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為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促進了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的系統化和完整化,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極為有益。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的《阿房宮賦》為例,探討了高中語文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的實施方法和策略,旨在為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高中語文;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阿房宮賦》
教育信息化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逐漸進入更多教師的視野。線下教學作為傳統教學模式,使廣大一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技術工具的應用也使教師也擁有了大量的線上教學經驗。這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自身教學經驗,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具有資源利用最大化、靈活性強、成本較低等優勢,但對學生自律性要求較高,互動性相對不足;線下教學則互動性強、學習氛圍濃厚、監督到位,但靈活性較差、成本較高、資源利用率有限??梢姡咴趦瀯莺土觿萆暇哂休^強的互補性。因此,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能夠揚長避短,集中二者優勢,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一、課前學習階段
在課前學習階段,教師可通過線上發布學習資源、預學任務、課堂前測任務等,幫助學生采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學習手段提升預學效果,同時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學情、定位學生學習起點。
(一)篩選學習資源,輔助課前預學
課前預學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前自主進行的準備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大致了解所學內容、抓住學習重難點,為課堂進行針對性、有深度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傳統線下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預學主要依靠課本及自己搜集的輔助性文字資料,學習資源量少且質量參差不齊,這必然會影響預學效果。而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自主制作或從網上搜集大量優質的信息化學習資源,并通過各種線上渠道發布給學生,輔助學生進行高效率的課前預學。此外,信息化學習資源的呈現方式豐富多樣,包括微課視頻、朗讀音頻、圖片資料、文字資料等,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預學興趣。因此,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當為學生布置合適的課前預學任務,并篩選高質量線上學習資源,輔助學生課前預學。
以《阿房宮賦》為例,作者杜牧寫于唐朝日漸衰落之際,主要探討秦國快速滅亡的原因,意在借古鑒今、針砭時弊。在預學階段,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如下預學任務:1. 明確文中“驪、囷、矗、霽、媵”等生字的字音;2. 了解作者杜牧及“賦”的文體特點;3. 聆聽教師發送的朗讀音頻,并自主朗讀課文;4. 結合注釋、工具書及教師發送的預學資料,解釋文中“畢、一、愛、取”等字詞的意思,并在此基礎上疏通文義;5. 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情況;6. 找出文中的一些典型句式,包括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等,并嘗試翻譯這些句子;7. 總結預學過程中遇到的疑問。結合上述預學任務,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線上學習資源,如介紹作者杜牧的視頻或圖文資料、介紹“賦”的文體特點的微課視頻、《阿房宮賦》的朗讀音頻、介紹文中生字字音和字詞釋義的圖文資料、講解古今異義詞及詞類活用情況、文言文常見句式的微課視頻等。借助這些線上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預學任務,從而有效提升預學效果。
(二)做好課堂前測,定位學習起點
課前預學完成后,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渠道為學生布置課堂前測任務,然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收集、分析相關數據,了解學生的課前預學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準確定位學生的學習起點,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多數課堂前測任務以選擇、填空、判斷、簡答等題目形式呈現,教師可以通過問卷星等在線考試App發布這類課堂前測任務。這些在線考試App既能限制學生的答題時間,又有防作弊設置、作答限制等,能夠盡量保證學生獨立完成相關課堂前測任務。
在本次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線考試App向學生發布課堂前測任務。需要注意的是,課堂前測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學生的預學情況,以此定位其學習起點。因此,教師發布的課堂前測任務應當與預學任務緊密關聯。結合《阿房宮賦》的預學任務,可設置如下課堂前測任務:1. 注音填空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生字詞的掌握情況;2. 文學常識填空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杜牧及“賦”這種文體的了解情況;3. 朗讀錄音題,考查學生對本文朗讀節奏、語氣、語調等的掌握情況;4. 指出“一、走、愛、舉、族、之”等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詞在不同語句中的意義和用法,考查學生對這些文言文常用字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古今異義詞釋義、詞類活用分析題、句式判斷及翻譯等題目,考查學生對《阿房宮賦》中的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情況、典型句式等的了解和掌握情況。當然,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少量的紙質作業,如歸納總結預學時的疑惑點,并遞交給教師。
課堂前測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利用這些在線考試App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預學情況。例如,利用在線考試App對本次《阿房宮賦》的課前預學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大約43%的學生對賓語前置句的了解不足,大約62%的學生對名詞作狀語這種詞類活用情況缺乏了解。這些都能幫助教師準確定位學生的學習起點,促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能夠針對學生的痛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效性。
二、課堂教學階段
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為學生搭建混合學習支架,提供多樣化的線上線下檢測方式等。
