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對“00后”大學生進行婚戀觀教育的必要性。通過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的趨勢和特點,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以及“00后”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對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的重要性,強調了加強“00后”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婚戀觀教育;人口老齡化;“00后”大學生
引言
“00后”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面臨獨特的社會文化影響。這一代人普遍受到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深刻影響,對婚戀關系的認知及期待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現在的“00后”,大多數會選擇晚婚晚育,或結婚但不生子,還有龐大的群體希望不婚不育,這樣的佛系思想,引發結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然而現有的婚戀觀教育體系往往滯后于社會變遷,未能有效回應年輕人面臨的情感困惑。
人口老齡化引發的家庭結構變化也對“00后”大學生婚戀觀教育提出挑戰,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使得年輕人有更大的負擔,往往需要擔負多位老人養老,加上子女撫育,導致年輕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一些不婚不育,“躺平”等社會現象就出現了。這無疑會加重老齡化問題。針對這一現狀,加強“00后”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和特點
(一)老年人口規模龐大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達21.1%。其中65歲以上人口達到2.17億人,占比15.4%。聯合國將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數達到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數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這是國際上普遍接受的標準。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深,進一步劃分為中度老齡化社會和重度老齡化社會。由此可見,中國已經全面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數量,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一方面,養老服務需求急劇增加,包括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方面;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對適老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由于少子化、嬰兒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加速提升。根據世界銀行及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2023年間,我國老年人口占比由7.0%升至15.4%,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由6.9%升至10.0%)[1]。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壽命不斷延長,同時生育率持續下降,導致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對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養老服務體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我國老齡化人口區域分布不平衡
我國人口老齡化存在明顯的區域分布特點。現有人口老齡化研究表明,考慮到我國地域廣闊,地區間差異較大,從全國角度研究人口老齡化可能掩蓋地域間的差異。例如,一些東部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完善,養老服務設施相對齊全,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相對較小。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養老服務資源相對匱乏,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更加嚴峻。
(四)我國老齡化出現城鄉倒置現象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呈城鄉倒置現象,即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快于城市。這在世界范圍內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還呈現出 “極化趨勢”,即老齡化程度深的地區老齡化速度更快。農村地區由于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留守老人增多,導致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同時,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設施和社會保障水平相對較低,進一步加劇了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年輕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不婚不育的對象,隨著年輕人婚戀觀念的改變,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一社會現象日益凸顯,并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各個層面。
(一)人口老齡化引發勞動力結構的改變
人口老齡化預示著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不斷攀升。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2030年,老年人將占勞動力市場的15%左右,迫使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結構調整,增強老年人在工作中的適應性和創新性。這一變化直接引發了勞動力結構的改變,使得勞動人口相對減少,在許多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老年人口依賴比不斷上升,意味著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需要供養更多的老年人口。例如,在日本,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一些傳統制造業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困境,影響了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創新能力。
(二)社會養老負擔加重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在持續延長。國家衛生健康委2024年8月29日發布《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很長壽,這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意味著社會養老負擔加重,醫療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從經濟層面來看,養老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往往需要更多的醫療保健服務,這無疑會消耗大量的醫療資源并產生高額的費用。養老金的支付規模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而不斷擴大,給國家和地方的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引發勞動生產率下降
總體上,老年勞動者的身體機能和適應新技術的能力可能相對較弱,這可能會對勞動生產率產生一定影響。盡管老年勞動者具有豐富的經驗,但在一些需要創新和快速適應變化的行業,如信息技術產業,年齡結構的老化可能減緩創新速度和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四)引發經濟增長動力的改變
人口老齡化改變了消費結構,老年人群體的消費更傾向于醫療保健、養老服務等領域,而對一些新興產業(如高科技、時尚等年輕人消費主導的產業)的需求相對較低。這可能會影響整體的經濟增長動力結構,使經濟增長從依賴消費升級和新興產業拉動,轉向更多依賴老年產業相關的消費拉動。
三、“00后”大學生婚戀觀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第一批“00后”已經24歲,很多已經大學畢業,無論是生理上還是法定年齡上,都到了婚育年齡,他們生活在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三胎生育政策開放時期。往往一些讀書少,沒有讀大學的年輕人,早早結了婚,而上了大學或是有更高學歷的婚戀觀反而更加多元化,晚婚、少子或者不婚不育的反而更多。所以“00后”大學生婚戀觀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有著重要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直接影響人口繁衍
