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聚焦雷州半島,以遂溪醒獅為例,探索鄉村振興與非遺傳承科學互動發展的路徑,這對湛江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具有深遠影響。
遂溪縣隸屬于廣東省湛江市,地處雷州半島,西瀕北部灣,東瀕湛江市港灣,地理位置優越。2003年12月,中國民間文藝協會將遂溪縣評定為中國醒獅之鄉。遂溪縣民間醒獅表演活動歷史悠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經歷了發源于民間、根植于民間、傳承于現代、興盛于民間的發展歷程,是一項活躍于民間的獨特傳統藝術。200多年來,各種慶典都以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已成為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近年來,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遂溪縣因勢利導,強化組織,積極扶持,民間醒獅表演活動空前活躍。
遂溪醒獅概述
藝術特征。遂溪醒獅的藝術特征主要體現在其表演形式和技藝上。作為一種地道的廣東省民間舞蹈,它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雜技和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表演時,醒獅在鑼鼓的伴奏下,先在地面或樁陣上,通過騰、移、閃、撲、旋、躍等高難度動作,表演獅的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態,表現獅的威武。表演形式一般分為傳統獅和高樁獅,傳統獅在平地、桌凳上或梯子上表演,而高樁獅在高低錯落的樁柱上表演,場面驚險刺激。遂溪醒獅的表演套路豐富多樣,既有醒獅、眨眼、抹眼、搔首、舔毛、洗臉、飲水、戲水、過橋、上山、采青、吞青、下山、回橋、收樁等傳統套路,又有出洞、起步、環步、探樁、上樁、過樁、越樁、回樁、飛樁、下樁、拜謝、回洞、收樁等高樁獅特有的套路。其中,在采青、吞青之后,另有斷青、吐青,使演出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驚險,可觀賞性更強。
遂溪醒獅承載了遂溪人與大自然抗爭的歷史,體現了人們追求平安吉祥、驅邪辟鬼的美好愿望。醒獅表演中的威武雄壯、剛柔相濟、靈活生動、新穎驚險等特點,不僅展現了南獅的藝術魅力,也體現了人們對力量與美的追求。此外,遂溪醒獅的表演還注重儀式感和文化內涵。表演前有莊嚴肅穆的“點睛開光”儀式,由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通過禮拜、拂面、結球、纏飾、點睛等步驟,為醒獅注入生命的靈氣。這種儀式體現了對醒獅藝術的尊重和傳承,也增加了表演的神秘感和莊重感。
文化價值。遂溪醒獅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有助于增強文化凝聚力和認同感。每逢節慶、慶典活動,醒獅表演總能吸引觀眾駐足觀賞,激發人們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自豪。人們通過醒獅表演感受到一種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民族情感,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近年來,遂溪醒獅多次應邀出訪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為世界各地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廣泛贊譽與推崇。遂溪醒獅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外國觀眾,說明遂溪醒獅是展示多元文化、推動文化傳播的重要力量,也是中華文化的優秀代表。未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和拓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愈發重要,遂溪醒獅的影響力和地位也將進一步提升。人們通過醒獅表演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友誼,促進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處。
經濟價值。通過調查發現,醒獅表演往往成為吸引游客的亮點,吸引了大量觀眾,進而帶動旅游業、餐飲業等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繁榮。比如,醒獅形象和元素可以開發成多種文化產品,如玩具、服飾、紀念品等,既有觀賞價值,又能滿足人們的收藏和消費需求。同時,遂溪醒獅還可以結合旅游產業,打造醒獅文化主題公園、醒獅館等旅游設施,讓游客在領略醒獅技藝精湛、威武氣勢的同時,增強對遂溪醒獅的興趣和好感,進而讓游客在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擁有難忘的回憶。近年來,遂溪醒獅逐漸走出了一條民俗傳承、藝術展示、道具產銷、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的好路子。通過成立醒獅表演團體、創辦醒獅表演用具加工廠等方式,實現醒獅文化的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社會價值。作為一種集體活動,醒獅表演需要多人協作,包括獅頭、獅尾、鼓手、鑼手等多個角色。這樣的合作不僅鍛煉了組合成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和配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組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醒獅表演的過程中,人們共同追求美好、祈愿平安的心理,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記憶和社區認同感,有助于促進社區和諧與社會穩定。遂溪醒獅在當代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它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發展、培養年輕一代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遂溪醒獅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讓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在當代社會發揚光大。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遂溪醒獅的傳承
200多年來,每逢節慶、慶典活動,人們都用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湛江市遂溪縣被譽為“中國醒獅之鄉”。截至目前,該縣民間醒獅團共有360余個,其中高樁獅38個,地獅258個,隊員10000余人,文車、許屋、龍灣的醒獅隊水平最高。2006年,廣東醒獅(包含遂溪醒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舞蹈類名錄。但近年來關于遂溪醒獅的研究極少,以“雷州半島醒獅”“湛江醒獅”或“遂溪醒獅”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僅查詢到文獻記錄14篇,其中2017年以后發表的有12篇。盡管少數學者對相關領域做了可貴探索,但仍存在以下問題:目前對于遂溪醒獅的研究較少,“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前,鮮有學者關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少數學者對其進行了探索性研究,但研究角度和深度都有很大局限性。相關研究聚焦產業化發展,很少關注非遺舞蹈的保護和開發研究。由此可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遂溪醒獅文化的保護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與學術意義雙重價值。尤其是遂溪醒獅的核心舞蹈技藝,其是歷經數百年發展和傳承的藝術瑰寶。這些技藝包括獅子的各種動作、神態、節奏和韻律等,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這些技藝的傳承對于保持遂溪醒獅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文化底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出門闖蕩,盡管成立了少年醒獅隊伍,但數量較少。且非遺本身采用“口口相傳,以身相授”的方式,導致傳承方式單一。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遂溪醒獅的傳承既要在繼承過程中保持傳統技藝的特色,又要結合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和技術手段進行創新。如在保持醒獅動作和神態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舞元素和舞臺表現手法,使演出更具觀賞性。
