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容易掉頭發”“千滾水有害健康”“西瓜太甜是因為打了甜味劑”“無添加劑的食物一定更安全”……這些言論在生活中并不鮮見。那么,面對這些假新聞、偽科學,我們應如何甄別呢?
甄別偽科學,首先應不斷學習科學知識,提高辨別能力。從蒸汽機、內燃機到核聚變,從地面實驗到太空飛行,再到空間站實驗、地下中微子探測……一切科學技術都是在人們總結反映客觀規律的知識,探明事物的原理、本質的基礎上發展得來的,是我們判斷信息真偽的重要依據。青年要不斷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知識儲備,這樣才能不被“偽科學”的迷霧遮住眼睛。
甄別偽科學,應培養批判性思維,堅持獨立思考。我們不能不加思考全盤接受網絡上的信息,而應對其進行分析,敢于提出質疑。對那些聳人聽聞、違背常識的“偽科學”言論,要敢問“為什么”“證據在哪里”。要培養批判性思維,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避免被偽科學牽著鼻子走。
甄別偽科學,還需要我們保持理性,善于利用網絡。偽科學言論常常利用人們的恐懼、焦慮等情緒來吸引眼球、廣泛傳播。如“千滾水有害健康”的說法,正是抓住了人們對健康的擔憂心理。在面對這類言論時,我們要保持清醒,不能被恐慌情緒沖昏頭腦,而是要善于利用網絡渠道尋找相關證據和研究的支持,不輕信來源不明的信息,這樣即使我們不能第一時間辨別真偽,傳播正能量,至少在聽到“吃味精容易掉頭發”這類消息時,可以保持冷靜,不喪失正確的判斷力。
回望歷史,中國自古以來便不乏勇于探索、敢于質疑的人。從屈原的《天問》到萬戶的飛天,再到中國空間站的“天宮課堂”,我們對未知的探索總是帶著浪漫情懷和責任意識,為下一代種下科學精神的種子。
展望未來,新時代需要更多科技人才。希望同學們面對多元、紛雜的信息,不被假新聞、偽科學裹挾,不做“移動硬盤”,而是保持理性思維,“放出眼光,運用腦髓”,獨立思考,作出正確的判斷。
認知改變自我,科技改變世界,科學引領未來。青年當共同抵御偽科學的侵襲,讓真理之光在信息時代閃耀。
【陜西渭南市尚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