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穗東街南灣社區組織開展“安全居家,守護你我”系列活動,社工與志愿者以茶話會的方式引導安置房長者分享交流居家安全經驗,并探討長者居家安全方面的問題與需求,為后續安置房環境改造計劃提供必要的支持。廣州市黃埔區穗東街南灣、廟頭和夏園社區正處于城市更新階段,社區中的195名70歲以上的長者住進了穗東街建立的安置房中。為了使安置房長者更好地適應新生活環境,融入新社區環境,穗東街社工站提出“重構安置房養老圈”計劃,通過匯聚多主體資源、提供專業服務、創新服務機制和改造社區環境四方面措施,推動建立安置房養老圈,協助安置房長者們在生理健康、心理愉悅、社會融入等層面重鑄生活信心與希望,開啟人生嶄新篇章。
一、資源整合:搭建平臺,匯聚多元力量
在養老圈建設初期,首要任務是集合社區各方主體資源,為構建優質養老環境筑牢根基。
一方面,為有效提升長者適應新生活、融入新環境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社工站充分發揮聯動作用,整合穗東街公共服務辦、社區居委、開發商、志愿者、社區社會組織以及社區慈善等多方資源,共同搭建起“積分商店平臺”和“積分兌換機制”。該機制旨在鼓勵長者通過參與社區活動、投身志愿工作或協助鄰里等多元方式積攢積分。在南灣社區安置房舉辦的“情滿中秋·愛在社區”促融活動中,眾多長者踴躍參與節目表演、場地布置,依積分規則每人獲取相應積分。在積分兌換環節,商店提供多種日用品及服務選項,涵蓋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以及陪醫陪購、義剪等服務。積分兌換手冊詳盡規范兌換細則與要求,精準指引長者依自身需求與積分儲備靈活選擇兌換內容,切實增強其在安置生活中的獲得感與自主感。
另一方面,社工站成功激發社區參與活力后順勢打造“五社議事平臺”,高效匯聚各方力量。議事主題主要圍繞適老化設施優化,具體包括衛生間扶手不穩、公共休息區座椅不足等問題。街道辦、社區居委、開發商和長者代表群策群力擬定改造計劃,最終商定開發商承擔設施更新費用,志愿者與社會組織負責監督施工及輔助長者過渡,社區居委協調各方關系,街道辦提供政策支持保障項目推進。在第一期適老化改造項目順利實施后,各方主體積極落實議事平臺后續的主題,最終確定安置房應定期舉行安全排查,聚焦電氣安全、消防隱患及設施穩固性,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二、專業服務:發揮專長,滿足多元需求
養老環境根基穩固后,社工站著重整合拓展安置房內部力量,與志愿隊伍攜手共進,為長者服務注入強勁動力,提升服務品質與效能。
首先,著力組建一支專業的長者服務社工隊伍,使其成為引領整體服務的核心力量。社工憑借其專業素養深入剖析長者需求,設計實施適配的服務方案,為安置房服務項目的落地實施筑牢專業根基。針對南灣安置房新入住長者的孤獨焦慮情緒,及時開展“心暖夕陽”一對一心理輔導;依據廟頭安置房長者的健康檔案,精準組建慢性病管理小組,有效干預健康問題;借助“耆樂融融”社區拓展活動助力安置房長者相互熟悉,重塑社交網絡。同時,積極拓展外部資源,引入醫療團隊開展義診、邀請專業講師舉辦健康講座,拓寬服務范疇,提升專業水平,全面滿足長者多元化需求。
其次,大力培育多支安置區志愿服務隊伍,作為長者服務體系的補充。社工根據志愿者的特長與興趣進行引導,促使他們在不同領域各展其能,為安置房構建溫暖互助網絡。在積分商店運營中,志愿者承擔貨物管理、積分記錄及兌換服務工作,保障兌換流程高效有序;在鄰里互助層面,志愿者定期探訪孤寡殘障長者,協助購物、家務打理并給予情感支持,幫助長者重拾信心;在文娛活動組織上,志愿者憑借熱情與特長,引領長者參與合唱、舞蹈、手工制作等活動,激發其活力與創造力,增強社區凝聚力。隨著志愿服務的持續推進,志愿者服務能力日益規范專業,他們與社工緊密配合,形成互補協同服務模式,攜手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
三、機制創新:優化管理,提升服務效能
服務力量得到聚集后,社工開始聚焦構建完善服務管理機制,以驅動服務高效運轉,推動服務品質躍升,保障長者安置生活優質有序。
