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從讀者的參與度、受益度和認可度三個核心維度進行調研和統計,實證分析讀者受益度和認可度對閱讀推廣活動參與度的影響機理。結果顯示,讀者受益度是驅動Z世代大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的首要且關鍵因素,讀者認可度對讀者的參與度產生顯著影響。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立足提升讀者受益度的核心目標,重視讀者認可度,緊密圍繞不同年級層次與個體多元化需求,精心設計閱讀推廣活動,激發Z世代大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群體閱讀行為的形成,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其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Z世代" 大學生" 高校圖書館" 閱讀推廣" 反饋機制
閱讀對國家文化認同培養、民族精神及公民素質提升意義重大,國民閱讀能力影響個人乃至國家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起,法國、俄羅斯等多國立法保障閱讀權利。我國在2017年發布《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各省市掀起閱讀熱潮。2024年,《國務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提及正式制定該條例[1],彰顯了對全民閱讀的重視。Z世代出生于1995—2009年間,受網絡信息技術影響大[2],當今大學生大都屬于Z世代。互聯網推動了Z世代閱讀行為的多元化,而Z世代的閱讀喜好度與參與度又深刻關聯著全民閱讀推進狀況。因此,對Z世代進行閱讀引導極為關鍵。雖然高校閱讀推廣相關的文章眾多,但關于Z世代大學生對閱讀推廣活動反饋的研究稀缺。本文借助問卷調查的方法,探究Z世代大學生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反饋機制,以期為高校閱讀推廣活動設計提供參考。
研究設計與數據說明
為探究Z世代大學生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反饋機制,本文從讀者的角度出發,設計問卷并面向北京郵電大學本科生群體發放問卷,以獲取樣本數據進行機理分析。
問卷設計。問卷設計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方式。第一部分為調研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學院、年級。第二部分為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情況,包括讀者參與度、讀者受益度、讀者認可度3個潛在變量。讀者參與度按照參與廣度與深度衍生出3個觀測變量;讀者受益度從閱讀能力和閱讀行為出發列舉了4個觀測變量;讀者認可度從滿意度、忠實度延伸出4個觀測變量(見表1)。通過調研對象對潛在變量及其觀測變量內容的判斷,分析他們對閱讀推廣活動的反饋效果。每個觀測變量的選項分為5個等級:完全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別給予相應的分數:5、4、3、2、1。
數據來源。調研對象為北京郵電大學在讀本科生。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進行發放,共收到725份有效問卷。問卷情況如表2所示,本科生群體男女比例接近,女性略多于男性;學院分布上,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信息通信與工程學院的學生人數相對較多,符合北京郵電大學學院人數比例;年級分布上,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占比較高。總之,樣本具有Z世代大學生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本文運用SPSS24.0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采用信度分析檢驗量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CFA)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和組合信度(CR)指標來檢驗問卷的聚合效度,采用AVE平方根值與相關系數比較法來區分效度,對讀者受益度、讀者認可度和讀者參與度做了相關性分析,證明潛在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通過T檢驗和F檢驗方法探索Z世代大學生的類型差異造成的閱讀推廣活動參與度差異。
數據科學性說明。計算725份有效問卷觀測變量的平均值、標準偏差,分別判斷Z世代大學生對各個觀測變量的認可度和意見的一致度,標準差越大越說明不同個體之間意見不一致程度越高,通常標準差小于1時認為一致性程度高。本研究的讀者參與度平均值最小為2.85,最大為3.04,讀者受益度和讀者認可度平均值均超過3,接近“基本符合”這一等級。這表明,Z世代大學生對問卷提取的觀測變量認可程度較高。從觀測變量的標準差分析,觀測變量中有個別標準誤差略大于1,屬于可以接受范圍,說明Z世代大學生對問卷中閱讀推廣活動反饋內容的一致度較高。因此,本文反饋機制提取的觀測變量是比較合理的。