大學生作為適婚適育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婚戀觀直接左右著結婚率和生育率。如果大學生秉持積極的婚戀觀,愿意較早結婚并生育子女,那么將有助于增加新生人口數量。例如,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當大學生群體普遍重視家庭組建并且有較強的生育意愿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對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產生影響。反之,如果大學生受到一些觀念如 “單身主義”“丁克家庭” 等影響,結婚率和生育率持續走低,會加劇人口老齡化程度。我國目前生育率已經持續下降。2024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3年人口數據:2023年末全國人口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比上年減少54萬人,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2]。
(二)影響長期的人口年齡結構調整
青年群體的婚戀觀對人口年齡結構調整至關重要。當今中國社會轉型帶來的變化導致新時代青年普遍存在婚戀觀迷失、價值觀偏移的成年轉型困境。隨著國內適婚年齡人口的不斷減少,加上青年初婚年齡的延遲、單身人口的增加,進而影響人口年齡結構。從長遠來看,年輕人的婚戀和生育行為直接影響著未來人口的年齡結構。較高的生育率能使人口年齡結構更加年輕化,增加未來勞動力人口的比例,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和社會養老負擔過重等問題。
(三)影響家庭規模
大學生的婚戀觀影響著家庭規模的大小。積極的婚戀觀促使大學生組建家庭并生育更多子女,這將使家庭規模擴大。而家庭規模的擴大有助于增強家庭養老功能,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多子女的家庭可以分擔養老責任,減輕社會養老負擔。例如,在傳統的大家庭模式下,子女可以輪流照顧老人,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和生活照料。
(四)影響家庭養老觀念傳承
大學生的婚戀觀中包含著對家庭角色和責任的認知,這種認知會影響他們的養老觀念傳承。如果他們在婚戀過程中強調家庭的團結和互助,那么這種觀念將有助于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養老氛圍,使得尊老、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得以傳承,從而提高家庭養老的質量,減輕社會在老年照料方面的負擔。
(五)對勞動力素質提升的影響
大學生的婚戀觀也會間接影響下一代的素質培養。如果在婚戀關系中重視教育、文化傳承等因素,他們在養育子女時會更注重子女的綜合素質提升。這有助于提高未來勞動力的素質,使社會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時更具競爭力。例如,在家庭氛圍良好、父母重視教育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具有更高的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四、“00后”大學生婚戀觀教育對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的必要性
婚戀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00后”大學生在成長道路上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做好大學生婚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婚戀觀和家庭觀,對個人、社會和國家都具有重大價值與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明確指出,要在婚戀、社會保障等方面給青年提供更多關心和幫助,并專門提出要加強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和引導,將婚戀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強化青年對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青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3]。
(一)對“00后”大學生個人發展的必要性
1.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家庭觀念
“00后”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對愛情充滿向往和憧憬。通過婚戀觀教育,能夠讓他們明白愛情不僅僅是浪漫和激情,更是責任、尊重和包容,從而避免在戀愛中盲目追求表面的情感體驗,樹立正確的愛情價值觀。婚戀觀教育可以幫助“00后”大學生認識到家庭在人生中的重要意義。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家庭是社會養老的重要支撐。通過教育,他們能夠理解家庭的責任不僅包括夫妻之間的相互扶持,還包括對老人的贍養和對子女的養育。
2.有助于構建和諧家庭關系
婚戀觀教育有助于“00后”大學生在戀愛和婚姻關系中學會尊重、包容、信任等品質。這些品質是構建和諧家庭關系的基礎。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環境下,和諧的家庭關系能夠更好地應對養老、育兒等家庭事務,減少家庭矛盾,提高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正確的婚戀觀教育可以引導大學生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家庭文化價值觀,如尊老愛幼、家庭責任等。在家庭內部營造積極的養老氛圍,讓家庭成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溫馨港灣,同時也為子女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對社會發展的必要性
1.緩解勞動力短缺壓力
積極的婚戀觀可以促使“00后”大學生提高結婚率和生育率。他們生育的子女在未來將成為勞動力,從而補充因人口老齡化而減少的勞動力資源。這有助于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壓力,保持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2.減輕社會養老負擔
穩定的家庭關系能夠承擔部分社會養老的功能。當大學生接受婚戀觀教育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建立和諧家庭時,家庭可以在照顧老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家庭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情感陪伴等養老服務,減輕社會養老機構的壓力,減少社會在養老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
3.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婚姻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00后”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婚戀觀將直接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婚姻家庭狀況和社會穩定。通過開展婚戀觀教育,培養“00后”大學生正確的婚戀觀,有助于他們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婚戀觀教育有助于在社會中營造積極健康的婚戀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可以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社會風氣,減少因婚戀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如家庭糾紛、婚姻不穩定等。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應對各種挑戰的基礎。
4.傳承良好社會風尚
婚戀觀教育也是傳承和弘揚良好社會風尚的重要途徑。通過教育,引導“00后”大學生樹立文明、健康、向上的婚戀觀,抵制各種不良婚戀習俗和行為,對于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對“00后”大學生進行婚戀觀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必要性。這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幸福,更是緩解社會養老壓力、優化人口結構、完善養老體系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家庭、學校和社會應共同承擔起婚戀觀教育的責任,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引導“00后”大學生樹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正確婚戀觀,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淺析蘇南地區“00后”高職高專大學生婚戀觀教育》(課題編號:2023SJSZ092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吳信坤,陳菲,劉穎.人口老齡化趨勢、影響與應對[J].金融縱橫,2024,(08):28-36.
[2]劉胤衡,賈驥業,崔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難題何解[N].中國青年報,2023-11-15(007).
[3]嚴璨.加強大學生婚戀教育的現實意義及對策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21):90-92.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