(一)搭建混合支架,強化合作學習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能為學生搭建混合學習支架,為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式的高中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課堂教學階段的混合學習支架主要包括線上學習資源和線下學習任務單。線上學習資源是指教師提前為學生準備的,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時可能用到的微課視頻、音頻,以及其他圖文材料等。線下學習任務單中包含教師為學生設計的一系列課堂學習任務,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借助教師提供的線上學習資源,能夠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合作探究相關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建構語文知識。
如在《阿房宮賦》的課堂學習階段,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學習任務:辨析史料,體會杜牧寫《阿房宮賦》的深意。為了讓學生完成該任務,教師可以提供以下線上學習資源:司馬遷《史記》中有關阿房宮的介紹視頻,以及南宋趙與時《賓退錄》中有關杜牧《阿房宮賦》的評述講解視頻。學生認真觀看這兩則視頻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以下問題: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阿房宮的描述與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阿房宮的記述有哪些相悖之處(可從秦始皇建造阿房宮的原因、阿房宮的占地面積等方面入手分析);杜牧為何不能遵照《史記》的記述描寫阿房宮,而是要將“未亡而成”的阿房宮描述得如此奢華。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上述問題會發現,杜牧將阿房宮寫得越奢華,越能讓讀者感受到秦王的驕奢,而將此與秦朝的滅亡聯系起來,才能讓當世者認識到“戒奢愛民”的重要性,從而達到諷諫時弊的目的,這恰是文章主旨所在。
(二)多樣檢測方式,提升反饋效率
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多樣化的課堂檢測方式,及時開展隨堂檢測活動,并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獲得即時的檢測反饋。這樣,教師就能根據反饋結果即時了解學生對相關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效性。相較于線下檢測,線上檢測的反饋效率更高。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盡量選擇合適的線上平臺為學生設置隨堂檢測練習。
如在《阿房宮賦》課堂教學時,本課的重難點之一是文中的詞類活用情況。教師教學完這一知識點后,可以通過希沃白板5為學生布置有關詞類活用的隨堂檢測練習題目。需要注意的是,相較于主觀類題目,多數線上智慧平臺更容易對客觀類題目的答題情況進行快速準確的統計分析。因此,教師在設置線上隨堂檢測練習題目時,可盡量設計為選擇、判斷等客觀型題目。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判斷題:“輦來于秦”中“輦”屬于名詞作動詞(或名詞作狀語)。根據學生的答題結果,就能簡要評判學生對“輦”的詞類活用掌握情況。當然,如果想要更加細致地評判學生對“輦”的詞類活用掌握情況,教師還可以設置選擇題:“輦來于秦”中“輦”屬于哪種詞類活用情況?A. 名詞作一般動詞;B. 名詞的使動用法;C. 名詞的意動用法。
教師設置好隨堂檢測練習題目后,學生借助希沃白板5的反饋器學生終端就能即時完成答題任務。其后,希沃白板5將自動生成答題數據,教師借此數據就能直觀評判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據此進行教學安排。如在本次隨堂檢測后,教師分析統計數據發現,多數學生都知道“輦來于秦”中的“輦”屬于名詞作動詞,但近四成同學不能準確判斷其屬于名詞作動詞中的哪類用法。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時間講解文言文中名詞作動詞的幾種不同情況及其判斷方法,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三、課后拓展階段
高中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離不開課后的鞏固與拓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在學生的課后鞏固與拓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高中生努力擴大閱讀視野,豐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他們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適度的課外讀物。線上閱讀資源豐富多樣,且獲取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渠道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資源,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一些相關聯的閱讀材料,這樣既能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又能通過課外閱讀增強學生對課內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學完《阿房宮賦》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古人關于秦朝滅亡原因的一些論述,如漢代賈誼的《過秦論》、柳宗元的《封建論》中有關秦朝的部分,以及《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陳涉世家》等。通過閱讀這些課外材料,學生能夠更理性地判斷秦朝滅亡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理解杜牧在描述秦之驕奢時所使用的夸張手法。此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古今之人評《阿房宮賦》的文章,如許東海的《辭賦與諫書——杜牧〈阿房宮賦〉新論》,以及《古文觀止》中吳楚材和吳調侯對《阿房宮賦》的評點等。閱讀這些文章既能增進學生對《阿房宮賦》的理解和認識,又能提升其文化品位。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各種線上互動平臺,指導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后自主學習活動。具體而言,學生可以通過線上溝通平臺,向同學或教師請教在課后自主學習階段遇到的疑惑或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從教師提供的一系列線上學習資源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進行鞏固性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根據每個學生的學情數據,為他們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幫助他們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
四、結語
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能夠貫穿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整個學習過程,增強學習的連續性。高中語文教師應當認真研究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以便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各個時段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利用豐富多樣的線上教學資源,以及制訂有針對性的線下教學方案,有效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伍莉. 疫情背景下中職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初探[J]. 內江科技,2023,44(05):146-147.
[2] 王婷婷. 線上線下融合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J]. 語文建設,2023(09):87.
[3] 王雅瓊,樊婷婷. 小學語文線上線下復合式教學的有效策略[J]. 亞太教育,2023(08):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