培養傳承人才。針對青少年對傳統文化興趣減弱的問題,可通過開設醒獅舞蹈特色課程、舉辦培訓班、研討會等形式,吸引更多青少年傳承醒獅舞蹈技藝。同時,還可以設立獎勵措施,如獎助學金和提供實習機會等,鼓勵青少年深入學習和掌握這些技能。
專家指導與傳承。邀請老一輩的醒獅藝術家和舞蹈專家擔任指導,通過口傳身授、現場示范等方式,將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專家們表演經驗豐富、藝術造詣深厚,能在傳承工作中給予強有力支持和指導。
建立檔案庫和數據庫。對傳統醒獅舞蹈技藝進行系統的整理和歸檔,建立檔案庫和數據庫,以便更好地保存與傳承這些技藝。這些檔案和數據庫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資料和學習資源,為傳承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舉辦國際醒獅舞蹈比賽等方式,推動遂溪醒獅的核心舞蹈技藝走向世界舞臺。這不僅可以提高遂溪醒獅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還可以為傳承工作帶來更多的機遇和資源。
獅具的傳承。在遂溪醒獅的傳承中,獅具的傳承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它是一種標志性的存在。獅具作為醒獅表演的重要道具,承載著醒獅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歷史記憶。獅具的制作技藝是醒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獅具制作采用竹子、紙、布等材料,經過精心設計和手工制作而成。這些獅具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體現了匠人們的精湛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為了傳承這一技藝,我們需要加強對獅具制作技藝的學習和傳承,培養更多的獅具制作人才。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古老的獅具可能會出現損壞或遺失的情況。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我們需要加強對獅具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可以通過建立獅具檔案、定期進行保養和修復等方式,確保獅具的完整性和歷史價值得以保留。
獅具的創新與發展。在傳承獅具的同時,我們需要注重獅具在醒獅表演中的應用技巧和方法的研究、推廣,還需要注重獅具的創新與發展,可以結合現代科技和設計理念,對獅具進行改良和創新,使其更加符合現代審美和表演需求。例如,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制作獅具,提高其耐用性和安全性;也可以設計更加多樣化的獅具樣式,以滿足不同表演場合的需求。通過實地調查,我們發現,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遂溪醒獅的獅具傳承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通過加強對獅具制作技藝的學習和傳承、保護和修復古老的獅具、創新和發展獅具的樣式和應用方式等措施,我們可以推動醒獅文化的全面傳承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遂溪醒獅的創新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遂溪醒獅的創新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它既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遂溪醒獅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首先,強調文化自信。遂溪醒獅正是遂溪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通過創新發展,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強化人才培養。加強醒獅傳承人才的培養,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傳承活動等方式,提高傳承人的技藝水平和文化素養。同時,開發各類醒獅潮牌,鼓勵年輕人參與醒獅學習和表演,為醒獅文化的傳承注入新的活力。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遂溪醒獅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遂溪醒獅如何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
遂溪醒獅的創新發展。首先,體現在表演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上。傳統的醒獅表演,主要是模擬獅子的各種動作,包括相互之間的互動。僅僅依靠傳統的表演形式和套路,很難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在當下,我們可以借鑒武術、雜技等藝術元素,將梅花樁、走鋼絲等高難技法融入舞獅招式中,將力學與美學完美結合;還可以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如吊上威亞真正飛天,將傳統舞編流程與時代相關聯更新表演劇本,將基本舞蹈律動與現代舞相結合等。這種創新不僅提高了醒獅表演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參與。
其次,體現在醒獅文化的傳播方式和商業運作上。比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將醒獅文化推向更廣闊的舞臺。通過線上直播、短視頻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遂溪醒獅的魅力。在商業運作方面,遂溪醒獅從最初的民間表演形式向更高的要求、更規范的商業運作和旅游文化產業方向發展。通過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相結合,開發醒獅主題的文化產品和旅游項目,進一步拓展醒獅文化的產業鏈和價值鏈。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遂溪醒獅的創新發展不僅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未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遂溪醒獅有望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實現更大的創新和突破,成為鄉村振興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品牌和力量。
基金項目:2021年湛江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雷州半島鄉村振興與非遺保護互動路徑研究——以遂溪醒獅為例”(ZJ21YB13);2022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雷州半島非遺舞蹈的發展路徑研究”(2022WTSCX155);湛江科技學院2022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212622003);2023年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攀登計劃”專項資金)資助立項項目(pdjh2023b0793)。
(作者單位:湛江科技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