尤其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其地位愈發凸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特別強調了培養學生編程能力和計算思維的重要性。為了實現這些教學目標,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本文具體分析了基于新課標的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實施策略,旨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通過融合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整體教學效益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一、基于新課標的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趣味性與知識性融合原則
在實際基于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落實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知識性的體現,而忽視了趣味性,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學習質量下降。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應將趣味性與知識性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將相對枯燥的編程知識與趣味元素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度的參與度和充足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滲透Python程序設計相關知識時,可以嘗試將一些對學生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活動和項目融入課堂教學,如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制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畫、開發簡單的游戲等,從而激發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濃厚興趣。但教師也需注意,在追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將知識內容融入趣味性教學活動中,真正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并重,避免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讓學生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能對Python程序設計等核心概念及基礎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理論與實踐并重原則
在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并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教師既要注重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理論知識是學生學習Python編程原理和概念的基礎,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需要具備合理應用Python原理和概念的能力,不斷發展自身的實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融入一系列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認知,并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實際技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編程實踐能力發展。
(三)系統性與階段性相結合原則
在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體現出整體性規劃,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習進度,體現出教學內容呈現的層次性。在分階段對學生實施教學時,應堅持階段性和系統性有機結合的基本原則。從系統性的角度來看,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善于依托Python編程設計的整體框架,構建有序、連貫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在學習Python編程設計相關知識時,能更多地體現出系統性的特點。從階段性的角度來分析,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教學內容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劃分成不同的教學板塊,采用逐步推進的方式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效益的進一步提高。這種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學習Python程序設計相關知識時,更多地體現出循序漸進的特點,避免教學內容難度過高導致學生產生挫敗感,影響學習效果。同時,也能使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多地體現出連貫性和系統性的特征,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更好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基于新課標的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實施措施
(一)實施游戲化教學
游戲化教學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融入游戲元素和游戲設計思維,以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和學習動機。在Python程序設計教學中,通過采用游戲化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參與互動競賽、挑戰任務以及編程游戲等活動。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Python程序設計相關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編程平臺,提出程序設計過程中常見的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通過線上方式嘗試解決。學生每解決一個問題,都能獲得相應的獎勵和積分。教師還可以將程序設計馬拉松活動融入課堂教學,規定學生完成程序設計任務的時間,要求學生嘗試解決教師提出的編程問題或任務。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在將游戲化教學融入基于新課標的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既能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又能更深入地掌握Python程序設計的技能和基礎知識,為學習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針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借助平臺及時反饋,引導學生通過教師的反饋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進度,從而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系統化的游戲機制,促使學生持續學習Python程序設計相關知識。學生在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游戲過程中,可獲得積分和其他獎勵,在完成特定任務或問題后,即可獲得獎勵和積分,這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更多地體現出游戲化的特點,在增強趣味性的同時,強化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
(二)實施范例引導教學
在范例引導教學中,通過充分發揮范例和案例在教學中的載體作用,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在組織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具有較強實際應用價值且與學生現實生活貼近的范例融入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及時把握后續需要學習的內容,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Python程序設計相關知識時,引導學生利用Python程序開展基礎的數據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僅能掌握數據可視化技巧,還能掌握數據處理技巧,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促進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大幅提升。在具體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選擇具有較強實際應用價值且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對貼近的案例,如數據分析、自動化腳本編寫等,并通過持續分析達到解析案例的目的,使學生了解Python程序設計過程中的具體思路以及通過代碼實現程序設計的具體方法,從而更深入地掌握編程語言。在范例的引導下,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模仿的方式開展實踐操作,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對編程理論知識形成更深入的了解。當學生對相關知識具備一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其他場景中應用所學知識,從而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實施螺旋式上升教學
螺旋式上升教學是一種富有策略性和前瞻性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活動時,遵循一種逐步深入、層層遞進的具體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還強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持續回顧已學知識,通過不斷地復習與鞏固,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深入掌握和靈活運用,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水平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
例如,教師在落實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精心規劃教學路徑。合理劃分教學內容,將其轉化成一系列有序的學習階段和層次,每個階段都設定明確的知識目標,且這些目標之間應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和遞進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長。在每個階段的學習活動開始前,教師應帶領學生系統復習前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通過回顧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初級階段,教師可以以Python的基礎語法為主要教學內容,讓學生打牢基礎;在后續教學中,再逐漸滲透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編程等更高級的概念。這種螺旋式上升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更系統地掌握Python程序設計知識,將原本碎片化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它還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持續的深化和回顧,學生的Python程序設計水平將得到不斷強化,整體教學效能也將得到顯著提升。
(四)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
小組合作式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核心、充分激發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教學模式,正逐漸成為現代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倡導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積極的協作與交流,還鼓勵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以更高的效率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和項目。將這一教學理念融入Python程序設計教學之中,無疑為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在Python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側重于知識的灌輸,而小組合作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相互學習,從而自主獲取學習方法,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非常重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不僅掌握了編程技能,還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如何有效溝通,這些都是未來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軟技能。
例如,為更好地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創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以火車站售票系統為例,這是一個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場景,因此極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教師可以圍繞這一主題,生成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小組為單位,對火車站售票系統的各項功能進行深入探討和程序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設計購票功能,有的負責退票邏輯,還有的負責查詢界面的開發。通過這樣的實踐交流,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Python語法、模塊、列表等基礎知識的理解,還能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計算思維和程序設計能力。隨著項目的推進,學生會逐漸發現,原本抽象的編程概念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變得生動起來,他們的計算素養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最終,學生將能夠靈活運用Python編程語言,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知識的內化與遷移,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本文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并考慮高中信息技術Python程序設計教學的特點,提出了游戲化教學、范例引導教學、螺旋上升教學以及小組合作教學四種教學策略。這些策略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對Python程序設計的興趣,并促進其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這些方法不僅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計算思維。通過應用這些教學方法,教師在促進學生編程能力發展方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優勢。未來,教師還需繼續探索,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形勢,培養出更多具備優越信息技術素養的新時期人才。作為教師,也應持續更新教學理念,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秀秀. 基于計算思維的高中Python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 理科愛好者,2024(03):52-54.
[2] 吳志強.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之程序設計語言Python教學方法探討[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4,36(11):60-62.
[3] 張沁. 抓住課堂質疑,激活師生思維:以高中信息技術Python教學為例[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4(06):63-64.
[4] 鄧華寧. 高中信息技術Python語言教學實踐分析:以“RGB燈帶光控設計”為例[J]. 讀寫算,2024(17):32-34.
[5] 劉雪,莊聚義. 高中Python編程教學評價現狀及改進策略[J]. 學苑教育,2024(14):67-69.
*2024年甘肅省大中小學課程教材專項研究課題“基于新課標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以臨夏中學Python教學為例”(課題編號:GSJC-Y202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