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數學單元作業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和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重視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應將單元作業視為鞏固學生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數學技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關鍵手段。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優化作業設計以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是一線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作業設計,是實現“減負提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設計農村小學數學單元作業時,既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基本技能的提升和基本數學思想的感悟,更要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和發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農村小學
數學作業是強化學生鞏固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它能夠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綜合素養的提升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傳統教育以紙筆測驗為主要評價方式,作業設計容易陷入“題海練習”的誤區。新時代教育強調“立德樹人”和“素養教育”的價值取向,需要摒棄機械重復的知識性“題海戰術”。因此,農村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和實施需要綜合考量,確保作業的適宜性、合理性、多樣性,以及評價和反饋的多樣化。同時,數學教師還應結合學科特征,通過數學作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新時期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思路
(一)明確作業目標
單元作業設計要緊扣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緊密關聯單元知識點,確保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就是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的過程。因此,單元作業目標的設計要明確具體,符合課標精神和教材內容,能明確引導學生學習。
(二)豐富作業內容
設計多樣化題型、形成層次化難度和融入生活元素是豐富作業內容的有效形式。單元作業內容應融合計算、推理和幾何等多樣化的數學問題類型,突出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和數學能力的形成。特別要注重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單元作業應設置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等層次化難度的題目,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需求,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質。設計具有實際背景的問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生活問題,提升數學應用能力。
(三)創新作業形式
單元作業要設計出亮點,如數學日記、數學小論文、實踐性作業和合作性任務等。單元作業應凸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發現和思考,鼓勵學生寫數學日記或小論文,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數學寫作能力。融合設計操作性單元作業,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助推學生深入數學探究。還可設計小組合作型單元作業,促進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
(四)優化作業批改與反饋
采用分項評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師可采用A、B、C、D等分項方式評價學生作業不同層面的表現,突出學生作業中的亮點,鼓勵學生個性發展。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作業情況,針對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給出具體改進建議。作業評價要多元化,融合分數批改、評語評價、口頭表達、小組討論與作品展示等方式,更好地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作業情況實施跟蹤分析,適時調整和改進作業設計與實施,注重作業設計的持續性改進,有效提升教學和作業效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
二、農村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錨定單元內容,定位核心素養
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關鍵在于確定單元主題。單元教學和作業設計應緊扣單元主題,確保單元內的不同學習內容圍繞主題展開,豐富學生的知識理解和知識建構,幫助建立結構化的學科知識體系。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站位高遠、定位準確,深入研讀課程標準,細致分解教學內容,精準錨定數學核心素養,從整體視角勾連單元知識,注重學生數學關鍵能力的培養。
(二)形成具體觀念,生成單元目標
確定單元主題后,數學教師應將建構的單元框架轉化為能夠集中體現單元內容的核心觀念,形成單元背景下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法等,豐富單元教學和作業過程中的教育價值。依托單元整體框架制訂單元目標,從單元視角統籌設計以單元為單位的作業,確保作業與目標的一致性。教師要關注作業能否反映單元目標,能否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反饋和拓展。要突破傳統課時作業關注點狀知識學習和鞏固的局限,關注知識本身的結構性和整體性,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遷移和應用,關注學科目標的整合。
(三)評估前期經驗,形成學習結果
數學單元作業框架設計應注重學情分析,教師應選擇更有效的作業策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和作業熱情,促使學生挖掘已有知識和經驗,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單元作業目標包含了學生預期學習結果,學生預期學習結果是單元作業目標達成的有效反饋。因此,教師在制訂單元作業目標后,應深入思考如何將作業目標分解成更加具體的學習結果,增強單元作業的針對性,豐富學生學習結果的呈現方式。
(四)設計作業內容,確定作業類型
完善單元作業框架后,教師應統籌單元目標、關鍵問題和結果表現,設計每一課時的作業題目,進而優化組合生成單元綜合作業。針對單元作業中的學生關鍵問題解決,教師應合理制訂有效的作業評價標準,借助作業檢驗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同時,結合學生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開展針對性后續教學,及時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培養學生的關鍵問題捕捉意識,考查學生的結果表現能力。
(五)針對性設計多層次單元作業
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應著眼多角度、多形式,設計學生口頭作業,如讓學生給家長講述所學數學知識;設計書面作業,要求學生規范完成。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差異,設計豐富多樣的作業層次,以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避免不同層次學生感到“吃不消”。此外,數學單元作業應進行多維度設計,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設計引導回顧基礎知識點的作業;為中等生設計提升作業,滿足他們的數學運算和應用需求,引導他們多角度思考,培養數學思維。將鞏固知識、理解概念、遷移應用、聯系反思和實踐體驗等作業形式有效融合,用不同作業題目評價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其中,知識鞏固要以課堂基本知識為重心,概念理解應側重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應用遷移則注重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聯系反思需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體驗實踐則鼓勵學生尋找數學問題的實際來源,突出學以致用。
