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花餑餑,又稱膠東面塑,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膠東地區涵蓋煙臺、威海兩市以及青島市、濰坊市的部分區域,位于山東半島膠萊河以東。該地區屬于麥作文化區,面食在當地飲食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饅頭。與北方其他地區的稱呼不同,膠東地區將饅頭稱為“餑餑”。當地婦女運用手工技藝,將面粉塑造成各種形態的餑餑,并在表面裝飾花鳥蟲魚等藝術圖案,其主要應用于傳統節日、成長禮儀、紅白喜事及祭祀祈福等重要場合,蘊含著樸素的祈福納祥之意。它是膠東地區的獨特民間藝術,典型代表包括“福袋”(如圖1所示)“棗餑餑”“壽桃”等造型。
膠東花餑餑的特點
首先,膠東花餑餑的造型豐富多樣,兼具現實性與想象力。在人物造型方面,能夠塑造出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神話人物和戲曲角色。例如,嫦娥奔月中的嫦娥形象,身姿輕盈,衣帶飄逸;福祿壽三星中的壽星,額頭飽滿,面帶和藹笑容,傳遞出祥瑞之氣。在動物造型方面,主要為常見動物,如圓潤可愛的小豬,以豆做眼,憨態可掬;斂翅收羽的燕子,回首抬頭,安靜優雅。這些動物造型精準捕捉了其最鮮明的特征,經過藝術加工,呈現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形象。在植物造型方面,以各類花卉和果實為原型,塑造出牡丹、蓮花、桃子等造型。牡丹花花瓣層層疊疊,盡顯貴氣;桃子造型則飽滿圓潤,粉白相合,寓意福壽綿長。在幾何造型方面,通過揉、搓、搟等手法制作出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礎幾何形狀,再將這些形狀組合拼接,形成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的圖案。例如,用圓形和方形組合成寓意團圓、方正的造型。
其次,膠東花餑餑色彩鮮艷明快,偏好使用純色并強調對比。在色彩運用上,往往青睞紅、黃、綠、紫等高純度色彩,它們相互交織,對比鮮明,猶如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紅色喜慶,黃色吉祥,綠色生動,紫色典雅。在制色環節,使用紅曲米提取紅色,用菠菜汁提取綠色,這些天然色素,既綠色環保,又健康無害,更能使色彩煥發自然質樸之美,宛若天成。上色時,通常采用點染、暈染等手法,使色彩過渡自然,富有層次感。例如,在制作花朵造型時,先用紅色點染花瓣邊緣,再用白色從花瓣根部向邊緣暈染,使花朵看起來更加嬌艷逼真。
再次,膠東花餑餑的制作工藝精細。面團的準備過程具有一定的操作流程。選用優質小麥粉,經過多次篩選去除雜質。加水和面時,對水溫、水量的控制非常精準,以確保面團的韌性和延展性。和好的面團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醒發,并根據環境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使面團達到最佳的發酵狀態。在制作過程中講究塑形手法,運用搓、揉、捏、剪、挑、壓、粘等多種手法(如圖2所示)。例如,靈巧的剪刀能勾勒出小鳥栩栩如生的嘴巴與爪子,挑子則輕輕描繪出花朵細膩的紋理,細致的雙手捏出人物豐富的面部表情與服飾上的精致褶皺,細節處理精致入微。蒸制過程講究火候(蒸制花餑餑對火候的要求極高):先用旺火,使花餑餑迅速膨脹定型;然后轉中火,讓內部熟透;最后用小火,防止表面出現干裂。蒸制時間根據花餑餑的大小、形狀和面團的發酵程度而定,需要制作者憑借豐富的經驗來把握。
最后,膠東花餑餑文化寓意深厚。一方面,它參與節日慶典。在膠東風俗中,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棗餑餑”,其圓潤的形狀和頂部點綴的紅棗象征著團圓和紅火,寓意著年年高升。在元宵節時,人們會制作“面燈”,通過在面團上捏出各種形狀的燈碗,倒入植物油,插上燈芯點燃,以此祈福祛災。這些面燈不僅具有不同的形狀,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寓意。例如,魚形面燈寓意年年有余。
另一方面,它還參與人生禮儀。結婚時,會有龍鳳呈祥造型的花餑餑,祝愿新人婚姻美滿、幸福長久;孩子滿月時,制作“老虎頭”花餑餑,祈盼孩子虎頭虎腦、健康成長;老人過壽時,“壽桃”花餑餑必不可少,祝福老人長壽康泰。
此外,膠東花餑餑兼具實用與審美價值。從食用性來講,膠東花餑餑以面粉為主要原料,經過發酵、蒸制等工序制作而成,口感筋道,麥香濃郁。在過去,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即便在物質豐富的今天,依然是很多人喜愛的傳統美食。從觀賞性來講,精美的造型和鮮艷的色彩使其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置于家中作為點綴,還是在各類民俗活動中亮相,它們都能為環境增添一抹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歡慶的色調,成為傳遞情感與文化的橋梁。
膠東花餑餑的文化功能
膠東花餑餑不僅是美味的食物,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功能:
首先,民俗傳承功能。膠東花餑餑與當地眾多民俗活動緊密相連,是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參與要素。例如,過年期間蒸制的棗餑餑,形狀飽滿,點綴紅棗,寓意著日子紅紅火火,蒸蒸日上,代代相傳的古老習俗營造出春節的喜慶氛圍;在婚嫁儀式上,龍鳳呈祥、鴛鴦戲水等造型的花餑餑,是嫁娶習俗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寄托著對新人婚姻美滿、白頭偕老的美好祈愿;孩子滿月時,“長命百歲”“麒麟送子”等主題的花餑餑,蘊含著對新生命茁壯成長的深切期盼,傳遞著對生命的崇敬與珍愛之情。通過參與各種民俗活動,花餑餑將先人的生活智慧與文化傳統不斷傳遞給后代。
其次,情感表達功能。花餑餑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的獨特方式。在走親訪友時,精心制作的花餑餑能將思念、關切、祝福和尊重傳遞給對方。若家中有老人壽辰,晚輩便會獻上壽桃造型的花餑餑,其飽滿之態與鮮艷之色,無不彰顯著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愿;遭遇困難時,鄰里間贈送的花餑餑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傳遞著溫暖與鼓勵,讓受助者感受到濃濃的關懷與支持。這種情感依托使花餑餑超越了食物本身,成為連接人與人情感的紐帶。
膠東花餑餑的造型多樣、色彩純濃艷麗,展現出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成為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其制作過程融合了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通過揉、捏、搓、剪等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如嬌艷欲滴的花朵、活靈活現的動物等,能充分展現制作者的精巧技藝與創造力。同時,這種民間藝術形式也歡迎和鼓勵兒童參與,為兒童提供了親身實踐、深入接觸傳統文化、深刻感受藝術魅力的寶貴機會,有助于啟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實現美育與勞育的雙重結合。
最后,文化凝聚功能。在膠東地區,花餑餑的制作往往是集體參與的活動。在重大節日或慶典前,一家人、親朋好友或左鄰右舍都會聚在一起制作花餑餑。這種集體創作的過程不僅促進了家庭成員間的深入交流與緊密合作,還有效拉近了鄰里之間的情感距離。同時,膠東花餑餑作為地域文化的標志性符號,當游子遠離家鄉時,花餑餑成為他們對家鄉的情感寄托和記憶象征。每逢佳節,品嘗或制作花餑餑的行為,能喚起他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認同?;G餑成為凝聚地域文化情感、維系游子與家鄉聯系的重要橋梁。
膠東花餑餑的經濟價值
膠東花餑餑作為山東膠東地區傳統的民間面塑藝術,具有多方面顯著的經濟價值:
首先,旅游經濟帶動作用。膠東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而且花餑餑作為當地特色文化符號,正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例如,膠東花餑餑在2025年春節期間,憑借獨特的工藝和文化,成為吸引年輕游客的核心,美團旅行數據顯示,中式花餑餑的搜索量同比上漲239%,表明這一非遺美食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購買花餑餑作為紀念品或伴手禮,直接推動旅游購物消費。在煙臺、威海等地的民俗文化旅游景點,游客熱衷于購買花餑餑作為紀念品,這一消費行為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旅游購物消費,進而促進了旅游經濟的繁榮發展。
其次,食品產業拓展作用?;G餑本身是可食用的面食,隨著市場需求增長,其生產逐漸走向產業化。特別是機械化生產的加入,大幅提升了花餑餑的產量和規模,加之完善的物流和快遞服務,使得產品能夠輕松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從原料采購、制作加工到包裝銷售,形成完整產業鏈,不僅解決大量勞動力就業,還創造巨大經濟效益。
再次,文化產業融合作用。膠東花餑餑不僅能夠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素材,還可以與時俱進塑造新的吉祥造型(如圖3所示)。以花餑餑為主題的紀錄片、動畫片等文化產品,不僅提升了花餑餑的文化影響力,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增長。膠東花餑餑與影視、動漫等產業融合,衍生出多種文化產品。以花餑餑造型開發的工藝品和貼紙、手辦、Q版等文創周邊,作為文化創意產品銷售,附加值高,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最后,品牌價值提升作用。眾多花餑餑品牌涌現,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創新設計和加強營銷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品牌效應吸引更多消費者,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像“巧餑餑”等知名品牌,憑借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產品價格高于普通花餑餑,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推動地方特色品牌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外事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