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用于衡量研究對象數據是否真實可靠,也用于檢驗問卷是否有說服力。相關系數越高,表明檢測的可信度越高。一般Cronbach's α值在0.8以上,則該測驗或量表的信度非常高;0.7~0.8之間是可接受的水平。本研究的總量表信度系數值為0.924、讀者參與度的信度系數值為0.881、讀者受益度的信度系數值為0.912、讀者認可度的信度系數值為0.869,說明測量變量的內部一致性良好,問卷結果可靠,研究數據信度質量高。
效度分析。效度分析衡量問卷測量結果的有效性及正確性,效度越高,測量結果越能反映反饋內容的真實性。本文通過驗證性因子對測量模型的擬合度進行分析。測量模型的卡方值與自由度的比值(CMIN/DF)為4.437(lt;5)合理,擬合優度指數(GFI)為0.953(gt;0.9)優秀,調整擬合優度指數(AGFI)為0.925(gt;0.9)優秀,比較擬合指數(CFI)為0.975(gt;0.9)優秀,規范擬合指數(NFI)為0.968(gt;0.9)優秀,增值擬合指數(IFI)為0.975(gt;0.9)優秀,非標準擬合指數(TLI)為0.967(gt;0.9)優秀,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為0.069(lt;0.7)合理。可見模型參數均達到合理及以上的標準,模型的擬合度良好。
在聚合效度分析方面,本文三個潛在變量的AVE全部大于0.6,而且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8,三個潛在變量對應觀測變量的標準載荷系數僅有一個小于0.7,其余項均接近或者高于0.8,說明本文量表數據具有優秀的聚合效度區。在分效度分析方面,讀者參與度的AVE根值為0.663,大于讀者參與度與讀者受益度之間、讀者參與度與讀者認可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同理可分析得出讀者受益度、讀者認可度都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
綜合上述,調研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聚合效度與區分效度,問卷能夠真實可靠地反映出Z世代大學生的參與度、受益度以及認可度,具有良好的群體代表性,可作為Z世代大學生參與閱讀推廣活動反饋機制的研究工具。
實證結果與分析
Z世代大學生閱讀活動參與度的相關性分析。經常參加活動、經常參加不同形式的活動、能記得活動的主題和內容,三個程度逐級升高,能體現讀者對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廣度和黏度的不同程度。李泰峰等的研究表明,興趣動機、參與機會對參與行為的影響作用最大,閱讀能力和活動參與能力是影響參與行為的重要因素[3]。本文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法探討讀者受益度、讀者認可度與讀者參與度之間的相關性。從表3可以看出,讀者受益度、讀者認可度均與讀者參與度呈顯著性相關性(Plt;0.01),相關系數分別為0.636、0.498。可見,Z世代大學生閱讀活動參與度主要取決于受益度,認可度也會影響參與度,但是影響力相對較小。
讀者受益度直接影響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度。讀者受益度是對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反饋,關乎讀者后續參與度。讀者受益度越高,越易培養忠實參與者。如2024年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開展人文閱讀拉力賽,學生每月讀1本人文課外書、參與1—2次活動,交流心得,達標則可以獲得文創獎品,最終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氛圍。同年北郵讀書節期間,“春日書集易卷而讀”換書大集活動讓學生兌換心儀圖書,提升參與感;“一本書的奇幻旅程”等活動幫助學生擴展閱讀領域;“筆”下生花等閱讀筆記、心得分享活動,讓學生在制作、記錄和分享作品中獲得成就感。這些高受益度活動深受Z世代大學生喜愛,學生參與熱情高漲。
讀者認可度影響高校閱讀推廣活動參與度。Z世代大學生是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評價閱讀推廣活動效果的主體。當他們認為閱讀推廣活動有吸引力、有特色,愿意加入互動形式的活動,愿意向周圍的人宣傳,就有可能感染身邊的人參與閱讀推廣活動。尹秀波建立了以讀者認可度、閱讀心理、閱讀能力、閱讀行為四個影響因子的評價體系[4];遆夢縈采用實證研究的方式,測評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讀者參與、滿意度和行為意愿的實際感知水平,構建出圖書館閱讀推廣領域讀者參與、滿意度、行為意愿的關系模型[5]。本文及以上評價體系或模型的建立,不僅能反映閱讀推廣活動的真實效果,而且對閱讀推廣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導功能。