(六)單元作業場景生活化
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實現“三會”,即能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因此,單元作業設計應基于現實生活情境。教學使用的資源和素材既要凸顯數學學科內容主題,也要融入生活現實情境,將數學與生活有機聯系,關注學生對生活真實問題的解決能力。教師應融合數學單元知識設計綜合實踐作業,讓學生在生活現實中尋找有趣的數學問題,通過多樣化方式展示數學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能力。著眼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實現學生數學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
(七)減量提質,培養核心素養
注重訓練學生多維思考和持續探究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落腳點。學生通過掌握抽象知識達成對數學原理的理解,這是培養和形成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學生數學的持續探究需要更強的內驅力,教師可設計游戲型單元作業和實踐型單元作業來豐富學生的積極數學學習體驗,提升他們的數學探究內驅力。如概率單元教學可設計摸球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感受頻率與概率的關系。借助作業問題促進學生對單元內容與現實生活思維的聯系,培養現實數學建模思想。通過設計游戲和實踐型單元作業,幫助學生有效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和提高數學技能。單元作業設計要承認學生差異,關注學生學習動態,突出培養學生數學想象力和數學創新能力。
(八)設計跨單元作業
教師應著眼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視角,借助單元作業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設計高質量的跨單元作業助推學生數學知識的遷移。教師應將跨單元作業作為作業設計與實施的重點,整合和關聯單元內不同知識點,幫助學生突破單元知識局限,促進學生學以致用、遷移知識,拓展學生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視野。同時,在跨單元融合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依托真實情境激活學生融會貫通的知識,漸進提升作業難易程度,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因此,跨單元作業應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和引導,數學教師要“求新求變”地設計單元作業,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升數學素養。
(九)單元作業要“瞻前顧后”
促進學生盤活已有知識和經驗,以及引導學生主動延伸遷移所學知識,是單元作業的終極目標。單元作業應達成“瞻前”和“顧后”的效果,實現知識學習和應用遷移的有效銜接。單元作業有機鏈接了不同單元知識點的共性,能夠促進學生知識結構化的建構,是單元整體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單元作業設計應依據教材單元,著眼學生數學發展的視角,整體規劃作業的內容和形式。設計既要“前瞻”課時知識點,也要“后顧”學科結構,引導學生將課時知識串聯成完整的知識鏈條,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系統化思考和結構化建構,保證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銜接,提升學生所學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同時,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要基于單元教學目標,“前瞻”知識的內化,整合碎片化知識與方法;“后顧”素養的提升,將單元目標細化為單個課時作業目標。充分發揮單元作業的元認知培養功能,促進學生數學高階思維的發展,助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我體驗和積極建構。
三、農村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思考
(一)注重作業內容適宜性
農村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應貼近農村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與農村生活相結合。例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為農作物產量計算、家禽養殖數量統計等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感知數學的價值和魅力。同時,單元作業應注重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借助作業幫助學生掌握單元核心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作業應難易層次分明,設置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有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二)建立有效家校溝通機制
要強化家校溝通,增進家長對學科作業目的和意義的了解,明確學校學科作業設計和教學的相關措施。學校應充分利用家校聯系會等渠道,積極宣傳教育政策。同時,教師可邀請家長參與作業設計,針對學生學習特點共同制訂個性化作業,促進家長和學生合作完成實踐性作業。教師應積極聽取家長的建議,共同改進作業方案設計和教學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三)持續反思和調整單元作業
教師應注重單元作業設計的反思和調整,發現問題及時完善,要根據學生的作業反饋,結合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設計直觀的教學活動,并進行針對性講解輔導。通過巧用情境任務提升學生的作業參與度,設計更貼近生活的情境任務提高學生的作業效能。教師應及時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適當調整和優化作業內容,適當補充和拓展作業類型,持續優化單元作業設計。
(四)重視問題設計,思悟作業實踐
教師要遵循課程標準目標導向,立足學生學情設計單元作業,要重視問題設計,突出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運用創新型綜合作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其中,單元作業實施應綜合考量作業類型、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真正實現減負增質和素養育人的目標。
四、結語
農村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要精準把握單元內容,定位核心素養培育,確定主題建構作業框架。要注重作業類型多樣化、評價個性化和場景生活化,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豐富數學體驗和知識收獲。數學教師應以單元為基本單位設計單元作業,確保作業目標與單元目標一致性,切實提升作業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借助作業結果有效評價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遷移情況,讓學生在單元作業中獲得提高,真正實現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紅偉. “瞻前”還需“顧后”:小學數學單元整體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 教育視界,2023(31):18-20.
[2] 肖成夏.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踐[J]. 求知導刊,2024(20):2-4.
[3] 柏莉莉,姜鋒.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單元作業設計: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據處理”單元為例[J]. 小學數學教育,2022(19):10-12.
*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雙減’視域下農村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行動研究”(課題編號:BY〔2023〕G2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