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運動因其對速度、力量、技巧及團隊協作的高要求,成為實施情境教學的理想載體。因此,本文聚焦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以人教版初中體育與健康第三章“足球”為例,通過游戲情境教學的設計,構建既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又能有效提升其綜合素質的體育課堂。希望通過情境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教學的有效性與吸引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實踐參考與理論支撐。
一、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上快速發育。伴隨著力量、耐力、協調性等身體機能的顯著提升,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且競爭意識初顯,這為開展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足球游戲情境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心理層面,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形成較為穩定的同伴關系,團隊合作與社交互動的需求日益增強。足球作為集體項目,恰好能夠滿足這一心理訴求,促進學生間相互信任、溝通與協作能力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整體上學生群體顯示出相似的生理與心理發展趨勢,但個體間的異質性不容忽視。體能基礎參差不齊、足球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步以及對足球運動興趣的多樣性,都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利用游戲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分層教學策略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學生在享受足球樂趣的同時,能夠在技術、戰術、體能、心理及社會交往等多維度上獲得全面且均衡的發展,進而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本章節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足球基本技能,如控球、傳球、射門等。然而,單純的技能傳授并不足以達成核心素養的目標,因此,在動態的足球游戲情境教學中,強調學生的高級認知與社會互動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這不僅體現在提高團隊協作的默契程度上,還在于通過實際運用策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內化規則意識,以貫徹公平競技精神。
本章節的教學難點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技術能力的差異性。班級內學生在基礎技能、學習態度及運動天賦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如何在同一教學場景中有效應對這種差異性成為教學設計的一大挑戰。這要求教學活動須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分層性,以便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符合其發展需求的學習任務。特別是在足球游戲情境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具有挑戰性而又不至于過于困難的活動,讓每位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并使其在不斷挑戰中實現能力的提升。二是教學策略上如何深度融合核心素養的培育,即在游戲化教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基礎上,巧妙融入批判性思維的激發、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社會情感技能的滋養,使學生不僅在技術層面有所突破,還在心智模式、價值觀念與人際交往等多維度實現全面發展。
三、教學目標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在于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必要的性格特質及掌握關鍵技能,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
1.運動能力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足球游戲情境,確保學生能系統地掌握包括帶球、傳球、射門、防守在內的足球基本技術,同時,在分組對抗、戰術模擬等實踐中提升個人足球技術與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學生在實戰中的決策速度與反應能力。
2.體育品德
教師借助足球教學強調規則意識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樹立尊重對手、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通過集體榮譽感的培育加強學生的責任感與自律性,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競賽風氣。
3.健康行為
教師通過足球活動的規律性參與,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持之以恒鍛煉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積極適應外部環境,使學生學會在體育活動中自我調節與健康管理。
四、教學過程