群體屬性對閱讀推廣活動參與度的影響的差異性分析。研究發現,Z世代大學生對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度受性別影響不大(見表4,P=0.339gt;0.05),受所處年級的影響顯著(見表5,P=0.021lt;0.05)。因此,高校閱讀推廣應依據年級特點和學生需求進行。大一新生處于適應階段,需從高中較為單一的學習環境轉而適應大學多元的學習氛圍。高校可通過開展講座培訓、建立閱讀組織等方式,傳授資源服務,搭建交流平臺。還可借鑒“雙一流”高校的相關機制[6]及美國“共同閱讀計劃”[7],助力新生開啟自主閱讀。大二、大三學生更傾向于追求知識技能,忙于學術競賽、科研及各類考試。高校應根據此一階段學生的需求開展閱讀推廣,如開展信息檢索培訓、檢索大賽和經驗分享等活動。大四學生面臨畢業論文任務,高校閱讀推廣要圍繞論文選題、開題、撰寫及學術論文投稿等開展講座培訓。總之,高校按學生不同階段需求策劃閱讀推廣活動,既能提高Z世代大學生的參與度,又能提升其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筑牢基礎。
個體屬性對閱讀推廣活動參與度的影響的差異性分析。Z世代大學生對閱讀推廣活動興趣呈多元化態勢。北京郵電大學對725名在讀大學生的調查顯示,超半數喜歡閱讀大會,近半數青睞知識講座,還有不少人喜歡知識競答、辯論演講等。興趣多元使參與活動也更加多樣(如圖1)。近年來,多所高校積極組織多彩閱讀活動,春季讀書節活動形式豐富。國外也有諸多范例,如荷蘭“圖書周”舉辦各類活動并結合惠民舉措,提升公眾熱情[8];美國萊特州立大學鄧巴圖書館盲選圖書活動,讀者參與度高;南京大學“24小時閱讀站”連接同好讀者[9];復旦大學圖書館與社團合作滿足學生多元需求[10]。在閱讀推廣方法上,史欣卉等人借鑒問題導向的學習(PBL)成果與經驗,提出問題導向閱讀,以問題激發動機,借自我效能感形成閱讀循環,構建模型來指導閱讀推廣活動[11]。
結論與啟示
在建設書香中國、倡導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高校肩負著引導Z世代大學生參與全民閱讀的重任。閱讀推廣活動的成效,既取決于活動內容豐富度、形式創新度,更為關鍵的是大學生的受益度,還與學生的閱讀體驗和參與度密切相關。因此,高校需結合自身情況,建立或選用適宜的評價體系,依據評價結果優化閱讀推廣工作。同時,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年級特點與多元興趣,精心策劃能讓他們階段性或終身受益的閱讀推廣活動,為提升Z世代大學生綜合能力提供有力支撐,為培育具有廣闊視野和深厚素養的新時代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張海霞" 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
譚佳凝" 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情境全要素融合的智慧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項目編號:24BTQ01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務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EB/OL].(2024-05-09)[2025-01-0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5/content_6950094.htm.
[2]王水雄.中國“Z世代”青年群體觀察[J].人民論壇,2021(25).
[3]李泰峰,王寧,孫久豐.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中讀者參與行為研究——基于MOA模型的實證分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1,41(4).
[4]尹秀波.讀者視角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6,34(1).
[5]遆夢縈.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中讀者參與、滿意度、行為意愿的關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3.
[6]杜昊,施曉瑩.高校圖書館新生推薦書目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我國“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調研[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11).
[7]杜昊,苑世芬.美國NAS高校“共同閱讀計劃”閱讀報告分析與啟示[J].圖書館雜志,2021,40(8).
[8]唐雅琳.基于主題的荷蘭閱讀推廣實踐研究——以荷蘭“圖書周”活動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1(5).
[9]張世佳.國內外圖書館“盲選圖書”閱讀推廣案例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9,38(3).
[10]成俊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高校閱讀推廣實踐探索——以復旦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0,39(9).
[11]史欣卉,徐坤,張曾昱.高校圖書館問題導向的閱讀推廣模型構建與實施[J].圖書館學研究,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