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春意融融的季節,《當代美術家》2025年第2期(總第155期)與讀者見面了。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總是生機盎然,給人以希望。對于學術和期刊而言,應是四季如春,知識生產永不停歇,話語建構總在進行時,學術總是充滿盎然生機。奉獻給讀者的本期《當代美術家》,恪守本刊的辦刊理念,繼續在不同的欄目中鋪墊應有的底色,洋溢著學術與藝術的生機。
本期“聚焦前沿”欄目,以遠近交錯的視野聚焦藝術史論的熱點與問題,刊發《2024年中國美術理論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古代中國山水畫空間問題探究》兩篇文稿,前者近距離審視剛過去的一年中國美術史論研究和美術批評實踐關注的學術熱點、取得的新成果、發展的新態勢,給學界提供美術史論研究與評論的概覽式的當下“圖景”。后者討論的是古代藝術話題,并非當下“前沿”。“前沿”并不等于只關注當代,以新的視角、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論探討闡釋傳統藝術,也是“前沿性”的體現。如何以中國藝術的哲學精神與學術話語,闡釋中國古代山水空間意識與形態,是一個可持續探討的話題。在此前提下,如何探索傳統的當代轉化與創新發展之路,是藝術界和學刊應該回答的時代之問。
“史論新探”與“專題研究”欄目,分別關注“應景”的藝術話題。前者繼續刊發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推出的“抗戰藝術史研究”的學術成果。本期刊發的文章,聚焦于在救亡圖存、民族矛盾加劇的語境下,藝術史學界場域的變化與跨文化交流問題,探討時局變化對中國藝術研究中學術博弈與話語建構的復雜現象的影響,從多維視角審視中國藝術現代性轉化過程中的多元景象。
藝術的媒介與空間轉向是當代藝術的凸顯現象。本期的“專題研究”與“當代評論”分別刊發兩組文章,討論藝術介入空間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專題研究”以“城市敘事與社會創新”為主題,從多維角度探討如何利用空間敘事資源,推進城市更新與社會發展的問題。而“當代評論”的兩篇文章側重于對近年來介入式藝術的中國實踐與話語建構的審視與思考,力求體現對藝術介入社會的“中國實踐”“中國經驗”的理論觀照。由此,我們看到本期幾個欄目的文章都貫穿著對藝術“空間”(涉及東西方文化藝術的話語空間、城市、社區空間等)問題探討的熱情,表明本刊對藝術空間轉向持續關注的學術興趣。藝術的功能轉向、形態轉向、空間轉向、媒介轉向、話語轉向是當代藝術的凸顯特征,也必然是本刊持續關注的話題。我們盡力搭建一個學術平臺,敬請專家學者就相關話題在此展開探討。
自然的春天是季節輪換中的璀璨光華,我們希望學術的春天常在,由問題意識而生發的學術探討空間有持續的盎然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