在第三章足球的教學中,設計“足球運球過桿挑戰賽”“左晃右撥過人模擬賽”“團隊協作射門友誼賽”三項游戲情境教學活動,旨在通過趣味化的游戲形式,深化學生對足球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同時激發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
●情境一:足球運球過桿挑戰賽
1.游戲準備
足球、錐形標志桿、計時器。
2.游戲規則
在場地上設定起點和終點,并在兩者間等距設置至少5個標志桿作為過桿障礙。每組成員依次從起點出發,運用個人運球技術繞過每個標志桿后返回,與下一位隊友擊掌接力。若球出界或碰到標志桿,則需回到失誤點重新開始。記錄各組完成所有接力的時間,用時最少的隊伍獲勝。為鼓勵技巧與速度的平衡,每碰到一次標志桿則總時間增加5秒作為懲罰。同時,設置技巧挑戰區,在特定區域內成功完成預設的高級運球動作(如腳后跟挑球過桿),可為團隊總時間減少相應秒數。
3.游戲實施
在正式開始足球運球過桿挑戰賽之前,教師先根據學生的體能水平與足球技能進行均衡分組。這一過程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如速度、耐力和靈活性,還要評估他們的基本足球技術,如運球、傳球和控球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觀測學生在課前的表現進行簡單的測試,確保每組實力相當,從而促進公平競爭。在分組完成后,教師組織全體學生進行5至10分鐘的全身動態熱身。熱身活動應包括下肢肌肉的拉伸和腳步靈活性練習,如高抬腿、側跨步、原地小跳等,以提升學生的身體覺知和靈活性,為接下來的高強度運球活動做好準備。在小組內部,學生自行決定出場順序,并指派一名隊長負責協調接力次序和策略布置。隊長需要與隊員充分討論,考慮如何合理安排出場順序,以保證在每輪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
在準備階段結束后,教師再次明確游戲規則,確保每位學生理解比賽流程、計分方式以及技巧加分的具體操作。這一環節極為關鍵,教師需要逐一講解比賽的各項細則,包括如何處理接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以避免比賽中出現規則爭議。教師可以利用示范、圖示等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規則,以便學生在比賽中能夠迅速作出反應。當游戲正式開始時,第一輪參賽者在起點線后持球準備,其他隊員在接力區等待,保持適當距離以避免干擾。教師指定助手按下秒表,宣布比賽開始,第一位選手迅速帶球出發,繞過每個標志桿并快速返回起點,與下一位隊友完成擊掌接力。足球運球過桿,如圖1所示。
游戲結束后,組織學生集體反思,讓學生分享體驗、總結收獲,教師則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如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面對挑戰的態度調整等方面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將游戲中的體驗轉化為個人成長的動力。通過這樣的反思,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以支持在未來的體育活動中持續努力與探索。
●情境二:左晃右撥過人模擬賽
1.游戲準備
足球、哨子、標志盤/錐、計分板。
2.游戲規則
每輪比賽由一名進攻球員嘗試使用“左晃右撥”技巧過人造的障礙物(或由另一組成員扮演的靜態防守者),成功穿越所有障礙并射門得分。若被“防守者”觸及球或未能成功過人,則視為失敗,換下一位隊員繼續。每成功過一人造障礙或動態防守者得1分,射門得分額外加2分。累計團隊總分,規定時間內(如15分鐘)得分最高者獲勝。
3.游戲實施
在正式開始游戲之前,教師應設立一個短暫的技能強化時段,以分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過人技巧。
首先,教師進行示范,重點演示正確的身體姿態、步伐移動以及球的控制方法。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左晃右撥”技巧的要點,包括如何運用身體重心的轉移和腳部的靈活性,形成對該技巧的初步認知。
接下來,學生按照小組進行模仿練習。教師在此過程中巡回指導,特別關注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的細節。例如,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在晃動時身體重心的轉移是否自然、眼神欺騙的運用是否得當以及腳踝的靈活性是否充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答或一對一指導的形式及時調整學生的動作,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初步掌握“左晃右撥”的核心要領。每輪開始前,教師明確指定進攻球員和防守方(靜態障礙或動態隊友扮演),并簡短講解本輪目標,如“本輪重點在于運用‘左晃右撥’技巧快速過人,力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穿越并射門”。教師在這一環節的引導非常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比賽中的策略與目標,從而更好地進行角色分配與任務執行。
在游戲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對手的防守方式靈活調整自己的策略。這種策略調整的過程要求學生不斷觀察防守者的站位、反應習慣,并適時變換自己的過人方向或節奏,提升其應變能力和判斷力。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個人創新動作的嘗試,讓學生在遵循基本技巧的同時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表達。同時,教師設置“策略時間”,允許每組短暫集合討論,根據實戰情況調整戰術布局,并嚴格監控游戲安全,避免激烈碰撞,確保所有活動在安全、積極的氛圍中進行。
