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情緒特別敏感,這跟自我意識發展有關。
父母高高在上的姿態碰上情緒敏感的青少年,激烈沖突猶如火星撞地球,使得親子關系漸行漸遠。
為了拉近親子的距離,我們和父母都可以做出改變。
父母聽不懂我們說的流行語,我們可以耐心地跟父母解釋,讓父母了解現在流行什么。父母也可以虛心地向孩子請教新鮮事物。
我們學會了一種新游戲,可以向父母推薦,教他們起玩。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可以是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相互學習的平等狀態。
原來是這樣
父母始終是親子關系中的引導者,在親子關系中處于優勢或強勢的一方。因此如果親子關系陷入僵局,父母必須做出改變才能迎來破局。即使父母覺得明明是孩子做法欠缺,態度偏激,但父母是生活經驗更充足的成年人,自然更容易理解和找出問題關鍵,所以拉近親子距離必須由父母帶頭。
可以試試這樣做
親子之間共同話題變少,父母這時候不應該抱怨孩子漸行漸遠,并以此阻撓孩子追逐潮流。共同話題減少說明父母開始脫離孩子的成長環境,提醒父母該“補課”了。
孩子也可以主動詢問父母最近是否開心,向父母表示關心,讓他們知道孩子長大懂事了,不用憂心。
為什么我覺得爸媽很“落伍”。
我們是生活在互聯網世界的一代,早已習慣網絡上更新飛快的信息,每天接收大量的資訊。
我們從網絡上學到很多流行語,而且身邊朋友也喜歡用流行語交談,但這樣跟父母交流,他們往往聽不懂,一頭霧水,這讓我們覺得父母很“落伍”。
父母聽我們談論他們不懂的話題,插不上話,反而會嘮叨我們“多關注學習,少看那些東西”。
但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怎么可能閉上眼睛、捂上耳朵呢?
父母與其禁止青少年接觸流行事物,不如通過孩子接觸這些新鮮事物,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
原來是這樣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父母哪怕不了解也要明白這是正常發展趨勢,不用躲避。只要不是低俗不雅的,沒必要禁止孩子使用流行語。
孩子也要理解父母沒有大把時間“沖浪”,對流行文化也沒有這么熱衷,他們不了解流行用語或熱門網絡話題是正常的。孩子可以用父母能理解的話去解釋新鮮的網絡資訊,向他們“安利”潮流。
青少年的成長速度有時候會超出父母的想象。父母如果能與孩子一起談論流行話題,一定會讓他們刮目相看,減少代溝。
父母還可以在悄悄學習和“補課”之后,主動與孩子談論網絡熱門話題。成為孩子心目中“潮流的父母”也是一種拉近親子距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