在積分商店管理運營機制方面,社工站緊密結合長者反饋與實踐經驗,對積分獲取規則進行精細化調整。例如,著重提高困難任務或特長服務的積分權重,以此激勵長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度融入社區活動。同時,靈活設定積分兌換周期,不僅增設兌換專場,還在特殊時段推出優惠活動,大幅提升長者的兌換體驗。此外,社工聯動社區專業人士,對志愿者開展全面培訓,涵蓋財務規范、服務禮儀規范等關鍵領域。并同步建立監督小組,負責審查運營流程、盤點庫存和審計賬目,確保積分商店運營的公正性、透明度與規范性。通過上述措施,積分商店成功轉型為長者積極投身社區事務、自主提升生活品質的核心平臺,穩固服務激勵的基礎。
在志愿管理制度方面,社工站在招募環節精準鎖定熱心且具備專業技能的人士,同時拓寬招募渠道,廣泛吸引多元群體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構建的培訓體系全面且系統,包括服務理念、專業技能、應急處理等核心模塊。其中養老護理培訓切實提升助老技能,溝通技巧培訓有效優化服務效果,急救知識培訓增強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在服務過程中,通過精細評估志愿者績效,從服務時長、質量反饋、長者滿意度等維度進行考量。根據評估結果,對表現優秀的志愿者予以表彰獎勵,對存在不足的志愿者提供針對性幫扶,助力其改進提升。定期組織團建活動,促進志愿者之間分享心得,有效緩解工作壓力,增強團隊歸屬感。這一系列舉措顯著提升團隊服務動力與協同默契,為長者提供了穩定、持續且優質的服務支持。
四、環境改造:軟硬兼施,營造溫馨家園
在安置房服務機制健全完善的基礎上,社工站與多方主體聯合行動,從硬件設施改善與軟件環境優化雙向發力,為長者塑造舒適安全、溫馨和諧的居住環境。
在硬件升級維度,黨政機關、社區與開發商攜手合作,發揮資源與決策優勢,完善公共空間與適老化設施。通過各方緊密協作,成功將廟頭社區安置房二期中的閑置區域改造為綜合活動中心,增設健身區、文化活動室和休閑花園,滿足長者鍛煉、娛樂和社交等方面的需求。與此同時,基于長者生理特點,對安置房進行精準適老化配置規劃:衛生間安裝防滑地磚和安全扶手;臥室增添無棱角家具和緊急呼叫系統等,有效降低生活風險。此外,社工站建立定期巡檢機制,確保設施持久穩定運行,為長者生活筑牢安全屏障。

在軟件優化層面,社工站聯合志愿者、社會組織以及慈善資源,借助積分激勵機制引導長者改善生活習慣、增強安全意識。在“安全生活,美好家園”活動中,志愿者與社會組織依據積分兌換激勵政策,有效引導長者參與居家安全整改工作。在慈善資源支持下,南灣社區困難長者不僅免費更換了老化電線電器,雜亂的居住空間也得到了全面整治。社工站在整個過程中高度重視持續教育與引導工作,定期組織復查活動,鞏固整改成果、不斷強化長者的安全意識,致力于培養長者良好的生活習慣,共同營造安全有序、溫馨和諧的社區軟環境。
經過“重構安置房養老圈”計劃的成功實踐,穗東街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且獨具特色的社工介入服務模式。該模式成功探索以長者安置房作為核心樞紐,五社聯動機制與一刻鐘服務圈理念相結合的可復制、可推廣路徑,致力于全方位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其提供便捷、高效、貼心的服務支持。如今,穗東街安置房社區已成為幸福港灣。長者對安置房服務滿意度高達95%以上,社區活動參與熱情高漲,超過三分之二的長者積極投身其中。值得關注的是,長者健康指標控制率提高20%,安置房抱怨投訴聲漸悄,次數銳減70%。此外,各方主體攜手共進,60余場議事茶話會熱鬧非凡,217位長者在積分換物活動中喜笑顏開,48位長者的實際問題迎刃而解。
展望未來,穗東街社工站將繼續深化該服務模式,不斷優化服務內容與方式,進一步提升長者生活品質,為更多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范例,推動長者安置服務工作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