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集體討論,引導學生從技術、策略、團隊協作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提煉核心素養提升的關鍵點。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集體討論,引導學生從技術、策略與團隊協作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學生梳理在比賽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提煉出核心素養提升的關鍵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過人時應如何調整自己的節奏,或如何在團隊中進行有效溝通與合作,促使學生在今后的體育活動中不斷反思與進步。
●情境三:團隊協作射門友誼賽
1.游戲準備
足球、哨子、錐形桶、彩帶、計時器、計分板。
2.游戲規則
游戲采取循環賽或淘汰賽形式,依據時間安排和參與人數靈活決定。每場比賽限時10分鐘,中場不休息,比賽結束后交換攻守方。射門進球得1分,若通過團隊連續傳遞(至少3次傳球)后射門成功,則額外獎勵1分,鼓勵團隊合作。嚴格遵守足球基本規則,如越位、手球等視為犯規,由對方獲得間接任意球。嚴重犯規者將受到警告或罰出場外的處罰。此外,設置“黃金機會”時段,即比賽最后2分鐘內進球計雙倍分數,增加比賽懸念和刺激性。
3.游戲實施
為了使學生更高效地掌握內容,教師分6個環節展開教學,如圖2所示。
在正式的團隊協作射門友誼賽之前,教師須基于學生的技術水平、身體素質和領導力等多維因素進行細致的分組,確保每組實力均衡。這一分組過程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基本技能和體能,還要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特長自薦或選拔為前鋒、中場、后衛和守門員,使團隊結構更加合理化。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實戰效能,還能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團隊協作意識,增強學生在集體中的參與感與責任感。在實操演練中,教師重點講解并示范幾種關鍵的射門技巧(如直接射門、凌空抽射、推射遠角等),以及高效傳球方式(如地面直傳、過頂長傳、二過一配合)。教師通過分步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技術要點,并在小范圍對抗中加以實踐。
在游戲中,教師應利用哨聲清晰指示開球、暫停和結束等關鍵節點,確保比賽的流暢與有序。同時,教師需要時刻觀察場上的安全情況,及時介入處理可能出現的沖突或危險行為,保障每位學生的安全與健康。比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比賽間隙或半場休息的時間,針對各隊表現進行即時點評。這種即時反饋機制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識別技術失誤和戰術執行不到位之處,同時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如有效傳球、團隊配合進球等,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熱情。在比賽前后,教師可以通過團隊口號、鼓勵性言語等方式提升士氣,幫助學生在比賽中更好地發揮個人與團隊的優勢;也可以在賽前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面對比賽壓力,提升其心理素質與抗壓能力。比賽結束后,教師組織簡短的總結會議,鼓勵學生分享個人感受、表揚隊友的亮點,促進成員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增強團隊凝聚力。
五、教學反思
從核心素養的培養角度來看,本教學設計成功地將足球技能訓練與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關鍵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通過創設貼近實際比賽的情境游戲,如“足球運球過桿挑戰賽”“左晃右撥過人模擬賽”“團隊協作射門友誼賽”等,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促進了學生身體素質與社會情感的同步發展。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需改進之處。部分游戲設計的難度梯度不夠平滑,導致個別技能水平較低的學生在挑戰中感到挫敗,未能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未來在設計游戲情境時,教師應更加注重差異化教學策略的應用,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宜的支持與挑戰,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成長。
總之,本次足球情境教學設計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在活動難度分層等方面做出優化,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六、總結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將足球技能訓練融入富有創意和挑戰性的游戲情境中,不僅豐富了體育課堂的形式與內容,還有效解決了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不足、參與度不高的問題。這不僅為足球教學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整個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然而,設計有效的體育游戲情境展開教學并非易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研究課程標準與學生特點,合理規劃教學目標與活動內容。教師通過不斷反思與調整,確保每個游戲環節都能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最終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未來,建議進一步推廣此類情境教學法,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調整與創新,不斷優化教學策略,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紅城鎮初級中學)
編輯:曾彥慧